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

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08 06:37:08

❶ 西安大雁塔是谁建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大雁塔,西安1300多年的地标性建筑。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高度。它原是为玄奘法师而建,用于收藏从印度带回的梵文经卷、佛像和舍利。

另外,从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7年)开始,凡新科进士及第后,必到慈恩寺塔下举行轰动京城的题名活动。天下学子无不以“雁塔题名”为梦想和荣耀。据史料分析,仅在唐代的8000余名进士中,约有五、六千名曾题名大雁塔。

❷ 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典故

一、名称由来

玄奘所着《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吃三净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

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塔。名称延续至今未变。

而塔名的来历是这样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袭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二、大雁塔与玄奘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着名、最宏丽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玄奘是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如愿以偿地就学于着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

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兴建大雁塔,用于收藏从天竺带回的舍利、佛像和经卷,并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

三、反清据点

辛亥革命前,同盟会陕西分会在西安的大雁塔有三次重大活动:

1908年秋,同盟会与会党及同情、支持革命的社会人士形成“大联合”即形成反清联盟的初期,在大雁塔秘密召集一次大会,会上多数人主张暂不宜主张“平均地权”因恐引起一般人的误会,决议改为“主张土地国有”。

这次会议,可认为是各派力量对革命纲领的协商和取得共识。会议中决定是年重阳日,共同去秘祭黄帝陵,使得反清联盟进一步巩固。

1910年7月井勿幕和一些同盟会会员跟新军及哥老会成员,所谓“三十六弟兄”仿哥老会歃血为盟,形成了西安地区的反清联盟。

1910年秋,三原的“勤公社”和西安的负责人以及刀客们(渭北民军的主要力量)在大雁塔秘密召开一次大会,拟定腊月初八乘西安清廷各官员出城之日,举行武装起义。当时会议中分急进和缓进两派,此计划未能执行。

(2)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简介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大慈恩寺内,是一座7层方形佛塔。该塔是西安市内着名古迹及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西安市市徽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塔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652年),起初是玄奘为保存佛经而建造的塔,后曾因年久失修和战乱而多次遭到损毁,至五代后唐年间才成为现在的造型。

清朝康熙年间时大雁塔开始出现倾斜,直至1996年时倾斜程度甚至达到1米左右,此后经过保护才有所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得到了专门保护。1963年,大雁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时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


历史

唐永徽三年(652年),为了保管从印度带回来的数百部梵本佛经,玄奘在大慈恩寺的西院主持修建了一座西域风格的藏经塔。

这座塔最初名称为慈恩寺塔,此后被改称为雁塔,最终与荐福寺内的小雁塔相区别而被改称为大雁塔。而关于“雁塔”这一名称的来历,流传较广的说法认为是根据“埋雁建塔”的典故来命名的。

初建的大雁塔只有5层,塔身为外砖内土结构。到了武周长安年间时,塔身已经因砖缝之间长满杂草而毁坏,武则天和王公们遂于长安年间捐资,将原塔拆除之后改建7层方形楼阁式塔,大历年间被改建为10层,此后由于战火原因被毁,此后再次被改建为7层。

五代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西京留守安重霸曾对大雁塔加以维修,大雁塔此时基本定型。此后慈恩寺在战火中荒废,时至北宋时期慈恩寺仅剩一座大雁塔,其余已经毁坏殆尽。

明成化二年(1466年),包括大雁塔在内的慈恩寺被重新整修,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时又专门对大雁塔进行修葺,塔内各层被重新安装了阶梯,并且在唐代塔身外加砌一层塔身。清朝康熙年间时,大雁塔已经出现倾斜。



❸ 西安大雁塔有多少年历史

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着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

❹ 大雁塔 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截止2019年,有1000多年的历史,大雁塔陕西省西安市着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而修建,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慈恩寺原为隋代的无漏寺,“无漏”即没有烦恼的意思,贞观22年,唐高宗李治为了给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追荐冥福,怀念母亲的恩德,特命人重新修建了“无漏寺”,并将其改名为“慈恩寺”。

贞观19年,玄奘西行求法回国,皇太子李治恭请玄奘大师任大慈恩寺主持,在此翻译佛经,并宣讲唯识宗等佛教教义,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的祖庭,在大慈恩寺的19年里,玄奘翻译了很多部佛经。为了完好地保存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舍利等,玄奘大师亲自参与修建了大雁塔。

(4)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在大雁塔的南门洞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着唐朝着名书法家诸遂良书写的两通石碑:一通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太宗为玄奘所译佛经作的总序。

另一通是唐高宗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也被称为“二圣三绝碑”,由唐太宗、唐高宗撰文,唐着名书法家诸遂良书写,碑文高度赞扬了玄奘法师的丰功伟绩和非凡精神。

❺ 西安大雁塔,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有人说是一大雁落下来留下的;仙人点化而成;也有说唐玄奘为报大雁之恩,修建大雁塔,但是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

气势磅礴的七层砖塔巍然屹立,这就是大雁塔。提起大雁塔,来到西安,大雁塔肯定是必逛景点之一,是全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大雁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风雨剥蚀,风貌依旧。关于大雁塔的来历,还有不少的神话传说。

如果来西安大雁塔,你会发现大雁塔是呈现倾斜的,实际测量后,塔身向西偏达到1006.4毫米。这是为什么?据史料记载,在1719年发现大雁塔已经倾斜,虽说:“古塔十有九斜”,但这倾斜让百姓疑惑,担心大雁塔会倒塌。

❻ 大雁塔有多少年的历史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着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降至七层)。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大雁塔经过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❼ 求一篇关于大雁塔的历史背景与介绍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今天所见塔样为明代包砖外表,但整体结构保持唐塔风格,是我国保存较完好的楼阁式塔,也是今天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着名古迹。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报答其母长孙皇后的恩典,选址长安城东南隅的晋昌坊,修建慈恩寺,10占据该坊一半的面积,并请玄奘法师为慈恩寺的住持。

同年太宗皇帝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撰写《述三藏圣教序记》。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奏表高宗提议建塔,为安置西行所取回的经像、佛舍利。

武周长安年间(701年~704年),对佛塔进行了第一次改修,将其由砖表土心的西域塔形制变为楼阁式塔,内置木楼梯可以逐级攀登,高度增加近一倍。

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年间(930年~933年),西京留守安重霸再次修塔。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富民康生在塔上宴饮,以致失火,火彻晚不熄。此次损坏后,游人不能再登。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大雁塔再一次失火。金哀宗正大年间(1224年~1232年),慈恩寺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但佛塔依旧。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关中大地震,大雁塔塔刹震落,塔身屹立如初。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咸宁县组织重新安装塔内楼梯,唐塔体外砌砖层,进行了一次重大维修加固。

清高宗干隆十一年(1746年),对寺塔进行了修葺。1906年~1910年,日本人足立喜六赴陕对西安古迹进行调查,对大雁塔地面遗存进行实地勘测。

1931年,朱庆澜将军及五台山普济佛教会又对大雁塔进行了维修。131932年,傅增湘考察大雁塔,撰《秦游日录》,记大雁塔近代残破之状。

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对大雁塔进行实地勘测,并绘大雁塔的平面图及立面图,以及西门楣中唐代建筑的线描图。

新中国成立后,慈恩寺大雁塔于1961年被国务院宣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大雁塔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

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踏。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玄奘当年造大雁塔时所仿的印度窣堵坡,不是一般那种下为方台,上有覆钵的普通窣堵坡,而是当时印度最着名的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精舍,汉文意译为“正觉塔”或“大觉塔”。

这座所谓“塔”,其实是塔式殿堂。大雁塔初建时,一如佛陀伽耶精舍,塔顶为平台,中央设置一个较为高大的覆钵塔,四角各设一个小型的覆钵塔,形成“金刚宝座”的构图。

❽ 西安大雁塔的来历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

❾ 西安大雁塔有多少年历史

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着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❿ 大雁塔有什么历史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着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
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降至七层)。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原先塔高11层 )。
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大雁塔经过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资料参考:网络

阅读全文

与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