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代武将赵云,最终是怎么死的
赵云最后是寿终正寝,在自己的床上安详去逝。
赵云,字子龙,东汉末年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操大军之中杀得七进七出,一生上阵单挑未逢敌手,被称之为“常胜将军”,年过七旬仍随诸葛亮出征北伐,并力斩五将,灭了曹魏大将韩德全家。被蜀汉之主刘备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束后不久,赵云去逝,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夺荆州之时,赵云独自引三千军取下了桂阳城,并以大局为重没有接受原桂阳太守赵范的美人计。刘备入川后,本想大赏群臣,但赵云劝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以收民心。之后在刘备要起兵伐吴之时,赵云又一次挺身而出劝刘备三思。赵云的种种举动,被后人视为有儒将之风。
蜀汉建兴七年(229年),赵云在成都的家中去逝。从此,蜀汉五虎大将,成为了历史,而赵云之名,却千百年来一直被传颂着。
㈡ 赵云是怎么死的呢
《三国志》记载:建兴七年,赵云病逝。景耀四年,刘禅下诏:“云昔从先帝,功绩既着。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着,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从以上史料来看,曹真不但不是电视剧和三国演义里的饭桶将军,而更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军事统帅,比赵云更出色的统帅。
㈢ 赵云是怎么死的
赵云怎么死的,民间有传说。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吧。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赵云死在她妻子的绣花针上。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他正在家中洗澡,老婆在一旁帮他搓背,老婆突然发现他年纪虽大了,皮肤却很光滑。全身上下,没有竟然一点伤疤。就感觉很奇怪,便问道:“夫君呀,你征战这么多年,就从来没有负过伤吗?”赵云就很自豪地回答道:“那当然了,我虽然身经百战,杀敌无数,可是至今还没有受过一点点伤,就是一滴血也没有流过呢!”老婆听了,就忽发奇想,要笑用绣花针扎他一下,算是和老伴开个玩笑吧,结果这一刺不要紧,赵云顿时肌肉僵硬,呼吸困难,不多久,就死了。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杀害关羽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镇守江州。接下来果然222年刘备大败并在第二年病逝。赵云封为永昌亭侯。
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随诸葛亮转驻汉中。
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
在撤军之后,只有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大为赞赏。
229年,赵云病逝。《三国志》说“七年卒,追谥顺平侯。”也就是说绣花针之说,传说而已,不足为信。
㈣ 历史上三国赵云最终是怎么死的
病逝的,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㈤ 历史上的常胜将军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正史上如何记载的
于是他老婆童心泛滥,偷偷拿了一根绣花针,调皮的刺了赵云一下。这一刺可了不得了!赵云顿时流血不止,这英勇无畏一生的大将军就这样死掉了!可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他们认为这不过是野史上胡乱编造的罢了。而且也没有提起这个赵子龙的妻子是谁,至于史书上,就更没有说明了。但后世的创作中,倒是有挺多的。
㈥ 赵云是怎么死的 越详细越好
史书中记载的是寿终正寝,意思就是老死的。生命自然走到了尽头,就去世了。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赵云死后,刘禅又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以“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6)历史赵云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蜀国的一代名将赵云,一生征战无败绩被世人称为“常胜将军”。历史上赵云怎么死的?是病死的,而且是在兵败被贬,多年没有出征之后,郁郁而亡的,而他是《三国演义》里难得少见的得以善终的人。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
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阻挡,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但赵云及时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的损失。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战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
赵云一生很忠心,却没有得到重用,最后一次的失守,摧毁了他的不败神话,赵云怎么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已经老了。
演义上描述了关羽说的一句话是: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那么赵云的年龄应小于关羽,也就是说赵云不可能活到70岁,更不用说70岁还在参加北伐。
但也不可能死得太早(小于60岁),60岁时可能参加北伐,直至建兴七年病逝,再无升迁,推测赵的死亡年龄应在63~67岁之间。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赵云虽然在最后几乎是以一个政治斗争失败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毕竟跟随刘备多年,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加上曾经于乱军之中救下刘禅,素为后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后多年,蜀汉灭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刘禅终于下诏追谥其为顺平侯。
㈦ 在三国正史中的赵云,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在四大名着《三国演义》中,我们对无数的英雄都有十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曹操的奸诈无比,还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都无比的令我们的震惊,而在诸多的武将之中,赵云恐怕是,最深为大家喜爱的一位武将了吧。
当初刘备称帝的时候,所有的大臣都上奏贺表。在表上列50多个人的名字后加上“等180人”。而是这表上的,第一名便是马超,五虎上将。不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孟起世代公侯这个名号最为的显着。而诸葛亮也仅仅排列在第八,而赵云甚至是未曾在表上,而是在另外的180人中。
一生英勇无比的赵云未能够战死在战场之上,恐怕是其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了吧。但起码,赵云赵子龙在自己的一生中的后半生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在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老先生写到了这样子的一段描述,当刘禅听到了赵云的死讯之后,便嚎啕大哭。其实这是罗老先生,对于赵云欣赏罢了。而在真正历史上,那时候的刘禅早已经把自己的救命恩人赵云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只是在后来为别人加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赵云,便也顺便的追封了赵云。
㈧ 三国里赵子龙怎么死的,在哪里死的
病死的。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在成都病逝,寿终正寝。《三国演义》中写道,当蜀国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物资齐备之时,丞相诸葛亮誓师北伐,临行前大宴诸将,可是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连门庭前的松树都吹折了。
于是丞相卜算一卦,卦相显示蜀军之中将折损一员大将,随即报传赵云二子求见丞相,并告诉诸葛亮赵云病逝了,诸葛亮痛哭着说,子龙去世,蜀国失去一条手臂!
赵子龙七进七出
第一回合:赵云与曹操大军混战,丢了甘夫人糜夫人及阿斗。
第二回合:赵云找到甘夫人后遭遇曹仁部将淳于导将其击杀,并救下糜竺。甘夫人糜竺交给张飞,自己继续寻找阿斗。
第三回合:刺死背剑将军夏侯恩,夺得青釭剑。找到糜夫人及阿斗。糜夫人投井自尽,赵云怀抱阿斗杀出。
第四回合:赵云刺死曹洪的部将晏明。
第五回合:赵云遭遇曹操上将张合,赵云坐骑陷入土坑,后逃脱。
第六回合:赵云遭遇袁绍手下四将,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并遭到曹操重兵包围。杀死曹操战将五十余员。后突围。
第七回合:赵云杀出重围后遭遇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将其杀死。
㈨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怎么死的
首先,有些广为流传的野史,比如他洗澡的时候被妻子到绣花针扎死了,这个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无论是当时来看或者以现代来看,所以我们用科学一点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可以知道他在壮年之前身体状况一直很好,不然不可能带兵征讨。
㈩ 历史上赵云是怎么死的
姓名: 赵云,字子龙
籍贯: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容貌: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官至:镇东将军,永昌亭侯,谥曰顺平侯
子女:赵统,赵广
生卒年间:?-229
简明历史传记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坂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历史评价
刘备:子龙不弃我走也。 《云别传》
别传: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云别传》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着。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 《云别传》
姜维: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着,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云别传》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三国志·蜀书十五》
以上是《演义》中关于赵云的一些内容,再看看史实吧。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仪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历来读史之人有“汉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汉高帝刘邦,杀死了韩信、彭越、黥布;汉武帝时有飞将军李广的悲剧。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后主时,赵云好歹还是寿终正寝的。
《演义》上写刘禅闻赵云死而大哭,又是罗老先生加的花环。那时的刘禅,早把救过他两次的赵云忘得一干二净了,连点“悼念”的意思都没有。到得后来,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来了,在给别人封侯时顺带也追封了赵云。可赵云要是知道追封的事,准得气得在坟墓里诈尸不可:那时距蜀汉亡国还剩下不到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