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了解历史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3、学会阅读:尤其是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方面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取得课堂上的主动权。在课堂上,要知道老师,讲的层次性,针对性的问题。是启发大家,什么内容需要详细的读,反复的思考。在做历史笔记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给历史名词概念人物,所做的补充,要做一个大概的了解,重点知识部分要重点记录。
2. 是怎么知道以前的历史的
各个朝代都有正史,民间有野史,州府县道都有“志”,然后再加各种历史文献小说传闻,各种器物墓葬,都可推测历史
3. 我们是怎么知道历史的那些曾经究竟是对的还是我们领悟错了的呢
你所问这这几个问题貌似很短,但其实它们的答案十分之复杂。我尽量尝试着简略地回答一下子吧。
当年太史公司马迁所写的《史记》险些失传。根据他本人的遗嘱,《史记》要被藏之深山老林,隔上几世几代能不能被人发现,听天由命。可是他的女婿将书妥善保存,后来公诸于众,因此后人看得到《史记》。
这是我们的幸运,还看得到这本两千年前的书。但是历史上的书籍大多数都没能像《史记》这样幸运。梁启超估计:古时候每个朝代的书籍,到该朝灭亡的时候,所能流传下来的也就是百分之一;到了下一个朝代灭亡的时候,再流传下来千分之一,以此类推。
可见,我们如今所看得到的传承下来的历史,实在是算不得多,而是少得可怜,太少了。
但即使这样,如今中国历史书籍的收藏,对世界上其它各国来讲,仍然是一个浩如烟海的概念。之所以这样,想必与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们喜好编修历史档案,以及建造图书馆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
中国古时候的人,历来注重历史。历史书籍的编修,没有一朝一代曾经懈怠。图书数量多以亿计。正因为此,即使如今我们充其量仅能看到当年全部图书的五千分之一,其内容也已经是异常可观,而且穷一独夫终生之力所不能尽也。
所以,在中国留存下来的历史档案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知道,古时候的历史学家们都是很喜欢在研究学术时,顺便做一下八卦小新闻的。古代名人们的琐碎趣事,轶事,有意思的事,有戏剧性的事,被历史学家们记叙下来的概率是很高的。因此有关华佗的事情,被记叙下来也是并不十分奇特的。
例如,着名起事军队首领李自成,他当年曾叱咤风云,入主黄袍御座,统领一百万人的大军,从长安打到北京,崇祯黄帝被迫自尽。可结果他死得又十分惨痛,以至于似乎与他的黄帝身份根本对不上号。中学教科书上说他是来到湖北乡间,被地主武装袭击而死。其实呢,他落得只身一人,流落在湖北乡间,失魂落魄,一家农户以为他要偷东西,就上来将他打死了。这件事情从未见于史书,发现这件事的人是从那家农户的后裔家中的家谱上发现这件事情的。
华佗传书的事情,很有可能也是记载在那名狱吏的家谱之中,而流传下来也说不定。
当然,有时历史学家们确实曾经有人听信了一些杜撰小报消息,而记录在自己的学术书籍当中。或者为了增加自己史书的戏剧性,格外根据当时事件和人物心里,揣测他们的对话和行为等。这属于古代中国历史学一个不太科学的特点,但史书也因此更好看了。
比较有名的是:《史记》中记载霸王项羽听到四面楚歌,不由作诗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后人指出:“当时项羽被汉军围得水泄不通,他哪里有空闲写诗呢?就算他写了诗,又是谁将它记录下来的?就算当时有人拿笔记录了,那又是怎样流传出来的呢?反正,这里应该是太史公揣测项羽当时的心理,故而代为传神了。”
对于各种历史消息,当然要严加考证,仔细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历史学当中才有这样一个分支——考据学。这门学就是专门解决楼主提的那种问题的。
关于那些甲骨文,它们的破译很大程度上属于语言学和古文字学的范畴。中国的文字一直在演化过程中,甲骨文和现在的楷书都是汉语,属于一脉相承的关系。人们通过摸清甲骨上的常用字,根据当时的社会生产以及宗教等具体事务活动,来推测它们的含义。当然不能凭空猜测它们,否则的话,它们也不能这么难啊。目前尚在辨认的甲骨文还有很多呢,翻译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古希腊的一种最古老的文字现在还没有被破译呢,楼主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试试。
4. 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
在《左传》中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说齐庄公喜欢美人棠姜,想她想得也不能寐,终于和她暗通款曲,可是这事被她的老公崔杼察觉了,于是崔杼就趁他们幽会时安排武士将齐庄公给杀了。
史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或许有些会有人为的想象,甚至人为的篡改,但是,人为更改的历史一定没有办法做到完全颠倒黑白,就像现在某些战争历史不被部分人承认,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历史真相,或者说对它持怀疑态度。
5. 怎么真正了解历史
学历史的话,首先就是积累。你这样杂看看没有关系,其实也算是一种积累。
到了一个程度,你就要开始梳理。
首先,是时间的梳理。 例如中国历史主要朝代时间排序是: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你要渐渐的把你看过的故事放到这个时间表来。不能看完了,还不知道发生在哪个朝代,也不知道是哪个故事前,哪个故事后。一般流传下来的,都是精髓,他肯定也有时间上的影。
然后在是空间上的梳理,这个作为一个女孩子,我觉得你大致能了解在哪个位置就可以了。
在是人物的梳理。你了解的历史人物,放入朝代表,作为你对这个朝代认识的主要代表人物。
以上你可以理解为:是什么。是一种既定事实。
在研究,为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既定事实?这肯定和那时的民风,统治者,统治阶级,资本程度等等等等有关。这时候,你需要从大方面理解。
最后是怎么办。 在一些既定事实发生以后,统治者,和民众,是怎么应对的。为什么这样的应对?有什么好处? 这些你可以了解了,那出去吹吹牛皮,上台讲讲知识,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应对了。
当然,历史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慢慢来,祝你成功
6.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怎么知道的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大约起源于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河南殷墟的甲骨文可以佐证,其实中国的文明历史还要远远早于这个时候,可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的黄河流域,大量的陶器,手工艺品和人类居住遗祉可以作证。
7. 历史上有很多绝密事件,史官们是怎么知道的
史官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基本上是没有人愿意干这个活的,如果写的不好就要遭遇杀头之罪。
史官这个工作不是那么的轻松,皇上让你记什么你就要记什么,不让你记的你也不能私自记录,哪里记的记录皇帝不满意是要被杀头的,所以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面对历史,记载者需要保持真实的事情,原本是应该的事。但是实际上真的非常难。历史记载者由于种种现实的压力难以真实书写历史,而后世的历史阅读者,往往又容易被情感作用,一个历史事件,纪录者已经让它变了样,于是真相难明,是可想而知的事。
8. 中国的历史是怎么知道的而且分了朝代
中国的历史很多都是由后朝对前朝史书进行重新编写。比如唐朝重新编写隋书,当然李世民不忘对隋炀帝贬低一番。随便删掉对自己不利的东西。
。所以很多历史都有误差。朝代的分隔是由一个王朝的诞生和终结划分的。
9. 世界上的历史是怎么发现的
近代的就是通过考古学家出土的文物,锦帛,金铜器,化石,古书,一般都是随葬的方式在古墓里被挖掘出来,然后再由专家分析并科学推断,才知道历史的真相。
地球历史,就是利用现代科学的研究,通过地质运动产生的现象,再根据岩石的形状,变化,就能知道地球历史。
10. 人们是怎样知道历史所发生的详细事情的呢
首先,有很多很多的历史书籍流传下来,首先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二十四史,主要是记传体,也就是记录人物制度等等,也有类似<资治通鉴>这样的编年体,按照时间顺序纪录.当中的确记载了相当多的历史细节.
其次是各个朝代都有自己史官,这些史官会纪录帝王将相的言行,然后会根据这些汇总成实录或者起居注.基本上会详细到每天发生的事情。
再次,还有民间的笔记、杂记等等,这些书不一定全部流传下来,但是中国古代很注意图书的整理和保存,所以有类书,例如古今图书集注、永乐大典等等,会把散落的书籍汇编保存。
最后,就是考古发现了,类似于墓志铭、陪葬品等等,还有壁画、出土文物等等。现在考古手段有些很先进,可以利用科学手段检测出年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