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才能读好 历史这些小学没有基础的学科
小学历史科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些问题主 要有:学校领导不重视历史科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付科”,随意减少课时;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设备奇 缺;课堂教学水平低下,一些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不明确,重点、难点不清楚,常常出现主次颠倒 、不分难易、面面俱到的情况;学生历史知识贫乏,对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叫什么,孙子是我国古代什么人物,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叫什么等问题, 相当多的学生答不上来或答不完全。
的确,历史学科教学的不利因素较为突出,这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目前片面强调升学率,以此 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使得许多学校领导人不得不围绕这根指挥棒转,忙于应付升学考试的科目,而忽略 了历史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安排。同时,历史教学难度较大,历史事件复杂,知识分散凌乱,时空跨度大,人 物众多难串,记忆量大,遗忘率高,易于混淆,难于归纳等。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差,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总觉有 一定困难,甚至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也使历史教学步履艰难。面对上述现状,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
端正办学思想。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历史课是其中必然要设置的一门学科,它担负着传授历史知识、进 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人才具有特殊作用。学校的任务是把青少年培 养成为“四有”新人,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完 成这些任务,需要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和各科教学去实现,而历史课的教学,在完成中小学教育的总任务 中担负着重大责任。历史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与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一样,缺乏数学基础很难学好自然 科学,学不好历史也就很难学好语文。因此,要培养青少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必须从提高学生素 质方面着手,培养他们具有包括历史学在内的广博的基础知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定,不能只对考试科目加 班加点,而随意减少历史课时。
建立相对稳定的历史教师队伍。兼职教师缺乏责任心,难以认真地钻研教材和业务,不利于历史教学经验 的积累,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历史教师队伍。即配备专职历史教师或固定的兼职历史教师,并从实 际上提高他们的地位,而不能轻视他们为“付科”教师,在分房、加工资、增薪、评优等方面应对他们一视同 仁。
添置小学历史教学设备。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及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着小学历史教学必须借助一些直 观教具,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运用演示法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把 感性材料和理性认识、书本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历史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目前许多小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应尽早加以克服,即 使在目前教学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必须适当安排一部分经费,逐年添置
一些历史教学设备,以确保小学 历史教学质量。
提高历史教师的业务素养。(1)要加强在职历史教师的培训工作,如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组 织小学历史教学研讨会、历史观摩教学,开展历史教学评比检查等。(2)加强自学。多阅读书报杂志、观看 展览,实地考察古迹名胜、历史文物、革命史迹,及时做笔记摘录工作。特别是看了实物之后,再讲给学生听 ,演讲者有声有色,学生也就“津津有味”,还可以通过听讲座,记录有关历史题材的电视的解说词,搜集金 石资料、搜集口头史料和向专家学者请教来吸取历史知识,丰富自己的见闻。(3)粗通历史。依照小学教学 的需要和教师的时间条件,不必研究很细,但粗通是必要的。如选举制度,课本中只讲隋唐科举制、明清八股 取士制。教师应了解秦汉的“察举征辟”制度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讲隋唐科举制时,只有与九品 中正制相比才能了解它的进步意义。又如对现行的小学历史课本中讲文化史的各章节,都要稍加补充历史背景 ,以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4)讲究教学方法。许多小学生对掌握历史知识总觉得有一定难度,他们普遍 反映:“最爱上历史,最怕考历史。”因历史内容多,年代、地点、人物总混来混去,考试时都是临时抱佛脚 ,虽然考时混个及格不难,但考后大部分都忘了。一个好的历史教师既能把历史课上的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 历史课,又能使学生较好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形象思 维发达,讲课时应多讲些具体生动的历史故事,少发一点议论。小学历史教材的编写也主要围绕这一特点,以 点带面、选取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来勾画和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概貌。小学历 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的特点为依据,讲课中力求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寓历史基础知识于故事 情节中,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牢牢掌握历史知识。此外,要重视复习的作用。心理学实验证 明:遗忘的速率是先快后慢,刚学过的东西及时复习,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能使大脑皮层上记忆的印痕深刻 化,从而巩固知识。教师应把巩固知识看作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及时组织复习和考试,以确保教学质 量与教学效果。
❷ 读中国历史从哪开始读
先读正史,比如史记,二十四史,中国通史,对整个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再读古代人写的小说,散文,诗歌。注意:不要读野史,野史会误导你,野史通常是吸引人眼球的噱头。
根据我的经验,读古人所作小说,诗歌,散文是最真切了解实际的最佳选择。
以杜甫为例:看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再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是唐盛世时期人物,却是这番惨景,可想而知当时是什么状况了。
类似的捕蛇者说,卖碳翁等等作品也反映草根生活。
红楼梦,水浒传也有很强的历史现实意义。
文艺作品往往是当时历史状况最一针见血的描述载体。其它作品推荐看三言二拍,笑林广记等等。在看文艺作品时一定把作者的生活背景拿来看一遍,与正史结合着看,你就能推论出历史的真正仑廓了。
❸ 怎么样才能把中国通史读好
首先要清楚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中国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中国历史的最大特点是无断代历史传承。在商朝以前,历史资料基本上属于空白区,因为甲骨文的出现,使记录历史成为可能。
从历史来看,应分为先秦时代和后秦时代。先秦时代属于百家争鸣时代,因此读该段的历史要注意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秦在中国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有利于思想的统一。汉朝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汉武帝以后的历史,你就要注意儒家思想的作用和影响了。
❹ 历史小白怎样学历史
学习历史学科也是这样。首先,要解决基本的入门常识,同时建立初步学习兴趣。这一点,可以从读《上下五千年》入手。《上下五千年》是一套广为人知的历史入门读本。由林汉达、曹余章两位先生所着。从《上下五千年》入手的好处是,这本书通俗易懂,以事件故事为主体,以中国历史发展为脉络,展现了从三皇五帝到辛亥革命,五千年间,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历史名人等等,以轻松移的笔调,将庞杂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如果家里有小孩的,可以和小孩一起读。这本书读完,对中国历史大事件有了基本了解,也就知道了大体发展脉络。可以说,培养起初步的历史兴趣。
其次,就要建立自己知识体系。要想全面了解历史知识,且要在实际生活能够运用,这就需要建立自己的历史体系。这一点,就要从中学历史课本入手,有兴趣,可以找了中学历史课本好好读读,要记住一些关键性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着名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每个王朝的成就、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样,就有了一个历史学的脉络体系。在观看电视剧、外出旅游、参观博物馆、逛古玩市场就能用到你学到基本历史知识,并且在这些地方学到的知识,也能充实到你的历史知识体系中去。其实,这些知识,学完高中历史课本,就掌握的差不多了。
第三步,就可以向更深的方向学习。建议《彩图版 中国通史》,这本书用了大量的文物图片,能起到非常直观的作用,对每个时代服饰器物有个明确认知。这些书看完了,也就算是打开了历史之门。基本脱离了历史盲。
如果再想进一步,就要找自己喜欢的专门史去读。喜欢服饰可以读《中国服饰史》、喜欢军事的可以读《军事史》,喜欢科技的,可以读《中国科技史》。这样,你种下一株树,随着你知识面的拓展,树也会越来茁壮成长。
❺ 想读通历史,应该怎么读,读的方法有哪些
钱穆在≪国史大纲≫序言里说凡一国之国民,需熟其国之历史。读历史需知历史是表,熟悉其文化才是本,政治,经济,学术思想都是文化共相下的分题,但每一分题侧重与所依附材料仍有不同,因此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亦有差别。
如果要读历史,应先读通史,中国历史不像西方,中国各时代联系紧密,非通读不足了解。读通史建议读取几家之言,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台湾学者傅乐成则从其他角度阐述,而像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中国历史了。读完近人作品,则可阅读古人原着,推荐读≪史记≫与≪资治通鉴≫,这是接触第一手资料了。
熟悉了通史,就可以按照自己兴趣选择想深入研究的领域了。比如喜欢某朝代或某领域,则可按照自己兴趣读下去。
把自己放到历史之外,尽可能客观的去看待历史,对于历史书的记载辩证的去看去揣摩,不要刻意去探求历史书记载的真实与否,历史无所谓真实与否,差别只在于角度立场导致的叙述结果。
另外,在读通史前建议看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不算严格意义上学术着作,黄氏写史自有其独特之处,这本书可做引子,相信读完这本书,再读通史就不觉得是难事了。
❻ 如何学习、了解历史
读通史,自己整理时代主线,列个时间轴之类时东西挂墙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边写同时代的中国史大事(只放你觉得对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无巨细地都写下来),读书过程中不断补充。比较好的世界史书推荐全球通史,尽管有些错误,但难得在视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识。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在学术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较严重。另外极简欧洲史脉络清晰,有史识也好读,可以看看。中国史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配合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来看。你做的时间轴是否精彩不是关键,对比地把中外通史读完才是关键。
❼ 怎么学历史
学历史主要靠死记硬背,把课本上的知识都掌握,然后在通过做题训练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起来,历史是文科的范围,文科最大的特点就是死记硬背,再加以试题强化。
历史的好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学史可以明智。“说通俗一点,学习历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变得更聪明。为什么能起到这个作用呢?因为历史就是讲述过去历朝历代的古今中外的人们在做人做事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其中会学到很多知识,学到很多道理。如果想使自己智慧,如果想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就要认真学习历史。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就其性质而言,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❽ 如何全面了解古代历史
学历史其实很枯燥,如果是一时兴起就算了。一定要有强大的耐心和兴趣,如果是新手就从基础来,了解古代科举体制,官员体制等等。然后再记年表,期间历史事件。再从通俗历史书籍入手到古书,由简到深,循序渐进。如果是为应付考试,就单单记书上老师说的重点就可以了。推荐几本书。通俗历史: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口碑最好,幽默不失严肃,还原史实)《中国通史》。古书:司马迁《史记》,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对历史人物事件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盲从史书。祝学业进步,春节快乐!
❾ 怎么才能学通历史
学习历史,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哦!
首先,我个人认为,必须对“她”感兴趣啊!呵呵..有兴趣了,才会有动力去学习,才能学好历史。(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啊,对吧!)
接着,历史其实就是要我们明白一点“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做了什么事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你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历史,这样学的更快更好,不那么容易忘记。
我也是历史迷,呵呵。因为喜欢,所以有了兴趣,才能学好。
望采纳,也许我们可以在历史方面好好的聊聊哦!呵呵
❿ 想要通读中国历史,应该读完哪些书
二十五史啊。资治通鉴等读完你就基本完整的知道了中国的历史。要读懂的话,大约十到十五年的时间就差不多吧。
http://ke..com/view/42298.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