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庆云镇的历史文化
该村始建于南宋末年,李姓始祖伯伦、大万父子二人,从北方弃官逃往南方,沿古道到了户昌山,见此山川灵秀,层峦叠嶂。于是便在此定居下来,成为户昌山村李姓开基始祖。明清以来,由于受到附近黄圃“凤山书院”文化的影响,虽然李姓不到百户人家,但也建起书院、私塾四家,以此培养李姓后裔,谋取功名。曾先后出现一批进士、举人、贡元以及“六品军功”等显赫人物,颇有“人文蔚起、科甲联登”之誉。至今村前大坪上仍存几十对“旗杆石”,这便是当年科举、功名的见证。村中成遍的清代古建民居,历历在目;祠堂、私塾、雕梁、壁画、牌匾随处可见。古道旁的“云梯”摩崖石刻,乃清代维修宜乐古道的文字纪实;村外西北廓原有“李陈氏节孝坊”,为清道光九年的古建牌坊,可惜90年代初被雷电击毁,只残存雕石断垣。1987年,该村及牌坊被列为乐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宋以来,黄巢军、太平军、北伐军曾此络绎古道,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近年来,香港正刚旅行团、中山大学教授以及众多旅游爱好者,无不慕名而来,接踵而至。他们认为:“户昌山古村很有文化品位,我们发现了一个开发旅游的新亮点。”该村正以古朴的形象,纯朴的风情迎接四方游人。
着名的宜乐古道横贯庆云镇中,至今有“蔚岭关”、石刻“云梯”等遗址。境内有千年古村户昌山,雕梁画栋、青板石刻、建筑精美、文化昌明;传奇名山凑云仙,古墓庙宇,传为明末大将宋献策故地;狮子山终年云雾弥漫,冬季银装素裹、雪景如玉,所产茶叶色泽翠绿、清香淳厚。
❷ 山东庆云有什么名胜古迹
1、中华枣王 位于庆云县城西北11.5公里处,北傍漳卫新河,东临漳马河,此树为隋末唐初所植,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枣王”,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2、唐枣生态园 唐枣生态园内有上万株明清两代所植的古枣树,苍干虬枝,形态各异。漫步古枣园,欣赏绿荫硕果,呼吸新鲜空气,沉沁悠远历史,身心仿佛净化一般。
3、庆云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庆云县城西南5公里处,始建于元代。相传某年夏秋,马颊河洪水肆虐,两尊巨型石佛与一口巨钟漂滞于此,元龙、仁凤夫妇修小庙将其供奉。后来佛教弟子及香客募捐,建造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取名“石佛寺”。
4、庆云水库 驱车至县城东20公里处,便是占地5000亩,蓄水量1525万立方米的大型平原水库——庆云水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题写库名。庆云水库1993年开工建设,1995年竣工使用,解决了全县30万人畜饮水问题,群众自发地扎起牌坊,书写了“告别千年苦水,迎来万代甘泉”的大幅对联,表达了苦水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深深感激之情。庆云水库象镶嵌在鲁北平原上一颗璀璨明珠,益发光彩熠熠,前来游玩休闲的游客越来越多。登上巍巍十里大堤,绝胜美景尽收眼底。
5、大丁庙古墓群 大丁庙古墓群在今庆云县城西北14里,大丁庙村东200米处。曾发现墓穴数座,虽未正式挖掘,但已出土陶鸡、陶狗、陶灶等文物多件,经鉴定,断为汉墓。
6、两河三堤美景 从西环大街向南跨过两座跨河大桥,就可饱览到国内罕见的两河三堤美景,只见马颊河、德惠河似两条蛟龙并肩逶迤而行,三条大堤牢牢地把河水锁住,河堤上绿树婆娑,果树飘香,蛙欢蝉鸣。炎炎夏日,举家前来纳凉驱暑,在清清河水中游泳嬉戏,该是何等的诗情画意!
7、忠烈王公祠 忠烈王公祠是庆云县常家镇三王村建有的一座祠堂,1450年,明朝明英宗皇帝为纪念土堡之变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王佐,特钦命兴建,祠堂仿北京故宫样式规模建设,坐落在现庆云城东,德惠河西,中王村前端,枣园桥西,南临205国道,总占地面积约有10亩,宽52米,长120米,分前院、大殿、后院三部分。此工程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样式精美,在当时堪称一绝。
8、海岛金山寺 海岛金山寺坐落于县城以北3公里处,占地近200亩,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现已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念经堂、钟楼、鼓楼和禅堂,藏经楼。海岛金山寺建成后将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佛教寺院,大雄宝殿内供奉着的释迦牟尼佛象据说是全国室内最高的,铜铸的巨钟可将钟声传播到方圆百里。金山寺始建于隋代,毁于明代,当时僧侣众多,香火旺盛,相传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就在金山寺出家。去年,杭州东天目山齐淑萍居士筹资重建海岛金山寺,使这一古寺胜景再现庆云。
❸ 山东德州的历史
德州在夏、商时为有鬲氏(鬲国)、有穷氏,系侯国。秦废分封制改郡县制后置鬲县,至北齐废鬲县。汉置安德县,后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国时期,又先后设置广川、长河、将陵、陵州、陵县、德县。自秦2200余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时期地域大小不一。
德州夏商时隶属兖州,西周以及春秋时期属齐国。战国时分属齐、赵二国。秦分属齐郡、钜鹿郡、清河郡、上谷郡。汉分属青州平原郡、济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海郡。三国时属魏。西晋时分属平原国、清河国、乐陵国、乐安国、济南郡。
南北朝时期分属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郡。隋代分属兖州平原郡、渤海郡、冀州清河郡、青州齐郡。唐代分属河北道德州、贝州、棣州、齐州。北宋分属河北东路、右京东东路。金时分属山东西路、东路、河北东路、大名府路。
元属燕南河北道、中书省河间路、济南路。明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东昌府、京师河间府。清分属山东济南府、武定府、直隶天津府、河间府。民国初期分属山东省济南道、东临道、武定道、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分别直属山东、河北省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各县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边区、河北区一、二、三专区,津浦铁路以西各县先后属冀南、运东六专区及沧南专区,齐(齐河)、禹(禹城)部分属冀鲁豫一、四专区。解放战争时期至1949年分属渤海区二专区、泺北、沧南专区和冀南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立德州专区(德州专员公署),系由原渤海区的沧南、泺北两专区合并而成。当时辖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乐陵、商河、临邑、济阳、德平、德县、平原、禹城、齐河、陵县及德州市17个县(市)。
1964年12月,原属河北省的宁津县和庆云县划德州专区管辖。1967年,德州专区更名德州地区(德州地区行政公署)。辖德州市、乐陵市、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陵县、齐河县、济阳县、商河县13县(市)。
1989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商河、济阳两县和齐河县的桑梓店、大王、靳家三个乡划归济南市。
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州地区,改设地级德州市,将原县级德州市改为德城区。新建地级德州市行政区划与原德州地区行政区划相同。1998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德州经济开发区。2006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
2014年7月21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禹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当年12月正式挂牌。201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陵县建制成立德州市陵城区,陵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临齐街道办事处中兴路155号。
❹ 庆云镇的历史遗迹
无棣古邑:在今县城东北四公里,大胡乡于家店村北,是华夏古老的城邑之一。西周初(武王时)本地名无棣,城邑始建于何年,无籍可考,迄今已逾3000年。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立为无棣县治,至明初县废,历经隋、唐、宋、元几代,曾于元初毁城于战火,至元年间重筑,元末明初又毁于兵燹。该城周回八里,北有城于河,城有四门,今仍能稍显迹象。在一块长约100米、宽约20米、高约11米的墟址周围,地面仍残存碎砖瓦砾。据当地人说,该墟址曾多次出现“显城”(即海市蜃楼)现象。
庆云旧城:明洪武六年(1373),置庆云县。知县杨思义移县治于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北岸庆云乡址,草创城垣。正统二年(1437年),知县王恭,大加修葺,初具规模。“城凡四门,东西孔道皆有关旋,以南北二门地僻闭之。”成化二年(1466),知县张彪重筑,城墙周回四里,高一丈五尺,又浚池于下,宽三丈,深一丈。表立四门,东曰“瞻岱”、南曰“观澜”、西曰“拱宸”、北曰“望海”,南北二门仍闭。以后各代,或改四门,或建楼橹将台,多有修葺,不一一赘述。至1964年调整行政区划,建新县城,鬲津河北岸庆云城,为县治凡590余年。置庆云县时,因境内有庆云乡,以此名县并移县治于此。庆云乡址原称李太仆家。东二里许,有一条土阜,蟠踞鬲津河中流,蜿蜒数里,形如卧龙,名卧龙冈。卧龙冈四面环水,冈上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五彩祥云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卿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咸奉四年《庆云县志》有“如直棣庆云,地滨海滢,星次危分,嘘气成云,邑由斯而得庆”之说,崔旭曰:“无棣旧有庆云乡,明初因以名县永乐避讳之说,后人附会今以明史正之。”也就是说,庆云之名至少是与无棣的建制同时产生的。
李太仆家成为庆云一条街,后移至四合村。1964年,庆云县划归山东省,县城移至解家集,仍沿用庆云县名。原庆云县城改为盐山县庆云镇,俗称老庆云。
鬲津河中流卧龙冈在1956年、1962年三次疏浚河道工程中,已开挖殆尽。
❺ 山东省庆云县,1964年县城搬家,为何把老县城留在了河北
在山东省的西北部,有一个地方叫做庆云县,它隶属于德州市,处于两省三市的交界地带。在它的北面,与河北省的盐山县和海兴县隔着漳卫新河相望,在它的东面和无棣县相连,南面是阳信县,西面是乐陵市。庆云县交通位置重要,是连接京津的重要通道,处于三个大油田的中心,距渤海湾也仅仅五十多公里,境内铁路、高速贯通,形成了一个十分便利的网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庆云县一开始是属于山东德州管辖的,从1953年一直到1958年,又隶属于河北沧州管辖。再到了1958年,盐山、庆云和孟村,三个县进行了合并,这时候这个地方叫做孟村回族自治县,后来又改叫做盐山县,是属于天津市管辖的。一直到了1961年,这时候才恢复了庆云县。1964年的时候,庆云县重新划归给了山东省管辖,县城从现在的河北的庆云镇迁至今天的地址,把这个老县城留在了河北省。
❻ 庆云洞的历史沿革
庆云洞位于南海县(即广东省南海市 ,今日广东省南海区)西樵镇西岸庆云洞风景区。
南海(即南海县,今日南海区)的庆云洞道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光绪十九年始建。相传当年岁值甲子,山一带瘟疫流行,历年不止,当地的善信道长遵祖师命,觅地建洞(道教规模较大的宗教建筑称为洞)。访至银坑溪谷,见此地瀑布飞流,水声如雷,别有洞天,仿若神仙侗府。行至庆云洞现址,见迎面一峰翼然,左右两峰有合抱之势,两支流泉沿溪交汇,慨叹“殆别有天地之蓬莱境界乎”,即选定道观院址。
沿着庆云洞的登山小径,两旁群山苍翠,溪流瀑瀑,清风扑面。进入山门,站在殿前台阶,眼前豁然开朗——左为驯狮山,右为伏象山,庆云洞正在两山环抱中。正门前一左一右,两棵树被称为“阴阳树”的百年古杉挺然耸立。庆云洞下方则有“阴阳太极水”——两条溪水从庆云洞左右两侧奔流而下,至庆云洞前又汇为一体,使庆云洞如阕凌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您可以在这里闻暮鼓晨钟、看敬山表演,您还有幸在这里与80多岁的名大师道长一起登山巡礼,祈福求祥,共颂亲情。
庆云洞是岭南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始建于清 光绪年间,距今已一百多年,庆云洞道观依山而立,前有西江灵龟宝塔对景,背依莲花峰,驯狮山、伏象山左右拱卫;乾溪、坤泉两股溪流相绕于观前交汇。整个殿宇地势奇特、巍峨凌空、紫气缭绕,故有“岭南道场一绝”之称。
庆云洞所属于西岸自其建以来就是南海(今日南海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岸曾称五约。民国13年(1924年)后,以广东南海(南海县)其他处西江西岸,故改称西岸。聚落大小共17片,散布在高明河下游之南岸及茶山北麓的狭长地带之间。主产稻谷,兼产塘鱼、蔬菜、甘蔗、大蕉和银针茶叶。抗日战争期间,南海县治曾迁西岸的新圩、银坑和宫溪。新圩于17年成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粤中纵队第六支队曾活跃在茶山一带,指挥部设在境内的庆云洞。
❼ 庆云旧城的介绍
”成化二年(1466),知县张彪重筑,城墙周回四里,高一丈五尺,又浚池于下,宽三丈,深一丈。表立四门,东曰“瞻岱”、南曰“观澜”、西曰“拱宸”、北曰“望海”,南北二门仍闭。以后各代,或改四门,或建楼橹将台,多有修葺,不一一赘述。至1964年调整行政区划,建新县城,鬲津河北岸庆云城,为县治凡590余年。置庆云县时,因境内有庆云乡,以此名县并移县治于此。庆云乡址原称李太仆家。东二里许,有一条土阜,蟠踞鬲津河中流,蜿蜒数里,形如卧龙,名卧龙冈。卧龙冈四面环水,冈上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五彩祥云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卿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咸奉四年《庆云县志》有“如直棣庆云,地滨海滢,星次危分,嘘气成云,邑由斯而得庆”之说,崔旭曰:“无棣旧有庆云乡,明初因以名县永乐避讳之说,后人附会今以明史正之。”可见庆云地名历史悠久。李太仆家成为庆云一条街,后移至四合村。
❽ 鼎湖山庆云寺有久历史
381年历史。
庆云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位于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四周峰峦环抱,如瓣瓣莲花,被冠上“莲花寇”的美称,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寺里香火历久不衰。
❾ 庆云堂的发展历程
琉璃厂街道重修之后,庆云堂 也出现了新气象,很多人来这里购买碑帖,日本书法家更是庆云堂的常客。着名书法家雨野雪村常派人来庆云堂买帖,他还高兴地为它题写了“庆云留光”的匾额。为了接待日本来客,庆云堂还专门配备了懂日语的店员。北京图书馆新馆建成后,金石部的金石碑帖拓本资料都是从庆云堂搜集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