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时间与中国成立的时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1)内蒙古历史知多少扩展阅读: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两个显着特点:
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贰’ 内蒙古有多少年的历史
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你要是蒙古,或者蒙古地区,那么告诉你:今年是蒙古,the Great Mongol Empire建立800周年纪念日。成吉思汗在公园1206年统一了蒙古部落,建立了蒙古国。
‘叁’ 内蒙古的发展史
内蒙古的发展史
---------------------------------------------------------------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1—1260年先后灭西夏和金,版图扩展到中亚、南俄。忽必烈继汗位后,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市),并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未,女真建立后金政权。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人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着《蒙古秘史》和清代的着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那时驻防在东南沿海蒙古八旗官兵与各族军民奋起抗敌。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参战,蒙古官兵牺牲200余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在大沽口的三次保卫战和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其中有4000余名蒙古骑兵参战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打沉敌舰5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英法侵略军592人,获得胜利。 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蒙古族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以谋求蒙古族的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蒙古族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乌兰夫等同志为代表的蒙古族先进分子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内蒙古的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歼灭敌军2万余人,缴获战马2万多匹和枪支l万多件,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7年5月1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蒙古民族的新的历史转折。内蒙古是实行区域自治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肆’ 内蒙古的历史
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摇篮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据文献记载,古代曾在这里活动过的游牧部族有10多个,其中维系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回纥建立起了一个新汗国,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并成为如今蒙文的先锋。
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
近代内蒙古: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内蒙古地区的革命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内蒙古的各族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正是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建立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深刻历史原因。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
‘伍’ 内蒙古民族的发展历史
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全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下辖16个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陆’ 能不能谈谈蒙古国和内蒙古的历史
蒙古国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其主体民族蒙古族和我国的蒙古族同宗同源,都是东胡鲜卑人的后裔,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那么,它又是怎么独立出去的呢?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寻找那段被时光掩埋的历史真相吧。
明清时期的蒙古公元1367年,元末农民起义首领朱元璋高举“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举兵北伐。元顺帝在明朝大军抵达之前,弃元大都(今北京)而逃,退居草原,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从此蒙古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北元”朝代。
朱元璋为了消灭蒙古的残余势力,不断挥兵北伐,特别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任蓝玉为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左、右副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突然袭击了北元朝廷。成吉思汗亲自分封的哈赤温汗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蒙古大汗脱古思贴木儿在逃亡过程中,被也速迭儿所杀,并夺走了蒙古大汗的宝座,从此,蒙古各部四分五裂,各封建主为了争夺水草丰美的草原,狼烟四起,治下的蒙古农牧民苦不堪言。一直到了成吉思汗十五世孙巴图蒙克达延汗时期,他终于平定了内乱,统一了蒙古各部。
乌兰巴托
1952年,在台北的蒋介石以苏联阻挠其在满洲恢复主权的努力,并在国共内战中援助中共为由,废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拒绝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斯大林逝世后,中国政府开始与苏联交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谈判,苏联归还了旅大军港和东北铁路的管理权,但是周总理提出蒙古问题时,却遭到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拒绝,中国政府再次失去了收复外蒙古的机会。而这一切,皆因为当初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所造成的。
外蒙古虽然独立了,但是由于它是一个内陆国家,蒙古国可耕地较少,大部分国土被草原覆盖,南部还有大片的戈壁沙漠,经济极不发达。以2019年为例,国民生产总值为138.4亿美元,而我国的内蒙古201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17212亿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也比蒙古国高17倍之多。
蒙古人民的选择(或者被选择)是对还是错,又有谁知道呢?
‘柒’ 内蒙古历史的介绍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两年多。因此,内蒙古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统一区域自治的实现,结束了几百年来内蒙古地区被分割统治的局面,结束了这个地区长期以来民族纷争的历史。
‘捌’ 内蒙古有哪些历史文化
周朝时期,内蒙古中西部(河套以及周围地区)由楼烦、林胡,狄族等游牧民族居住,东部地区居住着东胡族。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340-295)以如今河北省和山西省为据点,对此地区奉行扩张政策。灭狄族中山国(如今河北省)之后,赵武灵王击败林胡以及楼烦二族,设云中郡,与近代意义上的呼和浩特相临。赵武灵王还修筑长城,绵延至河套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始皇派蒙田逐匈奴驱出该地区,后并入赵国原有的长城,形成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始皇保留当地两大郡:九原郡以及云中郡,并迁入三万户人以巩固该地区。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这些举措被废。
西汉时期,公元前127年,武帝派卫青大将军再次北驱匈奴以取得河套地区。之后,武帝继续实行在河套地区建居住地的政策,以抵御匈奴。同年,武帝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郡、武原郡。如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当时由鲜卑控制,后期鲜卑在力量以及影响上都令匈奴黯然失色。
东汉时期,曾降于汉朝的匈奴开始在河套地区定居,并在当地与汉族移民相互来往。西晋时期,匈奴贵族刘渊在该地区建立汉赵帝国,由此开启了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在汉族政权与其他政权的交替中逐渐衰落。
‘玖’ 内蒙古历史的历史渊源
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摇篮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据文献记载,古代曾在这里活动过的游牧部族有10多个,其中维系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回纥建立起了一个新汗国,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并成为如今蒙文的先锋。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