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学好历史的10种方法
1、历史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贰’ 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欣)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着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 ,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 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
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 林彪吼,38、3 拉锯战,40春 汪伪成,40下半 百团大战,41九千(人) 皖南事变”。
例6、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例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
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 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
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
例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
例4.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的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的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例6、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叁’ 历史要怎么学才能学好
首先,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可以多读读历史小故事,看看历史讲解漫画书。
其次,有了历史大框架,就往里填充细节知识,学好课本知识,开始读正史比如二十四史,配合一些评分高的历史剧,前后融会贯通。
第三,多和周围朋友分享,尽量口述,说多了这些冰冷的知识才真正变成你的知识。学好历史,以史为鉴,同时也丰富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内涵的人。
‘肆’ 初中生怎样学好历史
初中历史 (第一周)
https://pan..com/s/1acP8RX6BdmT7c6uMiSIAJA
初中 历史 (第一周)|中国历史复习策略与方法_20200210_235906.ppt|中国历史复习策略与方法.ppt|世界历史复习策略与方法_20200210_235904.pptx|世界历史复习策略与方法.pptx|如何进行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经济体制改革例谈_20200210_235903.ppt|如何进行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经济体制改革例谈.ppt
‘伍’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大家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知识要经常运用,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大家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大家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
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陆’ 初中历史怎样才能学好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学好初中历史与社会:
(1)阅读“说明”,明确目的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初中历史,是以兴趣和记忆为主。初中阶段开始初步系统得学习,高中阶段开始深入学习。
当我们打开初中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彩图后面,目录之前的说明:本书编写,找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教育。
(2)阅读目录,了解概况
每册初中历史教科书第一课前面都有个目录。目录有三个特点:
一是高度的浓缩性。目录,通俗地讲就是各课的标题录,它是对课本内容全面准确的概括提炼;
二是完整的系统性,即指目录中多个内容形成一个体系;
三是严密的逻辑性。
经常阅读目录有利于我们掌握教科书的结构,明确各个初中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培养我们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正确方法和科学分析初中历史的能力,从而做到融会贯通、纵横对照,更多得巩固初中历史知识。
(3)阅读提示 抓住中心
初中初中历史教科书是以课为单位,每课正文之前都有个提示,用花边框其阿里,它字数虽然不多,大约百字左右,但它的作用课不小,好比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说明初中历史特征;揭示社会发展阶段和初中历史时期;指出本课重点;沟通新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等作用。我们在学习的前面都要认真的反复阅读提示,这对消化理解课本时大有好处的。
(4)阅读正文 抓准基本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分为大小字两种。
正文为大字部分,符文为小字部分。正文是对我们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老师必须讲授的内容,必须要掌握基础部分的学习。
虽然正文部分只有1000字左右,占课本总文字的四分之一,但是它文字简明、扼要,作为课文内容的骨架,融于课文内容之中,课文的其它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它,服务于它。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正文中的基础初中历史知识。
(6)怎么能学好历史扩展阅读
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我们无法让史实重演,却能够运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来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模拟再现,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画面之中,身临其境,亲身经历,学生所获得的感受更为直接,理解更深刻。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课本插图、历史影像、图册等来为学生创设集有形的境与无形的情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一,利用好课本插图。现行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图片占有很大的比例。图片同样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途径,是历史史实的重要承载体,比起文字材料,图片更加直观形象,更能传递更多文字所不能获取的信息。
第一,利用好课本插图。现行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图片占有很大的比例。图片同样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途径,是历史史实的重要承载体,比起文字材料,图片更加直观形象,更能传递更多文字所不能获取的信息。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本插图有效地运用起来,以直观的插图引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从中获取直接而丰富的感性认知。
如在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本插图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和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直观而深刻地了解隋唐时期建筑艺术的高超、气势的宏伟。
第二,运用影视剧资源。影视剧资源是对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能够真实地反映某段历史,这同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影视剧资源来模拟历史,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
如唐朝的贞观之治,我们就可以从相关的影视剧中截取影像片断,让学生从中直接地感受到唐太宗勤于政事、重视农业、善听纳言,如此才出现了初唐时期的繁荣景象。这样学生对于此知识点的理解就不再是单纯地记忆教材文字,而是能够深刻地体会、真正地理解。
‘柒’ 怎样才能把初中历史学好
理解记忆法:理解事件的发展,明白历史事件这么发展的原因,有些内容一定要先理解才能更快速记忆。有很多历史事件发展过程过长,这个时候一定要化繁为简,可以运用公式法进行记忆。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
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捌’ 怎么才能学好历史
我以前回答别人的答案,对你应该有用
诸如多看书那样的话我就不说了,这是最最基本的,现在我主要讲讲历史应试的一些方法
把握好时间,空间,史实和史论四要素,牢记住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背书时掌握方法,记要点,不要大段背诵,那样效率很低,但是基本史实还是要记住,在此基础上适当做题
历史不需要题海战术,做题要精
选择题把握一点,除基本史实和论点要正确,你的所选项不能被其他项解释或包涵,因为历史是选最佳答案,平时做题时每一个选项都要看,除了知道该选哪一项外还要弄清楚为什么其他项不能选,不要老依赖排除法。当然,考试时是怎么快怎么来,如果排除法很快,那么就用排除法
材料题先看题,再带着问题看材料,很多时候答案就在材料里,不过也不能一味抄材料,不排除要你驳斥材料内容的反向材料题
问答题最难,这要求你有较扎实的历史知识,一般是想出一点写一点,答案分段写,标上标
背书是必须的,学习历史最最基本的东西,不要大段地背,记关键词,记要点,记清楚要点才能打牢基础,做题才有底气,其实吧,背历史没有那么痛苦,可以试试看看历史故事,激发对历史的兴趣,教科书确实很枯燥
‘玖’ 如何学好历史
我的诀窍就是培养兴趣~
要多看。
做什么兴趣是最重要的,我很喜欢历史,所以历史书我总是很久就看完了,而且看后印象很深,当老师讲到了自然就明白了~
其实历史书很好看,比起其他科要好点。
在课余可以积累些知识,如多看看这方便的故事书,成语书,电视节目等~
如果是初中历史,就只有考自己的背功,上课原则上还是听一下。
高中历史就一定要理解性学习,因为现在高中历史不考背的了,而是考理解性的东西,不关要知道,还要看个人对这个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上课一定要听老师的,一定要做笔记,如果是一个好老师,他的笔记一定很多理论知识,涉及到课堂和课外知识,这是期末拼书拼不出来的。
最后概括一下,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兴趣,书本上有很多历史小故事,课余要多积累关于历史的知识~
一 态度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一份热情和认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想要学好历史,首先一定要让自己喜欢上历史,尝试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历史衰亡带给我们的冲击和启发,品味时代变迁中蕴含的滋味,自然而然的会喜欢上历史。有了这个好的开端,学习历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喜欢上历史能让你不再一味埋怨选择题中的陷阱,而是让你逐渐欣赏设陷阱者的构思之精妙,喜欢上历史能让你不再一味苦恼于大题的毫无头绪,而是逐渐去赞叹解答角度的柳暗花明,从而也就逐渐提高了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和答题的技巧。
二 课外和课内
学习历史可又课外和课内两部分来组成,课外知识来源于一些历史史料或历史着作,而课内知识主要依靠老师授课。
课外知识非常注重同学自主地,积极的学习历史。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课外知识很多都是考点不要求的,注重课外知识对于要考好历史得不偿失。其实不然,不可否认要补充课外知识是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的,因此在学习时间过于紧迫的情况下可以放松要求,但如果有课余时间的话那么对课外知识的补充就很有必要性了。课外知识起到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它能使历史知识网络和框架结构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一些历史着作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说也能增强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解析能力,拓宽我们的答题思维。并且,课外知识能让我们接触到不同于教材内容的更有趣的历史知识,因而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的兴趣。
课内知识其实也就是课堂学习,这是学好历史至关紧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老师授课内容的重视程度我想也不必再多说了,能够重视好每一节历史课的同学绝对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好笔记,老师所提及的易错易遗忘知识点和常考热点都是一节课的重点所在。
三 课后复习与训练
1将所学知识系统网络化,框架结构化,这样可以很好的将各个知识点链接在一起。
2训练答题思路:相互提问法(同学之间,最好是同桌),通过自命设问,探讨答题思路和角度,也可组成小组的形式,但人数最好在4人以内。
3猜题 适当的对题目尤其是答题进行猜测,先将答题分类,如考的几道大题中一般有一道中国古代,一道国别史,一道改革题等,然后对应进行规划复习,这样在考试时很可能已经能做到成竹在胸了。
4建立错题集,应把每次做完校对发现的错题进行整理。重点是在回顾的过程,首先要养成阶段性回顾的习惯。其次在于针对选择题应学会剖析错误的根源和命题者命题时布置的雷区,针对大题应该学会分析其答题的角度,及时突破自己在解答相关题目时思维的局限性和角度的单一化。这两者都要能够举一反三,历史出题其实也是在相同考点和知识点的基础上转变下设题背景,情境和设问角度,只要能真正掌握做题的规律,很多题目也就能迎刃而解。
四 如何让考试更好的体现学习水平
考试分数可以衡量我们的学习水平,想要让考试更客观的反映我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考试和答题技巧。
技巧:1抓关键词,无论是命题设问的关键词还是作答时答案关键词都应该紧紧扣住。
2 大题的序号化和层次化,迎合评分者进行踩点给分和层次给分。
思路 :学会利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有机结合来解题答题。
另外也要避免出现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如大题答漏,一个提问中可能会出现几个小问,应该在每小问下做标记,可以很有效的避免漏答。
同时考试过程要保持良好心态,历史题是非常注重思维和逻辑分析的,心态对这方面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想考好试,那怕采取强制性方法也要把心态调整好。而通过这样才能让考试真实地反映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学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