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历史上英语怎么说
在历史上:in history / in histry,historical. 在历史上常用 in history(histry)
注意,一般不加 ‘the
2.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江的那一段,在历史上是怎么说的啊
据元末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卷四百五十一 列传第二百一十 忠义六》记载: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衞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白话译文:
到元十六年二月,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护卫着王舟出逃,张世杰、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陆秀夫知道他和小皇帝难以逃脱险境,于是先拔出剑送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进入海里,然后背着小皇帝跳进了海里,时年陆秀夫44岁。
(2)历史上怎么说扩展阅读: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江,是在崖山决战发生的。
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 陆秀夫背幼帝投海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
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着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
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四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壮烈殉国。
3. 斯巴达300勇士的事,是真的吗 历史上怎么说的
16.“四千迎战三百万”
“四千个南方希腊人在这里抗击过三百万波斯军。”
这是希腊着名诗人赛蒙尼提斯为了纪念公元前480年希腊温泉关战役而题写的碑铭。
温泉关之战是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和希腊的又一次交锋。
波斯王大流士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洗雪马拉松战败的耻辱。
薛西斯为远征进行了4年准备。他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兵力,据说有500万人。照诗人赛蒙尼提斯的说法,有300万人。公元前480年的春天,薛西斯亲自率领陆、海大军向希腊进发,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命令随军的奴隶和工匠马上修起一座渡桥。桥刚修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波斯王大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人,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是要把海锁住。他还拿起鞭子痛击海水,惩戒海水阻止他前进的罪过。这当然是十分幼稚可笑的举动。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狂妄的帝王往往就是这样可笑的人物。
渡桥最后还是造好了。工匠们把360艘船排列起来,用粗大的绳索和海岸相连,船面上还铺了木板。船桥划分成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船桥的两边装上了栏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波斯王乘坐八匹白马拉的战车,由头戴花环的1万名“长生军”保护着,浩浩荡荡通过渡桥。波斯全部军队用了七天七夜才过完。
波斯军队的士兵大都是强征来的,包括许多不同的民族。有人这样描写当时的波斯军:有身穿五光十色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和米堤亚人;有头戴钢盔、手拿亚麻盾牌、棍子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漆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使用棕桐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角尖的矛;还有色雷斯人,头包狐狸皮,身穿鲜艳的长斗篷,手拿标枪和小盾;此外,还有高加索各族的人们,他们的帽盔上装饰着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这时候,希腊各城邦为了击退波斯的进攻,已经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团结。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希腊联军由斯巴达人统帅。
公元前480年6月,波斯军进到希腊北部的德摩比利隘口。这里傍山靠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又对“温泉关”。关口很狭窄,只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通往中部的必经之道。正像诗人赛蒙尼提斯在碑铭中写的那样,希腊人在这里配置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当波斯军临近的时候,斯巴达国王到奥尼达带了300人前来参战。他为什么不多带些人来呢?因为当时正在举行奥林匹克竞技大会,按照希腊习俗,这期间是不兴打仗的。
波斯王仗着兵多将广,气焰很嚣张。他派人捎信威胁希腊守军,说波斯兵多得没法说,光是将士们射出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得暗淡无光。斯巴达人回答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阴凉地里杀个痛快!”过了两天,波斯王派去侦探希腊人动静的士兵回来报告说,斯巴达人把兵器堆在一边,有人在做柔软操,有人则在梳理头发。波斯王听了,真有些莫名其妙。一个投降过来的希腊人解释说:“那是斯巴达人的习俗。每逢出战以前,他们都要梳理头发,准备战死。”波斯王从鼻孔里哼了一声,他没有想到这几百斯巴达人竟敢和他的百万大军对抗。他下了命令,要活捉守关的斯巴达人。
波斯军大模大样地冲上关去,他们以为斯巴达人一定会望风而逃。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锋利的希腊长矛。波斯兵将虽多,可是在狭长的关道上,用武之地太小,施展不开。守在关上的斯巴达人,显示出他们训练有素的战斗本领,一个个如猛虎雄狮,扑向敌人。他们居高临下,使用的长矛比波斯刀的威力大得多。波斯人一批一批地倒下。波斯王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气急败坏地吼叫不已。最后,他命令1万名御林军投入战斗,还是攻不上去。
正当波斯王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希腊叛徒来报告说,有条小路可以抄到关口的后方。波斯王大喜,就命令这个叛徒带路,引着一队御林军连夜赶去。他们过峡谷,渡小溪,攀山崖,越过一片橡树林,接近了山顶。有1000佛西斯城邦的士兵守在那里,波斯人以为是斯巴达兵,不敢上去交战。当他们听叛徒说出那些守军不是斯巴达兵,才放心攻上去。守军败走了,波斯兵也不去追赶,继续直插目的地——温泉关。
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得知叛徒通敌的消息,便把其他城邦的军队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300士兵迎战。700个塞斯比亚城邦的战士自愿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
波斯人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向山上隘口猛扑。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就挥动利剑。忽然,斯巴达王受伤倒下了,波斯人拥了上来。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拼死保护自己的统帅。他们的人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波斯兵尽管被杀死许多,可是冲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像是无穷无尽似的。他们用密得像飞蝗的箭矢向斯巴达人猛射。最后,隘口终于被攻占了。温泉关的英勇守军全部牺牲。斯巴达王的尸体落到波斯人手中。波斯王下令把他的脑袋砍下来,挑在矛上示众。
据说,战事结束以后,阵地上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人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害了眼病,无法上关作战;一个因为奉命外出,在路上耽误了时间,没赶上战斗。这两个人活着回到斯巴达,家乡的人都说他们是胆小鬼,用愤怒和鄙视的眼光看他们,谁也不跟他们讲话。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英勇杀敌,牺牲在阵地上。但是,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
后来,在德摩比利隘口建立了一尊纪念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和他的部下的狮子石像,雕像上刻着;
“过往的客人,请带话给斯巴达人,
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
温泉关一战,斯巴达的勇士用他们的英勇战斗延缓了波斯军的攻势,掩护了希腊联军主力的撤退。
波斯军用伤亡惨重的代价占领了雅典,但是,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波斯王一怒之下,放火烧毁了城市。
4. 在历史上用英语怎么写
in history
5. 历史怎样说吕后的样貌
吕后(前24 —前180 ),名雉,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又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吕后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吕后的父亲过生日,吕后的父亲是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刘邦拍马屁,当然要去祝寿,刘邦没有什么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居然虚报一笔礼品就堂而皇之人席。这事是少见的,吕后父亲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把他赶走,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后的父亲精于相人之术(也就是看面相),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
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
早年的刘邦可说有些无赖,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贤惠的吕后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据说刘邦匿居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吕后追踪而至,便一定能够找到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入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
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
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
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诸吕欲为乱,周勃、陈平等诛平。
6. 芈月传宣太后义渠王私通历史上是怎么说的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据说,和义渠王一同死掉的还有她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
关于宣太后与义渠王生下的两个孩子是谁,史上上并未有记载,在这一点上。影视中与史书记载有些不同,但宣太后与义渠王淫乱是确有其事,只是在时间上有出入,二人是否有义渠琰这个儿子不得而知。
7. 看中国历史时发现华夏部落曾统一亚洲历史上是怎样说的
胡说八道吧,神话传说而已,不是历史~华夏部落是部落群,在今黄河中游附近定居,也就大概是河南以南地区。那时期想统一亚洲可难了,没车没马的,最大的部落不足1000人口。山海经里有记载,那时期远征根本不可能,战略补给线太长。埃及和印度就更不可能了,要是过来侵略必然在我国中部地区设立大型城镇作为补给中枢,可是我们目前的历史材料上并没有相关记载。
8. 当年炎帝为什么会把位子传给黄帝,历史上是怎么说的
远古时代采用的是禅让制,一代君主准备退位时会传给德高望重的接班人。当时黄帝部落是最大的部落,双方合并后是因为炎帝德高望重才当选,时间不长就让位给了黄帝。
9. 汉献帝钻过狗洞吗历史上是怎么说的
汉献帝退位后,封为山阳公,地位仅次于曹丕,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使有事奏对曹丕,也可以特准不用行君臣之之礼,并可以维持汉朝的宗庙祭祀制度,可以说,还是维持着皇帝的待遇,没人敢逼他钻狗洞。
10. 历史上年号怎么说的
武则天的年号挺多。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的有4个,正经八摆当了大周皇帝后有13个。这么多年号,武则天都是怎么起的呢?
先看第一个年号:光宅
这是武则天临朝称制第一年起的第一个年号。这个年号起的十分有趣儿,给人的感觉好比一个土财主搬进了大房子,那种喜悦的心情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武则天起这个年号的心情,恰恰就像土财主搬进了大房子,那种高兴的心情,在这个年号里同样有所流露。
武则天为什么高兴呢?因为上一年,也就是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她的老公高宗李治病逝,留下了一个遗诏,军国大务皆听武后裁决。真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自己终于从后台走到前台,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主持工作了。这放在谁身上,谁不高兴?
但“光宅”一词,看上去虽然挺吉祥、挺喜庆,寓意也很好,充满了自信,潜台词好像是说:自己上台后,一定会给也一定能给苍生社稷带来福祉。不过,从字面一分析,实在显得小家子气,而且,“光宅”无疑暗含着宅子光了的意思,藏着不吉利。果不其然,武则天这边刚主持工作,那边徐敬业就反了。所以,这个年号武则天用了三个多月,就废掉了。
第二个年号:垂拱
对“垂拱”这个年号武则天似乎特别偏爱,一用用了整四年。“垂拱”一词,显然出自《管子·任法》篇,以它做年号,不言而喻是取其“垂拱而天下治”之意。武则天是一位“兼涉文史”的女皇帝,她用这个词做年号,似乎也不乏想显示一下她的文雅。
在用“垂拱”一词做年号的四年里,有两件事儿很叫武则天满意。一件儿是垂拱二年,她下了一个诏要“复政于皇帝”——说白了就是不主持工作了,把权力交给皇帝。结果呢,傀儡皇帝李旦很有头脑没同意,她只好接着干。还有一件儿是垂拱四年,有个雍州人在洛水里得到一块白石,上面竟然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一高兴,还封了这块石头为“宝图”。
这两件事儿为什么叫武则天满意呢?因为真也好假也罢,从这两件事儿里武则天高兴地看到了自己“垂拱”的良好效果:道路铺好了、舆论起来了,自己的代理皇帝很快要转正了。此时的武则天,就像快要到达峰顶的登山者,俯视天下的雄心越来越强烈,用“垂拱”这个词做年号,实在是她这种心态的折射。
第三个年号:永昌
这个年号,取自那块“宝图”上的后一句话“永昌帝业”。本意当然是祝福美好、祈愿昌吉的意思。这不难理解。叫人纳闷的是,用“垂拱”一词做年号用的好好的,为什么改成“永昌”了呢?
原来,在垂拱四年的八月,琅邪王李冲等李氏诸王谋反,被武则天消灭,紧接着又诛杀了他们的亲党数百余家,把宗室几乎全部杀光。政治上的最大障碍扫除了,所以,改元“永昌”。
不过,“永昌”的“昌”字,可拆成“二日”,这很容易给人这样的联想:两个太阳,象征两个皇帝,“永昌”——那不就是永远有俩皇帝吗?这可是武则天的大忌。所以,用了不到一年,武则天就又换了一个年号。
第四个年号:载初
这个年号好像有一明一暗两个意思。载初元年一月,也就是永昌元年十一月,武则天下诏改用周历。这是件大事,足以载入史册。用“载初”做年号就是为了纪念这件大事吧?这是明的意思。
那么,暗的意思呢?此时的武则天早已经胸有成竹,登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登基当然更是件大事,同样会载入史册,所以,在登基前的几个月里用“载初”做年号,讨的是个吉祥。除此之外,好像也不乏这样的涵义:在中国历史上,俺武则天可是了不起的人物,功过是非后人评说,但不管怎样,俺是第一个记载在史册的女中豪杰。
第五个年号:天授
这是武则天当皇帝后用的第一个年号。这个年号瞅着挺俗,但用的非常绝。可以肯定,在使用这个年号上,武则天没少费心思。为什么这么说呢?
武则天当皇帝,在世俗观念里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即:公鸡才能打鸣,母鸡只有下蛋。也就是说,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陪衬,怎么能抛头露面特别是当皇帝呢?再有能力也不行。所以,武则天用“天授”一词做国号,不啻一种舆论导向,宣传皇权天授,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这一点上,当时的僧尼配合武则天配合的非常到位。有个叫法明的和尚竟然编了一本《大云经》,宣称武则天是弥肋佛下世,应该替代唐朝做人主。所以,武则天当皇帝后,于天授二年四月,正式下令僧尼的地位处于道士女冠之前。
看来,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女皇帝难上加难——这样的感慨,想必当时的武则天一定会有切身的体会。或许因为这个缘故,“天授”这个年号,武则天用了三个年头。
第六个年号:如意
这个年号起的好像信手拈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周国建国伊始,百业俱兴,想必武则天很是志得意满,特别一提的是,《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有这样一段的记载:“(天授三年)三月,五天竺国并遣使朝贡。”大周王朝得到了外国的承认,似乎更称武则天的心。总之,天随人愿,一切如意。所以,一高兴很自然地就改用了这个年号。
第七个年号:长寿
天授三年,武则天两次改元。也就是说天授三年、如意元年和长寿元年都在一年里,即公元692年。这一年武则天68岁。一年中两次改元,武则天给人的感觉好像到了更年期。特别有意思的是,用“长寿”一词做年号,是希望武则天“长寿”呢,还是希望大周朝“长寿”呢,亦或这二者兼而有之?叫人犯琢磨。
不过,从武则天的脾气禀性看,她的权力欲极强,这样的人,权力带给她的快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所以,用“长寿”一词做年号,当是祝福武则天万寿无疆的意思,至少初衷是这个意思。这个年号,武则天用了三个年头。从这个词的使用上,很微妙地折射出武则天此时的心态,至少是生理上的心态无疑地已经开始变老。
第八个年号:延载
武则天刚当皇帝的时候,也就是天授三年,给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到了长寿三年的五月,武则天又给自己加尊号为“越古今轮圣神皇帝”,并改用“延载”这个年号。从字面上看,尊号好像升级了,可是其中的“越古今轮”是啥意思呢?整不明白。或许,武则天选用这个字眼时,玩的就是这个高深莫测叫人犯糊涂,如此,方显出自己的伟大吧?
但“延载”这个年号倒不难理解,尤其它是顺承“长寿”这个年号使用的,如果把这些和武则天加封的尊号一联系、一分析,其含义无非是大周江山永固、皇恩泽被万世的意思。看来,此时的武则天,似乎仍然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第九个年号:证圣
这个年号出自佛教语,似乎最能见武则天的追求:证入圣果。为了这个追求,武则天广修寺院,烧香拜佛,其中建天枢,铸九鼎,仅钢铁就用了二百多万斤,至于盖寺院花的钱,就无法统计了。
或许,正因为感动于她这种虔诚的“证圣”之心,她死后中宗尊她为大圣皇帝,似乎也算了了她的心愿。
第十、十一、十二个年号: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
武则天的年号起的是越起越俗,这三个年号起的最俗不可耐,一看就是捧臭脚的人给参谋的,属于小儿科。不过,这种词儿显然很符合武则天的胃口,她听了舒服。所以,捧臭脚当参谋的人才不考虑年号的雅俗呢,只要武则天高兴,俗也是雅。从这些年号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自我意识越来越突出,个人崇拜之风也越来越浓。
第十三个年号:神功
用这个年号,目的很明确。《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里说的直截了当:“(万岁通天二年)九月,以契丹李尽灭等平,大赦天下,改元为神功。”很显然,仗打赢了,当皇帝的——当然也是最高军事统帅脸上有光啊,纪念一下,如此而已。
最后四个年号: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武则天用“圣历”这个年号一用用了三个年头,在她使用过的年号里,时间不算短,这同样是源于她追求“证成圣果”的心。起这个年号的时候,武则天74岁,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自己还是个女皇帝!所以,忆往昔,思来者,心中有满足、有反思、有希望、有惆怅,以“圣历”一词为年号,真可谓多少感慨在其中!
用“久视”这个年号,其目的在《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里也说的非常明白:“(圣历三年)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复,大赦天下,改元为久视。”想必武则天得的是眼病,也许是白内障之类的病吧?这种痛苦一定把武则天折磨的不轻,否则,不可能因为一场病改用一个年号。看来,病愈后的武则天一定有这样的感触: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零。
在所有的年号里,武则天“大足”的年号,起的最弄巧成拙,为什么呢?“大足”——乍一听挺好听,可细一琢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大足”就是一切全满了,运气到极限了,泰极否来极该走下坡路了。所以,用了不到一年,武则天就废而不用了。不过,从这个年号里,不难想象此时的武则天对自己一生的“政绩”,还是颇为自得的。但令人费解的是,武则天每一次使用新年号时,都“大赦天下”,唯独这一次例外,不知什么原因。
武则天用的最后一个年号“长安”,起的十分巧合,堪称经典。《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里说:“(大足元年)十月,幸京师,大赦天下,改元为长安。”起这个名字的本意,无非是为了纪念武则天的此次长安之行,歌颂皇恩浩荡。可谁能想到呢,长安、长安——武则天真真的就长久地安眠在她最后的这个年号里了。真是一词成谶!这,或许就是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