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读后感怎么写

历史读后感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6-02 17:33:43

㈠ 关于历史故事的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还是历史故事啊,嗯......
应该有个独特的开头,比如
【这个寒假我读了《史记》。
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要有精华在里面,但不要过度用好词好句,使文章死板生硬。
首先要讲清楚故事的背景和内容,读后感一类的文章,不分故事内容的,所以,读后感结
构都差不多。故事内容可以简略带过。
下面就是感受,可以以排比句的诗歌形式,那是抒情的类型;还可以以短文的形式,简单介绍故事给你的启迪,或是人物的特点。
结尾,也要有内涵,有内涵的结尾会给你的文章升华。结尾不能一带而过,可以用排比,或者是提倡的形式呈现。
就这么简单,再加上自己独特的思想,就OK

㈡ 历史读后感500字。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相齐、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
黄道婆善良、好学、诚实的品格,让我钦佩。她家境贫穷,父母养不活她,就把她卖给别人当童养媳。黄道婆整天都要干活,还要被公婆打骂,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因为她的勇敢,她终于逃出了公婆家,到处去流浪。有一天,黄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条船,跟着船一起来到了海口市。她和当地居民一起学纺织。但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过了三十多年,黄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泥泾镇。她把自己学到的纺织技术传给了镇上的妇女,从而生产出了大批的“乌泥泾被”。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我知道了黄道婆,了解了黄道婆为了家乡的发展,她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她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
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

㈢ 新中国史的读后感怎么写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前一部分写书籍的大概内容;第二部分写自己的理解想法;第三部分写书籍对自己的影响。

正文: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受益匪浅。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历史,我们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并且这是一段屈辱史,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中国近代史,使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更激发出我强烈的爱国热情。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到“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间相比较。

中国是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个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而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行动的力量,是我们打不垮的砝码。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中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我们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们的国家保持飞速的发展。我们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使祖国走向辉煌。

㈣ 历史读后感20个字怎么写

1.有一段话:“参照历史这面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
2.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文化,但又不只是了解过去那么简单,历史对人们还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因为历史的错误会不断重演,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正如司马光所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又如唐太宗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㈤ 怎样写历史读后感啊

写历史读后感,要荐于历史的真相以及背景的情况下.最主要是要有自己的个人观点,历史没有主流的方向,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分析,写出自己的看法就行了.

㈥ 关于历史的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历史沧桑,到头来什么也剩不下,永生的愿望随同历史的波涛一起消逝在我们目光尽头。又是一个长假,终于又拿起了读了一半的《万历十五年》,重新翻开读到孤单的将军——戚继光,读到首辅张居正,读到万历皇帝。曾有人感叹道:“历史竟然可以这么写!”是的,在读本书时,我也有同感,这本书不是单纯的描述历史,而是生动的分析历史。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译到英文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这正是这本书的读到所在,我想本书说到的末端小结也许正是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结证。

整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作者黄仁宇先生由于为了写一个论文从此结缘于明史,而他的着作更是让读者对历史长胜了浓厚的兴趣。在书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无奈,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有很多东西去不由他抉择。旁人可能觉得皇帝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职务,但是在立储这件事上它却无法平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体现出了皇帝的苦恼。由此,万历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团怄气,但他应该知道,实际上文官集团的力量是一个皇帝难以约束的。我终于知道,一个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因。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万历少年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曾经励精图治,打算开创一个“万历中兴”,但由于一件件事的不能决断,他终于无法忍受。而立储之事就成了他的一个爆发。他终于在这件事上开始怠政。而一个王朝也由于君主的怠政而渐渐走向没落的深渊。

读到张居正是,我更是感到了世态炎凉,生前的荣华和身后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清算张居正的行动中,凡是和他有关的人都受到牵连,不是流放边关就是把官回乡,其中戚继光就是其中之一,戚继光是一个大英雄,但是它也蒙逃脱历史的惯性发展,它便是牺牲品。戚继光和张居正一样是很有作为的,戚继光发明的战法确实令人惊叹,这让我知道早在明代就有人发明了各兵种协同作战,并使用火器。弗朗基和大将军炮,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应用,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大船,火炮。1587年,这一年正值西欧历史上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

游园感悟

日期:2007-11-25 供稿:新闻中心 浏览117次 栏目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初冬的早晨,伴着徐徐的清风,暖暖的阳光,独自一人来到“廉政文化主题公园”——荷花公园。

自从荷花公园建好后,这一块僻静的地方全然变了模样,整天都有来这儿观光或散步的人们。特别是周末——前来放松疲惫心情的上班族,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带着孩子散步的年轻夫妻,三三两两,络绎不绝。

走进“廉政文化主题公园”,迎宾石上“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点出公园宣廉倡廉的主题。“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莫道清廉淡滋味,塘中偏有自洁藕”、“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等八块宣传廉政的诗句牌匾高挂在大门右侧的凉亭柱上。因为是星期四,公园里的游人不多,只有一些晨练的老人和带着孩子出来晒太阳的妈妈们。沿着公园的小径向东走,沿路的绿地里散落的景观石上雕刻着“廉洁”、“清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喻以为官做人最重要的品德。宽阔的河塘,碧波荡漾。十一月的荷花早已凋零,但却让人感受到另一种心情。水塘边“爱莲亭”的两根红色大柱上题有一幅廉政楹联:“仕守清廉品自高,花有青莲称君子”。让人看了醒脑清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走在落满黄叶的小路上,脚下沙沙作响。在河塘旁的长条石凳上坐下,晨风佛过脸庞,略感有些寒意,头顶的阳光被垂柳遮住半边,深呼吸这清新的空气,聆听树间欢快的鸟叫,感受着初冬后别样的荷花公园。树上不断有缓缓飘落的黄叶落在地上,不知谁家的孩子将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激起了层层水波……河塘对岸的墙壁上雕刻着一幅十几米长的浮雕,是朱自清的《河塘月色》。精致的雕刻,美丽的画面,再现了《河塘月色》的美景,让人们充分感受河塘之静,月光之明,荷花之美,从作者的高尚情怀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看着满园的景色,发现如今的荷花公园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只有美丽风景的小游园,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将廉政文化这一主题寓教于文,寓教于景,寓教于游,寓教于休闲,使“廉政文化主题公园”成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和普通群众学廉洁倡廉风的重要阵地,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享受着浓厚的廉洁文化的熏陶。

㈦ 历史读后感怎么写

《全球通史》读后感:除了戏说,历史自有使命

这个春节,沈阳的鞭炮声比往年稀疏了不少,耳边难得清静,加上连日响晴,天空高爽湛蓝,这样的时光,真是读书的幸福光景。也是在这个假期里,我拜读了心仪已久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着,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觉获益不浅。
这部书被称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部书之一”,享有世界性的声誉,在我国也有大批热情的读者,国内一家着名的读书网站上,读者有关此书的书评数以百计。书的版权页显示,这是自2005年以来,该书中文版的第二版第19次印刷。其受到的追捧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现象颇值得玩味。在着史、读史方面,中国人向来很自豪,也很挑剔。我们在历史学方面有久远而光荣的传统,曾获得了不止一位洋学者的衷心佩服(包括本书的作者在内),而近年来的读史热也是一波赛过一波:说清史、说明史,一直说到春秋;讲明朝那些事儿,讲宋朝那些事儿,一直讲到先秦……是的,即使是在读史方面见过如此大世面的中国读者,对《全球通史》依然激赏不已。如若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本人地下有知,应该会为此欣慰吧?
翻阅《全球通史》,我常常会想到司马迁那句抒怀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和20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史记》一样,《全球通史》不满足于简单的史实陈述罗列,与《史记》中的那寥寥几行“太史公曰”的文字相比,斯塔夫里阿诺斯通篇都是用评论的口气来写作,甚至有些段落的感情色彩浓厚、有着诗一样的文字,让人印象极其深刻(这一点上,倒是和如今畅销的“说史”、“讲史”、“某朝那些事儿”有相通之处)。比如,第二编中“游牧民对边缘文明区的入侵”一节,在描述古希腊文明在遭受外来入侵之前的情形时,书中这样写道:
“专门经商的都是些外国人——腓尼基人或塞浦路斯岛人。他们时常来,来时总是携带着供平民用的零碎日用品和供贵族用的更为值钱的货物。这种单调沉寂的田园生活有时也为偶尔来访的行吟诗人所打破,他弹唱着战争的荣耀和杰出先人的丰功伟绩。 ”
这就使得阅读成为一件趣事,成为一个生命与另外一个生命的鲜活互动:读者不仅能分享到作者的观点与逻辑,也有机会触摸到作者的诗意与情怀,同时还能深深感动于作者的真诚和纯粹。这种既不冬烘迂腐、又不刻意讨好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即是所谓“风骨”。
对于书中的一些具体观点,每个读者的感受和评价可能都不一样,但至少有一点我想应该会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认同:湮没于昔日时光的历史所能启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明君昏主的帝王教术、权臣枭雄的谋略厚黑、才子佳人的眼泪愁肠、英雄圣贤的野心抱负,还应该包括那些无数先人用血、用泪、用生命、用欢乐和苦难践成的历史发展轨迹,这一轨迹完全有理由成为我们今天存在感的一部分。
历史在戏说娱乐的价值之外,自有其深沉的使命。

㈧ 历史学读书笔记怎么做

如果你今后的目标是搞研究的话,不妨建议你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步、记全书的核心观点,结论性的东西。虽然很多老师不赞成看书只记下一个结论,但看一本书,结论恰好是全书的精华和主旨所在,如果你看完一本书抓不住这些,这本书你就白看了。
第二步、记作者所引用的参考资料,主要是你自己不知道的。说白了也就是史料,这叫文献追踪法。为以后自己的研究打好史料基础。
第三步、记富有启发性的、值得学习的论证过程。别人的论证思路,其中非常精辟的,值得借鉴的,一定要记下。
第四步、记下自己的思考,包括对该书的评价,自己的疑问,对作者观点的质疑等等。看书需要有怀疑精神。其好处是为自己今后的研究积累选题。
差不多如果你能做好以上四步,一本书你绝对算是读好了、读透彻了的。这也是我的经验。建议以上四步用不同的本子写,最好是活页式的本子。方便随时补充、插入、完善。如果仅为打发时间,做好第一步也就不错了。

㈨ 历史书籍读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内容:

这几天我看了《中国通史》,这本连环画版讲了中国整整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介绍了大禹治水、周王伐纣、武丁求贤,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生动有趣的故事。

读了这些故事,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统一的朝代过了不久还是要分裂,分裂的地区不久也要被统一起来。例如,这就好比秦国统一了七国,过了十五年又分成了楚汉相争,不久又被刘邦统一,建立了汉朝。

我还在这本书里学习了不少知识,比如鸡鸣狗盗这个典故。秦昭王想杀掉孟尝君。孟尝君向秦昭王的宠妃求救,宠妃却说想要天下无双的白狐狸皮衣。孟尝君的一个门客,最善于装狗偷东西,便帮他偷来了白狐狸皮衣,献给宠妃,孟尝君得救了。

可是,怎么才能在鸡叫之前让城门打开得以逃走呢?有个门客会装鸡鸣,鸡鸣声响后,守城的士兵以为日出了,便开了城门,孟尝君于是成功逃走了。

不过,我也发现这本《中国通史》里面有些错别字哦!

这本书很好看,你们要去看哦!

阅读全文

与历史读后感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