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杨玉环怎么死的历史
杨玉环(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1] 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
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嫁给寿王李瑁为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为女道士,后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赐死。
② 历史上杨玉环的真实死因是什么,是自缢而死吗
杨玉环是我国历史中因胖而出名的大美人。论相貌杨玉环堪称倾国倾城,否则李隆基也不会对她深深着迷。论才能杨玉环更是精通琴棋歌舞,正是因为出色的琴技与曼妙的舞姿,才会让李隆基视她为知己红颜。可惜红颜薄命,自古以来提起杨玉环之死,人们都不免发出一声轻叹。
近卫军动刀杀死杨玉环说明,李隆基已经控制不住局面。杀红了眼的近卫军既然能杀了杨玉环,也就能杀死李隆基。今时今日在咸阳兴平市西边,有一座杨玉环的墓存在。这就说明杨玉环死后,李隆基曾命人收敛了杨玉环的尸体进行安葬,随之便能说明,杨玉环死时面对近卫军的逼宫,李隆基尚能控制住局面(不然没人听他的收敛杨玉环的尸体)。
综合这几点编者得出结论,近卫军以杨玉环逼宫李隆基,李隆基无奈舍弃杨玉环。最终杨玉环被李隆基身边的近侍,用弓弦勒死在了近卫军马前。近卫军愤怒情绪稍减,李隆基控制住了一定的局势,命人将杨玉环安葬,随后他便逃到了蜀中。
③ 历史上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在马嵬坡自缢身亡的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转瞬之间,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刚到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只得与杨贵妃诀别,杨“遂缢死于佛堂”。
④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将杨国忠寸斩。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理当诛灭,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⑤ 历史上杨玉环是怎么死的
杨玉环,号太真,是唐玄宗最喜爱的妃子。起初杨玉环是唐玄宗儿子寿王的妃子,后来由于被唐玄宗所喜爱,杨玉环出家而后又还俗,成为了唐玄宗的宠妾。
有关于杨玉环的故事莫过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事说的是杨玉环特别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为了讨好杨玉环,于是不远万里从南方千里加急的运送荔枝给杨玉环吃,荔枝这种水果十分特殊,超过一定的时间就会腐烂,因此不得不用最快的速度送到长安,这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个故事体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喜爱,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杨玉环生活的奢侈。
杨玉环有一个哥哥叫做杨钊,也就是后来的杨国忠,安禄山起兵反唐。他打着的名义就是清君侧,要诛杀杨国忠,于是唐玄宗一路溃逃到达马嵬驿的地方。大将军陈玄礼提议,必须要杀掉杨国忠以及杨玉环,这样就可以平复安史叛军。唐玄宗在陈玄礼的要挟之下,不得不命令高力士杀掉了杨玉环并且将其埋葬。
后世史书当中往往把杨玉环作为祸国殃民的角色来看待,实际上这与杨玉环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唐玄宗晚年沉迷酒色声色犬马,误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从而导致了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这才是唐王朝衰败的原因,也让安禄山找到了可乘之机。可以说杨玉环的一生享尽奢华,然而死状凄惨,而她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后世久久流传的经典。
⑥ 历史上的杨玉环是怎么死的
杨贵妃名玉环,幼年丧父,寄养在叔叔家,长大后有倾国倾城之姿。杨玉环15岁时,在公主的婚宴上和当时的寿王李瑁一见钟情, 很快两人就被唐玄宗赐婚,杨玉环成了寿王妃。婚后二人生活美满,但是好景不长,五年后,唐玄宗以为自己的母亲折福为由,令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在人们渐渐忘掉杨玉环后,唐玄宗又秘密地将她接进了宫中,并封为贵妃,从此,因后位空悬,杨玉环贵为贵妃,宠冠六宫。
但是经过史学专家的研究,发现杨贵妃的真正死因是被乱军杀死,并不是自缢而死。在一些唐诗中,描写到马嵬坡时,用的便是“血”这样的修饰词,如果真是自缢而死,应当是见不到血才对。杨贵妃在世时宠冠六宫,她的家族也因为她而得势,然而,千古美人却惨死于乱刀之下,不禁令人唏嘘。
⑦ 杨贵妃怎么死的
关于杨贵妃的死因,历史上有多个不同的说法。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杨贵妃在安禄山叛变中死于马嵬坡。
具体解释:
《旧唐书》卷五一讲,安禄山反叛,玄宗等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时,赐死杨贵妃,并葬于此地。玄宗后来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旧情,密令改葬。当挖开旧冢时,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因为杨国忠的错误决策,本该固若金汤的潼关天险被叛军很快就攻破,长安城危在旦夕,玄宗惊慌,连夜带着杨贵妃和皇宫禁卫军以及一部分文武大臣逃往四川,跑到马嵬驿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中午了,众将士又饥又饿,心里满是怨气,正好看到杨国忠和吐蕃人在一起,于是就大喊“杨国忠勾结胡人”冲上去将他乱刃分尸,参与哗变的士兵越来越多。
傍晚的时候大批士兵包围了玄宗和贵妃所在的驿站,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来见玄宗,对他说道“士兵们情绪激动之下杀死了宰相杨国忠,现在心中忧惧,害怕您秋后算账,所以想请您杀死贵妃”玄宗回道“这都是我的过错,与贵妃无关”士兵们不从,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然就不再跟随玄宗去四川了。眼看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哗变就要出现,玄宗无奈,只能向将士们妥协,含泪杀死了杨贵妃。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7)历史上杨贵妃是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关于杨贵妃死因的其他说法:
1、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 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 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 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 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 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
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 指出:“所可注意者,乐 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 恐是受香山 (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 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 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
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
2、死于乱军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
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 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
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 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3、吞金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
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 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 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
4、逃往日本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最后逃亡到日本。
1984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当时马嵬驿被继死的,乃是个待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待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漂泊,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终在日本安度晚年。
5、贬为廉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驿,只是被贬为廉人,并被下放于民间。
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着》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本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蕴含着另一种意思。假设以“长恨”为篇名,写到马嵬就不写了,何苦还要在后面假设个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从而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
⑧ 引起唐朝动乱的杨贵妃,最后是怎么死的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贵妃被迫逃出皇宫,最后自缢在马嵬坡,一代美人香消玉殒。杨贵妃原名杨玉环,天资聪颖,容貌艳丽并且精通歌舞,在出席一次宴会时,被寿王李瑁看中,求娶为王妃,二人成婚五载恩爱异常,但貌美的杨玉环却被唐玄宗看中,为了能够霸占杨玉环,唐玄宗命她出家为尼,改换身份之后接入皇宫封为贵妃。
唐玄宗不得已带着杨贵妃出逃,在来到马嵬坡之后天降大雨,全军在此修整,但此时军中却流言四起,大家将安史之乱的罪责安到杨玉环的头上,认为如果没有她,便不会有这常战乱,而且现在这样危急关头,唐玄宗仍然将她带在身边百般呵护,这样的君王不值得大家卖命,眼看士兵的情绪越来越激烈,为了防止兵变发生,唐玄宗在大臣的多番游说下忍痛赐死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