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大历史怎么样
这个通俗性没有万历十五年强,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每个朝代写的都很短。当然还是推荐一下,内容不错的,只是需要耐心,有点枯燥~
㈡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主要讲的是什么这本书怎么样
个人比较喜欢纸质书,就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观察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配合万历十五年看更精彩
㈢ 中国国史哪部最好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如何
中国史呢,建议看几本经典的,组成一个体系,形成自己的史观。推荐:1.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版本较多,注意甄别。2.钱穆的《国史大纲》,大多数是繁体竖排版,国学底子不错的话可以看。3.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和《万历十五年》,见解独到,行文也很有趣。看完中国史,再看世界史,首选的大概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了。总之,通史着作是一向史学界的难点,因而经典不多,在于其时间空间跨度大,思维跳跃大,对一些细节的史实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读者有一个对历史全盘的了解和思考,不必太纠结于那些琐碎的无关宏旨的史实,多多着眼于文明演变、文明交融这些大趋势,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现实思考历史,历史的意义就在于其“现实眼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㈣ 怎样看待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比较大的大一统.从夏朝在黄河流域统一开始,接着是商,周.周朝后期出现了诸侯分裂--春秋战国时期.那就是所谓"分".但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人民日益要求安定生活的愿望强烈,必定会出现某些能够主持大局的政权出现,在春秋战国中,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了封建社会.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割据战争,使人民苦不堪言,而这时经过商鞅变法而变得强大的秦国就自然成为了可以主持大局的人.但是"合"了不久,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又促使人民不满,农民战争爆发,出现了好几股势力,例如刘邦,项羽,之前的陈胜吴广也算.后来由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一些制度,而且也把诸侯割据的隐患也继承下一部分,比如封国制.汉朝后期,宦官专权,汉朝败落,又 出现了几股比较强的势力,例如曹操袁绍.然后便出现了三国演义的开篇.
历史上的分分合合都是有它的发展趋势的.根本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而且撇开这些东西不讲,没有哪个人愿意在那样黑暗的社会环境里生存,对人民来说,在安定时,他们就会愿意安静地,满意地做统治者的奴隶,到了乱世,连奴隶都做不稳了,他们也就要起来反抗了.
人都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话没错,你看曹操啊,什么刘邦啊,多有名啊,人家都是人民来的.尤其刘邦,他是农民出身,根本没文化,在史书上他父亲的名字也没有被好好地提到,说明家什的低微.
以上是本人自己见解,哈哈~有更好答案就别看偶滴啦~看到历史问题偶就想发挥一下~偶喜欢历史哟~ ^_^
㈤ 如何看待《中国大通史》出版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成名作,又称吕着《中国通史》。全书约60万字。上册是总论中国历朝历代的经济、文化、民族、教育等;下册是政治军事史。《中国大历史》又名《白话本国史》,全书约80万字。编排依次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和现代史。上古即为先秦史,明代以前为中古史。相对而言,《中国大历史》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方式,毕竟是按照朝代顺序写的。这本书很多书店都有卖,有一种经济本,30元。吕着的两本通史都不详细,短短数十万言岂能写尽,都属于高度概括,要求读者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特别是《中国通史》的政治军事史部分,极为精简。所以还是《中国大历史》好一些。如果你对通史有兴趣,可以看看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成书于2001年,历史专业考研的必备书籍之一,只有40万字,我3天就看完了。字数虽然不多,内容却是高度提炼,精华中的精华。张帆是元史专家,宋金辽元史部分写的比较详细。当然,最着名的还是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了。一版再版,读者众多。我就花了50元买翦伯赞的,放弃了30元钱的吕老作品。
㈥ 怎样读懂《中国大历史》
首先从中国大统一朝代顺序背着走吧,这是基础,夏,商,周,,秦,汉,晋,南北隋,唐,宋,元。明。清,民。
㈦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的这一句话该如何理解:
其实,你结合一下上下文,特别是这句话后面的话,你就明白了。让西方作家好奇的是,在公元前后的中国,竟然能够让自由经济的萌芽展开。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估计你想问的其实也就是“自由经济”。王莽实施了哪些改革使得西方作家认为是自由经济呢?其一就是王莽改制中对数字的理想型的应用,没有必要把王莽改制的条目详细说明,只是简单描述一下即可看出端倪:土地国有,8口之家不得超过900亩;更低分配,1对夫妇有地不低于100亩;每人每年缴纳布帛1匹等。这本来是好的,并且为自由经济铺垫了基础。可是,当时的王莽是没有办法来核实什么是8口之家,甚或1对夫妇的,更别提去核实900亩或100亩的真伪了。人口之无法核实已动摇其基础,惠及百姓之好处又无从调理去配给,结果可想而知了——百姓直接反了。
其二信贷制度与政府干预。王莽还建立了信贷制度,有点像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王安石变法之失败,有点类同王莽,不细说)。就是百姓遇到生活困难而钱又不凑手的时候,政府给予帮助,到时只收取本金不收利息。如果百姓希望经营生意,那么就得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切记,这个利息是赚取的利润的十分之一,不是贷款本金的。工商业都需要缴纳所得税,这个所得税就是今天的企业所得税,不过要低得多,是十分之一。
政府放贷,让钱流通于民间,而且政府只收取增加了的财富的提成,如果亏本就连利息都不收,只收取本金。你想啊,如果现在的政府能做这件事情的话,那么社会的经济发展肯定要加快翻翻啊!多少人死于窘困?多少企业死于流水运转失灵?在2000多年前的王莽政府就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难道不值得西方作家好奇和激动吗?多么牛逼的一代大帝!这可是现代政府想做都做不好的事情啊!
可是还得回到数字化管理上,越是严谨的经济政治政策越要求严谨的数字管理能够跟上。而王莽那个时候,是不具备数字化管理的,不要说王莽,即便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依旧不具备。这就像拿着一根细线去栓老虎,即便结打得再结实,线依旧会断掉。
王莽的改制并没有持续多久,有的不分甚至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并且在这一两个月里也没有得到实施。
脱离了实际的空谈,最终依旧落得绿林群起,革了他的命。
㈧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这本书怎么样
这本书主要是从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经济制度上阐述了朝代的兴亡的原因。很有说服力,趣味性相对来说少一些。
这本书适合慢慢看,不适合一气看完
㈨ 中国大历史 上下怎么样
这本书的优点是: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作者是广泛参阅中外史料,而绝不迷信某一史料,注重史料之间的相互比较参证,薄薄两本书就把上下......
㈩ 历史是什么玩意管用吗
这个怎么说呢~
袁腾飞的东西是通俗化的历史,有点像入门读物,靠语言和内容吸引读者,主要工作是销售和普及历史基础知识。
《中国大历史》和《中国人史纲》这些就是专业一些的东西,里面是纯粹的历史,研究人员或者中级历史爱好者使用,主要目的就是还原历史,或者表达自己的史观。
如果楼主喜欢历史一段时间了,可以主要看看后两部书,闲暇时间看看《玩意》也不错,语言诙谐,思想不深刻,很轻松的阅读体验。
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