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真正的马桑树绝种了吗
云南西双版纳,湖南等地,但实属稀少.
② 马桑树为什么变样了
马桑树(Coriaria sinia)亦称“千年红”、“马鞍子”,马桑科,落叶灌木,多生于山地灌丛中,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华北和华中。《尔雅》曰:“木旗(簇)生为灌,灌木:丛木也。”马桑树是簇生的,多枝丛生成一簇,枝易脆、弯曲。但在西南地区和华中的湘西鄂北(广义的西南)却广泛流传着过去是高大乔木的传说,只是近两三百年才变成又矮又弯的簇生灌木。
在西南地区马桑树取代了其他“桑”与神树而专一司职于通天神树,是吸纳太阳神树扶桑及桑材(社树)的结果。有生育哺乳、祈雨、天梯功能。
③ 马桑树有什么用
马桑树是一种很常见的树。在我国的湘西鄂北地区及西南地区的群山里遍地生长着马桑树。马桑树亦称“千年红”、“马鞍子”,属落叶灌木。马桑树多枝丛生,一簇一簇的,枝易脆,弯弯曲曲,长不高,可是,春风一吹,满山的马桑树就吐翠滴绿,显示出她强劲的生命力。
马桑树又是很神奇的树。广大的西南人民似乎不愿意马桑树太过平凡,太过普通,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浪漫和想象,为马桑树创造了许多神话传说。其中广为流传的是,马桑树原来是又高又大的乔木,是近两三百年才变成又矮又弯的簇生灌木的。
三峡的民间传说,有一个皇帝,一次在马桑树下乘凉,顺手将马栓在树上,就在树下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马桑树长到半天云空里去了,马也被吊死在空中。于是,他诅咒道:“马桑树长得高,长不到三尺要勾腰;马桑树长得快,一年发个嫩苔苔。”从此,马桑树就再也长不高了。又传说一个秀才,在马桑树下乘凉,把帽子挂在树上,一觉醒来,帽子冲到天上去了,取不下来,于是诅咒马桑树长不高。
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关于马桑树的传说。苗族说马桑树顶天立地,英雄张羽得以爬上马桑树登天,玉帝震怒,命天兵天将踏矮马桑树。土家族说,青蛙顺着马桑树爬上天界吞食十一个太阳,张果老用棒打弯马桑树。侗族说,英雄姜良沿天梯马桑树射下十日,天王责怪马桑树长得太高,便诅咒道:“上天梯,不要高,长到三尺就勾腰。”湖南桑植民间传说,牛郎每年七夕是爬马桑树到天上去与织女相会的。
有了这些传说,平凡的马桑树也就不再平凡了。马桑树成了树王,成了神树。有的地方把马桑树当神一样敬奉。这是西南人民特有的智慧,他们不敬那些稀有的物种,而是敬与自己最亲近的,甚至与自己一样普通的马桑树为神。显示出西南人民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自信。
我之认识马桑树,关注马桑树,源于一首与马桑树有关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民歌像马桑树一样有点神奇。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它深情婉转的旋律所感染。她不紧不慢的旋律就像武陵山脉腹地的山泉水一样,清澈,自然,温暖,细细品味还有些古朴苍凉意味,在她跌宕起伏的行进中,点点滴滴都在敲击着人们的心灵。
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与姐带。
郎去当兵姐在家,
我三五两年不得来,
你自个儿移花别处栽。
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书信与郎带。
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
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
钥匙不到锁不开。
这歌词就地取材,来自民间。男女主人公书信互答,情境交融,传递着纯真挚爱的情意。歌词借用马桑树更是意蕴深厚。其中“钥匙不到锁不开”,完全是人民群众的语言,较之文人们的“海枯石烂”之类更加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这首民歌从歌词到旋律浑然天成。1956年桑植民歌手在省城首次演唱这首歌,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并称其为金色的旋律。1957年这首歌唱到了北京,反响依然很好。2003年11月,着名湘籍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马桑树儿搭灯台》,更是震惊四座,获得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有人说,《马桑树儿搭灯台》堪与传统民歌《茉莉花》媲美。
桑植是民歌之乡,2006年国家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就被列入其中。目前搜集整理出的民歌就有万余首。《马桑树儿搭灯台》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歌令我感动,令我难以释怀的,是她背后那个凄美的故事。
2010年2月,我有幸来到桑植。接待我的是桑植县文联主席余晓华先生。我们年龄相近,意趣相同,话题自然也就从桑植民歌谈开了。
桑植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与鄂渝黔四省交界。历朝历代要征战“西南夷”,桑植是官府的屯兵之地。桑植习俗将居民划分为“军、民、客、土、苗”5家,. “军家”是指从军后在当地落户的人家。目前,桑植全县有43万人口,少数民族39万,分别为土家、白、苗、回、蒙古、高山族等17个民族。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带来了桑植民歌的繁荣。
《马桑树儿搭灯台》最初的歌词是:“郎被生意缠住手,三五两年不得来。”据此判断,这首民歌最初的产生应该是清朝中晚期。桑植是雍正5年(1727年). “改土归流”结束土司统治的。也就在这个时期,桑植商业兴起,也才出现年轻人走出大山经商,妻子在家守候的现象。
改写这首民歌的则是贺龙的堂弟贺锦斋。1928年2月,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锦斋随贺龙辗转回到桑植洪家关老家,重新组织革命武装,他也才终于与年轻貌美的妻子戴桂香小聚。多才多艺又重情重义的贺锦斋想起这10余年来与妻子聚少离多,双方在一起的时间不到半年,并且这一次也不可能很长。他在昏暗的油灯下,提笔展纸改写了《马桑树儿搭灯台》的部分歌词,并教会了妻子戴桂香。
果然不久,队伍开拔了,并且谁都未曾料到,这次分别竟成了他们的永别。在一次战斗中,贺锦斋为了掩护贺龙撤退,不幸中弹牺牲。
戴桂香在丈夫走后,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大清扫,在大山洞里躲了三年。戴桂香与贺锦斋没有生养,公公婆婆多次劝戴桂香改嫁,戴桂香拒绝了。贺锦斋为戴桂香留下的惟一念想便是《马桑树儿搭灯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戴桂香惟一的爱好就是教人唱《马桑树儿搭灯台》。
余晓华先生上世纪80年代采访过戴桂香本人。余先生说,当时戴桂香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她说:“锦斋的仗还没打完,打完就会回来的。”
老人在幸福院里度过晚年。她常常教服务员唱《马桑树儿搭灯台》。她还经常摘些马桑树叶压放在箱子里或枕头下。马桑树、戴桂香、《马桑树儿搭灯台》,似乎已成不可分割的一体,纵然是漫长的岁月也无法把他们分开。老人活了95岁,唱了70余年的《马桑树儿搭灯台》。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一个革命者的遗孀,用她一生的光阴诠释着这首歌的内涵。
参观过贺龙纪念馆,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大革命时期,桑植10万人,有2万多人参加了红军、赤卫队、游击队。贺龙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其中就有3000多人是桑植儿女,起义失败后,回到桑植的不到1000人。据统计,桑植有5000多烈士长眠在异乡别土。创作《马桑树儿搭灯台》的,除了戴桂香,还有众多的英雄的桑植儿女。
④ 马桑树哪么就到老长不高
{Stars:144:}从他的嘴巴里出来的都是些批卵弹、而且还是老卵弹!
⑤ 古建筑的柱子真是马桑树吗
古代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的确有用马桑树做柱子的,马桑不易成材应该是近代马桑树种进化了,马桑树近代花果叶更茂盛导致树主干易弯,本身这树生长缓慢,且在大练钢铁时代大肆砍伐古木,造成了近代史存世古树不多,有些木材在那时遭遇了灭顶之灾👁👁👁👁
⑥ 马桑树濒临灭绝了吗
不知道啊,好像灭绝了
⑦ 磁器口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实在不知道你说的具体磁器口是哪个磁器口所以我把所有的全写上,希望你下次问问题要更具体些别人才能帮你更好的解决。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
重庆磁器口 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据统计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
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全年中商贸最兴旺的是枯水季节(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码头上万商云集,拥挤不通。除大码头外,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一家制呢厂,24兵工厂(现特钢厂),25兵工厂(现嘉陵厂),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食品糕点业26家,棉纱布业20家,茶馆酒馆116家。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1997年,重庆新发行的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有“小重庆”之称。
编辑本段古镇来历
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最早叫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因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逃出皇宫削发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 “ 挂单 ” 隐匿达四、五年之久。因真龙天子曾隐于此,后来世人将宝轮寺易名龙隐寺,所在白岩场也改称龙隐镇。龙隐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为川东名刹,龙隐镇也随之沾了光。 龙隐镇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器。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镇上瓷器业鼎盛时达七十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后来,就将龙隐镇改为了瓷器口;再后来,因 “ 瓷 ” 字通 “ 磁 ” ,便叫做了磁器口。
磁器口“三多”
简介
古镇磁器口,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
庙宇多
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发现残墙断垣,向居民打听,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这里原来是个庙子。”昔日,在这里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拜佛请进来。”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只有“宝轮寺”,“宝轮寺”建于唐初,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寺地范围较大,由大雄宝殿,至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都是宝轮寺范围,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气势恢弘。有僧侣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毁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时,把庙宇几乎烧尽,仅存大雄宝殿。后经培修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及禅房。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且是全木结构。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但两柱平衡,历时千年之久,全殿无歪斜之影,真可谓天工巧匠,堪称一绝。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边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事后在“九石缸”发现。此井在平时用石鼓盖上的。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
名人足迹多
到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开办了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除传道授业、着书立说之外,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着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
茶馆多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卖报的报童:‘卖报,卖报”的喊声不绝于耳。姑娘和大嫂们:“卖瓜子,南瓜子,葵瓜子,卖花生,磁器口的盐花生!”叫卖声清脆响亮。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
编辑本段磁器口“三宝”
磁器口的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陈昌银麻花俗称陈麻花,味道酥软,口味独特,现在已经成为了重庆的一大特色小吃。古镇陈麻花有四个品种:甜、椒盐、麻辣、蜂蜜。作为现在的主打产品—甜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盐麻花,口味纯正,酥脆化渣,深受广大朋友的喜爱;麻辣麻花,重庆口味,集甜、麻、辣于一体,回味无穷;新产品蜂蜜麻花,口味纯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编辑本段古镇民俗
简介
磁器口古镇民俗主要有:茶馆、川剧、打更、打火龙、打火龙、庙会、摸福、 民乐书场
打火龙
磁器口古镇玩龙灯的方法种类很多,但有种奇特的玩龙灯方法,俗称“打火龙”或“玩火龙”,堪称一绝。每逢春节前,由当地玩龙艺人用竹篾扎好火龙骨架,外面糊以皮纸或纱布,再浆上米汤,待干后画上龙甲并涂好油彩。龙身视表演规模的大小而定,一般以节为称,多用单数,如五、七、九、十一、十七、二十一节等,舞龙时一人一节。通常,在火龙扎好后,要进行多次排练,以使表演者们步伐一致,动作流畅。因要打火花,舞火龙一般选择在晚上进行表演的(也有白天的,但效果不如晚上壮观)。打火花就是将生铁加热熔化成水状后,一人用耐火勺舀出抛向空中,再由一人用板子打散,在夜间,颇有礼花飞溅的味道。因其打出的铁水熊熊如火,所以又叫打火龙。舞龙者一般都光着臂膀并抹上菜油防烫伤,只穿一小裤,起劲舞动,直舞至汗流浃背,灵动自如,快到表演高潮时,即将铁水火花打向天空,一时间,火花四溅,狂龙飞舞,万人喝彩,很是壮观。同时,还会附带表演一些钻火圈、吐烟火之类的表演以烘托气氛。火龙也不单只在春节时玩,在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也会玩龙。解放前,百姓较信风水迷信,在干旱时,还会不分季节玩龙求雨。磁器口古镇素有“玩龙之乡”的美称,曾于1986年、1987年、1988年连续三年参加重庆市龙狮表演,现场拔头筹而获特别奖。后来由于多种原因,玩龙表演减少,自从古镇保护建设启动后,玩龙的习俗又渐渐火了起来。
金钱板
在古镇磁器口,偶尔还能见到表演金钱板的。只见表演者手拿三块楠竹做的竹板,上面还嵌有铜钱,边敲边打,边玩边唱,节奏感极强,语言风趣幽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金钱板艺术大概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后逐渐流传于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表演者手持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三块楠竹板进行表演。其中两块还嵌有铜钱或其它金属片,表演时竹板互击,能发出金属声音,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习称“金钱板”。另外,也有人称其为“金鉴板”,还有人称其为“三才板。”与评书、莲花落等说唱艺术一样,金钱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乡场闹市路口划个圈子表演,拉扯场子招揽顾客。因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便逐渐发展到进入茶馆表演。加之道具简单,就是几块竹板,演员一人,机制十分灵活,非常适宜在茶馆中进行演出。所以,后来金钱板就主要在茶馆中进行演出了。在金钱板表演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因艺人的不断创造总结,使其表演技法不断丰富完善。还因技法特点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击打技巧与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将三块竹板呼来耍去,摹仿击打出大自然的各类声音,富含万千变化,令人称奇;清派金钱板主要注重说唱的咬字吐词、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节奏稳健;而杂派则基本上兼清派与花派之长,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说唱中注意节奏变化、灵活自如、唱中带说、说中带唱,长短句子交错而行,快慢自由。金钱板其传统曲目有《三国》、《水浒》等长篇戏曲故事,俗称“长条书”。另外,还有一些如《八仙过海》、《武松打虎》等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笑话等精彩段落的小段子,俗称“诗头子”。金钱板唱词通俗易懂,节奏鲜明,韵味悠长,其语言多以成渝两地的方言土语为主,极富地方特色,颇受当地群众喜爱。过去,磁器口的大小茶馆多有金钱板表演,但现在已很少了。逢年过节或周末,在有些茶馆还偶有所见。磁器口的金钱板传人江礼元老人有时还在演出金钱板,但愿这门传统艺术能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
摸福
磁器口古镇老街有一斗大倒写的“福”字,离福字三丈开外,常有人闭着眼睛伸手走路去摸,摸到了的心花怒放,谓之有“福”且“福已到”,没有摸到的也不必着急,因为“福在身边”,离福不远,可继续再摸,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摸福”。相传,摸福的方法是:人在离“福”字两丈开外,面向福字,双手合十,微闭双眼,虔诚祈祷许愿后原地按男左女右的方向自转三圈,然后平伸双手向前摸福。一般而言,一人一地摸福最多四次,依次为:一摸财运,二摸官运,三摸姻缘,四摸福运。摸四下后就不能再摸了,因为第五次是霉运,那可是不能随便瞎摸的了。
编辑本段磁器口景点
翰林院
翰林旧居“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磁器口翰林院原为鲤鱼石学舍,清末又孙氏以价在此办学授课。其后人在此读书,考中三个举人。另又学生黄钟音、段大章中进士等,授翰林院编修。因此,磁器口的翰林院是当时读书人向往之地。房屋现保存中院,内庭有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的地方。
巴渝民居馆
展馆浓缩古镇建筑的精髓,穿越时空的阻隔,走进追忆的长廊,感受木、石、砖的建构,围合的空间,宁静的院落。锺家院钟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钟云亭所建,距今有120年历史。该院子兼具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宝轮寺
宝轮寺明朝建文帝避难时曾在此隐居,故宝轮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旧称龙隐镇,现存寺内“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汤金大字,是我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该殿为明代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整个大殿金碧辉煌,没有一颗铁钉,堪称我国建筑艺术之瑰宝。多年来,宝轮寺暮鼓晨钟,香火不断,每逢春节庙会,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在这里烧几柱香,许个心愿,保全家平安。
文昌宫
文昌宫磁器口辖区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香火最旺的庙子数宝轮寺,道观中最热闹的就是文昌宫。磁器口民谣:歌乐灵音寺,龙隐凤凰台,渠涪文昌水,石马桂花香。
编辑本段北京磁器口大街
起源
说起这一地名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元朝时,这里地处文明门(崇文门)外,是元大都东南部进城的惟一通道。由于人员往来频繁,于是有许多乡下人在城门外设摊叫卖,其中以经营大蒜的居多,于是被称为蒜市。明朝嘉靖年间修建北京外城后,这一带便成了城里,从万历至崇祯年间及清代干隆年间,被称为蒜市口,形成南北走向的街道后称蒜市口街。
“瓷器一条街”
此后在街道的北口有“景德轩”和“精品阁”两家瓷器店先后开张,且买卖兴隆,到了清朝宣统年间便改称瓷器口。以后陆续又开了几十家瓷器铺,街道两旁还有许多瓷器摊儿,成为名副其实的“瓷器一条街”。因“瓷”和“磁”相通,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为磁器口大街。 尽管这条街道只有500m长,却曾是崇文区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路口,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农贸市场,有“农副产品一条街”之称,而今也是北京东南城区繁华的地带。
编辑本段重庆磁器口赋
昂昂乎!白岩灵山,隆然高耸,挺亘古之奇姿,收三巴之烟雨。清水小街,两腋潆回;金碧凤凰,双峰拱卫。前俯嘉陵碧浪,后承歌乐灵音。上仰无极,下临不测。有吞天噬日之象,万劫不羁之势。如龙巡四海,马跃中天。夫以一川两谷三山四街而名天下者,乃磁器古镇是也。 闻昔之盛矣,磁器乃渝水要津,巴县首场。概华村而至井口,揽歌乐而携河浜。水陆交汇,通达万方。竹掩双涧,桥连三冈。聚千般业,兴百日场。莲花荡天然良港,船泊舟航;马鞍山造化形胜,寨扎营张。金沙滩上,棚房无数;石板路旁,贷栈千厢。但见三山熙攘,四街繁忙。风行百货,云集万商。一时昌期景运,泰象高骧。昼里千人拱手,夜来万火流光。数不清银号米市,豆铺绸庄。陶搪竹木,赌馆栈房。五花八门,成派结帮。莫测镇中之生意,几同海上之洋场。况尔一旦水枯,河滩火爆,万众喧喧,三街浩浩。道不尽商贾心机,江湖奇巧。九流三教,扯旗放炮。八卦阵方斯下矣,上河图焉足道哉!沙坪窑驰誉三千里;聚森茂味颐百万坊。烩片花生毛血旺,号曰三宝;生丝刺绣明扬瓷,总称三纲。数里酒楼,红霞映日月,春意满壶觞,恨不鱼皆两首,蛋尽三黄;百家茶馆,甘泉翻雀舌,活水跃龙芒,长将星移曙色,梦续残红。听评书,一语神飞,满堂颠狂;看川戏,五音已歇,举座引吭。论文韬,鲤鱼一门三举人,五里两翰林;看武略,龙舟坞一将有号令,五彪并冠军。九宫十八庙,终老多少心。镇以古称,俗以民传;元宵满街花灯,一路旱船;清明九冈放鹞,四野征鞍;端午蒲艾驱邪,众浆争先。中秋合家团聚,三川月圆;春节通街响炮,户户春联。庙会龙腾大地,梅开凤翥新天。秋冬春夏,意醉神酣。小重庆声名传四海,龙隐场气概贯千年。 至若抗战伊始,移营重庆,磁镇乃令邸中枢,将帏帅帐。俊杰精英,令倭胆丧。韬奋疾呼,恩来演讲。悲鸿写马上挥戈,临乙雕汪逆跪像。肇中世界扬名,林森三山绝响。最是林园会晤,全民激赏。伟绩丰功,世代敬仰。 然山有常形,水无故态。昔日胜景,而今安在?胡为乎交通一变,遂成世外。何期仅离半纪,零落衰迈。颓垒残墙,朽楼残寨。入怀易老,着心无奈。且犹时下薰风俗雨,几欲臣服;鹅眼孔方,俨然主宰。德之时义远矣哉!盖一镇之潇潇,系天下之风云;非一人之耿耿,披万吉之胸襟也!所喜近市不染,传誉不孤。古韵千秋尚叹,淳风一缕未租。而一石一瓦,皆留掌故;片言只语,尽是当初。沙磁文化,义蜚华夏;宝轮真龙,光动陪都。梦里佳境,何曾须臾生疏!每见老街弈手,挟残子而争雌雄,羁愁全释,郁闷顿通,知我族之志未穷,信乎断无长隐之龙矣。 夫大落必大起,天意不绝斯村!磁器月在,宁愁人心不古,白岩尘空,又迎历史回春。方今政府领衔,民众一心。(“暖”字不要日旁)修镇志,巧运斧斤。旅游热点,指日可成。吁(“口”字旁加一个“戏”),一举之得,千万人之得也。指望繁华,还如昨昔;要知辉煌,当在今朝。一赋未安,庙会声喧,文不足观,添为一千,以贺建镇千年之禧也: 好将一丸补苍穹,古镇复兴贯日虹。 千载风高谁抖擞,群巅回荡万年钟。
朱墨 公元二零零零年 春节
⑧ 马桑树的传说
贵州省沿河县土家族传说,古时,神人卵玉攀马桑树而上射日月,天神怒而诅咒道: “上天梯,不要高,长到三尺就勾腰”,令马桑树从此不能长高,且树身特别脆,易折断,不利于攀爬。又由于马桑树含水多,不利于燃烧,人们砍柴时都不会砍马桑树,便用马桑树来暗喻没用、不招人喜欢的东西。哭嫁歌中都流传着“砍柴莫砍马桑子,开亲莫开小家子”的说法。
⑨ 马桑树在什么年代能做材料
乔木,高达15米,经栽培后,通常为灌木。叶互生,近圆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先端急尖或骤尖,基部深心形,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个,阔卵形,长约2.5毫米;花玫瑰红色,长约1.5-1.8厘米;花梗细,长约6-15毫米。荚果条形,扁平,长5-14厘米,宽约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种子2-8粒,扁,近圆形,长约4毫米。 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中南、甘肃、陕西、辽宁。生于山坡、溪旁、灌丛中,或栽培于庭园。树皮、木材、根入药,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祛瘀解毒之效;树皮、花梗为外科疮疡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