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对历史人物的准确定位

如何对历史人物的准确定位

发布时间:2022-06-06 03:50:09

① 怎样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4.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
5.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6.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

② 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还有历史事件

一是要全面了解这个人物,二是要站在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来评价历史人物,三是要站在人类发展的规律方面看待他们,四是要对历史人物有客观、温情的看待。

③ 怎样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所谓唯物史观,就是“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述,决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去作判断。说白了,就是要按照当时的“社会存在”——历史条件,来确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并以此来评定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
比如,对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就不能脱离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整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征服中国的统治阶级,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然后相互勾结,逐步地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过程;同时又是中国人民不断地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过程,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进而推进了历史的发展。
以上史实表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就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合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这就是:一要摆脱外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完成反帝斗争的历史使命,解决民族独立问题;二要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走社会主义道路,解决近代化问题,赶超世界的发展水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近代史上,凡是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凡是为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都是应该肯定的;反之,凡是站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派一边的历史人物,都是应该否定的。像毛主席那样,为解决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主题——为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立下奇功伟业的人民领袖,自然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④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老师上课只讲了方法: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一、明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要求

第一,能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做出恰当评价;

第二,能够对历史人物在某一具体事件的立场、观点、态度做出分析评价;

第三,能够对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评价(可以是同时代人,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人)或现实中的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能说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具备从所提供的有关某一历史人物或相关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材料中,独立地提出适当的观点或假设,并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做出较为完整的论证或阐述的能力。

二、从哪些方面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因为,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如评价商鞅,就需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他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变法措施逐条剖析,从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
第三,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是时代的产儿,总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正确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向,引领或紧抓时代的主题。评价历史人物,就是要分析历史人物的言行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历史发展趋向所起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

⑤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5)如何对历史人物的准确定位扩展阅读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历史简单的概括:以前发生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事,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

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单讲事物,在事物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历史人物评价五大原则:

1、阶级原则

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即使是现在,也应该运用这个有效的原则。当前,不是运用不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2、历史原则

这是一个不可或缺而又经常被乱用的原则。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我们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这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赋予他们很多现代色彩。

3、大节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伟人往往不是圣人。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因此,伟人也必然有失误,也必然有错误。这些,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4、双赢原则

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在她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在现在疆域的版图内,曾经多次出现过国中有国的历史现象。这就是历史上常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两点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两点论,不能一点论。如评价曾国藩,就存在这个问题。曾国藩曾经严酷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此,他数十年来一直被定为刽子手、卖国贼、卫道士等,成了历史上反面的典型。

参考资料网络-历史人物

参考资料人民网-陈云党史观的鲜明特色及其当代价值

⑥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什么

1.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绝对要求。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

如评价秦始皇就涉及到怎样认识他残暴的原因。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

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容易把他的残暴归结为单纯的个人品德问题,这样的认识不仅流于浮浅而且还有很大危害,让人们把由根本制度带来的问题误认为是皇帝个人的品质问题,避重就轻,从而掩盖了历史真像。 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

如评价商鞅,就需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他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变法措施逐条剖析,从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弱和限制奴隶主贵族势力,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经济和掌握政权的愿望,最后得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的正确结论。 

3.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侧重。

4.注意把握历史人物的总体特征。

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如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一面;对康熙帝既要看到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他,这将有助于我们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把握和评点历史人物。

在具体评定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对政治性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指明他的阶级属性。如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5.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点评历史人物。

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把历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6)如何对历史人物的准确定位扩展阅读:

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同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

第二,要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依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他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

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效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 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来“好”的结果。

第四,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主要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了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⑦ 如何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1.以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主线,注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及其与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相结合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的历史人物。从纵向看,有远古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物;从地域上看,既有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也有历史人物汇中的中国与外国之别;从横向上看,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还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这就使得在历史人物领域呈现出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把握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时段性与空间分布,就成为人物遴选的两把重要的标尺。
所谓典型性、代表性,是指一个历史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他们或者是一个历史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或者是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实现所选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同时考虑到选择对象纵跨千年,横贯中外,我们首先参照通常的历史分期进行基本的分段和历史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简明归类,形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个总的学习专题之下的六个小专题,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在这六个方面或者说是六个小专题的基础上再行反复比较和精心遴选,从而形成现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中所看到的内容,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东西方的先哲如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人物如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亚洲觉醒”的先驱如孙中山、甘地、凯末尔,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杰出的科学家如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所选人物既有政治家、军事家,也有思想家、科学家。
上述所遴选的历史人物从其所代表的某一个方面而言,其典型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对其同时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有力地影响了后来历史的发展方向。如在古代中国,秦始皇所建立的大一统的秦帝国,无论从制度创设还是版图规划,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之深远是极其巨大的——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乃至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措施,影响中国社会发展两千多年,作为这一制度的奠基者和创始者——秦始皇,是我们在学习和探究古代中国历史时无论如何都不能绕开的人物。又如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荣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在美国开国史上的每一件重大事件无不与之有关,因此他又被美国人誉为“国父”、“开国元勋”等,而他所参与领导开创的美国民主制度和立国原则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后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更是既远且巨,同时,华盛顿的人格魅力也让后人凭生无限的景慕之情。再如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历史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是这些地区众多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第一步必须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第二步则是进行全面的改革,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从总体上看,当时大多数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胜利,土耳其则在凯末尔的领导下,经过民族革命战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世俗化改革,建立了共和国,在较大程度上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因此,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成为开创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方面的一个代表性事件。
课标在坚持重要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上,在人物的具体遴选上也有所侧重——中国历史方面的人物占到了大约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外国方面的人物约占百分之六十五。这与《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标中的中外内容结构比例是基本一致的,体现了了解中国国情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并重的思路。与此同时,为了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们还注重遴选了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史方面有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世界史方面有牛顿、爱因斯坦。如果单单从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力而言,中外之间的科学家确不能等量齐观,但就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与时段性分布来看,他们又各具特色。
总之,要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说,既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的学习中也必须应避免这种做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历史人物的精心遴选,因此,把握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及其时段方面的分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则。
2.注重学习的过程与评价历史人物方法的把握,避免面面俱到
由于历史知识所具有的无限的包容性和延伸性的特点,我们绝不可能达到去了解历史上所有的人物,而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作为典型和示范,通过对他们的活动的了解、剖析,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认识历史人物身上所发散出的时代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判断力。这种学习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这种过程既是一个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与之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人物的活动和作为的过程,因此在涉及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应尽量避免出现向学生灌输那种唯一的、武断的结论。从确定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立意而言,决不是想通过这一模块而穷尽全部的历史人物,使学生成为一个“人物辞典”,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所学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个人生活等,事无巨细统统掌握,而是在于通过对有限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的学习、探究过程,进行基本的方法训练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确立积极进取、求实、创新的人生态度。
3.注重与必修课程的衔接与深化,避免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
高中历史课程开设选修内容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一般而言,它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更为丰富,层次性更形明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关注。但是,正由于它是建立在必修课程基础之上的内容,如何处理与把握同必修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对此,我们的原则是,既要注重与必修课程的衔接,关注学生在学完历史必修课程内容之后所达到的认知水平与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做到必修与选修内容的平稳过渡和顺畅连接;又要注重选修课程在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适度深化,力求避免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或内容过于艰深和复杂。
具体而言,本模块对历史人物的遴选,参考了以往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等教学文件中的内容,在遵循历史人物的代表性及其与历史时段分布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尽量避免增加全新的历史人物信息,以减低教师在接受课标内容方面的难度;而所增加者,主要为历史人物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分析、重要活动介绍、与重大历史事件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历史影响与功过得失剖析、对历史人物进评价的各种看法和观点介绍等内容,从而使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主要活动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历史人物与其所处时代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对必修课程中的学习内容的适当延伸,也是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一大特色。
二)对本模块学习目标的说明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最后一段文字,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对本模块的学习目标作了具体规定。
第一,对于本模块的知识目标,相关的内容标准中都通过行为动词的形式,如“简述”、“列举”、 “了解”、“讲述”、“概述”、“评述”等,作了具体描述和规定。这些描述和规定都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人物及其活动而言的。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史人物是最具活力、最能引起后人兴味的内容,这不仅是因为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活动都离不开各类人等的参与,更因为这些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生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风格乃至生活习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成为人们研究、思索、评品的重点。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分布状况就决定了历史人物的层次性和多元化,而每一个历史人物所秉具的时代特点和个体特性又决定了其在总体上就凸显出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就具体的知识目标而言,课程标准中的每一条主项和谓项之间并不是套用固定的格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要求——课标基本上是结合各个历史人物的活动特点或某一重要侧面来提出的知识目标要求。一般来讲,课标内容的表述形式是:对历史人物的知识目标与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等能力要求紧密衔接,前面是知识目标,紧接而来的是具体的能力目标的要求。如对于历史人物孔子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于华盛顿,是“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贡献”。在这里,课标将孔子定位于思想家和文化先哲,了解其生平、主要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就是课标的题中应有之意,如果没有对有关孔子基本情况的了解,也就无法探究历史上的孔子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尊崇、其思想被不断衍射、传演的历史,无法探究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影响。同样,华盛顿主要的和突出的贡献在于其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和就任开国总统期间的作为,换言之,是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前后的历史风暴塑造了华盛顿这样的伟人,如果对相关的历史史实一无所知,进行所谓的人物评价也就成了缘木求鱼之举。
这里自然也就涉及到能力与知识、技能、技巧之间的关系问题。知识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离开了知识,历史教育就成了无米之炊,各种各样的教育目标如能力、态度、情感人格就无法达成;而知识的获取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和终极目标,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再现、再认及运用这些知识,即运用已经知道的知识、方法去重现并进一步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能力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正如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所说:“应当强调能力同知识、技能、技巧的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能力依赖于知识、技能和技巧——能力是在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知识、技能、技巧依赖于能力——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与其他条件(例如教学的质量)一起也依赖于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有能力才有可能较快地、较容易地、较巩固地和较深刻地掌握相应的知识、技巧、技能。”知识与能力的紧密关联与交叉,就要求我们在讨论历史学习目标时必须避免割裂两者的关系,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课标同时提出了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及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方面的能力要求。这就是“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问题实质上也就是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其关系问题。必然性实际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和规律性的体现,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正如恩格斯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时所指出的:“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表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反过来,偶然性作为必然性的补充,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又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在历史上,一个伟大人物的能力、个性和行为模式直接影响着事件的外在特征、有力推动事件的发展进程的事例屡见不鲜。而在科学史上,某个个人的创新性发现对人类社会所起的推动作用,同样也是不胜枚举,如牛顿、爱因斯坦等。
强调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实际上还包含着对历史人物的价值评判标准。历史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它有高歌猛进的进步时代,也有回波逆折的黑暗时期。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看其是否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满足这种趋势而担负起发起和促起实现的责任。同时,在这一评价体系中,还应科学区分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避免出现以偏盖全、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标准的认识偏差。这实际上构成了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第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问题。实际上,这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一样,历史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之中的内容,脱离了知识与能力的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收获,历史教育也就是一个失败的教育。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型时代,知识形态已从积累式的增长转到批判式的增长,从以命题为中心转道以问题为中心,从一个纯粹的理性过程转到一个诉诸于学习者整个心灵生活的过程。这种“诉诸于学习者整个心灵生活的过程”也就是情感的体验、培养和熏陶的过程。因此,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以源源流长、连绵不绝而着称。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秦朝大一统国家的创建、盛唐气象和“康乾盛世”是中华文明承继、繁盛的关键阶段。这三个鼎盛时期的形成与出现,尽管有着诸多的社会历史原因,但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三位历史人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否认的。在他们身上,浓聚着彼时彼地的时代特性,他们以自己的才能、智谋和决断有力促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成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时代性代表人物。
评价古代中国历史人物,首先需要了解其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把握其政治活动的主体脉络,注意观察其超出他的前代人之处以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以此来揭示这个历史人物一生政治活动的规律,直至对他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起东至大海、西至青藏高原、南至岭南、北抵河套、阴山、辽东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制度上的创建,秦始皇还派兵北伐匈奴,移民实边,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等。秦始皇为了适应这种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所进行的制度创建及其实施的严刑峻法,成为后人臧否的焦点。
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则是另一类历史人物的典型。他于隋末大群雄并起的动乱之际,促使其父李渊起兵,采取各种较为妥善的政策,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主潮,成为唐帝国的真正创建者,其雄才大略初步展露。即位之后,唐太宗通过各项政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从而促使经济复苏乃至繁荣,同时,唐太宗用兵突厥,重开丝路,安抚边疆各族,完善科举制度等,都成为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从而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康乾时期是古代中国社会“最后的辉煌”。康熙在位的60年间,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部,统一回部;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遏制沙俄的扩张,有力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在探讨上述历史人物活动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时,要充分注意创造民主、活泼、和谐的探讨氛围,要使这种探讨由原先的封闭走向开放,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地独立自主地开展人物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来把握社会变革的特点,把握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与中华文明发展、嬗变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本质特性性;要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对比分析,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运用史料,力避空泛、片面、主观和机械的人云亦云的所谓“历史分析”,从而达到科学、全面、客观地探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

⑧ 从哪几个方面考虑才能把历史人物论述的全面一些。 如何全面地介绍一个人 怎样给一个历史人物定性

可以从历史背景,还有他的成长环境,去了解这个历史人物,另外就是可以从他的作品以及他的贡献当中去介绍这个人,然后再给这个人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⑨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9)如何对历史人物的准确定位扩展阅读:

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

1.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2.时代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例如,对于商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积极变法的历史事实,其改革的结果是在秦国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强大。

3.阶级性原则:历史人物大都生活于阶级社会中,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之后,要将其观点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

历史人物,它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历史上有记载,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历史简单的概括:以前发生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事,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单讲事物,在事物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参考链接:

网络-历史人物 (史学名词)

⑩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一、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
(1)必须运用客观、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必须坚持用实践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任何真理的也是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唯一标准。有的历史人物的活动的主观动机虽然是好的,但是实践效果不一定好。有的虽然主观动机不好,但是客观效果却是谁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进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必须坚持用生产力的标准。衡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主要是看这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了还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确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标准。促进的就是进步的,反之就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为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应当先将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或特定的历史阶段)进行考察和评价。首先要确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如果脱离了时代,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评价任何一个 历史人物时,都应当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必须运用全面的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应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动或历史事件集中起来,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绝对不能只根据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进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断定。
(3)必须运用“史论结合”的原则。“史论结合法”是我们评价历史问题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评价方法。评价时应当有史又有论,而且史实要典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结论要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而精练。
二、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2)应当坚持以“阶级角度”来衡量,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是一定社会的一定阶级的利益的代表,为本阶级服务,充分体现了本阶级的一些阶级利益。我们应当准确地确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阶级属性。
综上所述,我们在评价任何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都必须坚持以上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从而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科学的历史结论。

阅读全文

与如何对历史人物的准确定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