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州悠久历史
1, 苏州,古代各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夏商有干族建于干国。太伯奔吴,建句吴国,是天之始。越王勾践来吴后,曾置国都于吴五年,至越王翳,又迁都于吴,直至越国灭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苏州,钱miao封吴越王,国治苏州。元末,张士诚自称吴王、改平江府为隆平府,都治苏州。历史上的苏州,一度为省会所在地:唐时的江南东道、浙江西道,元时的江淮行中书省,明时的应天巡抚署,清时的江宁巡抚署、江苏巡抚署、江苏布政使,太平天国的苏福省省会,民国时期的江苏都督行署,日伪时期的江苏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苏南苏州行政专员公署等。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署会稽郡,领县26,吴居诸县之首。汉高祖五年定会稽,领县:吴、无锡、曲阿、毗陵、娄、阳羡、乌程、由拳、余杭、富春、全唐、海盐、余稽、山阴、诸暨、余姚、上虞、剡、太末、句章、鄮、乌伤。由于经济繁荣,人口增多,苏州领县逐渐减少,地域亦随之减缩。至2001年 2月28日撤销吴县,建吴中、相城两区,今苏州领沧浪、平江、金阊、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吴中、相城七区及常熟、张家港、吴江、昆山、太仓五县市。区域面积为8488.42平方公里,人口为616.08万;市区面积为1730平方公里,人口为230.1万。
2,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变迁小,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拙政园、留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25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游客来苏州旅游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古今游客都要来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❷ 苏州历史是什么
苏州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北依长江,西滨太湖,南接浙江省,东连上海市。京沪铁路在城市北部通过。大运河由无锡北来,经城市西部 和南部流入浙江省。
苏州远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据传说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苏州境属古杨州。商末周初这里是吴国所在地、苏州市沧称吴, 即由此而来。春秋时苏州是吴国的都城。当时吴国大将吴子胥得到吴王同意后在苏州建城墙,还挖了运河作为护城河,来坚守苏州城。吴国于周元王三年(前473),并归越国,后又并于楚。秦和西汉置会稽郡,吴县为会稽郡首邑。东汉时置吴郡。三国孙吴曾一度建都于此。东晋、南朝宋、齐置午郡,梁、陈置吴州。
隋废吴郡,并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这是苏州得名的开始。在唐代,苏州、吴郡两名相同。唐天通元年(696),析吴县另置长洲县,两县同治于苏州。五代时,一度叫吴洲,后为吴越国钱寥据地,宋升苏州为平江府,辖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五县,府治设在 苏州。从此,苏州又称为平江城。元朝改平江府为平江路。明初改平江路为平江府,领太仓州和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嘉定、崇明七县。应天巡抚也驻在苏州。清代沿称苏州府。雍正年间,分割长洲地置元和县、昆山地置新阳县、长熟地置昭文县、吴江地置震泽县、吴江东山等地置太湖同厅。时,苏州是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驻所。太平天国进驻苏州,建立苏福省,苏州为苏福省的首府,以后恢复苏州府。民国成立,废苏州府,长洲、元和两县并入吴县,苏州则为吴县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分治,建立苏州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实行市带县的行政体制,苏州市和苏州地区合并。
❸ 苏州园的历史有多久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更是着名的园林城市,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圃,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中国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百多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❹ 苏州松鹤楼的历史有多久
创于清干隆年间。初创时为面馆,干隆四十五年(1780)面业公所重修时,松鹤楼即为资助商号之一。当时,松鹤楼以卤鸭和囟鸭面闻名。苏州农历六、七月有食素斋风俗,有“雷斋素”、“三官素”等名目,食素者以上玄妙观雷尊殿进香、松鹤楼吃卤鸭面作为“封斋”象征,卤鸭成为松鹤楼延续200余年的佳肴。
清同治、光绪年间,松鹤楼为三开间一角楼面菜馆,店主徐金源精心经营,以特色面点和中低档菜肴取胜,声誉很高。宣统二年(1910)徐金源病故,其子徐培根接管店业,但他不问店务,仅在年终由上海来苏取看“红账”而已。初因原班人马兢兢业业,收入颇丰,后因经营人员营私舞弊,每况愈下。至民国5年(1916)已山穷水尽,甚至顾客点菜肴,连生坯也取不出,只能溜出后门现买现烧,应付台面。徐培根自知无回天之力,决意“破产出盘”。徐金源生前挚友、临顿路天和祥菜馆和西中市金和祥菜馆业主张文炳闻讯后捷足先登,以招牌年租60石大米( 时每石合7元银元)、生财出盘800元银洋、10年为期租盘。 张文炳邀苏子和、王觉初、邹景高、陆仲康、沈增奎等6人全股1200元银洋(每人一股200元)合伙经营松鹤楼,张文炳被推为经理。7年,正式接盘, 易号为“和记松鹤楼”。
张文炳又名阿大,武进县横林人,自幼学厨,曾在太仓州衙司厨,光绪二十年(1894)来苏办天和祥菜馆。他熟谙菜馆经营之道,随后金和祥菜馆掌勺厨师陈仲曾(又名阿八头)、天和祥菜馆陆桂馥等调入松鹤楼作帮手,又从无锡大新楼请来刘俊英(又名三大)、顾荣桂等名厨掌勺,并聘请擅长京帮、苏帮点心制作名师张福庆坐作。和记松鹤楼择吉开张后,一改昔日面貌,以经营苏帮传统特色菜肴、承办中高档宴席为主,一时名厨荟萃,推出数十种四时名菜佳肴,名声大振。民国13年,加入苏州总商会。
❺ 苏州建城有多长时间的历史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是江苏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经济总量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希望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❻ 苏州的简史
苏州,古代各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夏商有干族建于干国。太伯奔吴,建句吴国,是天之始。越王勾践来吴后,曾置国都于吴五年,至越王翳,又迁都于吴,直至越国灭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苏州,钱miao封吴越王,国治苏州。元末,张士诚自称吴王、改平江府为隆平府,都治苏州。历史上的苏州,一度为省会所在地:唐时的江南东道、浙江西道,元时的江淮行中书省,明时的应天巡抚署,清时的江宁巡抚署、江苏巡抚署、江苏布政使,太平天国的苏福省省会,民国时期的江苏都督行署,日伪时期的江苏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苏南苏州行政专员公署等。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署会稽郡,领县26,吴居诸县之首。汉高祖五年定会稽,领县:吴、无锡、曲阿、毗陵、娄、阳羡、乌程、由拳、余杭、富春、全唐、海盐、余稽、山阴、诸暨、余姚、上虞、剡、太末、句章、鄮、乌伤。由于经济繁荣,人口增多,苏州领县逐渐减少,地域亦随之减缩。至2001年 2月28日撤销吴县,建吴中、相城两区,今苏州领沧浪、平江、金阊、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吴中、相城七区及常熟、张家港、吴江、昆山、太仓五县市。区域面积为8488.42平方公里,人口为573万;市区面积为1730平方公里,人口为205.9万。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
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当代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苏州的绘画、书法、篆刻流派纷呈,各有千秋;戏曲、医学、建筑自成流派,独树一帜。苏州的刺绣、桃花坞木刻年画等工艺品闻名中外。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87处, 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 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虎丘、盘门、石湖、灵岩、天平、虞山等处,都是着名风景名胜。太湖绝大部分景点、景区分布在苏州境内。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中直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1998年,苏州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❼ 中国江苏苏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约2500年
建置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嬴政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❽ 苏州有多少年的历史(具体的)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19世纪时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上海开端口与之后太平天国的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外移,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增长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❾ 请问谁知道苏州的历史大神们帮帮忙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夏朝开始,苏州就有了文字记载,至今已逾四千年。这里古为吴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对姑苏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阶段有: 春秋·吴 -强吴时代、争霸舞台:春秋时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阖闾城,以为国都,是为苏州建城之始。公元前473年,苏州又成为越国都城。 三国·吴 -东吴故都、孙氏基地:东汉末年,吴郡的孙氏崛起,成为后来的三国之一。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克吴郡郡城吴县(苏州),将其作为政权的统治中心。此后一直到212年,苏州一直是江东孙氏政权的首都。 隋朝 -始得今名、运河都会:隋开皇九年(589年),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改吴州为苏州,这是苏州得名的开始。隋炀帝在此开通南北大运河,苏州成为运河沿岸四大都会(楚州、扬州、苏州、杭州)之一。 唐朝 -江南首郡、东吴雄州:中唐以后,苏州日趋繁华,由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上升为全国性经济文化中心,已经超越了繁荣一时的扬州,发达程度仅次于都城长安。 明朝 -富甲天下、绝冠中华:1367年,朱元璋的军队改平江路为苏州府,直隶南京。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出现在当时的苏州,这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 清朝 (鸦片战争以前)-江苏首府、园林之城:明、清两代,苏州经历了一段更加繁荣的时期。清代,苏州事实已为东南最发达的都会。明清之际的苏州是东半球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之一,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当于今日之纽约。 这一时期,苏州也是全国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北京、苏州、南京、杭州、扬州)之一。明清两代苏州也建造了许多着名的私家园林,其中有许多为回苏州的退休官员所建。 晚清 -太平天国:1860年(庚申年)6月2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克苏州,废苏州府,改为苏州郡,作为太平天国苏福省的省会,当时建成李秀成金碧辉煌的太平天国忠王府(现为苏州博物馆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 的水陆 城 门 苏州 水陆 城 门 源于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构筑大城于江南原野,周围四十七里,辟有水陆 城 门 八座,分别是阊、胥、盘、蛇、娄、匠、平和齐 门 ,当时都是土 城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吴越王以砖砌 苏州 城 ,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内外有濠(即内外 城 河),城墙筑有凸出的“马面”。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侵, 城 遭破坏,后相继修治。宝佑二年(1254)知府赵汝历增置 城 头女墙。德佑元年(1275)元军入侵,因蒙古人是游牧部落,马上春秋,随处游荡,不喜筑城设防,故城池悉命夷堙。元至正十一年(1351)各地起兵反元,官府为抵抗起义军,又重修 苏州 城墙,还加厚城墙加深 城 濠。张士诚据苏时各 城 门 增置月 城 ,也称瓮城,以利守卫。后城墙又被徐达、常遇春攻破,明初再次大规模修建。清康熙元年(1662)巡抚韩世琦改筑 苏州 城墙,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八尺。今之砖 城 乃清初所遗,至民国时期, 苏州 的十座 城 门 其情形大体是这样的: 葑 门 ,内 城 门 跨葑 门 大街(今十全街东首),上有城楼,与今盘 门 城楼相似,1936年城楼被拆除。水城 门 与内 城 门 并列,六十年代末新开外 城 河时水城 门 被拆除。瓮城为半圆形,外 城 门 在安利桥堍。 相 门 ,在宋初时即被填塞,1936年左右重新开通,并建相 门 桥。当时因为苏嘉铁路筑成后设立了相 门 车站,为方便交通,乃重开相 门 。据老人回忆,相 门 没有专门再建 城 门 城楼。相 门 桥后来被日本人炸毁,至五十年代末河上只剩下几根桥桩。 娄 门 ,水陆 城 门 各有外、中、内三重,陆城内 城 门 上筑有城楼,三重 城 门 之间有空地和闸门,水门三道也有闸门,瓮城将三重水陆 城 门 全部包围,呈长方形。外 城 、中 城 及内 城 上的城楼约在1948年拆除,1958年,内 城 门 和水城 门 先后又被拆除。 齐 门 ,内 城 门 西侧有水城 门 , 门 上建有城楼,俗称鼓楼。齐 门 瓮城为半圆形,外 城 门 外有吊桥。五十年代拆除 城 门 城楼,七十年代建水闸时拆除水城 门 。 平 门 ,古平 门 久塞,1928年为沟通火车站与观前街的交通,新建梅村桥,重辟平 门 ,为两个并列的高大城门洞。平 门 无城楼,也无水城 门 ,1958年平 门 被拆除。 阊 门 ,从清代干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 门 内 城 门 临阊 门 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 门 城楼。外 城 门 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 城 ,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 门 。南童梓 门 通今南新路,北童梓 门 通北码头。大约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阊 门 瓮城被毁,剩下内 城 与套 城 。1927年市政筹备处工务局进行建设时将套 城 拆除,又将原来狭小的旧 城 门 拆除,并于1934年仿金门罗马式建筑改建 城 门 ,改建后的阊 门 共三 门 ,中为车行道,两侧人行道。阊 门 水城 门 则在内 城 门 北,跨下塘街河,解放初尚有木栅 门 ,五十年代拆除,现仅存水城 门 基础。水城 门 外的石级梁桥聚龙桥,七十年代初改成了水闸。 金门,民国时期为沟通观前街与阊 门 商业区的联系,于1921年筑南新桥,1922年开金门。但第二年即发生了军阀齐燮元和卢永祥的江浙战争,祸及 苏州 。士绅认为开了金门不利,便重又砌没,另在其南60米处开辟新阊 门 。新阊 门 与景德路对直,似乎方便了,但出城后还得拐个弯再上南新桥,加上位置和高度皆不相宜,于是1929年动工重新开辟金门,1931年竣工,外与南新桥连成直线,内与景德路曲线相接, 城 门 系罗马式,也设三 门 。 胥 门 ,也称老胥 门 ,在万年桥以南。战国春申君测知太湖地势高过 苏州 ,为免城内遭泛滥之灾,就把胥 门 水道加以封闭,此后胥 门 便无水门。胥 门 内 城 在百花洲,瓮城为梯形,奇怪的是胥 门 外 城 门 不是正面朝西,而是朝南,想必古人大概是想避开兵火的直接冲撞吧,这样做似乎安全些,但却给人进出带来了很大不便。行人须经学士街,由内 城 门 进瓮城,朝南出外 城 门 ,再沿河北上走几百步,然后才能上万年桥。 新胥 门 ,正因为老胥 门 进出不方便,1938年,为便利 城 内外交通,劈对万年桥另外再建了一座新胥 门 。新胥 门 为两个并列的门洞,自此人们进出都走这里,反将老胥 门 给遗忘了。1953年又因为不适应交通需要,又将新胥 门 城 门 拆除了。 盘 门 ,水陆两 门 并列,有两道陆 门 和两道水门。两道陆 门 间为长方形瓮城,陆 门 上原有城楼,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城楼是1986年为迎接建城2500年时重建。盘 门 是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水陆 城 门 ,它的存在,为 苏州 的水陆 城 门 提供了唯一一个弥足珍贵的实例
❿ 苏州有多少年的建城史
2524年,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