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方县呆疯儿问题
大方县呆疯儿,是指长期专干抹黑毕节事情的一些大方县人。这些呆疯儿凭空意淫的很多无稽之谈如“毕节影响力危机正在加剧”、“金海湖新区将打包给大方县”等等,情节特别恶劣。
清代中期改土归流大方县始建制,设为大定府制,设个大定府,都是驻毕节的贵西道管。大方历史上不过就是设过个府,设过个府,呆疯儿就吹得不 要不要的,就是什么自古以来管天管地了。
大方县在古代不是毕节辖就是毕节的荒域,不是贵阳辖就是贵阳的荒域。到了清代中期,设个府治都是驻毕节贵西道管。设过个大定府治,呆疯儿为了虚荣,就想抹掉贵西道管大方县的历史。
古时候的贵州与现在的贵州是两回事,那时候的贵州就是现在贵阳市区这一块,但实际面积还没现在贵阳市区大。在当时,有几个大方土官在贵州做过宣慰使,然后今天的呆疯儿就把贵州宣慰府搞成自已的,拿来装自已门面。
为了搞旅游,编造些什么古彝圣地来虚荣下自已的心,还把自已编造的东西自吹不得了。毕节古老彝族比跻,那是很古的时候就一直在毕节这个地方居住的土着,都没见吹过什么古彝,相反大方县却把南朝梁时才从云南来的彝族吹成什么古彝,而这个所谓的古彝,用现在的话说是移民来的。
把从南朝梁时才从云南来的彝族吹成什么古彝不算,还把这个彝族祖居地东川,拿来往自已头上带花环,将祖宗火济居住地罗甸国搞成大方也是罗甸国。这就相当于现在某地人,祖上居住在北京,才移民到现在的贵州几十年,却把祖上的居住地拿来带花环,吹自已是北京的,但是吗?北京与贵州是两回事。
‘贰’ 贵州毕节大方县怎么样
大方县境在周代先后为卢国、夜郎国地;秦至宋代先后属汉阳具、平夷县、平蛮县、卢鹿部、姚州、郝州、罗氏鬼国;元、明两代先后隶属亦奚不薛宣慰司、贵州宣慰司、水西宣慰司。清康熙五年(1666)置大定府,二十六年降为大定州,雍正八年(1730)复升为大定府隶属贵西道。民国3年(1914)废府,设大定县。民国30年划出37个联保,分属新置的纳雍、金沙两县。1958年改名大方县。1991年末建镇并乡撒区,将原14个区(镇)、108个乡(镇)改划为36个乡镇。截止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122.3万人。在总人口中,彝、苗、白、蒙古、仡佬等23个少数民族占33.2%,农业人口占95.6%。
海拔最高2325米,最低7088米,大部分地区在1400~1900米之间。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日照1335.5小时、气温11.8℃、降水量11808毫米,无霜期254~325天。夏短冬长,春秋相近,雨雾偏多,时有低温、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有一定影响。
县名来源
县名来源于筑城将官的姓氏。崇祯八年(1635年),镇将方国安奉命建大方城为屯军城堡,建成之后,取名大方。第二年被毁。城周长九百三十四丈,高一丈五尺。
清康熙三年(1664年),水西宣慰使安坤与乌撒土官安重圣等联合反清,历时年余,被吴三桂平定(史称“吴王剿水西”)。康熙四年(1665)吴三桂奏请“改土归流”,于大方城故址重修城,设大定府,意为永远平定叛乱,领法戈(化齐)、火着、木胯、架勒4则溪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府为州,雍正八年(1730年)复升为大定府隶属贵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大定县。因原名有镇压少数名族之意,1958年2月改大定县为大方县。故有今名。
‘叁’ 有谁知道大方县是哪个省的
当然是贵州省的。
大方县位于黔西北中部,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12万亩。全县辖36个乡镇(18个民族乡)389个村(居)委会,居住汉、彝、苗、白、蒙古、仡佬、布依和满族等23个民族,95.15万人(在全省排名第五位)。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0.44%。全县扶贫开发重点乡镇31个(重点村329个),一类贫困乡镇4个。有贫困人口11.01万人,低收入人口17.64万人。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20.0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14693万元,财政收入17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8元,人均粮食360公斤,人口自然增长率12%。,城镇化为7.4%。退耕还林面积27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59万亩,有100.9万亩荒山草坡,森林覆盖率为30.2%,海拔最高2325米,最低720米,年平均气温在11.8摄氏度,无霜期长达254天,年平均降雨量1180.8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大纳路沿线平均海拔1564米,最适宜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资源优势:境内以能源、生物、旅游“三大资源”为主,矿产资源有无烟煤、硫铁矿、高岭土、石灰石和大理石等19种,煤炭、硫铁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理论储量分别达112亿吨和109.7亿吨;生物资源丰富,农特产品以“类多、质优、稀有”而闻名遐迩,烤烟优质多产,生漆以量大质优而驰名中外,漆器与茅台酒、玉屏萧笛并称“贵州三宝”,天麻、杜仲、竹荪、刺梨、猕猴桃等资源丰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芸豆、大豆、辣椒是我县大宗农特产品,安乐畜牧场成了全省供港澳地区商品牛基地;旅游资源有百里杜鹃森林公园(世界第一大花园)、清虚洞(世界第一大天生桥)、九洞天(已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朴典雅的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奢香墓和中国首家民族历史博物馆——奢香博物馆,油杉河原始自然风光,中国航空发动机厂遗址,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八堡“六寨苗”,即将建成的洪家渡水库——水西湖,还有一系列奇山异水,同红军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区位优势:大方县地处国家重点开发区“攀西至六盘水”境内,321和326国道纵横交错,黔西北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大方至纳溪公路连接长江水运,是西北各省的南下大通道,2001年开通的贵毕高等级公路,缩短大方至省城贵阳的距离,规划建设的隆昌至白色铁路和威宁至吉首铁路横贯其中,拟建的内蒙古包头至广西友谊关高等级公路、福建泉州至毕节的高等级公路经过我县,毕节支线机场拟建境内。全县36个乡镇实现了水、电、路、讯畅通,通公路的村达80%以上,广播电视达到村村通。境内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使我县逐步形成西南省区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大方县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857-5221392 电子邮箱:bjdflijing@163....
www.gzdafang.gov.cn/
‘肆’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
[揭秘贵州省毕节市医托猖獗,警务室和保卫科当官的被大量资金贿赂,导致无人敢管]
据我了解,贵州医托至少也有六七年的历史,医托以每个月4--5万元买通警务室和保卫科的人员,
在中午下班时疯狂的骗取病人的救命钱,有的病人最多被骗人民币达到3000左右 最少也被骗几百元,
以假药冒充高档药材谋取暴利,专门针对些没有知识文化的普通老百姓,大量花钱买药 却不起作用,
甚至因此耽误看病 据我所听到的一个医托每个月收入在几万元,每个医托老板则是几十万,以每天看
病数量来看 我觉得他们真的骗钱不少
我在贵州经历过此等事件 但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 所以忍气吞声 所以 想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要整治警务室 和保卫科的 毕节市的政府 因该先从这里下手 这样才能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望各个部门 媒体 网友们和受此类事件发生的老百姓们 关注这个事情 !
‘伍’ 了解"贵州省大方县"的请进...
大方县属于毕节市
杭州到贵阳要先坐火车
贵阳有汽车直达大方县,需要大约13小时
路况非常糟糕,而且都是山路
如果里面在县城里面,情况还好点,有旅店,有餐馆,7月份温度不会低于25度
大方是贵州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曾经报道过,北师大研究生徐本禹在大方县大方镇大石村义务做中学教师的事
如果你们真想认真的帮助大方,可以找大方县政府办你们提供一辆大车,送你们到乡镇上去,你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贫穷。如果在大方县城 看不到什么的。
要脱贫,先要抓教育,你们可以带来一些课本,学习用品就行了,其他你们也做不了
毕竟一个地方这么穷,肯定有内因,外因和历史原因的
‘陆’ 贵州的大方县属于哪个地区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居住着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地理位置优越,是黔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被誉为黔西北的“旱码头”。属于贵州毕节市。
‘柒’ 大方绿塘龙昌坪年平均日照时
摘要 大方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县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捌’ 贵州大方县原来叫做大定,为什么又改为大方了原来的大定的来源是什么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筑大方城置州,十年废州复置水西宣慰司,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宣慰使安坤叛,平叛之后。置大定府,意为已平安坤之乱,二十六年降大定府为州,雍正七年废州置大定府,1913年废府,以附郭地置大定县,1958年2月改大定县为大方县,以原名有镇压少数民族之意,故改今名。
‘玖’ 大方县的历史沿革
夏朝,大方县为梁州南域荒地,商属鬼方。
汉建武年间,昆明夷二十世孙,默部勿阿纳从云南东川(会泽)向东扩展,据今贵州西和西北部,自立为罗甸王,并开始下设四十八头目。
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夷族默部苴慕(君长)妥阿哲(济火)助南征有功,于蜀汉建兴三年(225)封为罗甸王,以袭其地。《爨文丛刻》“贤濮集主处”(即顺服彝族统治)。济火由陇更(毕节)迁白乍戈(大方)建慕俄格城堡于竹乍补(今大方云龙山)下。
两晋、南朝、隋、唐、宋各代,其后代均纳土袭爵。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罗氏鬼主阿窄纳土内附,设罗氏鬼国安抚使。
明洪武四年(1371),顺元路宣慰使霭翠归附,封为贵州宣慰使“位各宣慰之上”,十四年(1381)霭翠病逝,妻奢香代袭其职。次年,明将傅友德、沐英等率大军从四川、湖南经贵州讨伐云南梁王巴匝剌瓦尔密,当时盘踞云南的元蒙势力与乌撒、芒部的部分奴隶主相勾结,抗拒明军。奢香审时度势,维护明朝的统一,支持明军入滇。
明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挟持安位反明,历经八年,兵败后安位请降。崇祯八年(1635),镇将方国安建大方城。
清康熙三年(1664),水西宣慰使安坤与乌撒土官安重圣等联合反清,历时年余,被吴三桂平定(史称“吴王剿水西”)。康熙四年(1665)十一月“水西遂王”。吴三桂奏请改土归流,并将大方改为大定,以木胯、火着、化各、架勒四则溪设大定府,结束土司政权的世袭统治。 康熙五年二月初一日,清派宁云鹏为大定第一任知府。二十二年(1683)安圣祖助剿吴三桂有功,授水西宣慰使,世袭,但不许干预政事。三十七年(1698),安圣祖卒,无子袭职,废世袭,终止安氏在大定的土官世袭。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改大定为州,隶威宁府。雍正八年(1730)恢复大定府,辖三州一厅一县。
宣统三年(1911),受武昌起义和贵州自治学社起义(十一月四日)的影响,同盟会员简书等于十一月八日在大定率革命党起义成功,推翻清朝在大定的封建统治,赶走大定知府陈庆慈,建立革命政权——大定军政分府,简书任大定军政分府行政长官。大定起义是全省六个府中第一个建立军政分府(即六属之首)。
民国三年(1914)废府设大定县,隶贵州省黔西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隶贵州省第四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2月6日,肖克、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抵大定,次日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8日在城关召开群众大会,批准成立县临时革命政权——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简称拥红会),推选彭新民为拥红会主任。
1949年11月25日大定县城解放,27日地方人士杨文同等发起成立“支前委员会”筹集粮草,支援人民解放军。12月5日大定县人民政府成立,隶毕节专员公署,将旧政权4镇16乡,改设为5个行政区,接管旧政权,开展征粮、剿匪等工作。12月6日,将旧行政区6镇16乡划为6个行政区,建区人民政府。
1950年1月,因干部不足,改设5个区,辖4镇16乡。7月5日调整为城关、响水、双山、鼎新、马场、理化、鸡场、六龙、百纳、达溪、瓢井、长石、沙厂13个行政区,设置区人民政府。9月至次年5月,废除保甲制,将原256个保,改建为228个村(含城关8个街),成立村(街)人民政府。
1953年4月,完成并村建乡,将228个村(街)改建138个乡,4个街,设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58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大定县更名为大方县。9月取消区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建制,将41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21个人民公社。11月,根据“一区一社”的原则,撤销区乡建社,改建为13个人民公社,123个管理区,293个生产大队,2141个生产小队。
1961年10月,恢复区建制,全县设13个区62个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全县13个区的62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09个人民公社1个镇。
1978年4月,恢复13个区公所。
1984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按各公社行政区域建乡或乡级镇。通过换届选举,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13个区1个区级镇,14个乡级镇,95个乡(其中33个民族乡),44个街道办事处,16个居民委员会,83个居民小组,506个村民委员会,4053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