⑴ 死的太尴尬史官都不好意思记载,李世民到底怎么死的
李世民晚期病重,很多药物都医治不好,李世民就开始沉迷于炼丹吃药,最后吃的丹药太猛,消化不了,最终一命呜呼了,所以归根到底,李世民还是病死的。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太医所提供的药物,也只是能略微延长器官衰竭的时间,并不是灵丹妙药,可以长生不老,李世民虽然深谙这个道理,但是人都是惜命的,滥用自己的皇权,开始修炼丹药,最终暴毙而亡,也是呜呼哀哉。
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在位期间,善于倾听朝堂意见,重用人才,魏征等知名谏臣就是在这个时候提拔上来的,后来也被传为佳话。但是李世民晚间,事情的发展就不受控制的。李世民晚年,卧病在床,可是他是喜欢权利的,又是惜命的,所有的药方都要尝试一遍,但是病情并没有好转。无计可施的李世民只有寄希望于丹药,但是,丹药毕竟只是一个安慰,体弱的李世民已经经不起一番折腾,最终暴毙而亡。
⑵ 李世民是怎么死的
根据别的史料,李世民之死是因为他此时得了痢疾。但他此时也只五十出头,况且假若痢疾严重的话,为什么还离开长安,来到终南山别墅。而且,在之前,也没有留下他病重的记录。他的死,很是突然。
据现代学者考证,李世民之所以早亡,也与他公元645年发动的那场征高丽的战役有关。
据高丽历史记载,辽东战争期间,唐太宗被靺鞨人的毒箭射中,数年后发作而死的。当时靺鞨人是作为高丽人的帮手参战的。李世民之后表现的反常,也的确很像有中箭后的后遗症。史料曾很隐讳得指出,太宗此后脾气变得烦躁,患上了一种精力耗竭的衰弱症,以致很多日常工作不得不由太子代劳。虽然他早年曾屡次嘲笑过去那些执迷不悟地寻求长生和灵丹妙药的帝王们,但他现在极力想减轻病痛,也找来一个印度巫师那罗迩娑婆寐治疗。
⑶ 在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是因何而死
根据历史记载,李世民是因病去世,五十二岁的时候驾崩于含风店,去世前传位于太子李治。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君王,他少年时文武双全,父亲李渊起义之后,李世民一直跟随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唐朝建立后他被封为秦王,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斩杀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渊退位,夺得皇位的李世民登基后称为唐太宗。
由于早年四处征战身体受过很多伤,晚年的时候这些伤痛开始折磨李世民,但他依旧坚持上朝处理国政,直到最后病倒于榻上才命太子李治监国,但即便如此李世民仍要求太子每日将朝中要事讲给他听。虽然太医一再要求李世民静养,不可过度耗费精神,但李世民却没有遵从医嘱,最后心血耗尽而病逝。虽然李世民在位时间不长,但他为大唐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一位千古明君。
⑷ 李世民怎么死亡的,为什么史官不好意思记载
李世民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了,在位的时候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的记载是病重身亡的,但其实是他太愚蠢害死了自己。
说到古代的优秀帝王,其中经常能够被说到的也就是那么几个特别突出的帝王了,在这里面李世民肯定名列其中,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功绩是很大的,虽然他不是唐朝的开国君主,但是在唐朝的建立和扩大的过程中,这个人的战功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被他打下来的,当然这个人也是有着污点的,最明显的就是这个玄武门之变了,也是通过这样的一场血腥的政变,最终他却成功地登上了帝位,成为了李唐王朝的第二任君主了。
但是李世民却也没能够长寿,我们都知道这个人前半生都是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一个人这个身体肯定是很好的,但是他的死也是一个谜团,而且病得很惊奇,是暴毙而亡,仅仅52岁也就结束了他的一生,那么史书上为何没有加载这个死因呢?其实这个算是一个隐晦,因为李世民是中毒而死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这个皇帝都是在寻求长生不老的丹药,最出名的自然是秦始皇了,这个李世民在继位之初也不相信什么神药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李世民的身体状况却逐年下降,再加上太子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被废黜,也极大地影响了李世民的心理健康,他开始接触自己曾经最不屑的仙术。也就开始服用那些丹药了,最后也就导致了他的暴毙而亡,这样的一个结局自然是不太好描述的,尤其是他早期如此的鄙视不死丹药,这不就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自然是史官不好意思记载了!
⑸ 李世民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一般认为李世民在御驾亲征时被箭射伤后留下病根最终不治身亡,或者是吃了术士炼制的丹药后中毒死亡。
⑹ 李世民怎么死的
唐太宗因病去世。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17] ),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1] 【一说599年1月23日[2]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⑺ 唐王李世民是怎么死的
生病死的。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 ),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7)历史李世民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⑻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死的他死的时候多少岁
李世民是因为生病死的,他死的时候五十二岁。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8)历史李世民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
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
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生病,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