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上蓝玉是怎么死的,为设么死
蓝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朱元璋觉得年幼的朱允炆掌控不了蓝玉,所以朱元璋为了稳固朱允炆的地位最终杀死了蓝玉。其实历史上的蓝玉在战场上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是在战场之外的官场却表现的非常糟糕。当年朱元璋确实也杀害过很多的功臣,但有些功臣确实的居功自傲做了很多坏事,有些功臣却是朱元璋为了朱允炆而不得不杀的。
最后,蓝玉的死也是自己不知道收敛造成的。蓝玉确实在打击元朝残余势力的作战中有过很大的功劳,但是蓝玉却也在军中培养了很多自己的势力,而且蓝玉平时也是大错小错的犯了很多。朱元璋看到蓝玉那么嚣张,再想想年幼的朱允炆那么的文弱,最后也只能对蓝牙痛下杀手了。
⑵ 明朝的蓝玉在历史上的结局如何
以谋反罪被处死。蓝玉与胡惟庸向来交好,两人经常会在一起合作。这让朱元璋非常不放心,于是便借着胡惟庸谋反事件将蓝玉处死。
⑶ 明朝蓝玉是怎么死的呢
时光转瞬即逝,历史上涌现过的风云人物,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
现今,当人们再提到明太祖朱元璋,大部分的人都会用“残暴成性”来形容他,说他“不重君臣之义”。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主要因为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后,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乎将之前与他一起打江山的大将斩尽杀绝,这其中,就有着名的蓝玉案。
那么,为什么说当时诛杀蓝玉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呢?
这就要从当时的人物关系讲起,首先是朱标,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明朝未来的继承人,朱元璋对他的培养更是亲自教导。朱标也不负厚望,他虚心学习,待人有礼,脾气温和,为人友爱。可惜,天妒英才,朱标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而蓝玉与朱标的关系非常好,本来,朱元璋是要让蓝玉来辅助朱标管理国家的,没想到,朱标却早早去世了。由于朱标的早世,蓝玉更是留不得,因为,少不更事的皇孙朱允炆,无法控制蓝玉这位老将,再加上,蓝玉自以为是的傲慢,性情又粗略,功高却不懂得低调。
最要命的是,他手上掌握着兵权,就算没有君王的允许,他随时都可以调动军队,完全有造反的实力,这些因素,更加加强了朱元璋的防御之心。除此之外,蓝玉的手下都是大老粗,作战勇猛,全都死心塌地跟着蓝玉,可见,蓝玉势力之大。
最后,就是朱元璋自己的原因,当时的朱元璋,深感自己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而朱允炆还没有长大,少不更事,为了巩固王权,他先发制人,大肆诛杀了蓝玉等人。可以说,明朝的蓝玉案,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当时,蓝玉已经手握大权,严重威胁到了朱元璋的统治。
⑷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怎么去世的
1、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2、简介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他恃功骄纵,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3、历史评价
《明史》:“饶勇略,有大将才。”“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论者每致慨于鸟尽弓藏,谓出于英主之猜谋,殊非通达治体之言也。夫当天下大定,势如磐石之安,指麾万里,奔走恐后,复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遗余力哉?亦以介胄之士桀骜难驯,乘其锋锐,皆能竖尺寸于疆场。迨身处富贵,志满气溢,近之则以骄恣启危机,远之则以怨望扞文网。人主不能废法而曲全之,亦出于不得已,而非以剪除为私计也。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僇,亦其自取焉尔。”
⑸ 明朝开国大将蓝玉为什么被杀
蓝玉,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之妻弟,早年在常遇春部下为偏将,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在军中颇有名望。《明史》称赞他“临敌勇敢,所向皆捷”。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因而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由管军镇抚骤升至大都督府俭事。
洪武四年(1371年),蓝玉跟随傅友德攻伐蜀地,克绵州;洪武五年(1372年),随徐达北征,出雁门,在图刺河大败元军;洪武七年(1374年),蓝玉率军攻下兴和,俘获其国公贴里密赤及其官属59人;洪武十一年(1378年),蓝玉与西平侯沐英讨伐西番,擒获他们3位头领,斩首土兵数以万计;洪武十二年(1379年),班师国京,第二年进封永昌侯,食禄2500石,给世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以副将军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出征云南,擒获司徒平章达里麻,梁王见大势已去,遂赴滇池投水而死;第二年,蓝玉、沐英又率军攻取大理,平定了云南战患。在平定云南的战争中,蓝玉功劳最大,朱元璋给他增禄500石作为奖赏,并册封蓝玉的女儿为蜀王妃。这样,蓝玉就成了皇帝的亲家,地位更加显赫。
不久又拜蓝玉为大将军,这样,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一批重要将领去世或被杀、被贬之后,蓝玉成为第二批成长起来的军事首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十万大军征伐元顺帝之孙、北元皇帝脱古思贴木儿,军队出大宁,至庆州,日夜兼程至百眼井,派出的哨马回报说未见敌人踪影,蓝玉听后马上就想收兵。定远侯王弼劝说:“我们带兵十万出征,现在一无所得,就马上班师,回去拿什么向皇上复命?”蓝玉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带兵继续前进。两个时辰后,哨兵回报,在东北80里处发现大批元军,蓝玉命令王弼为先锋,带兵迅速逼近敌营。
当时,北风呼啸,沙尘四起,遮天蔽日。敌兵认为天气恶劣,且蓝玉部队深入沙漠,缺少水源,肯定不会深入作战,因而未设防备。突然,蓝玉部队从天而降,出现在敌营面前,敌兵顿时四处逃散,溃不成军。蓝玉军队轻而易举地打败元军,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并缴获大量金牌、金印、珍宝诸物,马驼牛羊万余匹,焚其甲仗蓄积无数。捷报频频传到京师,朱元璋喜不自禁,对蓝玉大加奖赏,甚至把蓝玉比之为卫青、李靖,进封为凉国公。
但不久,就有人揭发蓝玉与元王妃有私通行为。朱元璋大怒说:“蓝玉无礼如此,这就是大将军所为吗?” 元王妃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羞愧,自尽而死。蓝玉还朝后,朱元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命蓝玉固守西番边地,以防备狡黠的土酋扰乱。然而,刚愎自用的蓝玉擅作主张,结果劳师动众,且无功而返。朱元璋大发雷霆,而蓝玉却一无所知。在用兵方面,朱元璋一贯谨慎,即使是徐达、常遇春在军中调兵遗将,也从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今蓝玉擅权妄为,目中无人,已失去了朱元璋的宠信。蓝玉再次奏请征发兵丁,移师讨伐朵甘的时候,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勒令他迅速班师回京。
就在蓝玉班师回京的这一年,皇太子朱标去世,悲痛万分的朱元璋立朱标第二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蓝玉回京后,朱元璋任命他为太子太傅,位在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之下。蓝玉感到居人之下,有失身份,挥袖舞臂大呼道:“皇上让我回来,想让我做太师,如今怎么又让别人做了。”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朱元璋得知后,对他非常不满,渐生厌恶之情。
蓝玉被杀固然有他个人自身的一些原因,如无视法度,强占民田;非礼元王妃,有失身份;蓄养家奴,横暴乡里;北征回营,毁关而入;自恃功高,骄纵跋扈……但这些都不足以引起朱元璋的杀机。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有两点:第一,蓝玉卷入了皇权争夺的政治斗争漩涡,成为了朱棣登上皇位的绊脚石;其二,太子朱标死后,使得朱元璋感到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更加无力控制骄臣悍将,特别是骄横不法的大将军蓝玉,为了朱氏江山的未来,朱元璋只有诛杀以蓝玉为首的第二批功臣宿将,以此为朱允炆今后治理大明江山扫清障碍。
⑹ 明朝大将蓝玉为何而死,难道真的是因为谋反吗
读过历史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要说中国历朝历代哪个皇帝杀功臣杀得最狠那就非朱元璋莫属了,晚年的朱元璋多次对那些曾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开国元老们举起屠刀,因此也被后人戏称为“朱屠夫”。
蓝玉只所以要死,是因为在洪武25年38岁的太子朱标突然死了。朱标一死,蓝玉的生命就正式进入了倒计时!朱元璋要立年少的朱允炆为太子,又担心自己死后,年少的朱允炆根本压不住蓝玉。所以只能举起屠刀把蓝玉杀掉以除后患,所以就有了洪武26年发生的蓝玉谋反案,从审案到蓝玉被杀中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令后人唏嘘不已。
⑺ 开国大将蓝玉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最后留下了完整的人皮
明朝末年,农民军攻破四川的蜀王府时,意外的在王府祭堂发现了一古旧的匣子。
但蓝玉的悲惨结局除了他作死的性格外,主要取决于他的主子朱元璋,朱元璋多疑残忍的性格把“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发挥到了极至。蓝玉之死无非又是朱元璋清洗功臣的棋子罢了!
⑻ 明朝大将蓝玉为何被处死,并被剥皮实草,最后他的皮囊去了哪里
历史上的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将领,有勇有谋,屡立战功,一直深受朱元璋的器重。然而在太子朱标死后,蓝玉被朱元璋处死,并被剥皮实草,传示各地。那么,蓝玉为何被处死,还有就是他的皮囊最后去了哪里呢?
历史上蓝玉的皮囊最后被送到了蜀王朱椿那里,这个蜀王朱椿可是蓝玉的女婿,在蜀王妃的强烈请求下,朱椿上书朱元璋请求将朱元璋的皮囊就地安葬,最后朱元璋同意了朱椿的请求,蓝玉的皮囊被安葬了在蜀地。伴君如伴虎,蓝玉一代名将最后死得也够惨的呀!
⑼ 明朝大将蓝玉有什么功绩,他是怎么死的
众所周知,朱元璋坐稳天下后,对功臣进行了大肆杀戮。除了汤和等少数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被杀戮一空,作为大将的蓝玉自然也没有幸免。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蓝玉追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多次荣获战功,他的巅峰在海捕鱼儿海之战。洪武21年,蓝玉率领明朝大军15万人北征北元,到达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遭遇北元的主力,由于元军懈怠,被蓝玉大军突袭大败。
明太祖朱元璋
同时,借口蓝玉欲图谋反,朱元璋大肆株连功臣名将,因蓝玉案被诛杀的超过15000余人。通过包括蓝玉案在内的洪武四大案,朱元璋基本上将威胁和有可能威胁朱氏政权的功臣杀戮殆尽。
⑽ 明朝的蓝玉是怎样死的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一位锦衣卫指挥蒋谳指控蓝玉谋反,并在蓝玉府库内搜出近万把日制武士刀 之说,朱元璋立刻以“谋反罪”处死蓝玉,抄其家产,诛其三族,此案连累一万五千人被杀,史称“蓝玉案”。未久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等也在一两年内相继被杀。《国榷》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庚申条写:“会宁侯张温、都督萧用等以党诛。”至此,明初开国功臣几被杀尽,仅存汤和、耿炳文等人。朱元璋最后说:“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