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看来大家还是挺喜欢历史的,历史上发生过不少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则。
我先讲一讲吃醋的来源吧。在唐太宗的时候,身为宰相的房玄龄特别怕老婆,他这名声流传千古。有一次上完早朝,他不愿意回去,唐太宗就很好奇,问他。他说他老婆的脾气太大了,他不敢回家,想请皇上下旨让他的老婆不要生气,唐太宗觉得很好笑,但还是为他下了个旨,还赏赐了几个姬妾,灭他老婆的威风,谁想玄龄不敢要,唐太宗就很生气。
以上是我讲述的两个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望笑纳,大家有看到比较有趣的故事也可以互相分享一下哦。
‘贰’ 有趣的中国历史小故事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掌管财政的司农为了增加财政税收,决定把全国各地的庙宇、祠堂承包给当地官府,官府租赁给百姓,摆摊设点,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叁’ 200字历史小故事
1、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郡邓县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2、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3、过五关,斩六将
刘备军被曹操击败,刘、关、张失散。其中关羽被曹操军包围。曹操非常欣赏关羽才华英武,曹操希望招降关羽,遂派张辽(字文远),游说关羽。
关羽出于对兄长刘备的结拜誓言,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和与张辽的情谊,同意暂时归降曹操,但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要确保兄嫂安全;三是如有刘备消息要立即离去,曹操不能阻拦。
曹操爱才心切,只得同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关羽真心归降。在关羽“归降”曹操的日子里,关羽受到了极高的待遇,被封为汉寿亭侯,上马金,下马银,赐予“赤兔马”。关羽也非毫无报答,斩颜良诛文丑,立下大功。
就当事情这样顺理成章的进行时,突然,关羽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
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
4、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5、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肆’ 有哪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1、晋景公之死
晋景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六代国君。有一次景公生病做了一场噩梦,醒来后胸闷心慌,觉得不对劲,便找来桑田巫解梦。桑田巫听完之后,告诉景公这噩梦可能预示着他今年将吃不到新麦了。不久之后,景公病情加重,越来越不好,于是便向秦国寻求名医。
秦桓公听闻便派名医医缓前往晋国医治。医缓还没到晋国,景公又做了个怪梦。他梦见自己的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说:“快跑吧,听说那个名医医缓有真本事,他来了,肯定会杀死我们。”
另一个小孩说道:“你个胆小的怕什么,我们在肓上面,在膏下面,即使他医缓来了又能怎么样?”果然,医缓过来之后,告诉晋景公:“您已病入膏肓,治不了啦。”
之后不久,景公突然想要吃新麦,于是就差人做新麦送过来,并且让人把桑田巫喊过来让他亲眼看着自己吃新麦。结果,就在景公刚要进食新麦的时候,突然感到腹胀肚子疼,于是景公便着急忙慌地去上厕所。
以前厕所都是茅坑,景公一不小心便掉到粪坑内活活闷死,过了许久才被下人发现。堂堂一代国君,恐怕从未想过自己竟然死在污秽粪坑中。
2、木匠皇帝
古代不务正业的皇帝很多,有诗词斐然的后主李煜,有辞曲书法皆佳的宋徽宗,还有不爱国事爱木工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爱木工,而且极擅长,堪比专家。据说朱由校打小便有木匠天份,他技巧娴熟,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由他制作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寻常的木匠们望尘莫及。
朱由校在木匠上乐此不疲,比高三学子拼搏高考还要废寝忘食。在天启年间,明朝曾对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进行大规模重造工程,朱由校兴高采烈,天天亲自动手上阵,参与重造。有时样式看得厌倦了,便毁掉重来,重新制作新样式。
更戏剧的是,朱由校的死也是出于意外。一次游船戏耍意外落水,然后便染上重病,后来吃了所谓仙丹,病情每况愈下,浑身水肿,卧床不起,没多久便驾崩西去了。
3、爱因斯坦的脑子
1955年4月18日凌晨,76岁的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去世。随后不久,爱因斯坦的脑子被进行尸检的病理学家哈维带回了家。
据说,爱因斯坦的脑子惨遭哈维切片240块,当时,爱因斯坦的棺材板差点没按住。一代伟大的科学家,死后竟然被当作小白鼠一样切片研究,如果爱因斯坦还活着,不知道他会怎么想。尽管哈维目的本是想深入研究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他确实也有发现。1996年,他和一些科学家发表研究成果,他们认为爱因斯坦大脑的神经原密度较大,因而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换速度可能更快,这也许就是爱因斯坦比一般人更聪明的原因。
4、风流才子纪晓岚
提起纪晓岚,你肯定想的是铁齿铜牙的纪晓岚。但那都是影视剧的人物形象,当不得真。
根据史料记载,纪晓岚才华斐然,负责编着《四库全书》。然而生活中真实的纪晓岚,恐怕要让你大跌眼镜。《虫鸣漫录》中曾记载:“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什么意思,就是说纪晓岚说自己有怪病,必须每天吃肉不吃米,而且要一日御五女,早中晚,一次不能落下。你看,风流不?而且据说纪晓岚八十岁时,仍然好色不衰,每日食肉数十斤。
他还有一朋友,叫朱珪,他这么说纪晓岚:貌寝短视,口吃善着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你看看,从他好友口中说出,纪晓岚这人虽然有才华,但相貌丑陋,而且有口吃。如果纪晓岚知道他的好友这样说他,是不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5、奇怪的律法规定
古代律法有不少奇葩规定,例如秦朝规定成年男子不可以在公众场合掉眼泪,否则是会坐牢的。不仅如此,在秦朝还规定不能随意丢垃圾,否则要被判黔刑。
汉初有规定,女子十五岁以后没有嫁人的,要交六倍罚款。唐朝时,女子十五岁以上的还没结婚也要处罚。北宋仁宗时期,也明确规定民间男子15岁必须娶,女子13岁必须嫁。女方如果在规定的年龄没有嫁出去,就要受到惩罚,甚至家人还要连坐一起坐牢。
另外古代还有规定,私自学习天文是属于非常严重的罪责。古代皇宫都有类似钦天监的机构替皇帝观察天象,给皇帝传达上天旨意。所以,皇帝怎么会让普通人学习天文,让他们去研究天,去了解上天的意思。这岂不是给了一些别有用心,心术不正的人有了理由?
‘伍’ 好玩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大嫂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后来有一个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汉文帝亲尝汤药
有一次汉文帝母亲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亲,把侍奉母亲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汉文帝服侍母亲的病,总是很殷勤,看护得精心周到。
夜间睡的时候,眼睛没有闭好过,衣带没有解开过,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对于母亲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亲服用。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亲的身体才好转过来。
‘陆’ 有哪些经典历史故事
1、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2、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负荆请罪的图片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3、黄袍加身 出自《宋史·太祖本纪》
宋太祖赵匡胤原为周世宗手下的都点检,周世宗死后,周恭帝即位,赵匡胤掌握兵权。960年,北汉和契丹侵略中原,赵匡胤率军还击,驻军陈桥时,将士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建立宋朝。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
春秋时,有一次齐国和鲁国交战。当齐军打过第一通鼓的时候,鲁庄公也要下令擂鼓,准备冲击,但大将军曹判阻止住了。一直等到齐军擂过第三通鼓时,曹判对鲁庄公说: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大大振作,第二次就要差一些,到第三次击鼓时,士兵几乎没有勇气了。当敌人已没有勇气时,而我军勇气正高涨,这才是取胜的最好时机。在曹判的帮助下,鲁庄公打胜了这一仗。
5、围魏救赵 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
‘柒’ 历史故事有哪些
1、楚庄王与成语“一鸣惊人”的来历
原来,楚国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大国,曾是商代的同盟国,后又是周王通过封赏,使其服从周统治的国家。
楚国地大物丰,春秋初年国力迅速发展,楚国君主早有与周王夺天下之势。楚庄王登位前,楚国国势虽大,但是实权却掌握在宗法大贵族若敖氏手中,朝廷群臣很多是若敖氏的党羽。
楚庄王在登位的最初三年,整日在宫中饮酒游乐,不理国政。楚国有些大臣劝他,他置之不理,后来于脆下令:“凡是敢来劝谏者,律处死不赦。”
这样一来,很多大臣不敢进谏了。有一天申无宇进去劝谏,见庄王在一片音乐、歌舞声中喝得大醉,便上前说:“我想给大王猜个谜语”,“有只大鸟,高居于山冈之上,一连三年不飞不叫,您说这是什么鸟?”
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只不平常的鸟。”然后庄王停了一会又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事过之后,庄王仍然过着奢侈淫乐的生活。
大夫苏从觉得单靠劝谏打比喻不成了,于是冒死进宫求见庄王,庄王说“你难道不怕死来劝谏吗?”苏从说:“我不怕死,如果大王杀了我,我为楚国而死,是楚国忠臣,死也值得。”
庄王听后猛地站起来说:“好,我们从此以后好好干吧!”他从此结束了淫乐生活,亲自听政。并且任用申无宇、苏从管理国政,杀掉了专横跋扈、为害楚国的大小官员几百人,提拔了一批出身低贱而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国事,改革了政治,特别是启用了一位久负盛名,有才能但不愿作官的隐士孙叔敖为令尹(即宰相),协助自己改革内政,训练军队,使楚国更加强大了。
其实,楚庄王并非酒色之徒。他确实想“一鸣惊人”,使楚国成为霸主,但是,当时国家实权掌握在若敖氏手中,楚庄王登位之初,故意整天饮酒作乐,装作一个庸庸碌碌的酒色之徒,好让若敖氏一党不注意他,以便暗中观察他们的行动,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群臣中哪些人是忠臣真正拥护自己。这就是楚庄王“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用意。
2、毛遂自荐显才智的故事
据《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记载,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挑选出十九个,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
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
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
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3、周公辅成王的故事
周公原名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在武王建立周王朝两年病死后,辅佐周成王,从成王十三岁到二十岁,代理天子职权,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内忧,征外患,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并给“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4、赵氏孤儿的故事
春秋晋景公时,奸臣屠岸贾把持朝政,屠岸氏为壮大其势力,常在景公面前诬蔑忠臣赵盾生前杀了先帝灵公,招勇士藏兵器,图谋造反。景公偏听偏信,下令杀害赵氏一家300余口。而赵盾的儿子赵朔之妻是景公之姑母,当时临近产期,在朝臣韩厥、门客程婴、公孙杵臼相助下,进宫隐藏。屠岸贾上奏景公欲斩草除根,景公念姑侄之情未允。
程婴想用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换下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抚养成人。公孙杵臼认为自己己风烛残年,无力扶孤,愿舍去老命,救养忠良后代。二人遂议下了救孤之计。屠岸贾搜不出赵氏孤儿,便向全国发出公告,如有报告孤儿下落者重赏,否则就将全晋与孤儿同庚之婴,全部杀绝。为保护孤儿和全国无辜之婴,程婴按与公孙杵臼3商议之计,向屠岸贾报告了“赵氏孤儿”的下落。
屠岸贾下令杀害了公孙杵臼与假孤儿。程婴忍辱负重,又让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屠岸贾让程婴夫妇带孤儿到温县三家庄抚养。10年后,韩厥向晋景公诉说了赵家的深冤,述说了屠岸贾的罪恶。景公正担心屠岸贾权势太大危及社稷,便下令处斩了屠岸贾及其一家,召回赵氏孤儿赵武,重赏程婴以彰其忠,厚葬公孙杵臼以褒其烈。
5、五月端午挂艾蒿习俗的故事
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在门上挂艾蒿,传说这是用来纪念一个老太太的。
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神仙下凡来看人间的生活情况。他装扮成一个穷老头,走到一对年轻夫妇家里,这一家男的已吃过饭睡了,女的还在吃鸡鸭鹅肉。老神仙便装着可怜令兮的样子说:“好心的大嫂打发点剩饭剩菜给我吃吧!”妇人说:“我的剩菜剩饭是喂狗的。”说着唤了一声狗,那狗跳出来向老头扑去。
神仙生气了,用手轻轻一点,狗就定在地上一动不动了。他又指着房子说:“五月初五,天火呼呼;大火过后,此村焦土。”等妇人转过身来,那个老头已不见这事传开后,乡亲们都收拾好东西四处逃命。
端午挂艾蒿习俗
五月初五那天早晨,神仙又扮成一个穷老头来到人间,身上还揣着水、火、电三个神瓶。他看见一个老太太背着大孩子,牵着小孩子很艰难地行走,便上前问:“为什么背大的牵小的呢?”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大爷哪,你不晓得,五月初五我们这里要遭火灾。我背的娃儿是隔壁邻居的,牵的娃儿是我的孙儿。
亲生的不要紧,不能让别人的娃儿吃苦受累啊!”神仙看着眼前的老太太和两个娃儿,摸着自已怀里的神瓶为难了。这位老太太多么善良,怎么能烧她的房子呢?神仙想了一会儿说“老太太,带着孩子回去吧!只要你在门上挂些艾蒿,你家便可免灾殃。”
老太太听后,眼睛亮起来,知道遇到神仙了。这时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老太太和两个孩子送回了村子。老太太想的不只是自己的家,还有整个村庄。她拿起镰刀就去割艾蒿,割回来就纶各家各户挂在门上,连村头那个媳妇家也挂上了。
中午,老远都能看到团火球飞到村子上空,一眨眼,大火球变成了无数小火球向村子落下来。可是,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着艾嵩天火也就变成大火球向天空飞转去了。村里人都感谢老太太使他们免去了一场灾难。宜到现在,五月初五家家户户仍挂艾嵩,用来纪念那个好心的老太太。
‘捌’ 历史小故事100字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玖’ 中国着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神话故事有哪些简短些的
历史故事
一、卧薪尝胆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使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中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拾’ 历史故事都有哪些
一、《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
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兇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二、《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三、《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四、《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五、《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
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