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唐代上官婉儿的死因是什么
上官婉儿的一生跌宕起伏,与武后、中宗相始终。她不仅有文词,而且明习吏事,事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人物。而发生在景龙四年六月二十日的唐隆政变,她与睿宗和太平公主是同一个阵营,最终却成为李隆基与睿宗和太平公主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上官婉儿生活在一个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波谲云诡的时代。在武则天时代他得以参与奏章的批复和政令的拟定,是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之役,中宗李显复位之后,急需借重上官婉儿的政治才干,又令专掌制命,甚受信任,被中宗拜为昭容。
李隆基是因为她的摇摆不定的政治态度而杀掉她,但这种所谓的“摇摆不定”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关系要比跟李隆基更强一些,这强那么一点,加上“摇摆不定”就成为了李隆基日后权力争夺的不确定因素,由此,对于李隆基这样的铁腕人物,干掉她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而在唐隆政变之后,随着睿宗复位,两个功臣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势必会有一场政治斗争。这场斗争,李隆基要赢,而倘若拥有影响力的上官婉儿没有死,那么选择支持年纪相当,过从甚密,同是女人的太平公主阵营,可能性更大。
多了上官婉儿的太平公主,对于李隆基而言,威胁系数直线上涨,他不愿意看到,所以她只能去死。
②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被李隆基杀了。
景龙四年(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
(2)历史上官婉儿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官婉儿
③ 古代历史上才女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被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处死。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④ 历史上官婉儿死于哪一场政变
上官婉儿死于公元710年的唐隆政变中。
这场政变的背景是唐中宗李显猝然暴崩,皇后韦氏独大,她扶持中宗第四子李重茂登基自己站在背后操控,而她背后的集团为了自己利益,动了推她出来效仿武则天称帝的念头。身为临淄王的李隆基当机立断,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等。
《资治通鉴》记载,上官婉儿在这场大变中表现得非常镇定,她呈上了自己之前和太平公主拟定遗诏、立李重茂为帝的诏书,表示自己从来都站在李唐皇室一边,没有和韦氏集团共同作乱的意图。但李隆基仍然杀了她。
人物评价
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
《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体现她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至近代以来,愈发被学者推崇。
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⑤ 上官婉儿最后怎么死的
景龙四年,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是为睿宗。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婉儿本是个聪明人物,竟带着宫人,秉烛出迎,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且托他婉告隆基,期免一死。刘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凑巧李隆基入宫,就将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儿代为申辩。但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遂杀了上官婉儿。
⑥ 武则天最信任的秘书上官婉儿,最后是怎么死的
上官婉儿最后被李隆基赐死。
上官婉儿其实本可以在武则天退位后,退出政治舞台,可惜她的野心太大了,最后李隆基为了保护政权,将她赐死。
李隆基顺利登基,可是她知道上官婉儿背后有一股属于自己的势力,她的野心不容小觑,不管是跟随韦后还是太平公主她都不能留。唐朝已经有一个武则天了,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他下令赐死了上官婉儿。
⑦ “巾帼首相”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
上官婉儿是被李隆基杀死的。在武则天死了之后,上官婉儿就依附于韦后一党,而且非常排斥李唐宗室。她的这些作为本来就引起了李唐宗室强烈的不满。在景龙元年七月,太子发兵,杀了韦后党羽武三思父子。
这件事情上官婉儿也牵连在其中,虽然最后算是躲过了一劫,但是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对于她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触动。至此,她虽然表面还是依附于韦后,但是暗地里却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动作,开始结交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
上官婉儿的一生也可以算是传奇,虽然只是一介女子,但是所立的功并不比男儿少,而且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才女。
⑧ 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
?上官婉儿在唐玄宗李隆基发动的政变中,被李隆基下令杀掉。
上官婉儿是唐代着名的政治家、诗人。她的家族虽然是被武则天下令诛杀的,但她最后却成为了武则天身边的女官,为其掌管宫中制诰二十七年,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尽心竭力,还有“巾帼宰相”的称呼。
后来武则天年事已高,被迫让出了皇位,上官婉儿利用高超的政治手段,得到了新任的皇帝李显的信任,被晋升为昭容,继续以皇妃的身份处理政务。
上官婉儿在唐中宗时期很受皇帝和皇后的信任,上官婉儿上书皇帝,请求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推广文化。她本人也擅长写诗,且诗句优美,常被人们传诵唱和。上官婉儿是藏书大家,曾藏书万余卷,可见其文化修养之高。
唐中宗李显性格懦弱,朝政都把握在韦皇后手中,李隆基在李显去世后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政变,铲除了韦氏势力,上官婉儿也在政变中被杀,然后被葬于雍州咸阳县。
⑨ 历史上上官婉儿死于哪一场政变
上官婉儿死于唐隆政变。
上官婉儿之死纯属是李隆基为了泄愤。唐中宗李显驾崩之后,本来是他的第四子李重茂即位,年号唐隆,李重茂的堂兄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让皇位落到了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手里。在这场政变之中,唐中宗的皇后韦后,以及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都被杀害,同时被杀的还有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之死
当李隆基杀入宫中的时候,上官婉儿手执红灯笼率领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一同草拟的李显遗诏拿给李隆基的手下,也就是率先入宫的刘幽求看,希望他能帮自己求情,说自己是心向宗室的,并非韦氏一党,结果刘幽求倒是为她求情了,但是李隆基却依然没有放过她,还是将她斩首了。
⑩ 历史上唐宫燕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
上官婉儿是在唐隆政变中被杀。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公元710年7月21日)即上官昭容,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的妃嫔,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获罪遭诛后,上官婉儿随母亲被发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得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可谓才华绝代。中宗年间,封为昭容,执掌朝纲,权势日盛,左右朝政,期间大设修文馆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引领一代文风。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葬。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在祖父上官仪被武则天诛杀后,凭借着文采获得了武则天的垂青,并逐步成为武则天最为信任的人。武则天退后后,又嫁给唐中宗李显,并专掌起草诏令。随着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权利日盛,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而被诛杀。“历史的上官婉儿非常‘八面玲珑’,但在那个时代,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不这样做根本无法存活。”杜文玉说,在他看来,上官婉儿墓的发现,尤其是墓志的出土,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