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康熙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康熙是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22-05-24 08:39:38

㈠ 康熙是怎么死的病死的吗

1.康熙皇帝于1722年12月20日因病去世,属于正常死亡。
2.简介: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㈡ 康熙到底怎么去世的

康熙是因病逝世。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见现象。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2)历史上康熙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康熙亲政后,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着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南怀仁记载他巡视时“亲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时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

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112人。康熙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㈢ 康熙是怎么死的

含恨而死的康熙皇帝 对于康熙皇帝的死,史上多说法不一,有说是病死的,也有人说是被毒死的。我看了一份康熙第八世孙金恒源先生对康熙皇帝死因的重新论证。老人认为,康熙皇帝“含恨猝死”,而猝死的直接原因是极其残酷的宫廷权力斗争。

据清朝的官史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一日,69岁的康熙兴致勃勃去南苑打猎。十一月七日感觉身体不适,十三日晚便死去。康熙帝临终前几天,只不过是“偶感风寒”,并没有到任何病危阶段,按现在的话说,未发出过任何“病危通知”。

那么康熙帝死前,到底在宫廷里发生了什么?

据史料记载:

十一月六日:康熙帝在南苑听取胤禛、隆科多汇报通州查勘粮仓一事时“久议方散”。

十一月七日:康熙就“偶感风寒”。而后,又始终没有任何治病的活动与记载。

十一月九日:康熙帝命令胤禛去南郊祭天,胤禛以“圣躬不豫”为名推辞不去,多次恳求留在康熙身边,遭康熙拒绝。

十一月十日:胤禛却一日三次派侍卫进入康熙寝宫,以后又每日不断多次派侍卫进入。十一月十三日:凌晨1-3时:康熙急召胤禛,胤禛当时正在南郊天坛,距畅春园骑马不到一个小时即可赶到,但直至巳刻(上午9-11点)才匆匆赶到。胤禛为什么连续8-10个小时始终不露面?

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猝死。

让人起疑的是,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猝死,除胤禛一人进出五次,竟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康熙猝死后,胤禛为其父更衣,也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而且康熙猝死后,从畅春园往紫禁城宫内移灵时,又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

最知道事实真相者,莫过于雍正本人,对于参汤事件究竟之有无,雍正本人在百般辩解后,终于吐出了真言。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说,八阿哥用他向康熙进参汤一事加恶名于他进行报复。雍正认为:八阿哥把康熙帝之死同自己向康熙帝进参汤作为因果关系是“加恶名于朕”。可见,雍正否认的是,他并无以参汤弑父夺位之心,而并非否认自己在康熙帝临终之日确向康熙帝进参汤之实。雍正进参汤,八阿哥根本不在现场,又何能知道?当是康熙帝近侍之人揭发所为。雍正一上台就将康熙帝近侍之人一网打尽,原因也盖在于此。

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强烈的精神刺激。

康熙之死的不同说法。清史学者王仲翰在《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中,以意大利人马国贤身临其境目击其事的记载断言:“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

关于康熙皇帝的死,有学者说,康熙帝去世和胤禛继位“是一场以武力为后盾,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是“隆科多在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害死了康熙帝。

而另一种说法则完全否定“谋害致死”的说法,因为康熙帝生前对胤禛较为信任,临终传位,完全可能,而且康熙帝久病在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病状,其死亡实属正常,再则,康熙帝本人对人参“不轻用药”,加上警卫森严,用人参汤毒死他是很难的。

谁是谁非还有待对历史的进一步研究,但也可能是千古之迷了

㈣ 康熙怎么死的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他开创了康熙盛世,可是关于他的死。坊间却有很多种说法,究竟康熙是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真相吧。

康熙之死是因为突发疾病造成的,有专家根据雍正删改的《圣祖实录》,认为康熙是病死的。
01
康熙活到69岁,在古代已经是高寿了。康熙那个时候可能因为年事已高,很有可能患有各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02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见现象。
03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
04
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05
康熙一生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训练,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正是这种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康熙基本上是在和平环境下长大的,他接受的是正规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有深厚的汉学修养。

㈤ 历史上康熙是怎么死的

康熙晚年病逝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活到68岁,在古代已经是高寿了。康熙那个时候可能因为年事已高,很有可能患有各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见现象。

(5)历史上康熙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如果说他是中华帝国众多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一点也不为过。他在位时期,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订《尼布楚条约》,西征蒙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

康熙大帝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好学敏求,崇尚节约。在位61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康熙被称为“最博学的皇帝”,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仅谙熟儒家典籍,而且通晓音律、自然、天文、历算、地理。即使按现在的标准,他也称得上是个奇才。皇帝读书,主要读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

但是,康熙帝还对算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中外科学家,特别是一些耶稣会传教士。顺治二年(1645年),日耳曼人汤若望向清廷进呈历法,被定名为《时宪历》,颁布使用。

汤若望作了掌管天文与历法机构的钦天监监正。到康熙帝时,在清朝耶稣会传教士的国籍,有意大利、法兰西、日耳曼、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墨西哥等。

康熙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他对有科学知识的耶稣会传教士,一概给予信任、使用与尊重,并向他们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㈥ 康熙究竟是怎么死的

康熙是病死的。

根据雍正删改的《圣祖实录》,认为康熙属于病死。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可能患老年心脏和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死得比较突然。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6)历史上康熙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一、后人评价:

1、启功

历史上有“康乾盛世”之说。据我看来,康熙、雍正、干隆三朝,康熙时代最强盛,雍正次之,干隆最差。

康熙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力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使中国的版图空前绝后的辽阔,制定了开明的民族政策,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大度而主动地拜谒明孝陵。

消除了明末遗老的对立情绪,稳定了人心;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优待人才,并注重选拔人才,促进了清代的文化建设和学术发展。

2、田淼

康熙作为一代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政务之余,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习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为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能不说是非常可贵的。

二、康熙皇帝的故事:

康熙皇帝御临乾清门听政,随手拿起一本《律吕新书》翻阅,对诸大臣说:“《律吕新书》中说,直径为一则圆周为三,在朕看来这个算法并不严密。

直径为一尺,圆周应该有三尺一寸四分一厘还多。照他这个算法,如果直径为一百丈,那么误差就有十四丈还多。按照这个算法算下去,那谬误就大了去了!”

康熙皇帝又命人取来图表给诸大臣看,说:“书中所说的直径为一圆周为三,只适用于六边形,如果是圆形的,就一定会有剩余,这是一目了然的事。”

接着康熙又说:“算数是门很精密的学问,即便是河道开闸放水,想计算出一天一夜流出的水量也很容易。办法是先量出闸口的宽度,计算出一秒钟的流量,那么一天一夜的流量自然就有了。”

康熙皇帝不但精通算学,对医学还很留心,对各种药性也很熟悉,他常对大臣们说:“古代那些圣贤们的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那些卜卦、算命以及观测星象的,每个人和每个人说的也不一样。查阅各种药方书籍,你会发现,治疗一种病也有好几个不同的药方。

如果一个药方能有效地治疗某一种病,那么何必老是更换呢?西方有一种树皮,叫金鸡勒,专治疟疾,一服即愈。所以,用药的关键在于对症。”

㈦ 康熙是怎么死的,雍正是正常即位吗

康熙是病死的,雍正是正常即位。

康熙皇帝名字叫做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病逝在了北京畅春园里面的清溪书屋,终年69岁。一共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

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7)历史上康熙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而对于雍正帝取得皇位的合法性,自他登位那天开始直到今天,无论是在坊间还是学术界始终充满争议,以至成为清三大谜案之一。

雍正继位的疑案,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是改诏篡位说从官方记载来看,康熙宾天时留有遗诏。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份遗诏的原件今天还能看到,但是,从它宣示之日起,就有人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具体的篡改内容也有好几个版本:一种说法是在十字加上一横一勾,改成于字,变成了传位于四子,还有一种说法,把十字变成第。

第三个版本是说在改掉十字的同时还改了名字,遗诏的原文是传位十四子胤祯,祯是祯的古写,与胤禛的禛只有一笔半之差,略作改动,胤祯就变成了胤禛。

虽然篡改诏书之说甚为流行,但有人对此进行了驳斥。首先,于的繁体字为于,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传位于四子写成传位于四子的可能性。

但像发布传位诏书这样的大事,在清代中前期是不可能只写汉字而不写满文的,将汉字的十改成于固然容易,但改满文和蒙文就不那么容易了。

㈧ 康熙皇帝最后是怎么死的

康熙之死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太子二度被废后,在大臣们的压力下,康熙不得不对立储之事做出回应,这就是在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的时候,他做了两件事:一是搞了太子仪制,二是将诸皇子和朝廷中的主要官员全部召集到乾清宫东暖阁,发布了一个长篇谕旨。

在谕旨里,康熙颇为动情地说:“我年轻的时候,身体好得不得了,从来就不生病。 弹指一挥间,现在我已年近七旬,在位也五十多年了。从黄帝的时候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四千三百多年了。这期间,少说也有三百多皇帝曾经君临天下,在这些人里面,我应该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吧?(后来干隆本有机会超过康熙的,但估计是考虑到康熙的这道谕旨,所以他只好做了五十九年的皇帝后禅位给嘉庆,自己做太上皇。若要真算起来,干隆才是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我当上皇帝二十年的时候,没想到会活到在位三十年;等我在位三十年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活到在位四十年。可如今,这都已经是在位的第五十七年了。《尚书》里曾说世上有“五福”:一是高寿;二是富裕;三是健康;四是好德;五是善终。五福当中,最后一个恐怕是最难的。

如今我已年近古稀,所有的儿子、孙子,还有曾孙,这些全部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个,多子多福,天下也还安定,即使还没有完全达到移风易俗、家给人足的地步,但这也是我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辛辛苦苦所换来的。这几十年里,我一刻也不敢懈怠,这不单单只用“劳苦”二字就能概括得了的!

从前很多帝王短命而死,那些后代的史家和书生们往往讽刺他们是贪于酒色,腐化而死,就连一些英明之主,他们也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我想说的是,这些人大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很多帝王之所以早死,真正的原因在于国家的事务过于繁重,他们大多都是累死的啊!皇帝不像大臣,他们愿做就做下去;不愿做的话,大不了可以挂冠而去,或者年纪大了申请退休,回家抱子弄孙,逍遥自在,享受天伦之乐。可我们这些做皇帝的呢?哪有此等福分?!也只能勤苦一生,一天的休息也没有哇!

我自从康熙四十七年那次大病之后,就感觉自己精力大不如前。近年来我一直心神恍惚,身体十分疲惫,事情一多,就常常感到心力不济。我现在就怕自己上了年纪,又经常患病,万一哪天发生意外,自己要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那真的是太让人遗憾了。所以,我趁着自己神志还清醒之际,对自己的一生加以总结,岂不更好?
这世上没有人能够长命百岁,那些帝王们很忌讳谈“死”的事情,弄到最后,连写遗诏的机会都没有。后人读那些已故帝王的遗诏时,总觉得不是他们想说的话。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弥留之际,本就已经神智不清,最后让别人代笔写的啊。所以我不能像他们一样,我让你们知道我想说的话,这人都是有生有死,又有什么好忌讳和恐惧的呢?

历史上的梁武帝是个英雄,晚年的时候却被侯景所逼,死于台城;隋文帝也是一代英主,因为其儿子隋炀帝的缘故,最后不得善终。历史上那些烛影斧声的弑君先例不少,那都是因为事先没有做好准备所导致的。现在要是有什么奸小之辈企图在我病危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权力拥立某个阿哥,以为将来捞取荣华富贵的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决不会姑息容忍!

近来大臣们奏请设立储君,无非是怕我哪天突然死了。死生本是人之常情,我并不忌讳,像立储这样的大事,我哪里会忘记呢?只是君主的责任重大,天下大权统于一人之手,如果能让我放下这副担子,好好休息,当然也乐得轻松,可问题是,有什么法子能让我放下这个担子呢?

每当我看到多年来陪伴我的那些老臣因为年纪到了申请退休,我都舍不得他们走,有时候还忍不住要伤心落泪。你们这些人还有退休之日,可我到什么时候才能休息呢?我五十七岁的时候,长了几根白胡子,有人曾向我进献乌须药(染发剂?)。我说,从古到今,这能长出白胡子的帝王有几个啊?到时我要真的头发胡子都白了,那倒真是千秋佳话了!如今我看这朝廷里啊,我刚登基时任职的大臣现在一个都没有了,就连那些后来升迁的大臣,如今也大都两鬓苍苍,老态龙钟了。看来,我在位时间是够长了,也该知足了。这么多年,我位居天下之首,占有四海之富,在我看来,如今这君位不过弃之若敝,荣华富贵,也就是过眼云烟。在我的有生之年,如果能够天下太平,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说这么多,无非希望你们大小臣工,千万不要忘记我反反复复的叮咛,除此之外,我再无他求了。这道谕旨,我已经准备了十年之久,即使将来还有什么遗诏,我想说的也无非就是这些心里话,如今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了,以后我也就不再重复了。”

康熙的这一席话,很动感情,把那些大臣们都说得唏嘘不已。这基本上就是康熙对自己执政生涯的自我鉴定书了。康熙做了近六十年的皇帝,他终于承认自己老了,去日无多了。在谕旨里,康熙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也很坦然地谈到生死之事,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康熙担心的是,万一哪天自己突然不行了,某些人会勾结自己的某个儿子进行弑君篡位,到时自己不能善终。为此,他提前给阿哥和大臣们打预防针,严厉警告那些奸邪之辈,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动坏脑筋。

但是,康熙虽然说得情真意切,但大臣们最关切的问题……立太子的事,还是没有解决。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被康熙顾左右而言它,有意无意地给忽略了,这未免让大臣们好生失望。看来,康熙还是想再过几年的安静日子,不想因为这事把自己的最后岁月搞得鸡犬不宁。

康熙的晚年一直为病痛所折磨,但倔强的他从不肯认输。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的时候,康熙的右手突然不听使唤,但他怕内侍擅权,从不让人代笔。无奈之下,康熙只好试着用左手批折子。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的冬天,他得了一场大病,两个脚浮肿得厉害,连站都站不起来。虽然后面几年稍微好点,每年也出去打猎,但更多时候也只能在一边看着别人射击。

越是年纪大,康熙就越不愿意呆在皇宫里,他渴望外面精彩的生活,行围打猎便成为他最为向往的活动,哪怕自己已经拉不开弓,瞄不准猎物,但只要让他站在茫茫大漠上,他就会张开双臂,迎着扑面而来的西北风,大口地呼吸塞外的空气,这样似乎能让他回到过去的时光。老年的康熙,还是不肯服输啊!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的十月,冬季似乎来得特别的早。在偌大的皇宫中,康熙烦躁地走来走去,无尽的孤独和无边的寂寞,像乌云一样压在他的头上,让他眩晕,让他感到无助。他突然决定要出去走走,去外面透透气!

可是,能去哪里呢?这年的夏天,他已经带着大队人马去过热河,并到塞外进行过围猎,这个时候再去那里是不符合惯例的。或许,去个近一点的地方吧,康熙想。说实在的,他这把老骨头也越来越经不起折腾了。于是,康熙决定去城外的南苑打猎数日,以缓解一下自己烦躁的心情。
说走就走,康熙一行人便出了北京城前去南苑围猎了。走到城外的广阔天地里极目远眺,康熙心里轻松了不少。外面的世界就是好啊,没有堆积如山的奏章,也不用架起老花镜来看这些无味的东西。这里,只有漫天风尘和枯草满地,还有自己队伍的猎猎大旗在风中呼呼作响。

风越刮越大,路上尘土飞扬,落叶漫卷,飞过已近光秃的树梢。出猎队伍看来受到了影响,行进的步伐也慢了不少。康熙抬头看了看西边的残阳如血,似乎也在风尘中变得狰狞。他闭上眼睛,轻抚额头,心里问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呢?这里又是什么地方呢?忽然间,康熙感到一阵茫然,似乎有一种无助的力量在向他逼近,让他目光呆滞,心神不定,脚也在瑟瑟发抖。恍惚间,他的心突然一沉,胸口感到一阵悸动,头晕脑胀,又感觉气血上涌,周围的一切,突然变得陌生,变得模糊,变得失去控制……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一代英主康熙大帝终于走完了他六十九年的岁月里程,在畅春园溘然长逝。

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几天是怎么渡过的。

《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永宪录》则记载说,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康熙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由此看来,康熙是在十一月初七回到畅春园的。但初七到十三日,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康熙便突然驾崩了,那人们会问:康熙究竟得的什么病,又是怎么得的呢?

首先从发病的时间来看,康熙应该是在行猎途中染病的。考虑到当时北方的十月底已经是初冬,正是季节变换、容易突发感冒(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的时候,估计康熙当时也是在风里行走受了凉,在行猎过程中就已经感到不舒服,这才会从南苑急忙赶回畅春园。这和康熙自己说的“偶感风寒”,可以对应得上。

等回到畅春园后,康熙病情加重,他在谕旨中说“本日即透汗”,这说明他当时的感冒(假定是感冒)已经比较严重了,似有头疼发烧出汗的症状。由于康熙晚年的身体并不好,但又喜欢强撑(如一废太子那年他就不肯看医生),所以他的真实病况可能比他描述的还要严重,弄不好还有其他的并发症,只不过康熙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说而已。

另外,从“本日即透汗”的“即”字看来,康熙自己对这次生病不甚重视。不过,康熙似乎又意识到这次发病来势汹汹,所以又说:“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从这话看来,说明当时康熙的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他才会决定休息几天,不看奏折。

在随后的几天里,康熙虽然不看奏折,但还有些事情要交代处理。比如在初九那天,康熙因为自己已经卧病不起,便让四阿哥胤禛代他前往南郊天坛进行冬至的祭天大礼。祭祀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五日,康熙很看重祭天大礼这件事情,这次实在是因为自己起不来了,所以才让胤禛代替自己。之所以让胤禛去,也许是因为胤禛在这方面有经验(他上一年还曾去过盛京祭奠祖陵),也许是因为康熙重视胤禛,觉得他代替自己去行礼最合适。为此,康熙还特意叮嘱胤禛先去斋所斋戒,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

估计胤禛当时也看出老父亲这次和以往大不一样,所以他去斋所后,从初十到十二,他每天都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估计也是担心康熙在中间会出什么意外。但是,康熙对每次问安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用白话来说就是:“我今天好点了。”

以康熙的性格,这句话恐怕未必是这个含义。一个凡事爱逞强的人,如果不到情况危急的时候,绝对不会说自己病情恶化,因此,“朕体稍愈”这句话,或许应该理解成康熙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只不过没有恶化而已。

果然,到了十三日的凌晨,康熙的病情急转直下,他感觉到自己这次的确是不行了,所以他在十三日丑刻(大约凌晨1点到3点的样子),命人急召当时在斋所的胤禛前来畅春园(提前让胤禛前来,一来可能是胤禛在城外,路途稍远,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要传储位于胤禛的缘故)。
在胤禛还没有到来之前,康熙又在寅刻(凌晨3点到5点的样子)将在京城里的阿哥们,包括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等,全部召来(五阿哥胤祺除外,当时他因奉旨前去祭奠东陵而不在京城)。

那些阿哥们到齐之后,胤禛大概是在巳刻(上午9点到11点的样子)赶到畅春园,到后便急入寝宫问安。在十三日的白天,胤禛总共进去过三次,康熙跟胤禛说了什么,不得而知。

当晚戌刻(晚上7点到9点)的时候,康熙便告驾崩。

关于康熙死亡的具体时间,《清圣祖实录》、《永宪录》还有《皇清通志纲要》里的记载都是“十三日戌刻”,雍正本人钦定的《大义觉迷录》也是如此陈述,时间节点应该没什么问题,十三日康熙病情急剧恶化也是事实。争议最多的,恐怕还是胤禛在十三日白天曾进康熙的寝宫请安,之间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因为没有记载,这在后面也导致了很多的传闻。

不管怎么说,反正康熙已经撒手人寰,走完了他最后一段路程。至于后面发生什么事情,已经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回顾康熙的这不平凡一生,八岁登基,九岁丧母,在祖母孝庄太后的扶持下,才稳固了皇位,打败了鳌拜,平定了三藩,统一了台湾,廓清了漠北,国泰民安,种种功绩,足以青史留名,彪炳千古。康熙一生治国勤勉,完全称得上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一代英主。

胤禛(后称雍正)即位后,大臣们给康熙上谥号曰:“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拟庙号为“圣祖”。雍正为表孝心,刺破自己的中指,用血圈出“圣祖”二字。由此,康熙大帝即成清圣祖。

康熙的安息之地曰景陵,在顺治孝陵的东南约两里之地。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八月,雍正亲自为景陵书写碑文,同时他又让诚亲王允祉(三阿哥)、惇亲王允祐(七阿哥)还有善于书法的翰林们各写一份,让大臣们来评比。那些大臣又不是傻子,当然说雍正写得最好,最后也用他的。

因为皇后赫舍里氏早逝,景陵在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便已经破土动工,并于康熙二十年修建完成。康熙的前三个皇后赫舍里氏、钮钴禄氏和佟佳氏,她们的梓宫都早已放进了地宫,地宫的门一直开着,她们已经在那里等待康熙的到来,等了有几十年的时间(最早入葬的赫舍里氏已经去世近半个世纪了)。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康熙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三个皇后都去世如此之早,而自己又活了这么长的时间(从秦朝到康熙时期的一千九百多年间,活过七十岁的皇帝不多,唯有汉武帝、明太祖等数人而已)。一直到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九月,康熙的梓宫运进景陵后,地宫才最后关闭。

可悲可叹的是,康熙的景陵在民国时期两次被盗,第一次是1928年孙殿英的匪兵曾在清东陵进行过疯狂的盗掘;第二次是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一些土匪趁着局势混乱之时再次盗挖清东陵,康熙的景陵也难逃其祸,惨遭破坏。

景陵被盗掘以后,似乎也没有进行过清理,加上景陵的土质多水,每到雨季,景陵的地宫便有一人多深的积水。换句话说,康熙和皇后们的骸骨如今可能还时不时地泡在泥水当中。

千古一帝,身后如此下场,这大概也是康熙所没有想到的。

㈨ 康熙怎么死的

在历史上的争议很多,有的认为他是因病正常死亡去世的,有的说是被雍正下毒而死,也有说他因纵欲而亡的。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月69岁的康熙帝兴致勃勃地去南苑去打猎,突然感到不适,随即返回畅春园休息,不料病情加剧,并速召皇四子胤禛前来。

又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和隆科多御榻前嘱咐:“皇四子人品贵重……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不久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从记载来看康熙帝是因病逝世,胤禛是奉遗命继位皇帝。

清朝的《清圣祖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康熙久病缠身,后来因偶感风寒引起其他病症而死,这也就是说康熙是因生病正常死亡。

然而着名清史研究专家孟森认为,康熙的病情在当时并不重,突然死亡很是让人生疑。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夺嫡之争,康熙有子35人,女20人。在诸皇子中,胤禔最长,但不是嫡出。胤礽是嫡出最长者,康熙十四年胤礽被立为皇太子,准备日后继承大统。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康熙是怎么死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