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杨家将都是怎么死的
杨家将的死亡:
大郎杨延平,扮作宋太宗赵光义,在突围中断后,被辽兵用长枪挑死。
二郎杨延定,扮作八贤王赵德芳,在突围中率先夺开城门,让其他兄弟从中杀出,自己却不幸被门挤压而死。
三郎杨延光,扮作赵宋大将潘仁美,在冲出城后被辽军追上,群殴中受重伤,并被乱马踩踏而死。
四郎杨延辉,扮作赵宋将军,在突围搏杀中被辽兵所擒,为保守秘密改名木易(杨),被辽国大公主看上,绑架招赘成驸马,20年后宋辽和议,他护送老令公灵柩回宋朝归葬。
五郎杨延德,扮作将军,突围中被冲散,本想一死了之,但被人所救,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创出“五郎八卦棍”,后继续参与抗辽战争,最终在五台山坐化。
六郎杨延昭,福大命大,顺利冲出重围,经历多次生死磨难,成长为三关御辽元帅,威名远扬。
七郎杨延嗣,和六狼一起杀出重围,继续随父抗辽。
八郎杨延顺,是杨令公收留的义子,突围中被辽国二公主俘虏,和四狼一样被招赘。
杨家将的后世影响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在杨家将事迹的流传过程中,民间加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在南宋遗民所着的《烬余录》中,将杨嗣的功绩安到杨延嗣身上,将杨文广的事迹加到创造出的人物杨宗保身上,还杜撰了杨家将父子救援宋太宗的情节。而在元朝的杂剧中,有关杨家将的剧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
‘贰’ 历史上,在北宋灭亡之后,杨家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南宋名将岳飞的一首《满江红》道尽了靖康耻的哀叹。北宋的灭亡,宋钦宗割让三镇故土、接受金人议和、军营求和反被拘、皇亲国戚携公私积蓄北上金国……这一桩桩屈辱,不顾民生的挖空国库,成为北宋历史上永远抹不去的“靖康耻”、“亡国恨”!
‘叁’ 在真实的历史上,三千破十万的杨家将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杨家将”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早就广为传颂,评书中说杨家作为北宋将门,满门忠烈,从杨令公到佘太君,从杨家七郎到穆桂英杨宗保,众多人物形象早就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那么,作为杨家将“最大的”一个,其先祖杨令公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杨令公”的历史原型。
雁门关一战,杨业威震辽国,吓得辽国数年中不敢侵犯宋朝山西边境。
但是,此战却也导致潘美妒忌杨业,竟然上书参劾杨业。好在宋太宗了解官场行情,并未被潘美所左右,而是重赏了杨业。
杨业立下大功,但是好景不长,6年后,北宋二十万大军再度北伐,结果惨败,杨业在这场战役中也因为友军“出卖”战败被俘,绝食而死。
而那场战役中杨业的上司恰恰就是潘美,现在有人为潘美开脱,认为此战非潘美之过,但是我们联系雁门关之战潘美的妒忌就会发现这其中是有猫腻的。
潘美是宋太宗的心腹重臣,因此保全了性命,虽然被贬职,但只能算是不疼不痒。
‘肆’ 真实历史上的杨业是怎么死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已经证明了很多时候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在面对着利益纠纷或者是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
大家都熟知宋朝的杨家将,其实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他的死就和考验人性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杨业是抗击契丹的名将,他也是死于契丹人之手。
那么,为什么这么厉害的杨家将,会败给契丹人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另一个人,这个人才是导致杨业惨死的罪魁祸首,他就是大将潘美。
可是,这时候杨业的盟友潘美早就逃的无影无踪了。
面对这种情况,杨业知道自己被坑了,今天肯定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在逃无可逃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舍生取义。
最终,他选择和契丹大军厮杀到底,这样拼杀的结果,也就导致了他被活捉,最终,杨业因绝食而死在了契丹。
当然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杨业是在和契丹作战的时候,撞死在了李陵的碑上。
总之,不管怎么说杨业的死,都是潘美一手造成的。是他在最为关键的时候,放弃了杨业带领的杨家将,导致了杨业的惨死。
也就是说他没有经得住人性的考验,然后选择了临阵逃脱,最终导致了这一最为悲惨的一幕。
当然了这一结果是杨业提前没有想到的,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潘美竟然如此贪生怕死,也就是说他不该考验人性。
‘伍’ 《杨家将》杨家将都是怎么死的
杨大郎枪挑十八员辽将,最后精疲力竭,横死马下。
杨二郎为护父帅,刀下丧身。
杨三郎身负重伤,乱军之中被马蹄踏成肉泥。
杨四郎重伤流落番邦,后娶了辽国公主。
杨五郎伤心绝望,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在北五台出家。
杨六郎只身突围,留得性命。
杨七郎最为惨烈,一杆铁枪挑死敌酋韩昌,鞭扫冀王狄烈,马踩万军,飞驰雁门关求救,被潘仁美用药麻翻,一百零八支毒箭,射得七郎浑身如同刺蓬一般。
杨家将是北宋初年着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
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着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着,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纪振伦(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又名《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等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陆’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竟是被谁害死了
杨业本名叫杨崇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崇贵到太原。后来杨信投靠了后周,杨崇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后,其子杨崇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崇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崇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着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由于刘继业战功卓着,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而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
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非常正确。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
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杨业出击以后,王冼等人很久没有消息,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杨业力战尽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生擒。杨业的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柒’ 杨家将杨业外号“无敌”,他是怎么死的
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传颂至今,妇孺皆知。但演义就是演义,虚实参半。家喻户晓的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西征均是民间百姓虚构的故事,也是民间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景。但今天要讲的这位,确实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杨家大将——杨业。
进攻容易,撤退难啊。于是决策层要商量一个对策,这时候,杨业就说了:我们假装攻打应州大石路这个地方,吸引辽军的注意,以此来掩护百姓后撤。这个主意一出,众人都觉得可行。偏偏这个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那就是监军王侁,说道:这可不行啊,世人皆称大将你为杨无敌,这时候又怎能打假仗,难道是有其他的志向?
一向敢作敢当的杨业视名声为生命,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他甘愿以身犯险,中了这个激将法,于是率领千人去攻打辽军数万大军,结果被俘虏。面对辽军的劝降,他始终对北宋坚守忠心。最终绝食三天而死。
欧阳修这样评价他: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捌’ 历史中杨家将的结局是什么
因赵光义自信心过度膨胀,贸然北伐,造成调度不周、配合不力,杨业与长子延朗战死。其余六子各自碌碌为官。现实情况就是:杨家爷孙三代,几十口子人对于宋朝的贡献,加在一起还没潘美一个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