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崔琰怎么死的

历史上崔琰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22-05-23 12:20:45

① 《军师联盟》里崔琰联合荀彧陷害曹植,历史上确有其事么

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些只是后人的猜测和杜撰。

1、历史上崔琰之死的记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2、历史上荀彧之死的记载: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 ) ,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 次年,曹操进封魏公。

3、历史上,曹植被排除在候选人之外的记载: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1)历史上崔琰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着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参考资料:

崔琰——网络

荀彧——网络

曹植——网络

② 曹操为什么杀死崔琰

曹操手下最厉害,也是贡献最大的军师荀彧之死,让人觉得曹操确实挺阴险的。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曹操杀荀彧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荀彧毕竟想阻止曹操以及他的子孙篡汉,这个对曹操来说是无法妥协的,他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所以不管怎么说荀彧都是必须死的。不过对于曹操手下的另一个谋臣崔琰的死,这个曹操真的无法洗白了,就算是挺操派,也只能用冤案来评论了。

崔琰无罪被罚,他心里非常不满,因此毫不屈服,更不知道低调,竟然呆在家里天天会客,门庭若市,这就好比是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而且还是以崔琰为首的小团体。崔琰是这个小团体的中心,犯了错误还不认罪,这还了得,于是曹操下令赐崔琰自尽,一代名士就此殒命。

③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崔琰?

曹操不是个滥杀无辜的人,却杀了自己手下的重臣崔琰,这是为什么呢?

崔琰在《三国演义》中戏份不重,所以很多人不是很清楚这个人。但是,《世说新语》中有个很着名的故事。故事是说,匈奴人派使者来见曹操,曹操觉得自己的相貌不够英俊,就找了身边一个人来冒充自己,自己捉刀而立,站在旁边。事后,问使者,立觉得曹操咋样?使者说一般般吧,倒是旁边的捉刀人是个英雄气质。


崔琰、毛玠等人是明智的,他们只想维持现状,不想跟曹操对着干。但是,总有“坑爹一族”,崔琰的学生杨训就是个坑爹族,他坑的不是爹,是恩师。杨训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给曹操写信表忠心,很肉麻,被曹操鄙视了。恩师崔琰就写信训斥杨训,但是信落到了校事尉的手里,“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这句话成了罪状,时代啊时代啊,总是会改变的啊。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于是,校事尉强行给崔琰安了罪名,杀!

这个黑锅,校事尉背了,曹操背了。真正受益的是曹丕。

曹操一下扳倒了崔琰、毛玠等一帮子势力,为曹丕登帝,扫清了障碍。

④ 三国历史上,崔琰到底是怎么死的

崔琰(163-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⑤ 三国中崔琰、孔融、祢衡、杨修,各是怎么死的

楼上说的不完全对。
崔琰: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孔融:孔融对曹操不满已久,一直抨击、讽刺曹操,因为孔融是当时名士,这对曹操的名望打击很大,所以为曹操所不容,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祢衡:祢衡是狂士,也是名士,在宴席上讽刺大骂曹操,当时曹操不愿杀名士绝天下之望,就送到刘表那,刘表也是这么想的,送到了黄祖那,黄祖是个粗人,才不会想这么多,一听祢衡还是骂他,直接就把他砍了。祢衡死于198年,终年26岁。
杨修:其实杨修不是因为太聪明而被曹操忌惮而死的,杨修真正的死因是参与了夺嫡之争。

⑥ 曹操为什么杀崔琰

崔琰,字季硅,清河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相貌俊美,尤其生有一把美须,曾假扮曹操接待过匈奴使者,留下了床头操刀的典故。原袁绍部下,曹操平定河北后,立即将他从大狱里放出来,委以重任,上来就是冀州别驾(州牧副手),屡迁至东曹掾,与毛阶一同掌管人事,是曹操的两大HR之一。曹操称魏王后,升至中尉,掌管邺城军事,同年,因为给杨训写信,信中有“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被曹操认为有不逊之意,坐罪下狱,为所赐死。

杨训是崔琰提拔的,推荐理由是这个人虽然才干一般,但胜在道德清贞,没想到的是,这个清贞之人,在曹操即魏王时,写了一封贺表大拍马屁,有人就嘲笑杨训附炎趋势,伪君子真小人,崔琰举荐失当,有目无珠。崔琰很不服气,要过来杨训的文章一看,写了封信给杨训,同时也解释给其他人看。

整句话是“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意思是“我看过贺表了,你干的不错。时间啊时间,随着时光流逝,万物也会发生变化。”

从历史记载看,曹魏士大夫的骨头还是很硬的,曹操自称王之后,内部反叛不断,218年和219年,先后有金祎、吉本、耿纪、韦晃以及魏讽内应关羽刘备,连续在许都和邺城造反。而刘备关羽则接连攻打汉中荆州,一时间风雨飘摇,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念头。

为什么曹操那么怕关羽,不光因为关羽厉害,还因为曹操不知道邺城究竟还潜伏着多少蜀汉内奸。

崔琰肯定是反对曹操篡汉的,要不然也不会听到杨训拍马屁,就马上找来贺表看,更不会写那么一封语气古怪的回信。而他被行刑后,一点也不做辩解,泰然自若,脑袋被剃成了葫芦瓢也不以为耻,照样会见宾客。

在曹操的眼里,这就是顽抗到底,死不悔改的表现,甚至还有点引以为荣。好吧,既然你想杀身成仁,那老子就成全了你。

⑦ 崔琰是怎么死的

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⑧ 在历史上,曾让曹操低头认错,结局却含冤而死的人是谁

在《军师联盟》第18集的剧情中,崔琰认罪陷害杨修,服毒自杀。这是电视剧中设计的情节,然而在历史现实中,崔琰真的是这么死的吗?











崔琰的一生是非常的辉煌的,但是最后遗憾的是他含冤而死了,原因还是因为曹操太过于猜疑,不信任任何人,导致这样一位对魏国极其忠诚的老臣含冤而死,这对于魏国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崔琰的死亡就是后世文字狱的真实写照,让人觉得十分地可惜,因此至今仍然有人为他抱不平。

⑨ 曹操为什么要杀掉德高望重的名士崔琰

曹操杀崔琰的起因是一封信,当时有一个叫杨训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对曹操歌功颂德,遭到一些痛恨曹操士族的谩骂,说他曲意逢迎,因举荐杨训做官的是身为组织部长的崔琰,崔琰就看了杨训写的那篇文章,然后就回复了一封信,大意是:我看了你写的文章,事情做得不错,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事情会发生变化的。结果告密的人曲解成:曹操做的那些事还可以嘛,天时总会有改变的时候。曹操大怒,一开始还没打算杀掉崔琰,只是把他头发剃掉了,可崔琰很坦然,行止如故,告密的又说了,崔琰不思悔改,于是曹操下令处死崔琰。

四,崔琰公开站位,大家还记得杨修的死因,其中也有一点就是公开站位。曹操有个儿子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曹操晚年时,就立嗣问题向手下秘密征求意见,大家都是密函陈述,可是这个崔琰在朝堂上公开挑明举荐曹丕。大家都密函,就你崔琰公开站位,这在那个时代可是大忌。


综上所述,崔琰死的确很冤,主要还是统治者的猜疑,曹操随着地位的上升和野心的膨胀,已经不是当年的曹操了,对一些风言风语就神经紧张,一有风吹草动就感觉有人在攻击、讽刺挖苦他,崔琰就是这样一个牺牲品,可惜了。

⑩ 名士崔琰被曹操所杀,是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事情

其二,讨论是为了如何服务于现实,即,只有扎根于历史,才能得知现实处在什么阶段,从而看到未来的方向,所以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不可分割的。

其三,所谓的质疑或反驳,是另一种学习方式,起码是提供一种新思路,用于服务读者,不存在任何其他附加,就更不要说这是“不敬或炒作”等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崔琰怎么死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