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凌姓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
凌姓的起源和历史是:
凌姓出自远古帝王伏羲氏的诞生之地淩,属于以以居邑名称为氏。淩,就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的诞生之地,因境内有淩水,因以为地名,先秦时期改称泗水,设泗水郡。
淩县,就是秦、汉之际阴淮平原的泗水郡淩县,汉武帝刘彻元鼎元置泗阳县,在古泗水北岸,故名。
在汉末至三国的战乱时期,其地住民有避难而纷纷外迁者,为将来便于联络,便以居邑古名称为姓氏,即称淩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或避难改姓为氏,后有简笔为凌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凌姓的得姓始祖:
1、凌延福:
凌延福字千祥,元至正十六年丙申正月十六日寅时生,明宣德八年癸丑七月二十二日申时没,原葬宝字区铁坪,清宣统二年良戌改葬宗祠前庙山觜乙山辛向。
原配李氏,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三月初一日子时生,明正统元年现辰九月十六日午时没,原葬典夫合墓,清宣统二年庚戌改葬宗祠前庙山。子一。
凌仁靖:
凌仁靖字共位治春秋,资性明敏,意度安舒,名高宇宙,望重乡间,胸罗经史,意淩权舆,隐居教论乐道何如。配:赵妣。公妣合葬,原籍句容县彭山之阳罗带形甲山庚向另有傅。
‘贰’ 历史上出现几次金星凌日
呵呵,金星凌日以两次凌日为一组,间隔8年,但是两组之间的间隔却有100多年。所以,从太阳系诞生算起,金星凌日已经发生了无数次啦!
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用肉眼观察金星凌日的人是阿拉伯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法拉比。据分析,法拉比 目睹到这次金星凌日发生在公元910年11月24日。
以下是人类观测到的已发生的金星凌日
1.910年11月24日
21032年5月24日至25日
3.1040年5月22日
4.1145年11月26日金星从日面北缘掠过
5.1153年11月24日
6.1275年5月26日
7.1283年5月23日
8.1388年11月26日金星从日面北缘掠过
9.1396年11月23日至24日
10.1518年5月26日
11.1526年5月24日
12.1631年12月7日
13.1639年12月4日至5日
14.1761年6月6日
15.1769年6月4日
16.1874年12月9日
17.1882年12月6日至7日
18.2004年6月8日
出现“金星凌日”都有什么历史事件发生,楼主可自行根据上述年份查下历史书,看看那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不过,话又说了回来,无论当年发生什么大事,同金星凌日可是半点关系也没有!
‘叁’ 凌的历史名人
1.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2.凌准:(752—808,一作806),字宗一,唐新城(今富阳受降镇东山坞凌家畈)人。系三国时东吴大将凌统之后。少以孝悌着称乡里,又富谋略,有志节,读书为文,着有《后汉春秋》二十万言,草撰了《六经解围》及《人文集》等。弱冠之年,思谋建功立业,乃上书宰相以自荐。宰相召之属对,“日试万言”,遂擢为崇文馆校书郎。 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源之乱,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部哗变,拥立太尉朱’挑为帝,国号“大秦”(后改为“汉”),德宗李适仓惶出逃。那宁军奉命讨贼,凌准全力辅佐节度使韩游瑰谋画方略,建有战功。叛平后,加官大理评事御史,赐绯鱼袋,历迁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等职。
3.凌蒙初:凌蒙初(公元1580年-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àn),别号即空观主人。汉族,明代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其着作《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着《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4.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5.凌策:(公元957年~1018年),字子奇,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太宗雍熙二年(985年)进士。释褐广安军判官,后历知数州。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迁江南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益州。还,命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迁工部侍郎。二年卒,年六十二。
6.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7.凌云: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8.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请命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9.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10.凌云翰:(约公元1372年前后在世)明代诗人,字彦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关山霁月图》诗。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太祖洪武在世。元至正十九年(1359)举浙江乡试。除平江路学正,不赴。洪武十四年(1381)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坐贡举乏人,谪南荒以卒。云翰工诗,着有《柘轩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12.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着:《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13.凌福之:南宋时人。关于六壬毕法赋,《四库总目提要》曾提到:“宋凌福之撰。福之履贯未详。核其自序,盖理宗宝庆间人也。始徐道符作《六壬心镜》,建炎中又有邵彦和者着书,名曰《口鉴》,以阐明徐氏之说。后多为俗学所窜乱,福之因用彦和法作七言百句注释之,以成此书,融贯旧说,而缀以心得,独为精当。自序谓虽言词鄙拙,实决断之幽微,可为定论。世之言壬术者,多奉为秘钥。亦载《六壬大全》中,故与《心镜》并存目焉。”
14.凌光斗: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长宁。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十三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15.凌敏酋:(1902—1991)医学教育家,神经精精神病学家。湖南平江人。1919年来长沙,入广雅专修池校夜读班。1923年起先后考入湘雅医学院和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1932年受聘于湘雅医学院任内科助教。1933年入北平协和医院进修,毕业后成为湘雅医学院第一代神经精神病学教师,历任讲师、住院医师、副教授、教授。1948年4月任湘雅医学院院长,组织师生成立护校队,迎接长沙和平解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担任湘雅医院院长,直至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平反后,任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政府副主席等职。
16.凌子风:(1917~1999),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原名凌风,曾用名凌项强。生于北京。1933年考入 北平美专西画系,1934年毕业于雕塑系。1935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同时常在表演系旁听,在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等片中被邀演过角色。1938年到延安,导演了多部话剧,他编导的独幕话剧《哈娜寇》获晋察冀边区鲁迅文学奖。1943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1945年任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员。1948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
17.凌伯棠:男,汉族,1931年10月生,广东中山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山县区长,中共中山县委合作部副部长,顺德、珠海县委副书记,开平县委书记,佛山地委、珠海市委副书记,珠海市市长,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
18.凌绪光:1945年生于老挝琅勃拉邦。祖籍海南省文昌市南阳福田村。幼年在老挝北部古都琅勃拉邦省新华公学接受中文教育。凌绪光是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袖之一,曾任党机关机要秘书、总理府部长、驻保加利亚大使等职。1993年当选外交部长。200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起担任老挝国家副总理至今。他不忘祖训,热爱故乡,能用海南话交谈。
‘肆’ 百家姓中“凌”的由来
如下:姓氏源流 凌(Líng)姓源流较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淩”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淩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淩,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淩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淩。”由此可见,凌、淩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淩,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淩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伍’ 姓凌的历史
凌姓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凌”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凌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凌,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凌。”由此可见,凌、凌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凌,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凌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
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他在江夏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依照《吴志》的记载,凌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官拜将军,身在军旅,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具有国士之风。孙权对于凌统的爱重,也无出其右。据说,当他身逝之后,孙权曾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
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清朝末年,天津卫是姓人口最多的地方。
2、堂号 凌姓的主要堂号有:“云龙堂”等。
历史名人
1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2 凌蒙初:字玄房,号初成。明朝浙江乌和人。
3 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4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5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6凌云: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7 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请命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8 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9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着:《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10 凌云翰:明代诗人,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
11 凌光斗 :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十三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12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省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年)的编纂。主要编(译)着:《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年)、《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中图藏书(目)90余种等。
‘陆’ 明凌有多少年历史了
1.明十三陵简介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柒’ 洛阳白马寺里的那棵凌霄花树有多久的历史了
白马寺清凉台的凌霄缠柏,柏树有1500年历史,上面的凌霄花有800年历史。我的名字叫凌霄,我的网络ID紫葳和鬼目都是凌霄花的别称,所以去白马寺的时候恰好挺关注那个凌霄花,就特地了解了一下哈哈
‘捌’ 凌 这个姓氏的历史
凌(líng)姓源流有: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远古帝王伏羲氏的诞生之地淩,属于以以居邑名称为氏。淩,就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的诞生之地,因境内有淩水(今京杭大运河泗阳段),因以为地名,先秦时期改称泗水,设泗水郡。淩县,就是秦、汉之际阴淮平原的泗水郡淩县(今江苏泗阳西北部),汉武帝刘彻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置泗阳县,在古泗水北岸,故名。在汉末至三国的战乱时期,其地住民有避难而纷纷外迁者,为将来便于联络,便以居邑古名称为姓氏,即称淩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或避难改姓为氏,后有简笔为凌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淩氏与姬姓凌氏族群没有任何干系,大都尊奉伏羲氏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凌氏合谱。
源流二
源于姚姓衍生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
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姬诵,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都封给了康叔,并建立了卫国,国都在卫(今河南淇县朝歌),史称“卫康叔”。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官“凌人”,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由此产生了凌氏。
该支凌氏族人皆尊奉姬康叔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时期官吏陵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陵令,亦称陵台令,西汉初期由汉高祖刘邦亲设的官职,专职负责守卫帝王陵墓,其职位高于同官秩的食宫令、寝庙令。后来的汉高祖之长陵、汉武帝之茂陵,皆各设陵令、食宫令、寝庙令各一人。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亦皆设有,但官秩降至七品,俸禄六百石。南北朝时期的北梁、北齐,曾一度改称为“陵监”。
在陵令、陵台令及其守陵的陵寝关防军将士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陵氏,后避其姓氏字的忌讳,改称为凌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东汉、曹魏时期官吏凌江将军,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凌江将军,是东汉时期设置的一种军制官位,为东汉列将之一。到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设魏一人,官秩五品,专职掌控黄河以北蒙古、辽东地区的驻扎大军。按汉朝政治,武官比文官品位降一阶,是控制军队权力的一种体制,因此正五品武将领受的官秩俸禄实与从五品文官一样。
在凌江将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凌江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凌氏、江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丘穆陵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丘穆陵部落,亦部落名称为姓氏,称丘穆陵氏。
丘穆陵氏,亦称丘目陵氏、丘穆凌氏、丘目凌氏等,在北魏王朝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的过程中,将丘穆陵氏改为汉字单姓,绝大部分族人改为穆氏,少部分人后来有改为凌氏者,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玖’ 问一本小说。有几年了。小说主人公好像叫(凌)具体叫什么忘记了。就是穿越了,整个世界历史都穿越了。三
《史上第一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