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并非病死,那慈禧究竟是怎么死的
B. 慈禧到底是怎么死的
人们一提到晚清政权,首先就会想到慈禧太后,那么我们就来先说说慈禧吧。慈禧太后出生于1835年11月,她的原名是叶赫那拉氏,慈禧原本是咸丰皇帝的妃嫔,因为生了同治而升为贵妃,后来设计一步步走向了皇太后的宝座。但是这样的地位,仍然无法满足她对权力的欲望。清朝后期,她以辅佐皇帝为名开始掌权,到光绪帝时真正实现了一人独大的局面。慈禧虽然不是历史上的正统女皇,但是已经享受着女皇的一切待遇,并掌握着国家大权。
C. 慈禧是怎么死的
慈禧,是得痢疾死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慈禧七十三岁寿宴,宫里请了京内最好的厨师,准备了上百道菜肴。慈禧心中高兴,先饮几杯白酒,又吃了不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并发症,兼及肝肺等脏腑,以至胃纳减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带病坚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星期后,她变得骨瘦如柴,虽然请了太医切脉诊治,但病情并无好转;又过了一个星期以后,她甚至昏迷不醒,慈禧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点到3点之间)死于中海仪鸾殿,其时年已经七十四岁不久就命归黄泉。
痢疾,中医病证名。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虚证。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染。
(3)历史上慈禧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参考链接:慈禧-网络
D. 清朝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个人认为她坚持带病从政,不能得到足够的休息。最后,她筋疲力尽,精疲力尽,最后死于精疲力竭。
事实上,清宫的许多脉象都揭示了:
慈禧因病、年老去世。她第一次患上了腹泻,就像许多浪漫小说和传记中一样。后来,她出现了并发症,包括肝、肺和其他器官。结果,她的胃摄取量减少,病情恶化。
在此期间,除了慢性腹泻外,她还出现咳嗽、肋痛、口渴、舌燥、四肢酸软乏力。因此,慈禧照常处理政务,每天发出的指示和纪念的数量仍然很大。
以10月15日为例:10月15日,庞洪舒、王世珍等制作了14件折纸;16日,陈奎龙等人制作了10件;17日,杨世祥等人制作了25件;18日,端芳等人折纸15件,端芳等人批准2件;西良等人批准19件,凭发行意愿发行5件;外交部20日两次批示批准折页4件。直到19号,她的饮食才开始不正常。21号,我不想再吃了。
22日,他的病情恶化。
E. 慈禧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太后逝世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5日,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同治帝的生母、咸丰帝之妃慈禧太后逝世。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又称“西太后”。满族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赠三等承恩公惠徵之女,1835年(道光十五年 )十月初十日生。1851年(咸丰元年)被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后册封懿嫔。1856年三月,生皇长子载淳(即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未几又晋封懿贵妃。1861年七月,同治帝载淳即位,与钦贞显皇后(即东太后)并尊为皇太后,与恭亲王奕忻计杀“赞襄政务王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玉端华、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等人。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在外国列强的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及云南、甘肃等地苗民、回民起义。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病逝。她立五岁的载恬为帝,两太后又垂帘听政,依靠洋务派李鸿章等一伙封建官僚,开办军事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残酷镇压人民反抗斗争。1889年二月,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 “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中日甲午海战失败后,她又竭力扼杀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维新运动。 1898年幽禁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与帝逃往西安,下令屠杀义和团,并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11月 14日,光绪帝死。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容貌 慈禧到底有多漂亮? 慈禧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显赫的门第,但她有美色。她是凭借着在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胜出后,被选入宫的。 慈禧究竟美到什么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们现在可以零星见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画像,即使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慈禧依然可以称之为端庄。有两个女人曾经在慈禧晚年与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一位是德龄,因通晓外文而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她对慈禧的容貌评价道:“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 另一位是美国女画家卡尔,1904年8月进入清朝宫廷为慈禧太后画像,与慈禧朝夕相处九个月之久,将自己的亲见亲历,记录于《慈禧写照记》中。在书中她写道:“我看眼前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极和善的妇人,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四十岁(其实慈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丽姣好,使人一见便生喜悦之情。”“慈禧太后身体各部分极为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然而后宫佳丽,个个优秀,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美女,皇帝身处其中,移情别恋、见异思迁是常有的事。对于慈禧来说,维护与巩固皇帝的专宠,还需要具备别人无法替代的潜质。其中,慈禧有一项后宫嫔妃们无人能抵的能力——能读写汉文,这在当时的满族妇女中是极其可贵的。因此,慈禧是宫中嫔妃中的既能掌握满语又能读写汉语的“双语”模范。 教子 亲手挑选的伴读成伴游 慈禧对同治帝的严格要求,并没有使他充分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反而使他性格中形成了对母亲极强的逆反心理,到宫中戒律的范围外去寻求冒险和刺激。有两个人在这个时期对同治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个人是恭亲王的长子载澄。管理皇帝学习事物的惠亲王去世以后,奕祥、奕询两个伴读也结束了与皇帝共同的学习生活,随后由慈禧指派恭亲王的长子载澄伴同治帝读书。慈禧只看到了载澄聪敏、开朗的性格特点,可她有所不知的是载澄的生活放荡不羁,章台走马,无一不精。慈禧精挑细选的“伴读”,最终成为同治帝的“伴游”。 另一个是翰林院侍读王庆祺。王庆祺,顺天人,生长在京师,是世家子弟。王庆祺是个“美丰仪”的男人,“工度曲,擅长谄媚之术。初值南书房,帝爱之,授以五品官加二品衔,毓庆宫(应为弘德殿)行走,宠冠同侪,无与伦比。”王庆祺的学问应该不错,因为能以翰林侍读的身份入值弘德殿——同治帝学习的地方,足以说明。他的貌美丰仪,他的擅长谄媚,对于涉世不深的同治帝来说,自然多了几许诱惑。在他的引导下,同治帝竟然与王庆祺同卧起,保持着极其暧昧的关系。 舐犊 将痘神娘娘供到养心殿 当慈禧在得知同治帝生病,且患病症状是发烧出疹,慈禧忧心如焚。经过一夜的观察,次日,同治帝开始明显地表现出出疹症状:“疹形透出,挟杂瘟痘”,“颗粒透出”,由此御医判断,同治帝感染了天花。 慈禧不敢怠慢,一面吩咐御医全力诊治,一面依照祖上传下的规矩,谨慎照做,唯恐出现疏忽和纰漏,对儿子闯过天花这一关不利。 首先,供送痘神。慈禧命令将同治帝发病以来就供奉的痘神娘娘迎供到养心殿来,宫内到处铺上红地毯、红对联,营造出一片喜气,期望痘神娘娘早点将撒下的天花收回。供奉三天以后,又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恭送痘神娘娘于大清门外,用纸扎的龙船、金银玉帛举火焚烧,使痘神娘娘在飞腾的烈焰中升天而去,希望由此带走同治帝满身的水痘,平安渡过劫难。 其次,祈求祖先神灵。慈禧和慈安一起到供奉祖先的景山寿皇殿——这里从干隆时期规定作为奉祀“神御”的殿堂,祈求祖先神灵赐福,保佑儿子平安无事。 此后,同治帝不断出现痘粒,并开始收浆结痂脱落,似乎一切正朝着慈禧期盼的方向发展。然而,十一月二十日以后,同治帝病情突然恶化,他开始出现毒疮,而且毒疮在腰部溃烂如洞,流脓不断,疼痛不止,面颊肿硬,口喷臭气。“湿毒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流脓水。……痘后余毒湿盛”。之后,虽然“痘痂俱落,而腰间溃孔,左右臀部溃孔……”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帝“六脉已绝”,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母亲慈禧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陵墓 不甘心与慈安同等级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应稍逊慈安一筹,在陵寝规制上也会有所体现,这样才能体现等级差别。然而,鉴于慈禧的特殊身份,本来设计的陵墓无论在规制与质量上都与慈安难分伯仲,她本应心满意足。但是,慈禧并不满足,无限膨胀的自大心理与无法遏制的贪欲,使她不能甘心于与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选择上必须屈于慈安之后,就要在陵寝的建筑与装饰上超过慈安,以显示她的与众不同。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历时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结束。重建后的隆恩殿与东西配殿,在建筑材料的贵重、工艺的精湛、装饰的奢华等方面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首位。即使是与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逊色很多。她的随葬品之奢华也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慈禧的随葬品分为两部分:生前置放于墓中金井里的珍宝与下葬时的随葬珍品。 据清宫档案《大行太皇太后升遐纪事档》记载,慈禧生前先后向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宝。而下葬时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监李莲英亲自参加了慈禧棺中葬宝的仪式。据他和侄子所着的《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一千万两白银。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二十七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玉石骏马八尊,玉石十八罗汉,共计七百多件。安葬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二千二百块填棺。而按“内务府簿册”载,殓入棺中的珠宝玉器无论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极为惊人,几乎是一个“珠宝玉器大全”。 由于在她死后十九年,她的“万年吉地”被军阀孙殿英炸开,不但尸骨尽遭暴露、羞辱,随葬的奇珍异宝也被洗劫一空。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只留下孤独的荒冢任后人评说。
F. 慈禧太后是如何死的
病逝。
1908年11月15日17点(未正三刻),叶赫那拉氏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葬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东陵,定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简称“孝钦显皇后”,谥号共22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6)历史上慈禧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兴办女学:
1906年, 慈禧太后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她亲自过问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经不起严刑拷打、作伪证的小白菜一死。慈禧太后的故事:
慈禧经选秀进宫后,被封为"兰贵人"住在圆明园的"桐荫深处"殿内。由于地位低下,很难接近皇帝。这让喜好权势、急于争宠的慈禧大伤脑筋。
为了得到咸丰帝的恩宠,她用钱物买通皇帝的御前太监,请求太监相助,让她有机会接近皇帝。有一天太监传出信来,说咸丰皇帝要经过"桐荫深处"外出巡幸,慈禧一听来了精神。
便着意打扮一番,早早就登上路旁万绿丛中的雕栏秀楼等候。当她远远看见咸丰皇帝在太监的伺候下巡幸而来之时,慈禧便悠扬地唱起了娓娓动听的江南小曲。
咸丰帝行路之中,忽然听到隐隐的歌声,不由得止住脚步。只觉得歌声婉转妩媚,动人至极。听得入神,一面幻想歌者的容貌,一面激情满怀地朝歌声方向奔去。
等到上楼一看,竟是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好色的咸丰便在阁楼上游龙戏凤起来。慈禧以美人计得逞,于是有了身孕。
在慈禧哺乳期间,咸丰帝又爱上了四位绝代佳人,并分别为之赐封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和杏花春。慈禧看到"四春"得宠,便醋海翻腾,大闹宫廷。
咸丰惟恐将事情闹得无法收拾,于是竭力安慰,并为她特赐"天地一家春"款识,意指慈禧是天地之间的第一美人,最大之春,是咸丰帝最宠爱的心上人。
慈禧后来母以子贵,青云直上,成为主宰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她为纪念这一幸事,并更好标榜自己,什么铜缸、玉碗上面到处题刻这一款识。
G.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慈禧太后,清末最着名的慈禧太后,是满洲蓝旗人,同治、光绪年间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去世的那天早上,她还是照常起床处理国事。中午吃饭的时候突然晕倒,过了很久才醒过来恢复。慈禧知道自己的生命近了,把遗言留给身边的人,声称自己一生无悔,临终前警告她,不能再让后宫执政,太监也不能专权。
1908年10月22日,光绪三十四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北京中南海一銮殿后厅——富昌殿去世,享年73岁,结束了她47年的皇权生涯。
宣彤元年10月4日,1909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的灵柩从北京紫禁城移至河北遵化东陵普陀谷丁咚陵安葬,其牌位应邀供奉在北京帝庙。
慈禧陵墓修建了13年,直到去世才告一段落。白银的消耗量是227万,真的是宏伟无比,极其奢华。
1928年6月,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命令军队对慈溪普陀谷丁咚陵和干隆玉陵进行大规模发掘。
清东陵的宝物被洗劫一空,慈禧口中的一颗鸡蛋般大的珍珠也被偷猎。此案是轰动全国的“东陵贼案”。
应清王室的呼吁,民国政府派人调查此事。孙殿英自称为先人孙承宗报仇,将部分赃物贿赂给宋美龄、孔祥熙等人。对此案的调查没有结果。
一代风云人物从此灰飞烟灭。
H. 慈禧的死有很多种说法,她到底是怎么去世的
1908年11月15日下午两点,慈禧在仪鸾殿逝世,时年74岁。关于慈禧的死因,众说纷纭。正史记载,慈禧是因病而死。但她的贴身宫女李氏,却说慈禧太后是被毒死的。
巴恪斯还说,李莲英曾把日记交给自己,但这些东西因为战乱而丢失了。1944年,他自己也在中国去世。所以,巴恪斯称慈禧是被袁世凯杀死的说法,已经死无对证了。至于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还有待商榷。
I. 慈禧太后怎么死的在那里死的时间是多少
慈禧太后的死因:
据有关资料记载,慈禧七十三岁寿宴那天,宫里请了京内最好的厨师,准备了一百多道菜肴。慈禧特别高兴,先饮了几杯白酒,然后又吃了不少菜。
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每天达几十次,并带有脓血。一星期后,她变得骨瘦如柴,虽然请了太医切脉诊治,但病情并无好转。
又过了一个星期以后,她甚至昏迷不醒,不久就命归黄泉。
慈禧太后死亡的时间地点是:
慈禧太后于1908年11月15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9)历史上慈禧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1906年, 慈禧太后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她亲自过问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
赦免经不起严刑拷打、作伪证的小白菜一死,严惩浙江巡抚以下与案有关的贪官污吏300多人。
慈禧太后默许下,开办女子学校,教授新学,逐渐风行于开端口较早之上海、广州等沿海之城镇。慈禧之举,代表了当年倡导开启中国女学兴办之门先行者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普遍为维新派开明官僚与士绅所接受,尽管它与“男女平等”、妇女彻底解放的距离仍相差甚远,依然与根深蒂固的几千年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相左。
受到拥有强大势力封建卫道士的强烈毁谤和抵制,但女子兴学却如同星火燎原般漫延开来。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
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
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
最初用于作为北洋水师的军旗,并于1888年(光绪14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J. 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呢
慈禧太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慈禧太后生前风光无限,去世后谈论颇多,那么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皇宫御医声称慈禧太后去世是因为上了年纪
从平均寿命来说,古代人的寿命并不像我们现代人的寿命这么长,而且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应该知道,古代人很容易生病,很多时候往往都是积弱成疾,到最后撑不住了就离开人世了。
这位宫女表示当时太医在慈禧太后的体内发现了一些毒性的物资,而这些毒性的物质导致了慈禧太后慢性中毒身亡,而在慈禧太后身亡之前,还进食过,所以很大的可能性是中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