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温州东方锁厂多少年历史

温州东方锁厂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09 17:08:26

Ⅰ 中国闭关锁国了多少年

从明朝前期开始,表现为:
明朝的对外政策确立于洪武、永乐两朝,以后被长期沿袭下来。在明朝存在的二百七十多年间,虽然不同时期在具体内容上有些变化,但其指导思想和主要方针并无多大变化。 明初,在绵长的海岸线上时有倭寇的骚扰。洪武二年正月,“倭寇山东滨海郡县,掠民男女而去”;四月“倭寇苏州、崇明等地”;八月“倭入寇淮安”;三年六月“倭入寇山东,转掠温州、台州、明州等地,又寇福建沿海郡县”。以后倭寇仍频频入侵。这种情形使朱元璋的以解决倭寇为中心的对日外交开始陷入困境,明朝和日本的关系有所疏远。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宣布:“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采用了禁海政策。洪武十四年(1381)胡惟庸“通倭”罪名确立后,朱元璋“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专以防海为务”。又正式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二十七年(1394)又进一步申令“禁民间用番香、番货。..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寘之重法”。到三十年(1397)还再次申明“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完全采取禁海政策,这一封闭政策对明初体制、经济都影响不小。洪武年间,朱元璋迟迟没有作出迁都之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考虑到东南的海防。由于倭寇在东南沿海的侵扰,朱元璋以后几代皇帝也沿袭这一政策,直到明朝中后期,随着倭寇问题的解决,才逐渐打破这一封闭政策。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明朝的对外政策又趋于保守和内向,在与外国的联系方面,又多处于被动的地位。永乐时,一方面继续实行海禁,另一方面又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并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奉命出使,先后到达三十余国,宣扬了国威,提高了明朝的政治外交地位,加强了明朝与西南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彼此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朱棣在国内的威望也因之提高,地位更加巩固。郑和的航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海口,是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壮举。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奉诏出使西洋。自宣德九年(1434)归来后,明朝虽然也间或有船队出洋,但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都远不及郑和,明朝在海外的声誉也大不如前了。前来朝贡的海外使者、通商客旅,比起永乐年间,就十分稀落了。
明中期以后:
海禁时紧时松,中国海商和倭寇相勾结,出现了嘉靖年间的倭患。隆庆以后,部分地开放海禁,私人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明初制定的禁海政策至此基本瓦解。与此同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陆续来到中国沿海,这给中国带来了机会,使中国有可能融入世界潮流,“走上与西方世界同步发展的轨道”,但也蕴藏着危机。
闭关政策的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出现,经历了近三百年,但始终没有得到正常的成长。原因是复杂的,但明朝廷对海外贸易严格的限制是重要原因之一。明廷有时甚至根本不许商民下海,这是人为地削弱、封锁商品的对外销路,很不利于商品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得不到正常成长的这些原因,归结到一点,是封建势力还很顽固,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突破这一桎梏的力量。明代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已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能拖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腐朽了的社会制度却能阻碍新社会制度的产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老时期的最大特点。
清朝初期:
[1]十八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外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1717年,清政府下令不许中国商船到欧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区进行贸易。清政府在对贸易范围实行限制同时实行禁教,减少中外之间的往来。17世纪末,清政府允许天主教在中国传播。随着教会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它开始直接干涉中国的内政。尤其是1704年罗马教皇格勒门十一订立“禁约”,禁止中国教徒尊孔祭祖。康熙严辞拒绝了这项要求。1720年清政府开始实行禁教政策。1727年又明确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到广东的虎门和福建的厦门两处。1757年正式实行闭关的政策,干隆皇帝宣布西洋商船只准在广东的虎门一处停泊贸易。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公行是由官方特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五月至十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这些规定在以后的嘉庆和道光年间屡被重申。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但这种自卫措施是非常被动的。 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又称广州十三行)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干隆的这道圣旨常被视为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原因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 基于保护传统文化。事实上是对本国国民的愚民政策。 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 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 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 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推行了二百多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资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技术(不是科学)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东方的一大强国。然而,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1/10,英国1/40。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历来比较发达,从此也迅速没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被其它国家的船队取代。中国的各项发明和技术,在明朝中后期较西方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前期
闭关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以后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 顺治初年,清廷对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沿袭明朝成规,不许进入广州,只准于澳门交易。随后,由于东南海上郑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愈严出海之禁。顺治十二年(1655)六月,闽浙总督屯泰请于沿海省份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于是清政府下令禁止官民人等擅自出海贸易,如有“将违禁货物出洋贩往番国,并潜通海贼(指郑成功)”,“或造大船,图利卖与番国,或将大船赁与出洋之人,分取番人货物者,皆交刑部治罪”。但仍有人暗通线索,贪图厚利,继续与郑氏贸易往来。顺治帝认为此乃立法不严所致,于十三年,下达“禁海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违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行首告,论死。沿海可泊船舟处,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口,如有登岸者,防守官即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顺治十八年,清廷进一步下达“迁海令”,以保证“禁海令”的施行。强迫海岛和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不得逾越。又在法律上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棉出境贸易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官吏庇纵者同罪。“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并严重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内,满目荒凉。 三藩战争期间,郑氏力量复入厦门,在福建沿海登陆。康熙十七年(1678)闰三月,康熙帝下令:“应如顺治十八年立界之例,将界外百姓迁移内地,仍申严海禁,绝其交通。”二十二年,清政府统一台湾。次年,开海禁。康熙帝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命令沿海各省将先前所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允许满汉人民出洋贸易,唯不准将硝磺军器等出洋。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口岸对外国通商。 自开海禁之后,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清政府因而担心“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并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于五十六年复行南洋海禁,严禁与南洋往来贸易,严令沿海炮台拦截前往船只,水师各营巡查。南洋海禁之后,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萎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后果,以致有用四五千金建造的大船,任其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而生活无着之穷民,被迫逃亡海上,或铤而走险,“或为犯乱”。为此不少人奏请开禁。雍正五年(1727),即南洋海禁十年后,清政府再开南洋海禁。限令出洋贸易之人三年内回国,否则不许回籍。 至干隆时,清政府再次厉行限制对外贸易。当时,英国人为了向北方推销其纺织品和接近产茶、丝地区,力图在广州以北扩张海口。英国通事洪任辉偕同英国武装商船多次驶至浙江定海、宁波。英国武装商船的到来,引起了清廷的重视。
清朝后期:
为了整肃浙省海防,干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这是清廷对外贸易政策的一大转折,即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 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干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防夷五事”。即:永行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有了明确的法规,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嘉庆十四年(1809),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1831),先后制订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规定外,又规定外国兵船只许外洋停泊,禁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其中有关严拿贩卖鸦片人船等项,则是针对外国侵略者鸦片贸易的正确禁令。
闭关政策的影响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干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自然没有交往贸易的必要,清统治者反而以此骄人,夜郎自大。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 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朝的活动。干隆帝曾说:“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所以清政府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清政府制订各种“防范夷人章程”,目的是要隔绝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任何交往。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无论船只的大小,来往日期,贸易货物及其数量种类,均规定甚严。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其结果正如魏源所说:“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1840年,英国侵略者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1.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起因:一、受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和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影响,英国对华贸易一直处于严重的逆差,不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资金积累。二、英国商人借助鸦片贸易取得大量利润,而伤害中国的财政和社会稳定,清政府不得不派林则徐去禁烟。三、长期中英就贸易问题交涉未果,一些英国商人不断地对政府施加压力,鼓吹对中国采取武装侵略政策。四、林则徐禁烟过程中,清帝下令把英国商船全部驱逐出境,断绝中英贸易关系。这个作法激化了中英矛盾,给英国殖民者入侵中国提供了借口。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对华战争。清政府无抵抗之力,在英军逼近天津的时候,便试图通过“磨难”政策来拖延时间,在广州同英方举行谈判。在谈判中,英方提出高额鸦片赔款、开放三处口岸和割让海岛的要求。中方虽表示妥协,但不能完全接受。1841年1月底英军先攻占沙角炮台,后强占香港岛。1月27日,无可奈何的清政府对英宣战。然而,在清军完成调集之前,英军迅速占领了广州,随后沿海岸北上,在一年的时间里接连攻克清军守城,直逼南京城下。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在英国军舰上同英方代表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的失败归咎于落后的体制、腐败的清朝统治、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和错误的战争对策。战争的结果使中国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被迫向西方打开大门。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中国仍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外国商品依然难以进入中国。二、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政策的作法。三、列强以修约为名,要求开放中国沿海各口岸及内地各城市,准许外国人自由出入进行贸易,以及准许外国使节常驻北京。对此清政府无法接受。于是,英法两国分别为发动战争制造了借口,一是亚罗号商船事件,一是法国传教士被处死的事件。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采用了时战时和的对策。1858年战败后同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接受了外国公使驻京等一系列要求,商定一年后在北京正式交换条约批准书。1859年来华交换批准书的英法代表试图率舰闯进大沽口,被清军击退。这次胜利使清政府盲目乐观。1860年7月,英法联军的大批舰只集结在大沽口外,但清政府竟以为对方是求和而来。英法联军趁机在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和天津。英法联军继而攻入北京。清政府同英法代表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 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的态度时强时软。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虽然清朝统治到此时已经显着衰弱,但统治者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外敌入侵不仅威胁到中国领土完整和经济利益,而且直接伤害了大清统治者的尊严。所以,咸丰皇帝总想把外国人拒之京都之外,越远越好。另一方面,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害怕列强,尽量避免得罪洋人。这种双重性导致其政策上的机会主义和最终的失败。《北京条约》的签订最终决定了清政府闭关政策的破产。

Ⅱ 温州历史有多少年

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 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 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温州古称“瓯”,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原始瓯人繁衍生息。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 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 。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 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Ⅲ 门锁生产地主要在哪个地方

门锁的主要分布地:广东中山小榄,浙江宁波温州

1、爱迪尔指纹锁:在17年的发展中,爱迪尔企业以及ADEL品牌的电子锁在全球赢得了众多用户的认可和称赞,从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上无愧为第一。代表产品:锐智系列。
2.雅洁:五金、机械锁生产为主的企业,以五金渠道发展,从雅洁五金的认知度带来的智能门锁品牌
3.科裕华能:强调性能稳定,服务贴心,93年开始研制,开发实力和生产规模都处行业领先地位,近几年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很快。
4、普罗巴克指纹锁:其产品案例有国家体育场"鸟巢"、“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指定产品”。代表产品:K、L系列。
5.必达:电子锁行业生产规模属于领先,92年开始生产电子密码锁,96年开始生产酒店门锁,国内销售网络较完善。
6.八佰:专业从事智能防盗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以美国八佰智能锁业集团领先国际的研发技术为依托,综合IT、数字、电磁感应、无源非接触、微电机、远程无限遥控、人体信息识别等高新科技,研发、生产出适合中国市场的非接触式感应、接触式感应、密码、指纹及遥控等多种方式结合的个性化智能防盗门锁。
7.圣安时代:专业电子锁生产厂商,拥有三个自主创新的电子锁品牌:索皇、卡神、贵人缘。圣安时代是集智能家居系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拥有占地50亩,标准厂房5万多平米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8.第吉尔:智能门锁、指纹锁较有规模的生产商,主打合资品牌口号,出口市场为主
9.和泽智能:十年前开始开发智能门锁,产品以酒店门锁,智能柜锁为主。主张诚信和客户满意。
10、金指码:研究指纹锁长达14年,在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代表产品:尚、雅、峻系列。

Ⅳ 求电子密码锁的发展历史!

遥控式电子防盗锁

目前常见的遥控式电子防盗锁主要有光遥控和无线电遥控两类。光遥控又分为红外线遥控和可见光遥控,光遥控利用窄角度的光传输密码,优点是传输信息量可以很大、速度极快、人眼识别不出来,又无法在光路径上(操作者与电子防盗锁主体之间)以仪器捕获信号试图复制,因此保密性极高。无线电遥控的优点也是传输信息量可以很大、速度快、人眼识别不出来,但发射的信号弥散空间,容易被仪器捕获,因此适合采用“变化的密码”,如所谓的“跳码”、“滚码”(均是随机变化而无明显规律),这样即使捕获了当时的信号也无利用、复制的价值。使用遥控式电子防盗锁,需要仔细保管遥控器(即钥匙),而且对某些应用而言,这种钥匙大了一点,可能还要使用特定的电池。

键盘式电子密码锁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认可程度看,使用最为广泛的是键盘式电子密码锁,该产品主要应用于保险箱、保险柜和金库,还有一部分应用于保管箱和运钞车。键盘式电子密码在键盘上输入,与打电话差不多,因而易于掌握,其突出优点是“密码”是记在被授权人脑子里的数字和字符,既准确又可靠,不会丢失(除了忘记),难以被窃(除非自己泄露)。但是密码不能太简单,太简单了就容易被他人在键盘上试探出来,或者可能被旁观者窥测出来,造成保密性不足。当然,密码又不能太复杂,太复杂了可能自己都糊涂了,或者输入密码操作成功率低,造成使用不便。因此,为了发扬优点、克服弱点,键盘式电子密码也在不断发展中,如“任意设定密码”技术使得被授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好设定密码,常用常新;而“自动更改密码”技术使得本次输入的密码将自动更改成下次应输入的密码,更改的规律不为他人所知,因而不怕旁观者窥测;独出心裁的“键盘乱序显示”技术使得键盘上的固定键位每次显示出的字符不固定,并且显示的窄小角度只能由操作者正面看得到,因而即使旁观者看见操作动作也难以窥测出密码;“多重密码设定”技术使得单组密码不一定有效,适合多人分权使用,需要输入两组以上的密码才被认可,大大提高了保密性,如果限定输入这些密码的先后顺序或时间区段,则保密性还可提高。在输入密码的过程中,为了限制试探密码的企图,通常输入错误码若干次或若干时间内输入不正确,即“封锁”键盘,不再接受输入操作。总之,尽管新式电子防盗锁层出不穷,但键盘式电子密码防盗锁仍然“老树发新芽”,不仅在市场上居于主流地位,而且,还经常作为其他类型电子防盗锁的辅助输入手段。

卡式电子防盗锁

使用各种“卡”作为钥匙的电子防盗锁是当前最为活跃的产品,无论卡的种类如何多种多样,按照输入卡的操作方式,都可分为接触式卡和非接触式卡两大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安防行业的要求,通常不得使用可靠性差、易被仿制的磁卡。目前接触式卡的技术成熟、价格较低,应用也较为广泛;非接触式卡使用隐蔽、方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储存信息量大是卡的优势,它不仅作为钥匙,还可载入多项个人信息,特别适合金融业注重“验明正身”的行业特点,而且一卡多用(如入门、开锁、存储、付费等)带来持卡人的便利。使用这类电子防盗锁,需要仔细保管卡(即钥匙),尤其丢失了必须尽快取消该卡的授权。

生物特征防盗锁

人的某些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如手、眼睛、声音的特征)几乎不可重复,作为“钥匙”就是唯一的(除非被逼迫或伤害),因此,利用生物特征做密码的电子防盗锁,也特别适合金融业注重“验明正身”的行业特点。

由于这种“自生自长、随身携带”的“钥匙”优点突出,因此这种锁很快度过了性能不太稳定、价格昂贵的初始期,变得越来越实用、越来越“特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现今,生物特征技术发展迅速,除了价格因素和尺寸体积因素对普及尚有所限制外,生物特征电子防盗锁在金融业的前景被人们普遍看好。不过,在要求保密性极高的情况下,还不宜单独使用生物特征电子防盗锁,最好是组合其他电子信息作为密码。

由于数字、字符、图形图像、人体生物特征和时间等要素均可成为钥匙的电子信息,组合使用这些信息能够使电子防盗锁获得高度的保密性,如防范森严的金库,需要使用复合信息密码的电子防盗锁,这样对盗贼而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组合使用信息也能够使电子防盗锁获得无穷扩展的可能,使产品多样化,对用户而言是“千挑百选、自得其所”。

Ⅳ 温州到底有多少年历史了,,,,,,,,,,,,,,急啊啊啊啊

温州公元138年正式建县,已经有了1874年的历史
温州地区远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先秦时期
约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温州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0余处,出土有石犁、石镰、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石镞、石网坠、石矛及纺轮等劳动工具。尚有夹炭陶片和夹粗沙陶片。先民从事渔猎和耕作。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代),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国,杀越王无疆。越部分族迁东瓯定居。
汉至清
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36郡,温州属闽中郡。
前192年(西汉惠帝三年)惠帝刘盈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
138年(东汉顺帝永和三年)分章安之东瓯乡置永宁县,西犹兼处州地,户不满万。县始于瓯江北岸。是为温州建县之始。
323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置永嘉郡,治所设于永宁,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建郡城于瓯江南岸,相传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后名鹿城。是为永嘉建郡之始。
422年(南朝宁武帝永初三年)谢灵运贬宁永嘉,遍历诸县,多有题咏,成为山水诗鼻祖。前此数年,郑缉之撰《永嘉群记》,是温州最早的地主志,今存孙诒让辑本一卷。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合并,称永嘉县,属处州。后三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州治设于括苍(今丽水市)。
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改括州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苍。辖永嘉、括苍、松阳、临海四县,计10542户。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嘉郡为括州。次年,析括州之永嘉县置东嘉州,辖永宁、安固、乐成、横阳四县。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
724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温州为永嘉郡,辖四县,共计42814户,241690口。
758年(唐肃宗乾无无年)复改永嘉郡为温州。是年,以李胥为监盐官。民国时期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11月29日,温州组成军政分府,徐定超任临时都督。翌年7月废温州军政分府,置温州府。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共和国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Ⅵ 温州有多少年历史

温州古代称瓯越。还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气候温暖,"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

Ⅶ 锁的防盗起源和历史!谁知道的!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用以关住某个确定的空间范围或某种器具的,必须以钥匙或暗码打开的扣件 。

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
18世纪初由英国人 D. 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19世纪中叶 ,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
1848年 ,美国人 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指纹锁、眼球锁、遥控锁等。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

一、锁的历史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外线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来打开。以后,又发展到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等等。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加了一组或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声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来控制锁的开启。
现如今,锁具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换代,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神奇。总而言之,锁具在人类文明社会里发挥着“拘系束缚”的功能,规范着社会行为,捍卫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

三、制锁与开锁
—— "矛"与"盾"的较量难解难分
锁与开锁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作为"盾"的锁,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没有占过上风。制锁人与开锁匠的较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智慧的斗争已持续了几十年。 "较量"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把门的"铁将军"是挂锁,开锁匠只需出动一根小钢丝,便轻松得手,不过那时也并没有多少人会来动这门的心思。
到了七十年代,暗锁开始嵌入到千家万户的门上。但很快的,开锁匠又发明了一种小钩子,这种小钩子一伸进锁孔,轻轻搅动两下,锁就打开了。这种"技术"很快就被众多人掌握,连寻常百姓自己用身份证很随便就可以打开自己的门。 制锁人不得不想方设法来"降妖伏魔"。八九十年代,十字锁出现,防盗门也应运而生,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关门大吉"了,但没想到开锁匠也已经"更上一层楼"了。他们的开锁工具多达几百上千种,专用的乙炔瓶仅巴掌大小,各种形状的钩子应有尽有,更为神奇的是,有人用口香糖就可以开锁。
随着眼点"较量"在不断地升级,有的锁厂在锁芯里加入稀有金属,专门对付口香糖和万能钥匙;另外还装上异形弹子,防备钢丝钩的开启,钥匙上采用一字槽形,用电脑输入密码,以备有人复制,但很快就听到了传言:开锁匠们又在施展"魔法"了。
如今,有些生产锁的厂家在自身锁的防盗性能上,没有任何进展,为了商业目的,只有在锁的外观上大做文章,改变钥匙形状,故弄玄虚,蒙敝消费者,这些锁的防盗性能上甚至还不如最古老、简单的挂锁。 从锁的发展历史上看,要想能防止万能钥匙的开启,锁的制造工艺就会特别复杂,制造成本会十数倍的增加,同时,其防暴力破坏的性能也会大大降低,锁具制造行业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至今,选择什么样的锁才能真正安全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事。⊙

锁是谁发明的,锁起源于什么时候。锁的观念很可能各自独立地出现于世界的不同地区。古代中国人已有简单的锁,它可以用一把镰刀形的或钩状的钥匙打开。像这样的锁在中国至少4000年前就已存在,甚至可能更早一些。

古代埃及人在同一时期也用锁来保护他们的财产。这些锁比中国锁稍微复杂一些。埃及锁装有一系列长度不一的锁销,它们与突出于钥匙外侧的销钉相匹配。只有那些销钉长度准确的钥匙才适合一特定的锁。与现代的锁是用硬金属制造的不同,埃及人的用木料做成的。

关于锁的观念很可能各自独立地出现于世界的不同地区。古代中国人已有简单的锁,它可以用一把镰刀形的或钩状的钥匙打开。像这样的锁在中国至少4000年前就已存在,甚至可能更早一些。

古代埃及人在同一时期也用锁来保护他们的财产。这些锁比中国锁稍微复杂一些。埃及锁装有一系列长度不一的锁销,它们与突出于钥匙外侧的销钉相匹配。只有那些销钉长度准确的钥匙才适合一特定的锁。与现代的锁是用硬金属制造的不同,埃及人的用木料做成的。

罗马人采用了埃及人关于锁的主意。他们引进了新的性能,例如压下锁销的弹簧等。罗马人把有着这类特色的锁带到了所征服的欧洲、西亚和比非的大片地区。

在中世纪,锁变得非常复杂,在商人和教士们存放贵重物品的箱及保险箱的盖子里,常常可以见到嵌齿、杠杆和弹簧之类的庞大机械装置。

到罗马时代,为了保障住房、店铺以及装有贵重物品的木制箱柜的安全,锁和钥匙已十分普遍。这个罗马时期的青铜锁板出自法国。它被巨大的、头部挺重的元钉恰当地固定住。

莱纳斯·耶鲁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并且至今仍然在广泛使用的现代耶鲁锁(一种圆筒锁—译注),是以古代埃及锁的锁销装置为基础的

Ⅷ 请问温州东方集团以前是做什么的

温州本是私营企业发展的渊薮。因为有了浙江东方集团,温州也出了国企的典型。 浙江东方集团公司的前身是温州玻璃钢建材厂
1984年,温州玻璃钢建材厂濒临倒闭,滕增寿临危受命,出任该厂党委书记和总经理。滕上任之初的一句话在当地街知巷闻:“搞不好国有企业,我就拿把刀在厂里剖腹自杀。”结果,企业当年扭亏。三年后成为全市税利大户。 1988年,滕准备兼并当时温州最大的亏损户温州造船厂,该厂有2000余职工,3000多万欠债。兼并完成后,船厂当年完成技改,当年投产见效,一跃坐上全省造船业的头把交椅。 之后,滕又兼并了温州当地8家亏损国企,并在1989年组建了温州首家集团公司--温州东方工业企业集团公司。 1993年,东方集团全资兴建的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开业。这个5万平米的灯具市场,开业当年便完成了3亿销售额,1997年更是冲上了30亿,成为全国灯具第一大市场。 1994年,集团又投资1.9亿元,从国外引进设备生产大口径玻璃钢管道,成为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东方集团公司进入全国512家重点国企行列。 1997年10月,由东方集团作为独家发起人的浙江东日股份有限公司(600113,SH)在上交所上市。集团将全资下属企业管道公司和东方灯具大市场全部资产和负债投入东日股份�净资产评估后为11191.65万元�折股7800万股。另有4000万流通A股,募集资金合计22376万元。 “当年公司上市还是配额制。每个省只有3-5个名额,浙江的一个名额就给了东方集团。”温州证券协会秘书长林奕茂对记者说。 “浙江东日是温州唯一的上市公司,政府希望借此表明,温州不仅可以搞好民营经济,像东方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照样可以发展。”温州市委政研室主任马津龙说。 “共生现象” 在随后的很长时间里,东方灯具市场催生了一种奇特的“共生现象”--尽管东方灯具市场是国有的,但其主要收入却是来自租赁其店面的1200多家当地个体、私营灯具企业。
资料显示,该灯具市场吸纳了温州80%的个体私营灯具厂。2002年,东方集团由此收取的租金为1.6亿,占东日主营利润的64.86%。 “但是,单纯依靠个人能力和政府扶持的企业终究不能维持长久的活力。”马津龙说,随着私营经济的壮大和政策风险的消弭,“共生现象”开始受到冲击。
东方灯具市场里的一位灯具店老板说,前几年灯具市场生意红火,全国独此一家。但1998年开始,灯具及一些相关产业开始从温州向广东中山古镇转移,古镇实行减免或轻税政策,每户税收额只有1000元左右,而东方灯具市场的税收是古镇的好几倍”。 这位经营者对东方灯具市场的垄断模式颇有微词,“市场的租金是80元/平米/月,广东古镇的租金便宜得多。”当地的另一个灯具老板则透露,温州南白巷曾经有人打算另起炉灶搞一个新的灯具市场,但无疾而终。 记者从东方集团的副总郑念鸿处证实,1997年30亿的销售额是东方灯具市场的顶峰,近几年持续递减,2002年只有20亿不到的销售业绩了。 东方集团的其他业务同样不容乐观。 记者在现场见到,昔日令滕增寿一战成名的东方造船厂,如今已成了一片荒地。柯永波说:“现在浙江的跨江大桥越来越来多,利润高的大船不能制造,而造小船的利润又低,养不起2000多职工。” “东方集团其他下属子公司也面临激烈竞争,比如玻璃钢管道的销售业绩就不是很好。”柯永波认为,相对于一些同类民营企业,“运营方式和制造成本的差异造成了目前东方的状况--改制是唯一的出路。” 大象与狼共舞 东日股份2003年一季度季报显示,公司正开始实施全面的资产置换:从原先的管道、制药等主营业务退出�转而进军科技教育和房地产市场。

Ⅸ 东方密码指纹锁和_玛是一个厂家的吗

不是
公司介绍_玛锁具制造商---广东镖臣防盗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锁具、保险柜、工程五金等产品为一体的专业化五金产品制造商。公司位于中国小五金之地——小榄镇,占地面积80多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_玛防盗科技工业园已于2013年全面投入使用。工业园集研发、生产于一体,工作、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公司员工过千人,内设锁具、工程五金、保险柜等几十个产品生产线,全系列安防产品品种高达千个。2013年,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与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我国五金锁具行业第一个创新工程中心,公司也成为广职院实习和就业基地。公司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并获得各级政府、行业协会颁发的多个荣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十大锁王”、“广东省着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空转锁具(镖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广东省二级计量规范企业”、“中山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镖臣公司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质量为本,服务领先”的发展理念,以“保物保家保平安”为企业使命。

阅读全文

与温州东方锁厂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