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历史应该怎样背有什么小窍门
一、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例如:1、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2.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 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3.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4.用联想法记忆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222)”。 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5.用联想法记忆晋灭吴的时间? 公元280年,晋灭吴,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吴灭了,就等于吴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吴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个字,正好与280相合。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 ?1 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三、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 1 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四、对比记忆法(有些内容可用图表)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例如:? 用对比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刘备建蜀。? (2)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的时间分别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与火警电话号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同理可记: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鲁迅诞生于1881年。 五、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 (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六、串联记忆法? 串联记忆,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例如: 用串联法记忆“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时间长了,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两个,如果用串联法记,就容易记牢。即:“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 用串联法记忆“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 七、强化记忆法? 强化记忆,是指通过加大刺激强度和提高大脑细胞的兴奋程度来提高记忆牢度。其中首次感知的程度很重要。19世纪德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他的《论记忆》一书中写道:“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被烧伤过的儿童就避火,挨过打的狗见了鞭子就逃。”? 一次严肃的考试,你很容易答出的题会很快忘记其内容,而很费劲儿才答出的题或者没有答上来的题,会长时期不忘。这在心理学中叫做“蔡戈尼效应”。根据这一原理,为提高记忆牢度,在学习上可采取自问自答、相互提问、与人辩论、多做习题、模拟考试等方式来强化记忆。? 八、重复记忆法? 重复记忆,是把所记忆的内容连续重复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重复学习一次,经过多次重复,实现永久记忆。? 人脑所记忆的东西,会被逐渐淡忘。记忆得越肤浅,淡忘得越快;记忆得越深刻,淡忘得越慢。当淡忘所需要的时间达到比余寿还长时,就终生不忘了。? 记忆的深浅不仅与刺激的强度有关,也与重复的次数直接相关。重复是记忆之母。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说起来也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
2. 高中历史怎么背
老师上课讲过的重点做好笔记,那些肯定重点,只稍微提了一下的可能是需要了解就可以了。带给社会巨大影响和变革的一般都是重点...
就我个人经验,最好全部都有个系统的了解,重点内容加强背诵。整本书那些内容在哪里,大概是什么样子 ,你都能记住了,一定会有许多帮助的。
很多参考书也有知识框架网络什么的,方便你系统的背诵。还有种几块钱一本的高中历史必背小册子,可以随手拿着背。
历史这门课是系统的,必须要把各个点记好了,然后串成一条线一个故事什么的。总之,历史什么的兴趣蛮重要,如果在很熟悉书本全部内容的前提下,再对课本涉及内容进行一些扩展性了解,之后再做练习,你一定会感觉比从前进步许多的。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 例如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可以通过以下歌诀进行记忆 陈胜吴广揭竿起刘邦项羽诛暴秦。 绿林赤眉灭新莽黄巾起义反东汉。 隋炀帝施暴政群雄聚义在瓦岗。 黄王起兵为百姓冲天将军入长安。 元末义军裹红巾改朝换代朱元璋。 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吊死万岁山。 洪杨率领太平军攻占南京作天京。 坚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敌人梦魂惊。 这首歌诀不仅便于记忆还各有侧重地将一些起义的重要特色、主要活动范围、重大功绩、坚持斗争的时间等勾勒出来了。歌诀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乃至于记忆终身。
3. 高中背历史时怎么背才能背的更快
背历史的时候应该专心致志,所有的经历都放在需要背的内容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先熟读内容,然后再背诵。如果背诵的功底不够强的话,可以逐句逐句的背,然后逐段逐段的背。这样可以循序渐进。
4. 如何快速牢固的记住高中历史知识点
本人原创总结
我们班一个女同学,高一的时候50多人的班级里排在倒数后十名里,高二努力开始奋起直追,78十人的班里排了十几名,高三九十多人的班级里进入前五,高考考上厦门大学的分数线。励志吧。高考后,她说了一句话:天道酬勤。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
对文科的六学科来说,文综是最好提高成绩的:
一、历史:
这个学科的最大难点还是需要记忆的量太大,如果你记不住、背不下来,很难说怎么才能学好,尤其是对历史没有兴趣的人,想考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没兴趣,也就记不住,你连记都没记住,怎么理解,做题的时候,怎么对应作答。
所以,学好历史的关键在于在坚持学习和记忆的同时逐渐培养形成兴趣,这就需要一个小计划。
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习。看书的时候,不但要把勾勾画画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图片也要看,这是一个放松解闷的不错途径,也是积累冷知识点的好办法。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会给你们发很多复习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如果现在没有,你可以自己简单的做一个分类提纲,比如水利,比如文学作品等。记住只是提纲。只用于面对提纲,回忆知识点用。
4、千万不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笔记整理上,长个心眼,充分利用辅导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学的。
5、多看答题,分析问题的知识要点。
二、政治学科相对简单 需要背诵的少 记住不难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题 掌握答题技巧就行
三、地理学科很活 但首先还是得背 只不过地理更注重归纳和实用。而且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地球仪”。
重点:结合书本看地图册啊
1、中国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
各个区域的特点,经纬度,海洋,洋流,岛屿,山脉,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资源,地貌,气候,植被等等要素。
2、课本理论,比如地方时,公转自转,地转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气环流,洋流分布,气旋反气旋,锋面,等高线,等压线等等基础知识。
3、各种气候、地貌、自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建议:
1、按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忆,可参考历史建议1;
2、充分利用地图册,对应章节进行区域地理经纬位置、地形、气候、城市交通、资源等等要素的观察和记忆;
3、多做区域分析题。
4、家里挂个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有时间就看看。
四、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坚持每天做一张卷子,半张也行,课后题也好,以基础题为主,特别有难度的可以放过,做一个类型就保证一个类型,高考基础题很多,个别几个难度大的不会也能120左右。如果基础不是很好,最好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错题、难题记下来,偶尔看看,很有帮助,就是高考前也能作为数学的复习资料。
如果有余力,再把个别难题好好钻研下,其实也就几个类型而已。
五、语文和英语怎么说呢 同样需要背 语文的基础知识点 英语的词组固定搭配等。
英语语法最好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可以让老师给找本书或者,做好笔记,或者复印同学笔记。
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进退,只检讨自己脑子里记住的是否越来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试都作为查缺补漏的机会,成绩短期不提高也要坚持,不要急于求成或自暴自弃。
5. 高中怎么背历史政治地理阿!!好难啊背!是不专心的原因么!都没能背
高中地理、历史、政治背诵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啊,基本都是“体力活”,只要用心背诵,持之以恒,定会有所收获!既然感觉自己不够专心,那就从根部找出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哦!下面是一些高中背历史、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三个科目的背诵建议从历史开始,其次是政治,地理。
对于历史我认为用这几点很重要:
1、总结中外重要会议,特别是中国,中共会议,按时间顺序理出来,掌握会议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会议的意义。因为会议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2、按时间顺序整理历史大事记。
3、最重要,也是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教科书的目录,以目录为纲自己回忆补充出具体细枝内容。
地理:我个人认为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各种图的记忆。
例如:气候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洋流模式分布图,以及各种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历史政治地理科目有很大的记忆量,以关键词为点,拉框架记忆是最快的方法,当然也因人而异,还有就是每天睡前将知识记忆一遍,效果会很好。也可以先把书上内容仔细浏览,画出重点,这样能记得大概内容,不用刻意背。浏览完再去看资料书上的题,遇到不会的可以查阅参考书和课本。
6. 高中历史要背哪些怎么背
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7. 高中历史该如何去背诵和应用
背诵时要理解性的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要理解性的记忆。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将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 如对于“两税法”这个知识点,我们不仅要记住具体内容,还要理解为何称“两税法”?与以前的赋税制度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在应用时要注意获取和运用信息。
首先要学会解读和获取“设问”信息,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去解读并获取试题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材料或“情境”信息,不要将这个顺序颠倒。
其次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再者,要将试题中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正确有效的联系。
最后,对设问的信息进行解读时,有的可以直接用所学知识回答,有的可以将材料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还有的则要运用相关的史学观点进行阐释。
8. 如何快速牢固的记住高中历史知识点
学好历史的关键在于在坚持学习和记忆的同时逐渐培养形成兴趣,这就需要一个小计划。
9. 如何高效率背历史
一般来说,历史的东西最好是要进行比较的,用很全面的角度,去看待整个时期内的历史事件,比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你就要把当时的西方的政治哇,经济哇,全面了解一边,哪个时间早。为什么会这么早,地理位置的原因,资本的原因等等~~这个叫做横向的比较,要全面,要大幅度,国家要多,要点要细,这样的话,你边学边整理,学完一轮在自己默写一遍,就可以全面的掌握,而且会很轻松的写出自己想得到的以及试题需要的要点,这项工作需要自己去做。慢慢的就会很清楚脉络~~ 第二种比较是纵向的比较,就是一个国家一个专题,从古至今,经济文化生活政治,各个方面都要涉猎。中国的专题要深要透,其他国家的可能不需要这么深但也要尽量做到最深,看自己的兴趣。 最好是从中国古代史开始,到近现代史。 这样的话,整个历史的知识就会形成脉络分叉的树图,加上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分析(这些就像是书上的果实一样)。以及各个历史事件的对比就会发现其实历史简直容易的惊人~~~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等到做题,就会一写出来就可以成为标准的答案~~ 此外要特别注意一些承上启下的历史事件,这些关系到以后发展方向的东西就像树枝一样,坏的要剪掉好的保留,这也是深入到具体的社会实际了解先辈们的聪明才智的一个好手段。 另外告诫楼主:历史上的人的智商绝对不会比现代人差,不要用一些说古代人傻啊,古代人太迂腐的眼光去学习历史,要当自己是那个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