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朝官史为何对岳飞有极高的历史评价
首先,岳飞真得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大英雄,他是真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他和他的“岳家军”在那个时候比赵构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都高,这件事也是赵构心中的一根刺,是他拼命要害死岳飞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相信元朝人心中也很敬佩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这样宣扬岳飞,推崇倍至,一方面是希望我们的将领和百姓都能以他为榜样,做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能更加骁勇善战,保家卫国。另一方面,应该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厚大度,哪怕是一个曾经算是敌人的将领,也愿意承认他的过人之处和他的品质,而且他又不是蒙古人害死的。
2. 不同的史书对岳飞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哪一类的影响最大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则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有关于岳飞的史书主要分为三种:官史、家史和野史。
可见,不管是官史还是家史,编撰者在编写的时候,都不能做到绝对的公正公允。因为,从人的角度上来说,对于自己崇拜的人,赞美之词必然多;而对于自己憎恨之人,厌恶之词则多,所以,秦桧在主持修编南宋官史时自然对岳飞多加抹黑;而岳珂自然多多赞美自己的祖父。
3. 清朝是如何评价岳飞的
清朝入关后的顺治八年范承谟重修杭州岳庙,以后康熙廿一年(罗文瑜),雍正九年(李卫)逐渐扩大规模。干隆题的匾“伟烈纯忠”至今还在。 干隆帝对岳飞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非常赞赏,亲自题词赞颂为“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既然岳飞是如此忠臣,那么秦桧一定是大大的奸臣。如此作为岳飞当年敌人,秦桧当年朋友的后代,不断重铸秦桧等四人跪像就不难解释了。因民众憎恨奸臣秦桧,跪像屡毁屡建共计8次。其中,清代重铸了5次,是重铸秦桧等四人跪像最多的朝代: 清雍正9年(1731),李卫重修岳飞祠墓,钱塘知县李惺重铸四跪像,并立碑记之; 干隆12年(1747),布政使唐模重铸四跪像; 嘉庆7年(1802),巡抚阮元用收缴的外国海盗铁炮兵器改铸四跪像; 同治4年(1865)布政使蒋益澧重修岳飞祠墓,又重铸四跪像; 光绪23年(1987)布政使张祖翼又重铸四跪像,并刻碑记之。 同时,清朝康熙给袁重焕平反和干隆为史可法立祠,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人们维护英雄、抨击叛徒的言论和行为,本质都是在维护本民族的精神信仰,这种精神信仰对于维护当前民族的现实利益至关重要。
4. 怎样评价岳飞
岳飞代表了宋方全体人民的愿望,为卫护汉族地区已经高度发展的封建生产方式及其精神文明,起而以武装抵抗女真的铁骑,阻止其蹂躏破坏,以求避免整个社会被拉向倒退浩劫的人物,像岳飞其人,理所当然地应被称为民族英雄。
不只是属于汉族的民族英雄,而是属于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民族英雄。
汤阴县举行岳飞诞辰918周年纪念活动:
2021年3月27日,汤阴县举行岳飞诞辰918周年纪念活动。县领导宋庆林、贾晓军、姚晓林、张凤龙、王新有、姬卫军、刘建勋、王威、石磊、刘全生、华明军、陈泽涌和其他副县级领导,岳飞后裔、五风模范代表参加活动。
汤阴县委书记宋庆林在致辞中说,每一次对历史的纪念,都是为了全新的出发。举行岳飞诞辰918周年纪念活动,主题和目的是为了崇敬英雄、追思忠烈,弘扬精神、坚定前行。他说,国家之魂,文以铸之。唯有守住我们的根和魂,才能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
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强大力量,深入挖掘岳飞精忠报国精神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更好地把精忠报国精神理解透、践行好。精忠报国,厚德传家。
近年来,汤阴在全县域深入实施“一县歌一读本一榜样一夜校一家风家训”工程,开展“精忠报国·厚德传家”新时代文明汤阴实践活动,连续五年选树万名“岳乡榜样、汤阴模范”,家家户户传家规、立家训,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到每个人的血脉里;
刻画到每个人的心田里,践行到每个人的行动上,激励影响全县干部群众争做葆有家国情怀、涵养高尚品德、坚定笃行毅力、始终心无旁骛的精忠报国新时代汤阴人,着力建设精忠报国精神传承示范区。接续古今,贵在践行。
作为汤阴人,精忠报国的基因一直在血脉里,要把纪念活动变成我们发自内心的传承和自觉行动,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把弘扬精忠报国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进一步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每一名汤阴人的实际行动中,共建共享新时代幸福汤阴美丽家园。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岳飞
5. 历史上的抗金名将岳飞,该如何评价他
(2018·宜昌)他曾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这位杰出的英雄是岳飞。
6. 岳飞为什么受到后人的肯定如何评价岳飞
对岳飞的评价
关于岳飞的评价是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得比较活跃的问题,意见分歧集中在如何评价岳飞的"忠君"思想以及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1)如何评价岳飞的"忠君"思想
一种意见认为,岳飞的"忠君"思想有很大的危害性,应该"对岳飞的忠君思想进行再批判".第一,这种"忠君"思想,使岳飞的抗金斗争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并在岳飞的戎马半生中起极大的消极作用.第二,这种"忠君"思想使岳飞对一心只想通过屈膝投降以保住自己对半壁江山的统治的南宋赵构政权缺乏根本认识,必然导致抗金斗争的失败.第三,岳飞在这种"忠君"思想指导人竭力维护赵构的腐朽统治,却打击象杨么起义军这类既反对南宋王朝统治,又坚持抗金斗争的真正抗金力量,对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历史罪恶.第四,岳飞这种"忠君"思想,经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宣扬,对后世起了恶劣影响.因而,对岳飞"忠君"思想的批判,主要并不是对岳飞本人的批判,而是对封建统治者所竭力宣扬
的那套封建伦理纲常的批判.
另一种意见认为,岳飞虽有"忠君"思想,但其危害不大,在重大问题上他并没有受"忠君"思想的束缚,所以"对岳飞的忠君思想要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岳飞班师回朝,主要不是"忠君"思想支配,而是因为以赵构为首的投降派调回了侧翼部队,使岳家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面临着不班师就随时有被包抄,截断归路,以至全军覆灭的危险.至于宋朝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有意突出岳飞的"忠"字,宣扬岳飞的"忠君"思想,那只是借表彰岳飞的所谓"精忠"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罢了.也有的同志认为,岳飞坚持抗金的正义行动,和当时广大人民的要求是一致的.岳飞反对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投降派,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性质已超出了忠君爱国的范围,是符合包括女真在内的国内汉族,契丹
等各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
(2)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一种意见认为,"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在我国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女真贵族曾接连多次发动大规模的掠夺战争.在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岳飞坚决主张抗击女真贵族的野蛮掠夺战争,在历史上是起着进步作用的.尤其是岳飞不计个人身家性命的得失,反对赵构,秦桧一伙的投降逆流,招致投降派的仇视,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这是值得表彰的民族气节.也有的人认为,岳飞是"各族人民共同承认的民族英雄".其所以配称为民族英雄,关键不在于他是否抵抗"外族"和"外国"的侵略,而决定于他领导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决定于他所领导的抗金斗争,客观上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仅符合汉族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女真族人民的利益;决定于他在民族危难的紧急关头,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临危受命,知难不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英勇斗争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引以自豪的光荣革命传统.他的崇高民族气节,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优秀历史遗产.他不屈不挠地奋斗的一生,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鼓舞,教育,启发作用.还有的人也认为,"岳飞是中华民族英雄",并且认为,中国历史上凡是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因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不应说各族有各族的民族英雄,这样不利于民族团结
另一种意见认为,岳飞抗金是有功绩的,但残酷地镇压了江西,湖南的农民起义军,则是他的过错,不应称为民族英雄,而应称为抗金名将.也有的人认为,凡是历史上对某个民族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人物,就都是那个民族的英雄.如岳飞抗击金对南宋的侵扰,为保卫汉族地区不受外族的侵扰而作出了贡献,所以是汉族的英雄.还有的人认为,岳飞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在宋金战争中,他是南宋着名的抗金将领,也是汉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一点,几乎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但是,对岳飞的评价,也应具体研究,不能搞迷信崇拜.岳飞的"精忠报国",不是岳母刺字刺上的,而是宋高宗封赐的,宋高宗之所以封赐这四个字,也并非由于抗金,而是由于岳飞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岳飞的忠君报国思想,是有其思想,阶级和时代局限的.也有的人认为,对岳飞的历史作用不能估计过高,岳飞是能人不假,但为什么没有能起到很大作用,这是与南宋统治腐败以及社会政治有密切关系,只有这样分析才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7. 历史人物评价岳飞600字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在一些历史上,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人物,比如:战斗英雄,保卫国家的将军,战死沙场红军……数不胜数。经历过风风雨雨后,几百个春夏秋冬他们的美名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在这特殊的时刻,我要把它写成一篇文章来赞颂他。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中国历史上着名战略家、军事家、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在宋朝时金人占领我们的国土,岳飞不顾个人安慰跑道了战场上奋勇杀敌。回来后被认为将军,岳飞母亲是一个爱国人,害怕岳飞不爱国,在背后刻了“尽忠报国”要岳飞好好报国。应此岳飞就再战场上踊跃杀敌。最后被秦绘所害。世人对岳飞的评价有很多比如: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孙中山评价岳飞: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数不胜数。
金銮殿上,悬梁上明晃的高镜,照得出朝中污秽的深度。这绝对是悲剧的情节: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愈发恶毒。你“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岳元帅,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英雄。哦,岳元帅,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痛楚,你名字的上面是历史的华章。你铮铮的誓言,不屈的信念,伟大的人格,在当年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将你升华为历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在一些历史上,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人物,比如:战斗英雄,保卫国家的将军,战死沙场红军……数不胜数。经历过风风雨雨后,几百个春夏秋冬他们的美名一直留在人们的心中。在这特殊的时刻,我要把它写成一篇文章来赞颂他。
8. 怎样评价岳飞的人物特点
第一,岳飞不可否认是个民族英雄,坚决抵抗侵略者,毫不妥协。第二,岳飞是千古名将,不论是带兵打仗,还是自身的武功,岳飞都可以说是南宋第一的武将,即使在其他朝代也少有人及。第三,岳飞是个政治白痴,完全不懂政治不懂权谋不懂做官,以至于惨死风波亭。第四,岳飞愚忠。
岳飞是个很可悲的英雄,并非他的运气不好,生错了朝代,其实他的下场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完全可以避免的。
当时他得罪了朝中权贵,那倒也罢了,最要命的是他得罪了皇帝--宋高宗。而且不是一般的得罪,高宗除了打仗依赖他外,几乎对他是恨之入骨。其中两件事情最有代表性。
第一谏言立太子。这是从古至今做臣子的大忌,大臣是千万不能参与皇室的家务的,尤其是立太子这件事。岳飞很傻气的上奏劝立太子,忠心可嘉,但他完全不懂其中的厉害关系。高宗会怎么想?一个手握重兵的人(岳飞当时掌管南宋一半的军队)和皇子勾结,其后果会怎么样?可想而知,高宗自此将岳飞视为心腹大患。
第二件事,岳飞一直都是坚持要迎回二圣,也就是高宗的哥哥和爸爸。其实高宗的皇位本来就不是正统,这是他一辈子的心病,是他最担心的事情。一旦正统的老哥老爸回来了,这个皇位怎么都轮不到高宗。所以高宗根本不愿意接回两位老皇帝,而岳飞的行为完全的触及了高宗最痛的地方。为他埋下了杀身之祸。
其实当时金国已经无力南侵,岳飞如果想开点,不要急于求成。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当时南宋打仗多年,国库已经空了。淮北的百万义军完全就是百万饥民,国家根本养不起。)等国力富足之后(以南宋强大的经济基础,最多十年),兵强马壮之时,再请命收复故土。想必那个时候二圣也老死了,高宗也不担心自己的皇位了,高宗自然会全力支持岳飞进攻金国。哪个皇帝不愿意建立万世功勋?高宗当然也想。所以十年之后,才是岳飞进军的最佳时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在,一举成功。他的人生也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甚至中国的历史都将重写,南宋可能不会被蒙古灭亡。 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悲剧!
9. 历史上怎样评价岳飞
吴玠和岳飞谁更厉害
吴玠和岳飞都是南宋时期着名的抗金将领,岳飞因为《岳飞传》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相比之下,吴玠的知名度就远远不及岳飞了。吴玠生卒年份为1093-1139,岳飞的生卒年份为1103-1142,从生于年份上来看岳飞要比吴玠小十岁,也就是说吴玠已经立下赫赫战功的时候,岳飞刚刚入伍,吴玠和岳飞谁更厉害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在吴玠的资料中这样写着:“高宗皇帝因为吴玠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不久吴玠就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年仅47岁。”吴玠真的是因为长期的鞍马之劳而去世的吗?其实在诸多的史书中对吴玠的去世都有着很多的记载。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二二《高宗绍兴九年六月己巳》条云:“然晚节嗜色,,多蓄子女,饵金石,以故得咯血疾死。后谥武安。”
《南宋书》卷十六《吴玠传》云:“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得咯血疾以死。”在很多史书中对吴玠的死因都做了记载,无一例外的都说了吴玠晚年的时候纵欲无度,并且为了能够长生不老,甚至是房事能力得到保障,而喜欢服食丹药,于是得了咯血疾病才去世的。
网上的资料与史书记载的有一定的出入,不能说哪一个是错误的,可能吴玠真实的死因确实是因为纵欲无度,并且服食丹药而死,但是这样的一个死法对于吴玠这样一个大功臣来说是不光彩的,所以官方可能就说吴玠是因为鞍马劳顿,患病去世。
10. 说一说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岳飞
历史人物应该放到特定历史环境中去评定。岳飞抗金,在当时是正义自卫,是抵御异族金族入侵。当时的大金与大宋是两个不同的主权国家。宋朝重文抑武,兵力贫弱。金兵的铁骑不断来犯,岳飞率岳家军不断抗击金军。本来形势大好,不想1142年岳飞被秦桧一伙陷害,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后来,宋孝宗给岳飞平了反。从那以后到最近初中教科书改为“南宋名将”,岳飞一直被称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