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赵子龙是怎么死的死在凤鸣山吗
赵云赵子龙是正常老死的。赵云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去世。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赵云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不仅勇猛,而且非常忠诚,他活的时间比较久,在刘备死后始终辅佐着刘禅,直到他寿终正寝。可以说赵云的一生对蜀汉政权的贡献颇大,于是在赵云死后他被视为顺平侯,这就是赵云的一生。
(1)三国演义中所向披靡的赵子龙是怎么死的还有真正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赵云最有名的战役莫过于在长坂坡前,七进七出曹营。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曹操攻取荆州,荆州马上面临破败,于是刘备保护着荆州的百姓开始撤退。然而曹操的大军已经杀至,刘备的人马并没有完全撤离。
刘备的夫人以及刘备的儿子刘禅还在曹操军内受到了围困,于是赵云在乱军之中不顾自身安危,七进七出救出了刘禅。这场战役结束之后,曹操察看当时战斗的痕迹,不禁惊叹,赵子龙一身是胆。
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间以各种形式流传。但同时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刘禅的形象逐渐被塑造成了“没用的阿斗”,一些小说家却为赵云救主的行为感到不值,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长坂坡这里的时候,认为“英雄赵云”救“无用阿斗”,还不如不救。
‘贰’ 三国时期的赵子龙是怎样死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的赵子龙是寿终正寝的,是正常死亡的。
(2)三国演义中所向披靡的赵子龙是怎么死的还有真正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叁’ 历史上三国赵云最终是怎么死的
病逝的,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肆’ 三国演义中赵云是怎么死的
赵子龙死法之一:原着里是老死的~就是正常老了死亡!
看赵云的死!
要说《三国演义》的人物,我最欣赏的是赵云,我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板坡曹军中的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两者实不可同日而语!且其人品高,精细而有智谋,乃文武双全的将材,刘备得之,真乃幸也!
从“武功”方面看,赵云可说是《三国演义》中所出现的人物中少见的,长寿而得“大往生”(注:佛家语,谓人之死),像睡眠一样安详地逝世。一个人什么时候会死,是无人可以知道的。我们看看关羽、张飞,都是死于非命,戏剧性地死去,与赵云之死实大有不同。对于人来说,有所谓“虽死犹生”,关羽、张飞可谓如此。然而,赵云之死却非豪杰般的壮烈而是平凡之死,这种印象予人十分强烈,所谓平凡见真谛,果亦如此?
聊抒胸意而已!
赵子龙死法之二:自然生老病死,是善始善终的;《三国演义》中有说,值蜀国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物资齐备之时,丞相诸葛亮誓师“北伐”,临行前大宴诸将,可是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连门庭前的松树都吹折了,于是丞相卜算一挂,挂相显示蜀军之中将折损一员大将,随即报传赵云二子求见丞相,诸葛亮大惊道,莫非此人就是赵子龙;待赵云二子入内告知家父于昨夜3更时分病逝之事,诸葛亮痛哭着说,子龙去世,如同孔明失去一条手臂呀!后主刘禅闻信也悲泣说,我幼年时,如若不是赵云将军相救,早已死在乱军之中了。
赵子龙死法之三:传说中赵云因意外而死,各种形形色色的说法,非常有趣。
最先是附会神仙的传奇,因为赵云为灯笼星转世,所以久历战场也不曾受伤。有一天赵云和夫人共洗鸳鸯浴时,赵夫人发现赵云身上并无伤痕,不知是否为开玩笑,赵夫人用绣花针刺了赵云一针,结果赵云因血流不止而死亡。到了后来,加上赵云患上血友病的说法,也具有流血不止而死亡的特征。
这段传奇,太过离奇,因为逻辑上矛盾,与常理不符,但是却相传许久,还经过时代的洗礼而更新其中情节。人言可畏,果然值得可敬可佩。
首先是赵夫人的动机,若行刺属实,那么赵夫人就是杀害赵云的兇手。赵云在三国时不算默默无闻之人,被杀身亡而无人追究,甚至于没有留下记载,莫非赵云的家属想为兇手隐暪或是坦护吗?因此意外之说,赵夫人恐怕难以苟活,除非赵夫人正好是刺客。
再来是流血过多的事,不合情理。就算是血友病,虽有流血难以凝固的特征,但是血友病的患者,平常也会无缘无故出血,而且此类先天性出血性血液凝固异常疾病的病患,一般都体弱多病,加上关节疼痛及踵胀变形,行动不灵敏及举步惟艰,造成在运动上有很大的障碍,最严重造成骨头僵硬、肌肉萎缩、残废跛行。还有遗传家族的特征,相近血亲的关系中,集体罹患多有所见。
血友病的患者会无故出血,与传说中赵云一生未曾受伤流血,说法不符;二来患有血友病的人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赵云可是在沙场上奋勇杀敌的武将,两相难配;三来家族遗传为数众多,赵云要不然没有血友病,否则就是整个家族有过半的机率患有相同的血友病,赵氏家族要凭武力讨生活,恐怕有困难。
而针孔大小的口径,要造成失血过多而死,也得花费相当时间。血友病虽有血液不易凝固的特点,但不代表受伤后就必死,直接加压已可阻止血液大量外溢,利用血管、止血点也可减缓出血,还有使用绷带、衣服等包扎,在在皆是止血的方法。不带血友病的正常人,在战场上就算身受一尺长的伤口,一时半刻也不会自动止血,却不一定因此而失血过多而死亡,关键点正在于有无止血包扎。经过急救处理者生,未有动作者死。
因此赵云身受血友病的机会微乎其微,而且就算赵云身染血友病,也不会因流血过多而死。
还有赵夫人的行径,亦是值得怀疑。若说赵夫人从未看过赵云全身,而以赵云老迈年高而死,赵夫人要到赵云晚年才得一见赵云肉体,好象说不过去。除非赵夫人为续弦或是新收小妾,新人无机会一睹老爷,这才有可能。至于共浴洗澡时还不忘带绣花针,赵夫人若不是有预谋,就是过于巧合。另外还有用插点死穴、以针炙封的补强说法,用来左证暗杀赵云。话说回来,刺杀暗袭不是不可能,只不过刺客意在杀人,使用长针会比绣花针好,绣花针比一般线针还短小,而针炙又比一般线针长,若在意绣花针暗杀的失败率,不如暗藏顺手兵器,像是刀、剑、斧、戟等,除非此位刺客的顺手兵器正好是绣花针。
三国演义都形容赵云长寿而于半夜三更病重而死,有种往生圆寂的逝世,就像是在睡眠中安祥地离开,正是所谓的寿终正寝。
三国演义向来被称夸张着名,赵云被针刺死的传奇,比三国演义还离谱。
‘伍’ 三国里赵云是怎么死的
病死的。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在成都病逝,寿终正寝。《三国演义》中写道,当蜀国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物资齐备之时,丞相诸葛亮誓师北伐,临行前大宴诸将,可是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连门庭前的松树都吹折了。
于是丞相卜算一卦,卦相显示蜀军之中将折损一员大将,随即报传赵云二子求见丞相,并告诉诸葛亮赵云病逝了,诸葛亮痛哭着说,子龙去世,蜀国失去一条手臂。
主要成就:
1、单骑救主
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帐下虎豹骑统领曹纯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
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
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着,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维等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
2、汉水破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军处理好与东吴孙权的关系,并击退了多次进犯巴西的张郃后,开始争夺汉中,同年七月,曹操开始治兵,准备支援汉中攻打刘备,九月,军队进驻长安。
次年,刘备军将夏侯渊斩杀,而曹操的大军到这一年三月份才开到汉中,刘备虽然很自信的说“我必有汉川”,但却采取了占据险要、固守不战的策略。
此时曹操运送几千万囊军粮到北山下,黄忠提议并带兵前去截取,但没有在与赵云约好的时间里回来,赵云便仅带了几十个骑兵前去寻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军并与之交战。
赵云利用骑兵的优势,多次突击曹军的阵列,且战且退,回到营中后,偃旗息鼓,曹操军认为赵云设有伏兵,不再进攻。赵云趁曹军撤退时,擂鼓呐喊,并用劲弩攻击其后军,致使曹军大为惊骇,自相践踏,溃不成军,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坠入汉水淹死。
此战赵云在己方军势不利的情况大挫曹军,给曹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也使得汉中战局刘备军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向曹操军挑战,而曹操军却按兵不出, 致使准备了半年有余的曹操军,在到达汉中后,仅仅两个月就败走了。
‘陆’ 三国时期的赵子龙是被谁杀死的
赵云不是被杀死的,赵云是病死的。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在成都病逝,寿终正寝。《三国演义》中写道,当蜀国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物资齐备之时,丞相诸葛亮誓师北伐,临行前大宴诸将,可是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连门庭前的松树都吹折了。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6)三国演义中所向披靡的赵子龙是怎么死的还有真正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赵云两救幼主的经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表次子刘琮先举州投降,然后才派人通知驻守樊城的刘备,刘备无力抵抗曹操,不战而走,路过襄阳时,城中十余万百姓自发跟随刘备,致使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曹操派遣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仅用了一天一夜,就在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危急之下,刘备丢下妻子和孩子,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逃跑,混乱中不见了赵云,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往北边曹操那里去了,刘备直接用手戟打过去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赵范有一个守寡的嫂嫂姓樊,有倾国的美貌,赵范想将她许配给赵云。但是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
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而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事务。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为。
刘备知晓后特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获知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孙夫人趁机将刘禅也一并带走,幸亏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
‘柒’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怎么死的
病死的。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在成都病逝,寿终正寝。《三国演义》中写道,当蜀国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物资齐备之时,丞相诸葛亮誓师北伐,临行前大宴诸将,可是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连门庭前的松树都吹折了。
于是丞相卜算一卦,卦相显示蜀军之中将折损一员大将,随即报传赵云二子求见丞相,并告诉诸葛亮赵云病逝了,诸葛亮痛哭着说,子龙去世,蜀国失去一条手臂!
(7)三国演义中所向披靡的赵子龙是怎么死的还有真正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赵云的轶事典故
1、常胜将军
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
1984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评书《兴唐传》里,罗成被比为是常胜将军赵子龙。
2008年由李仁港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里,将赵云塑造成常胜将军。
2、赵云防羌
大邑县城北有一静惠山,山顶有一望羌台,相传赵云曾驻军在此,并筑一土城用以防羌。赵云去世后,蜀汉后主刘禅就将赵云葬于此处,并建有赵云墓祠。
3、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每把剑都由诸葛亮在上面铭字,但剑名却难考。一种说法是剑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诸葛亮那把剑后来被李师古所得,改名为师古剑。
‘捌’ 赵云真正的死因是
不是的,赵云真正的死因是自然得病死亡。
野史中记载:赵云一生没有受过伤,是天上的灯笼下凡,一受伤就会死,老了皮肤还是很好,他老婆开他玩笑,说他一生在战场是没有受过伤,要让他受点伤,就用绣花针扎了他一下,结果流血不止,就死了,可见赵云有血友病,民间开玩笑说是战云死于其夫人的绣花针。
其实赵云死于绣花针不过是野史的胡乱捏造,得知赵云本身归属刘备之前,就是公孙瓒手下名将,跟刘备时,就年级不小了。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
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的原因也解释了这个原因,到了诸葛亮北伐,赵云是硕果仅存的老将了。赵云上了年纪,还鞍马征伐,在带队伍完整回来后,得病自然死亡的。
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
(8)三国演义中所向披靡的赵子龙是怎么死的还有真正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军事贡献
单骑救主
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帐下虎豹骑统领曹纯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
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
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
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着,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维等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
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间以各种形式流传。但同时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刘禅的形象逐渐被塑造成了“没用的阿斗”,一些小说家却为赵云救主的行为感到不值,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长坂坡这里的时候,认为“英雄赵云”救“无用阿斗”,还不如不救。
领土贡献
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带兵开始了对西川的扫荡行动,在共同攻下巴东郡以及巴郡以后,赵云与张飞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阳、犍为两郡。
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
通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三国志》等史书所记载的赵云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身居高位。据载,刘备在成都称汉中王后,封了级别最高的四位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还没入高级武官之列。
当时赵云的地位连魏延都不如,刘备封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汉中为成都的门户,这个汉中太守的职位相当于首都卫戍区的司令员,是个要职。刘备这样的封赐既合常理又不合常理。
说它合常理,是因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从资历和声望确实可入大将之列,魏延的才干也可担当拱卫京师的要职。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关羽、张飞最早跟随刘备起兵,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时人都称关张为“万人敌”的虎将,更何况当年关羽暂时依附曹操,在其麾下打工时,于万军之中取袁绍帐下第一名将颜良的首级,对于一个武将而言,那是很荣耀的事。
刘备集团进驻荆州后,建立的黄牌兵种——水军,是由关羽负责的,当年曹操的特种部队五千“虎豹骑”穷追刘备于当阳长坂,危急关头是靠关羽水军救驾的;刘备入川后又将荆州重地托付给关羽,可见对其之信任和肯定。
因而关羽列四大将军之首是情理之中的事。《三国志》称张飞勇武仅次于关羽,其资历、名望入大将之列也是无可厚非的。再看马超,马超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家世代公侯,就当时而言,门第仍然是影响仕途的重要因素,况且此前马超与曹操数度交战,其勇武为世人所称道。
更何况马超刚归顺刘备时,便为刘备夺下成都立下头功,因而,无论从家世、声望、勇武而言,马超入大将之列是很正常的事。又看黄忠,黄忠虽然是刘表的旧将,归顺刘备较晚,但在刘备一生引以为傲的汉中战役中,黄忠阵斩曹魏名将夏侯渊,为汉中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
要知道,当时年近六旬的刘备所指挥的汉中战役,与夏侯渊相持一年多难越雷池一步,固守要塞的夏侯渊滴水不漏,几乎没给刘备留下可乘的破绽。
后来是法正出谋,抢占居高临下的定军山,逼迫夏侯渊移出关隘防守,黄忠抓住这一难得的战机,擂鼓猛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下夏侯渊的首级,为攻下汉中这块军事要地撕下了第一道口子。
正如诸葛亮所言,张飞、马超是亲身参加了汉中战役的,亲眼所见黄忠所立的首功,对于封赐其为后将军是无任何异议的。
最后来看魏延,历史上的魏延并不像《演义》中“脑后长了反骨,常愤愤不平”的魏延,而是一位处事稳重、英勇善战的武将。刘备将其赐封为汉中太守是识人之明、知人善任之举。
且不说魏延在此之前做过什么,但凭其担任汉中太守十余年,强敌不敢轻犯,汉中从未有失,足以说明魏延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