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的城市记忆 作文
多彩的光束、彩球中穿行的旗船、曼妙的喷泉、变幻的音乐和绚烂的焰火……4月30日,黄浦江畔,一场分为“中国欢迎你”“欢聚在世博”“世界同欢庆”三个部分的盛大多媒体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把159年历史的综合性世博会第一次带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了热烈的中国红和“中国欢迎你”的标语,红色的礼花弹飞上夜空,红色光束齐射江面,黄浦江犹如铺上了巨幅红地毯,迎接着来自世界的宾朋。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金色礼花从两岸竞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对接,形成“手牵手”的特殊造型。随着《欢乐颂》的音乐响起,焰火竞相绽放,所有探照灯、激光、喷泉全部加入光与火的缤纷,一时间漫天璀璨,照亮夜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上海世博会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长助理、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说,这次开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烟少,声音轻,色彩非常鲜艳。另外,本次开幕式2000把嘉宾座椅是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节目单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纸制作的,低能耗音响和LED大屏也被大量使用。而本次开幕式上所使用的200多艘旗船也将赠送给残疾人运动员做训练使用。“中国元素”在整场表演中贯穿始终。“鞭炮、锣鼓、中国红、梁祝,以及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的造型使整场演出实现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对接。”刘文国说。开幕式室外灯光焰火喷泉装置表演总导演大卫·阿特金斯说:“这样的一场演出,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举办,都要至少排练一年半时间,在中国只要半年,甚至更短。这体现了中国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 本文转自:初中作文网()(转载请保留此信息)详文链接:
⑵ 城市记忆 上海 600字 自己写的
世博园印象记
5月1日,上海为之倾力准备了数年的世博会正式开幕,上海敞开她海纳百川的怀抱迎接全世界的客人,我有幸在7月1日成为了世博园的参观者.
世博会自创办至今已有160来年历史,共举办了41届,可来到中国还是第一次,世博会实际就是一个在大型的国际展览会,各个国家利用这个机会来展示他们的文化、科技、历史等,以及推广他们国家的旅游和展示他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也就是给自已国家进行一次广告宣传,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普通百姓,就是感受一次国际性的大盛会的盛景与热闹.
我这天在世博园内呆了十个来小时,共参观了四个展览馆,分别为:中国各省市联合馆、日本馆、巴基斯坦馆、太平洋岛国馆。
我进的第一个场馆是太平洋联合馆,里面有十几个太平洋的小岛屿国家的展台,展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旅游宣传为主基调,用实物及显示屏宣传岛屿的风光及特产,欢迎人们去观光旅游.
参观的第二个场馆是巴基斯坦馆,巴基斯坦馆的主基调为宣传中巴友谊,以及展示该国的城市和介绍国家的名人为主;在展馆内,他们还销售一些他们国家产的石头餐具、手织地毯等.
参观的第三个场馆是中国省市联合馆,这个也是世博内最大的一个展馆,中国的三十多个省及北京、上海、天津市均在里面设了独立的展馆,各展馆都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当地的经典人文地理及文化,而且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例如:北京以奥运为主题、陕西则营造成古代的都城、黑龙江让人感觉到冰雪的世界、新缰则让人感觉身处天山和果园等等;而湖南馆以桃花源为主基调,两个似环形的玉带显示屏,不断地流动着湖南的各个城市与山水美景,是该联合馆内造型最有想象力的馆.
而去日本馆则已是晚上八点多了,白天也想去看,但退却了,因为排在外面几千人长龙的后面是需要勇气的,晚上准备离园时再经过,看见外面排队的人没了,赶紧跑过去,以为捡个大便宜,结果到了馆内还有上千人在排队,排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到二楼的展区,展览主要以宣传他们的高科技、环保方面的努力、以及未来低炭经济生活为主。同时,两位主持人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通过屏幕讲述了朱鹮的故事(一种以频临灭绝的鸟,经中国和日本共同努力现又回归自然了),故事的主题就是中日合作一起爱护大自然,拯救环境;然后再有一个十几分钟的小演出,是昆剧表演,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日本馆内表演中国的地方戏剧,而不是艺妓、合服等小日本的文化艺术方面的表演;就是这么几十分钟的参观却要让人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就一个字:冤!虽然看过以后绝对不会有人再去排第二次(神经病除外),但我相信每天都还是这样排,因为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世博园参观.
回程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园区晚上是十二点闭园),从浦东展区坐轮渡到浦西展区然后再回家,世博园区的夜景是很漂亮的,坐在江面的轮渡上,浦东浦西两岸展馆区的弥虹相互辉映,一束束不断变化和摇曳的彩色光柱射向天空,美伦美奂,一天的疲劳也可以暂时忘却。但愿这份美景永远属于上海,辉煌世博,盛世中国!
⑶ 魔都上海作文100到两百字,谢谢了
【魔都上海作文】范文
余光中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我不这么认为。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法式梧桐,老式民宅……繁华而苍凉。如果说她像一个冷冽精致的舞台女子,那上海便是她的舞台,可敬而不可亲。
——所以说,老上海是张爱玲的。那么新上海——
这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公路交错蜿蜒。外滩边那些从上世纪延续下来的带着浓浓异国色彩的建筑,与新建的大楼错落相间,构成上海特有的风貌。
这是一个充满着传奇的城市。每当走在多伦路上,总能感到她浓浓的文艺气息。鲁迅、郭沫若、叶圣陶……都曾在这条不足六百米的小街上留下了他们的痕记。无疑使这个城市更加耀眼夺目。
这是一个有着海纳百川气度的城市。上海面朝大海,是中国大陆第一城市,同样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她优雅,她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她繁华,她无愧于世界五大时尚之都和全球三大商都之称。
这是一个正不断努力前进的城市。2010年,世界的目光聚集在中国,聚集在上海。上海世博会不负重望,创造了参观人数7308.44万人次的记录。这刷新了世博史上的一页,更为上海这个城市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世博会是一个大舞台,为上海打开了通往世界的一扇门。
这是一个以光速发展的城市。自1843年开端口以来,上海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发展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并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她以其特有的历史韵味和时代风貌,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样,屹立在东方,令世人瞩目。
上海曾经奢靡繁华的景象已经被浓缩在老照片里。退守到记忆中静静地存档。取代这的将会是一片钢筋铁林,以及这个城市敢于不断向前的精神与力量。
这个我生活了15年的城市,给了我精彩的生活。我放弃了乡村的宁静安逸,选择了她的繁华灯火。
⑷ 求一篇介绍上海的文章,800字左右,要写到上海的历史,近几年发展,景点,其魅力所在等等方面。谢谢!
我的故乡真美啊!黄浦江是我故乡的母亲河,它滋润和哺育故乡的人们。它的两岸历经了风风雨雨的历史变迁,如今越发变得光彩夺目。
它的西岸是一幢幢用花岗石筑起的具有异国风情的大楼,有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西班牙建筑、罗马式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等52幢,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也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看到它们我仿佛来到了西方世界,它们代表了故乡的昨天。
如今,一座座具有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在母亲河的东岸拔地而起。有高耸入云的“金茂大厦”。它高420.5米,共有88层。在它的53~87层为世界上最高的超豪华五星酒店——金茂君悦大酒店。特别是高152米,直径为27米的酒店中庭,28道环廊在霓红灯的照射下光彩迷人,仿佛置身在时光隧道。设在88层的观光大厅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它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世界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在金茂大厦的边上有上海城市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它有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中至如茵的绿草地上通过三根直径9米的擎天立柱串联起来。而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体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情画意。白天登上东方明珠,可以尽情饱览浦江两岸和上海的秀丽壮观的景色,夜晚东方明珠在璀璨的霓红灯映照下现得流光溢彩。浦东的开发、开放使得一座座、一幢幢风格各异、造型别致的摩天大楼矗立在故乡的热土上。
到了傍晚,天空已是灰蒙蒙的,这时,高楼上的灯已经陆陆续续亮了起来。就像是几颗星星陨落人间,对着我眨着眼睛,这些调皮的孩子,和我玩起了捉迷藏。接着,路上的路灯、车灯也争相亮了起来,整条路顿时灯火通明,一盏盏灯就像是一只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等到天空完全暗了下来,霓虹灯也亮了起来。这下,上海仿佛穿上了件闪亮的新衣服:一盏盏霓虹灯千变万化,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半紫半黄,真是五光十色;还有那变幻无穷的形状,又像彩虹,又像鲜花,这是那衣服上美丽的花纹。一条条公路,一片金光,像是一条条彩带。高楼顶上的灯光好像是闪闪烁烁的宝石,装饰着花花绿绿的时装,这不是一个时装表演么?
这就是我的家乡——上海。我永远爱着我的家乡。
⑸ 1937年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历史的作文需要400字。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工业发达,市街繁华。"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出于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日本军部先后调集了20万大军进攻上海,同时出动100余架飞机反复对上海进行毁灭性轰炸。
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机轰炸上海。炸弹落于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及汇中饭店被炸毁。南京路一带尸骸狼藉,在炸毁的建筑物残迹中,受伤者被压在下面,呻吟惨号。炸死者血肉模糊,肢体残缺。几分钟后,虞洽聊路与爱多亚路交叉点,也遭到轰炸。这一地区也是上海的闹市之一,有不少难民聚集在道路两旁。炸弹落在这里,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毁或震坍,停在路边的20多辆汽车全部起火燃烧,电缆被炸断垂落地面,又引起大火,使灾情倍加惨烈。被炸死者的断肢残躯,四处抛散,鲜血染红了街面。
这次轰炸,共炸死无辜平民1742人,炸伤1873人,炸毁及烧毁的房屋财产难以计算。
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机轰炸南京路闹市区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电线折断,多处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轻的母亲横卧血泊,怀中的孩子只剩下两只血淋淋的脚。此外,还炸死570余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
9月18日,日机对上海东区杨树浦等地轰炸,投下多枚燃烧弹,致使那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大火遮天,损失惨重。这天上午8时,怡和纱厂厂房中弹,打麻机当即起火。接着东百老汇路、公平路的公所住宅中弹,大火很快蔓延。此外,兆丰路仓库、百老汇路东一片住宅、培林洋行蛋厂等工业和居民区大火熊熊,被烧成焦土。
在日机的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下,上海遭到严重破坏。仅遭日机袭击的文教机关和学校(其中部分又遭轰炸又遭炮击)就达92个,其中被全毁的占75%。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亦遭到轰炸。例如,8月18日、19日,日军先后轰炸高悬巨幅红十字旗的直如东南医学院和南翔红十字会第三救护队。
关于轰炸破坏上海的情况,这里摘引一段1938年3月19日上海《密勒氏评论周报》的报道,即可一目了然:"被毁的商店至少有10万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财产。这些商店或被焚毁,或被炸毁,或被轰毁,或被抢掠一空。我们倘驱车经过虹口、杨树浦、闸北和南市等处,但见两旁街道,尽成废墟,往往延长几里。在1932年'淞沪战争'后,约一里宽二里长的面积内损害颇重。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积内,往往片瓦无存,不足为奇。在许多地方,破坏的情况,简直难以形
⑹ 我的家乡——上海作文600字左右,急!!!
我的家乡——上海
每每憧憬未来,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同一幅画面:江畔迷人的夜景、沿岸华丽的灯饰、水面隐约的倒影,微风拂过,泛起阵阵涟漪,一起一伏地荡漾开来,好像规律的节拍器,和我的心一样快乐得不能自已。
短短的几百年里,上海从荒芜落后的穷乡僻壤到歌舞升平、车水马龙的聚宝盆,再到万丈高楼、四通八达的国际大都市,我不禁错愕,一切都来得太快了,将我从那个朦胧淳朴的梦中摇醒。
逢年过节,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回乡过年,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里,哪儿也去不了,因为这是我的家乡。他们的纯真和热忱只留在他们的故土,他们对上海的喜爱再怎样真切也敌不过一丝思乡情怀。
曾经我很想很想离开上海——我的家乡,因为接受不了她面目全非的样子。后来逐渐意识到,我割舍不了这份故乡情愫。我的普通话带有吴侬软语的口音,这是上海赋予我独特的印记,永远也无法改变。我务实节俭,典型上海人的特征在我身上多多少少都能觅到一些痕迹。我的一切都是今天的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今天造就的,我不可能迫使自己将她完全否定和遗忘。而她也正需要我们的热爱与支持。
我热爱这片土地,即使处于她的怀抱也时刻魂牵梦绕,我爱她的全部,没有缺陷、没有遗憾,就这样疯狂盲目地热爱。此时此刻我在这儿,双脚踏踏实实地踩在这片养育我的土地上,我甚至嗅得到她的气息,一种不会被任何外来文化所冲淡、所掩盖、所混淆的上海味道。为什么要离开?这念头真傻。
这是一座非凡的城市,她能带给这么多人幸福和快乐,也定能为我封存一段老上海的记忆,还有永远不会割舍的牵念。历史记载了她的过去,那抹清纯永远鲜活闪耀。
⑺ 上海的历史和演变作文300字
根据记载,现在的上海地区:
------------------------------------------------------------------
1、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
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
2、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
后又析出宝山县
3、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
1277年升为崇明州
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
4、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
⑻ 作文: 写上海的文章(400——500字)
漫步街头,寻找城市的足迹,最显而易见的是城市的建筑。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徜徉外滩金融街。南京东路商业街、徐汇区的花园别墅群间,看到的是上海兴盛的历史。自1843年开端口以后,上海在150年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特殊的发展际遇,使西方文化、上海本地文化和中国不同地域文化在此相互间冲撞、并存,融合,糅合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粹,令上海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文化的策源地,拥有独特的建筑文化历史。
上海的近代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近百年的建筑中,几乎囊括了世界建筑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筑史。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衷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艺术派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各种风格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它综合反映了近代社会和城市演变的历程,是解读上海文化、研究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这些历尽世事的老房子是上海的精神所系,她们目睹上海的变迁,承载着城市的繁华旖梦。现在,又一次的经济发展席卷中国大地,冲击一切的新观念、新思想,又一次飞速地推动着城市向新的未来发展,这些老房子必将被赋予新的意义。由谁来惊醒她们,由谁来为她们洗去尘埃,由谁来令她们的身肢更为矫健,令岁月流逝不再是遗憾——是我们,我们愿意为此付出我们的热情和智慧。
⑼ 一篇关于上海的作文
闻名中外的外滩是上海的象征。今天人们都在这里观看黄浦江,那里举行这露天音乐会和其他大型晚会。
外滩广场周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的塑像竖立在广场上。他一只手伸向远方,一只手叉在腰间,仿佛对上海市的美好未来充满希望。广场靠江边,有了望台,那里供人们观赏黄浦江的景色。
我和外公外婆登上了望台。阵阵凉风吹来,真凉快!这是从黄浦江上吹来的。灰黄色的江面很宽阔,还微微起着波浪。阳光射下来,江面闪着点点金光。
远远眺望江对面的黄埔开发区,栋栋高楼大厦巍然耸立。还有亚洲最高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它有三百多米高每个支架上撑着两个一大三小的明珠,远远望去甚为壮观。昔日落后的浦东今天成为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外滩的东端,昔日是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洋人租界,这句话是对中华人民的侮辱,,让我们和狗一起比较。今天这里树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让我们踏着石 阶一层层地盘旋而下,到达碑底。我细细地观察着纪念碑,两根石拄往上升伸,在空中相交在一起,他像征着上海人民永远团结奋进向上的精神。
石柱之间还夹着一块石板,上面混厚有力地写着“人民英雄级念碑”七个字。在纪念碑的四周刻着一幅幅的浮雕记载了近百年来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的历史,刻画了革命前辈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的雕刻,不襟使我想起军民同心,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岁月。
啊!外滩已经大变样了。它再也不是外国人的天地,而是我们中国人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