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中国史的读后感怎么写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前一部分写书籍的大概内容;第二部分写自己的理解想法;第三部分写书籍对自己的影响。
正文: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受益匪浅。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历史,我们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并且这是一段屈辱史,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中国近代史,使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激发出我强烈的爱国热情。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到“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间相比较。
中国是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个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而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行动的力量,是我们打不垮的砝码。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中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我们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们的国家保持飞速的发展。我们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使祖国走向辉煌。
㈡ 《牢记抗战历史》观后感一百个字.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
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7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10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㈢ 历史读后感怎么写
《全球通史》读后感:除了戏说,历史自有使命
这个春节,沈阳的鞭炮声比往年稀疏了不少,耳边难得清静,加上连日响晴,天空高爽湛蓝,这样的时光,真是读书的幸福光景。也是在这个假期里,我拜读了心仪已久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着,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觉获益不浅。
这部书被称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部书之一”,享有世界性的声誉,在我国也有大批热情的读者,国内一家着名的读书网站上,读者有关此书的书评数以百计。书的版权页显示,这是自2005年以来,该书中文版的第二版第19次印刷。其受到的追捧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现象颇值得玩味。在着史、读史方面,中国人向来很自豪,也很挑剔。我们在历史学方面有久远而光荣的传统,曾获得了不止一位洋学者的衷心佩服(包括本书的作者在内),而近年来的读史热也是一波赛过一波:说清史、说明史,一直说到春秋;讲明朝那些事儿,讲宋朝那些事儿,一直讲到先秦……是的,即使是在读史方面见过如此大世面的中国读者,对《全球通史》依然激赏不已。如若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本人地下有知,应该会为此欣慰吧?
翻阅《全球通史》,我常常会想到司马迁那句抒怀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和20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史记》一样,《全球通史》不满足于简单的史实陈述罗列,与《史记》中的那寥寥几行“太史公曰”的文字相比,斯塔夫里阿诺斯通篇都是用评论的口气来写作,甚至有些段落的感情色彩浓厚、有着诗一样的文字,让人印象极其深刻(这一点上,倒是和如今畅销的“说史”、“讲史”、“某朝那些事儿”有相通之处)。比如,第二编中“游牧民对边缘文明区的入侵”一节,在描述古希腊文明在遭受外来入侵之前的情形时,书中这样写道:
“专门经商的都是些外国人——腓尼基人或塞浦路斯岛人。他们时常来,来时总是携带着供平民用的零碎日用品和供贵族用的更为值钱的货物。这种单调沉寂的田园生活有时也为偶尔来访的行吟诗人所打破,他弹唱着战争的荣耀和杰出先人的丰功伟绩。 ”
这就使得阅读成为一件趣事,成为一个生命与另外一个生命的鲜活互动:读者不仅能分享到作者的观点与逻辑,也有机会触摸到作者的诗意与情怀,同时还能深深感动于作者的真诚和纯粹。这种既不冬烘迂腐、又不刻意讨好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即是所谓“风骨”。
对于书中的一些具体观点,每个读者的感受和评价可能都不一样,但至少有一点我想应该会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认同:湮没于昔日时光的历史所能启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明君昏主的帝王教术、权臣枭雄的谋略厚黑、才子佳人的眼泪愁肠、英雄圣贤的野心抱负,还应该包括那些无数先人用血、用泪、用生命、用欢乐和苦难践成的历史发展轨迹,这一轨迹完全有理由成为我们今天存在感的一部分。
历史在戏说娱乐的价值之外,自有其深沉的使命。
㈣ 历史电影观后感
历史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看完《长津湖》这部电影后,热泪盈眶,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可是一直没有落下来,《长津湖》这部电影里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里面的战士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这场战争困难重重,那里的温度最低达到零下三四十度,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天都要走几十公里。他们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但是他们要和美军的飞机、大炮、坦克打仗。他们每天只能吃一个薯仔,还要剩几个给伤员吃,美国军人却在自己那舒适又温暖的阵地里过着圣诞节,吃着烤鸡肉。
电影里有个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当美军以几十辆坦克与十几架飞机进行冲锋时,一个中国军人杨根思抱起一个正在燃烧的炸药包,冲向我们的敌人,与一些敌人同归于尽。他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最后,我们的志愿军战胜了美军。我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热爱祖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还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这是用他们的牺牲换来的。
㈤ 怎样写历史读后感啊
写历史读后感,要荐于历史的真相以及背景的情况下.最主要是要有自己的个人观点,历史没有主流的方向,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分析,写出自己的看法就行了.
㈥ 关于历史的读后感怎么写
1,历史书上的该历史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必须要有,可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不同的几点,若是要求以作文的形式,就分别阐述分析;
2,联系当代社会现实,该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比如鸦片战争,香港回归,即可表现中国国力的逐渐增强;
3,联系自己,通过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的阅读,自己得到了怎样的收获,对自己的内心和思想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样的影响、收获,将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或者工作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㈦ 中国共青团的历史观后感
要点:
1、介绍《中国共青团的历史》的内容。
2、我学会或者感悟到了什么。
3、我应该怎样去做。
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是共青团学习实践"三"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精神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
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建设和工作的根本指针。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肩负着为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重任,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传达贯彻到团员青年中去,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这是共青团的神圣职责。
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对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储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共青团组织进一步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团的建设,全面提高团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团员的模范作用,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那就是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政党。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在思想上则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并在行为上和思想上努力向党组织靠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政策方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㈧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怎么写
一八历史博物馆珍贵资料都静静的躺在那里,年复一年的被后人参观。我看到了什么,无需一一列举,值得道出和铭记的是心中难以逝去的悲愤和从中而来的激励。我们牢记这段历史,把它深埋于自己的心灵深处,以此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坚持不懈。历史的车轮不能倒退,也决不会重演!中华名族的腾飞要靠我们今天的拼搏。当下,对于生活在富足安逸的条件下的我们这些年轻人来,勿忘九一八有着凝重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的未来何去何从,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年轻一代,正在受教育的一代。如今,过惯了舒适生活的很多年轻人,都把现在的一切看作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似乎忘记了百年前曾经屈辱的历史,忘记了千年来为了民族独立和振兴而牺牲的无数英烈。很多年轻人沉迷于周遭的一些不良事物,忘记了学习和工作,忘记的前行的目标。现在,很多人都说“80后”如何如何的迷茫,“90后”如何如何的幼稚。我看不然,任何人都经历过10几岁、20几岁的年纪,也都曾幼稚和空想过。
但,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向前的,年轻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反复的跌倒和爬起。我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和前人的经验,不辱使命,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当前,中国的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党中央又提出了开发西部,振兴东北和中南崛起的战略部署。我们年轻人的开创精神有了体现的时机和空间。我们要把握机会,刻苦学习。学习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最大的实际,最大的任务。当然,不能只顾低头读书,还要抬起头看世界的发展形势,了解我们身处的位置,了解自己所学科目的前沿
㈨ 历史书籍读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内容:
这几天我看了《中国通史》,这本连环画版讲了中国整整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介绍了大禹治水、周王伐纣、武丁求贤,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生动有趣的故事。
读了这些故事,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统一的朝代过了不久还是要分裂,分裂的地区不久也要被统一起来。例如,这就好比秦国统一了七国,过了十五年又分成了楚汉相争,不久又被刘邦统一,建立了汉朝。
我还在这本书里学习了不少知识,比如鸡鸣狗盗这个典故。秦昭王想杀掉孟尝君。孟尝君向秦昭王的宠妃求救,宠妃却说想要天下无双的白狐狸皮衣。孟尝君的一个门客,最善于装狗偷东西,便帮他偷来了白狐狸皮衣,献给宠妃,孟尝君得救了。
可是,怎么才能在鸡叫之前让城门打开得以逃走呢?有个门客会装鸡鸣,鸡鸣声响后,守城的士兵以为日出了,便开了城门,孟尝君于是成功逃走了。
不过,我也发现这本《中国通史》里面有些错别字哦!
这本书很好看,你们要去看哦!
㈩ 历史读后感20个字怎么写
1.有一段话:“参照历史这面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
2.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文化,但又不只是了解过去那么简单,历史对人们还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因为历史的错误会不断重演,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正如司马光所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又如唐太宗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