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下塘镇的历史沿革
下塘始建于北宋年间。清同治二年曾设“凤庐分府”,建有文武衙门。1949年属寿县,置下塘镇,1958年改公社,1965年划归长丰县,几经析并,1976年再置下塘镇。1997年,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余桥、新集、胡楼、南圩、小井、庙北、曹户、韩店、古堆、李桥、西葛、王户、钱集、大郢、张桥、塘北、鲁灯、裴桥、松林、顾岗、普塘、金店、南郢23个村委会。2006年,将陶湖乡、端口里乡整建制并入下塘镇,镇政府驻地下塘集。
‘贰’ 下塘的历史沿革
下塘始建于北宋年间,是古时通往庐州府、凤阳府、寿州府的交通要道。清同治二年曾设“凤庐分府”,建有文武衙门。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北宋期间有“夏塘镇”,明嘉靖《寿州志》记为“下塘”,继而延用至今。该镇在清道光年间,设为凤庐分防同知署,并驻千总一员,号称文武衙门。民国年间,该镇是团防局驻地。日伪期间,该镇为伪下塘特别区治所。镇历史遗存有金钟寺、文昌宫、东岳庙等。在晚清时期,该镇具进士、拔贡等名号者有几十人之多。
‘叁’ 窝窝头的来历
窝窝头起源的历史是不可考了,但我们知道至少在明朝已经有这个名称,即是去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李光庭着《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糁自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复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世中富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照这样说,爱窝窝由于御爱窝窝的缩称,那么可见窝窝头的名称在明朝那时候已经有了。ps:此为网络记录
‘肆’ 蜀汉主公刘备,曾经在哪个地方窝了整整7年时间
这个地方就是新野,当时的刘备无权无势,又被刘表忌惮,所以就被派去了这个小地方,一待就是七年。
‘伍’ 死面窝窝头蒸多久能熟
死面窝窝头蒸10-15分钟就能熟。
窝窝头在北方常见,在南方却不常见,南方面食口感多偏松软,想要买到正宗的粗粮粉并不是太容易,玉米粉和黄豆粉,二者混合制成的窝窝头,蒸制出来以后,每一口都散发着粗粮的香气,很是好吃。
窝窝头起源的历史是不可考了,但我们知道至少在明朝已经有这个名称,即是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李光庭着《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糁自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复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世中富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照这样说,爱窝窝由于御爱窝窝的缩称,那么可见窝窝头的名称在明朝那时候已经有了。
‘陆’ 无锡的别称
梁溪、震泽(也是太湖的别称)、勾里(泰伯奔吴时)
梁溪的命名有两说:一说于南北朝梁大同年间重浚,一说因梁鸿到过无锡。历代县志称,汉建无锡子城,西距梁溪,东接运河(城中直河)。该溪应在汉代就有。“梁溪源出惠山,其袤三十里。”北自西水墩(太保墩)与西城河分流,南至蠡桥,经小渲、大渲人太湖,全长7.5公里。西城河即城西环城河,古时人们又将连接梁溪的西城河也称梁溪。梁溪因通太湖,起到调节水的作用。当刮东北风时,水由梁溪而出为下湖水,遇西南风时,水由梁溪而人为上湖水,蓄泄可解旱涝。古代人们即在河两岸筑鱼池,以养鱼为业。
梁鸿知道不,举案齐眉故事的男主角
自古以来无锡一直是苏州府管辖,有来是江宁府,所以没什么别的名字
秦朝时候无锡地名最早出现,来自“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王莽篡权的时候改为“有锡”
王莽过后又改为无锡,沿用至今。
‘柒’ 下塘烧饼的历史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曹军伐吴,在合肥逍遥津被吴军打得大败。吴军追击曹军一直到下塘地域,夜间曹军又饿又累,但恐被吴军发觉,不敢明火做饭。这时一位军师想出办法,将行军锅倒扣,再找一些树根在下点着,打出了又香又脆的烧饼。曹军将士们饱餐一顿后,士气大振,第二天一举击败吴军,取得大胜。从此,下塘烧饼的工艺便留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