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上白起是怎么死的,,
白起的死离不开他的嚣张跋扈,离不开他的自以为是,离不开他的自作聪明。据历史记载,自从长平之战之后,白起以为可以一劳永逸,结果他的想法太天真了,没想到最后被君王所猜忌,君主与臣子互不相信,互相猜测,最后导致了白起的死。
白起的悲剧,源于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败仍强令出征,这已经不是对白起军事能力的考验,而是对他听命与否的检测,白起偏偏看不到这一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后秦国的另一位名将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训,在残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终。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剧下场。或许在白起看来,正确比活着更有价值,这就是白起能保持不败纪录的真正原因。
战神白起一生战功赫赫。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战神白起一生的军功是千千万万的头颅换来的。人们往往只看到战场上功臣名将表面的荣耀,却忽视了这荣耀背后战死的无数英魂。
白起的少年时代未见诸史书,据说他行伍出身,靠着勇猛作战一步步爬到高位,被封为战神白起。战神白起为何是“人屠”时间回到两千多年前那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末期,在那个以杀人掠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里,秦国的战神白起无疑是将军中“男一号”。
从历史上看,他是当之无愧的战神,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实际奠基者之一,但从另一面讲,他一生杀伐过重,是天生的屠夫。
Ⅱ 名将白起是怎么死的白起墓在哪里
名将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白起墓的位置在现在咸阳城东郊。白起被杀的主要原因在于将相失和,实际上白起和范雎很早就有过节,后来两人对于战略的分歧使得两者之间矛盾日益恶化。秦昭襄王听信了范雎的主张,在多番猜忌下最终赐死了白起。
白起的死亡背景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军乘势取得了赵国的太原郡,但秦军亦疲惫(虽说赵国前后损失四十五万人,但秦军亦损失过半),不得不撤军休整。前258年,秦再发兵,白起因病未出,并料定秦军必败。
秦王便罢免白起,并在阴密命其自杀。秦相范雎启用郑安平为主帅,进攻邯郸,赵国危急。而楚、魏虽派兵,但畏惧秦军,不敢轻进。后来魏无忌窃符救赵,联合楚春申君夹攻秦军,秦军败,郑安平降赵。
白起简介
白起,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人。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位列武庙十哲。
Ⅲ 杀神白起是怎么死的
白起是被赐死于杜邮。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九月,秦国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秦昭襄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3)白起历史上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着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Ⅳ 白起怎么死的
白起是被秦王赐死的。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4)白起历史上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白起历史地位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着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Ⅳ 白起的死因
因为将相失和,君臣失和,被秦王赐死了。最主要原因是,秦王不懂战略,瞎指挥,白起又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被杀了。
公元前257年11月,白起因不服从命令被秦王嬴稷免去官爵降为士兵,最后被逼自杀。
长平之战后,白起准备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破赵国。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退兵的命令。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
范雎本是一个心胸狭窄的说客,长平大胜使他心生嫉妒,怕灭赵之后,白起更加威重功高,自己无法擅权,便以巧言断送了白起宏伟的军事图谋。秦国丧失了灭赵的良机,白起因此与范雎有了嫌隙。
秦国罢兵后,赵国不但没有献城反而开始联齐抗秦。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统兵攻赵,但遭到白起的拒绝。白起认为秦国已经失去了有利的战机,不宜再次出兵。暴怒的秦昭王不懂得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于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郸,结果秦军攻势受阻,将卒多有伤亡。
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统兵,但白起认为此时进攻毫无胜算,遂托病不行。范雎此时用私党郑安平代替白起,结果秦军伤亡惨重,主将郑安平率两万军队降赵。孤注一掷的秦昭王亲再一次下令白起出兵。
白起深谙兵法,认为残局很难收拾,坦诚劝谏秦昭王撤兵,等待新的战机。昭王认为白起是有意刁难,加上范雎在一旁不失时机地煽风点火。恼怒的秦昭王于是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号爵位,贬为士伍,并强令他迁出咸阳。
由于病体不便,白起没有立即启程。三个月后,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闻听更加迁怒白起,驱赶他立即离开咸阳。白起抱病启程,行至咸阳东北的时,昭王在范雎的挑唆下,认为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于是下定了杀掉白起的决心。
(5)白起历史上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白起的主要成就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Ⅵ 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怎么死的
自杀。
范雎将白起的话转告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发怒,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于是另派王龁接替王陵攻打赵国,又派郑安平率军5万增援。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人数很多,也没有攻下。
赵军不断派出轻兵锐卒,袭击秦军的后路,郑安平也因遭到赵军的包围率部投降。楚公子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领数十万士兵救援赵国,秦军损失很大。这时白起说:“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秦昭襄王听后大怒,亲自去见白起,强迫他前去赴任。
白起叩头对秦王说:“我知道出战不会取得成功,但可以免于获罪;不出战虽然没有罪过,却不免会被处死。希望大王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放弃攻打赵国,在国内养精蓄锐,等待诸侯内部产生变故后再逐个击破。”秦昭襄王听后转身而去。
秦昭襄王免去白起的官爵,将其贬为普通士卒,命其离开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迁往阴密(今甘肃省灵台县百里乡),但白起患病,没有立即动身。
过了三个月,前方秦军战败的消息接踵而来,秦昭襄王更加愤怒,于是命人驱逐白起。白起走出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时,范雎对秦昭襄王说:“白起被流放,很不服气而且口出怨言。”秦昭襄王于是派使者赐给白起一把剑,命他自尽。
白起仰天长叹道:“我到底有什么过错竟落得这般结果?”过了一会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士兵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白起随后自杀。
《战国策》记载为白起离开咸阳七里时,被秦昭襄王所派使者绞杀。白起的副将司马靳也一同被赐死。
(6)白起历史上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军事思想
白起擅长野战和攻城战,在作战前和作战时,重视掌握和分析敌方虚实强弱。例如伊阙之战中发现韩魏两国军队相互推诿,不能同心协力的弱点取得大胜;邯郸之战时发现失去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后拒不领兵。
在与强敌作战时,不与敌军正面会战,采取先弱后强的战术分批蚕食敌军。例如鄢郢之战白起率数万军队在方圆五千里、士兵百万的楚国境内长途奔袭作战;长平之战避免与赵军主力会战,引诱赵军进入包围圈后进行蚕食。在敌军落败时,乘胜迎势,穷追猛打。例如伊阙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后乘胜扩大战果。
白起战术灵活多变,能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制定战略战术。例如鄢城之战的水攻、华阳之战的长途奔袭作战等。白起还擅长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例如鄢郢之战中火烧楚国先王陵墓夷陵,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卒,皆大幅挫伤敌方的士气。
历史地位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着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Ⅶ 秦朝大将白起是怎么死的
自杀。
白起本是一介平民,因秦昭王推行军功爵制,他才有机会步步高升。在与韩魏联军作战时,白起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一战成名升任国尉。后又升任大良造,一举夺取魏城大小六十一座。随后,白起攻垣城,夺光狼城,大败楚军,攻占楚都郢,迫使楚国迁都于陈。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与赵魏联军交战,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长平之战暴发。白起击败“纸上谈兵”的赵括,将四十万赵国降军全部活埋,只走了240个年纪小的士兵,让他们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后,白起准备乘胜灭赵。秦相范雎因受苏代挑拨,劝秦昭王养兵,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白起接到退兵命令后,对范雎非常不满。
几个月之后,秦昭王发兵攻打邯郸,命白起出战。白起认为此战必败,称病不去,结果秦国损失约4万人马。秦昭王大怒,再次命白起出战,白起仍称病不去,还说如果秦国攻打邯郸,秦国就完了。秦昭王无奈,只好另派大将出战,结果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说后,还在秦昭王面前说风凉话:“当初你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昭王大怒,命令白起立刻出兵。这个时候,白起还真是病了,大概是着凉感冒之类,还挺重的。白起仍然称病不去,秦昭王不听了,以为他又是装病,于是传令:“就是抬也要把白起抬到战场上去!”
这次,白起实在没办法了,可接到王命后还是磨磨蹭蹭,一拖再拖,竟然拖了三个月。三月之后,秦军被赵国战败,秦昭王实在忍无可忍,命白起立刻起兵,不得逗留,违令者斩!
秦昭王下了狠话,白起也害怕了,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认为白起此次出兵心有不服,把这样的大将派出去,岂不是祸事?于是,秦昭王派使者追赶白起,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接过使者递过来的宝剑,顿时就哭了,仰天长叹道:“老天啊,我到底有啥罪呀?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使者对他说:“将军坑杀降卒,为大王冠以暴君之名,难道还不该死吗?”
白起听罢,点了点头,说:“要这么说,我是该死!我用欺骗手段把赵军四十万降卒坑杀,足够死罪了!”说完自刎而死。
(7)白起历史上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相关故事:白起(战国)——长平之战
白起,千古“杀神”,唐朝“武庙十哲”之一。长平之战参战兵力:赵军约四十五万、秦军约六十万。开始时赵国将领是廉颇,老将廉颇构筑壁垒,任凭秦军屡次挑战都坚守不出。时间一长,秦军锐气受挫,粮草难以维继,再拖下去只能撤军。
但是赵孝成王认为廉颇消极避战,几次派人责备廉颇。赵王又听信谣言,令赵括取代廉颇统领赵军。此时秦王也换上了白起统军,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令秦军佯装溃败,把赵军引出廉颇辛苦构筑的防线。赵括不知是计,以为自己大展神威,命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阵前。
白起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主力断粮四十多天后,士兵内部大乱。赵括强行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
主将一死,剩余赵军向白起投降。投降的四十万赵军(也许不到四十万,后世一直有争议),全部被白起下令活埋(据现代考古,是被秦军斩杀后掩埋)。自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对抗。
Ⅷ 名将白起是怎么死的 白起墓在哪里
白起是被秦王赐死的。
白起墓:位置在咸阳城东郊,渭河北岸任家咀,秦时此地称杜邮。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三0工厂在施工时,曾发现公之墓道,出土兵器、佩剑等文物数件,现存咸阳博物馆。白起墓呈园形,底部直径19米,墓高8米,一九八二年,白起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白起历史上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白起历史地位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着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白起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