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高效地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作为一个理科学生的看法。我觉得任何神经活动都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记录,你所看到的,你听到的,不记得只是回忆。有些东西是不能记住的,因为它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片段信息没有线索找不到,就像昨天我去家乐福,看看多少钱只能记住60多,但老干妈买了瓶我记得是十块二、豆豉辣椒油的味道,因为下一个比较价格的其他品牌,走架因为在最后面,前面的标签由油。
记忆只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但它不是一个难点或关键点。摇头晃脑背书是小学教师考试的父母,这是一种历史感,波澜壮阔的是自己的心,和生活滴!
2. 教学中如何巧记历史时间
有史必有时间,历史时间是串连历史知识的网络。掌握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一大难题,兹就高中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述。
一.中国古代史教材叙述历史时间的阶段特殊性
(1)凡是原始社会阶段的时间,都使用距今万年、距今千年的提法,而未采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2)从夏朝建立到国人暴动这一阶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世纪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年的说法,因这时的中国历史尚无确切纪年。(3)从周召共和到西汉末年,教材一般采用公元前年的说法。因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书写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间,务必在年代数据前冠以公元前三字,切忌省去不用。(4)教材从公元8年王莽称帝开始,以后的历史时间不再冠以距今、公元前等字样,而是直书年代数据。如唐朝建立于618年。王莽称帝虽非公元前后的分水岭,但公元8年是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公元后的时间。(5)西汉是中国古代史上,惟一的一个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
二.记忆历史时间的策略性
首先,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其次,历史时间应在学习过程中分散记忆,随时记忆,循序渐进,而不宜堆垒于后集中背诵。此外,还需探求方法、诀窍。
三.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
(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如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2)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3)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若将民国年对换为公元年,则是1911年+民国年;若将公元年对换为民国年,则为公元年-1911年。切忌以1912年相加减,因1912年已经是民国元年了。(4)切莫将距今约4000多年的黄帝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建立误解为相距近2000年。因公元前后相加,夏朝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了。
四.世纪、年代及阶段的划分
(1)世纪。一般是100年为一个世纪,只有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后1世纪分别为99年。因无公元0年,因此,从公元1年到99年为1世纪,而公元100年则为2世纪的开始。(2)年代。一般是10年为一个年代。如:18701879年为19世纪70年代。但每个世纪的最初20年,不称年代而称世纪初,如1905年同盟会建立,可说建立于20世纪初,不能说建立于20世纪10年代。(3)一个世纪内的阶段划分。一种是二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两个阶段(亦称上半期和下半期)。另一种是三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早、中、晚三期。以19世纪为例;18001829年为早期;18301869年为中期;18701899年为晚期。(4)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一般把上一世纪的最后20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20年称为世纪末世纪初。由于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19世纪的最后10年和20世纪的最初10年,故习惯上把18901909年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五.中国历史教材涉及的几种纪年法
(1)公元纪年。教材上的历史时间,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2)干支纪年。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但需注意,可以说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说戊戌年是1898年。因干支纪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3)以皇帝年号纪年。如贞观元年、康熙年间等。中国以年号纪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但中学历史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用年号纪年的时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即184年。(4)民国纪元。1912年孙中山宣布以中华民国纪元。(5)以黄帝纪元。1911年湖北军政府成立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1911年是黄帝纪元4609年。
上述各条,都是高中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问题或遵循的原理。要真正把握好历史时间,还需科学地使用《历史大事年表》,还需探究记忆的方法,更需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
3. 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应该怎么记时间
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然后把这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都写在表格内,这样就能知道这个时间段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我们在背历史书的时候,一定要把知识串联起来,比如说今天记忆中国近代史发生的事情,明天记忆中国现代发生的事情,这样就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
4. 历史怎样记时间
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每更等于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晚上7时称为定更,又称起更;9时称为二更;11时称为三更,俗语“三更半夜”或说“子夜”指的就是这个时辰;次日凌晨1时称为四更;3时称为五更;5时称为亮更,也就是天亮的意思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i(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纪时
地支纪时
现化纪时
夜半
子
23-1点
鸡鸣
丑
1-3点
平旦
寅
3-5点
日出
卯
5-7点
食时
辰
7-9点
隅中
巳
9-11点
日中
午
11-13点
日?i
未
13-15点
晡时
申
15-17点
日入
酉
17-19点
黄昏
戌
19-21点
人定
亥
21-23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夜间时辰: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
五
更:一更
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五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
五夜:甲夜
乙夜丙夜丁夜戊夜
现代时间:19-21点
21-23点23-1点
1-3点3-5点
5. 怎样记历史时间最有效
掌握历史时间六法 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可以这么说,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更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教学了。唯其如此,历史时间的教学就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然而,实际教学中历史时间的教学往往疏于指导和设计,学生的死记硬背即发此一端. 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2、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入手探明历史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 3、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特征.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1919─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历史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历史深层的内容 4、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同一历史活动的不同侧面或不同历史事物处于同一时期,这便是历史的同期性特征,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919年的历史事件有“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不足(同期性内容排出先后次序)或教师的疏忽。学生心理上习惯性障碍(在时间经验上人们更多地习惯于顺序性推演),影响时空观念的形成,应引以重视. 5、时间运算.具体来说.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2)比较、体会距今时间远近。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个年代距今较近等 (3)进行时间转换。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纪年方法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贞观元年是公历627年;一类是具体历史时间与世纪、年代、前期、中期、后期等模糊时间概念间的转换,如618年是七世纪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纪中叶,再如下列选择题,也是考查的这种技能,公元前594年是:①公元前五世纪初,②公元前六世纪初,③公元前五世纪末,④公元前六世纪末 6、记忆时间 记忆时间也遵循着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规律,但实际教学中要严格地把两者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具体学习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时间特征,组织记忆材料,激发记忆兴趣。一是揭示单个时间数字的特点促进记忆。如揭示时间数字的结构特点的有数位特点(单位数时间如公元8年。双位数时间如公元之年。三位数时间如220年、四位数时间如:1940年)、双数重叠特点(如1616年、1919年)。对称数字特点(如1881年)、自然数字递增特点(如1234年)等不一而足;一是揭示不同时间之间相互关系特点促进记忆。如年代间隔记忆法(如1911年、1913年、1915年、1917年、1919年、1921年等)、公元前后对称记忆(如公元前221年与公元221年)等。揪错┆评论1┆举报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恩,谢谢
6. 怎么能更好的记历史事件的时间
用相关法记。比如记住了1835年7月8号的某一历史事件,那1935年7月8号的事也就比较容易记住。还比如记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也可以联想同一时间或前后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
也可以用自己或自己知道的人的生日为参照记。
也可以探寻日期本身的规律,比如说1246年,246之间都相差2,比较好记;或者1271年,两头都是1,;还比如1347年,1+3=4,3+4=7等等。
我当时学历史的时候,比较常用以上的方法,觉得挺适合自己的。我也时常列时间线,由前向后把发生的事件一一标到线上,然后观察这些时间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当然是自己赋予的规律),各事件之间都相差几年等等。
希望可以帮到你!
7.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事件时间
答: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也就是从鸦片战争(1840)开始,鸦片战争大家都知道目的,英帝开拓市场的结果,但是就开放了沿海4个城市,所以很容易推理出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要打!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小心得,近代史事件一般来说有一个20年左右一次跨度的有趣现象(看吧理科生才会总结20年现象这种东西)。根据20年现象,于是乎推理出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大约20年后,然后沿着20年现象再推理1880年左右,中法战争(1883~1885),好的大家再推20年,八国联军入侵(1900),再推20年五四运动(1919)和共党成立(1921),再推20年抗日战争(1937)那么近代史第一条线出来了,第二条线是以洋务运动(1861)为开端,但是这里注意洋务运动是发展所以有个所谓的争论期大约10年,那么开始20年现象推理(这里以1871开始推),中日甲午战争(1894).再推20年辛亥革命(1911),再推20年日本侵占东三省(1931),再来20年新中国成立(1949)至此中国近代史串联完毕!
8. 如何快速且高效地记历史时间
可以是制作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把它做下来就更加容易记忆。
9.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时间时间
1\最有效有办法是多记,你把一期的时间集中在一张或者两张纸上,每天看两三遍,一周下来已经非常熟悉了 2\最省力的办法,任何时间不单独记忆,是任何时间!每一个时间都与别的时间建立一种横向或者纵向的关系,比如同一时间里发生了哪些事件或者这一时间加一年加十年加二年减一年减二年减三年减十年是什么事件,每次记同一事件时,都要把它和别的事件联系起来记,这样,你的记忆会省力一些,你的时间还可以和你的生日或者谐音或者你的电话号码或者其他熟悉的数据建立联系,这样就好记多了 举例: 1919:第三国际成立\五四运动 1920:中国成立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上海) 1921:中共一大\俄国新经济政策实施 1922:中共二大\苏联成立\墨索里尼上台(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中共加入共产国际 1923: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列宁逝世\苏联制定第一部宪法 1925:两次东征\五SA惨案引起五SA运动\孙中山逝世\联共布十四大确定工业化方针 ...... 不信试试,决定会很快搞定时间的,我是历史专业毕业的,记时间是强项,我以前就这么记时间
记得采纳啊
10.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年代
一、十八个朝代。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十六, 南北朝隋唐,五代加十国,宋元明清毕。
二、十八个时间节点。
公元前四个:前1046年、前771年、前221年、前207年;
公元800年前七个:25年、220年、280年、317年、420年、581年、618年;
公元800年后七个:907年、960年、1206年、1279年、1368年、1644年、1911年。
三、10个朝代有划分。
4朝分两段: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宋–北宋、南宋。
三国分成魏蜀吴。
十六国:秦(前、后、西)、汉(成)、赵(前、后)、燕(前、后、南、北)、凉(前、后、南、北、西)、夏。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魏(北、西、东)、北齐、北周。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
十国:蜀(前、后)、南(唐、汉、平)、北汉、杨吴、马楚、吴越、闽国
摘自--个人图书馆作者黑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