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永嘉之乱是怎么回事你有哪些了解
永嘉之乱发生在西晋,当时的皇帝是晋怀帝司马炽。匈奴贵族刘渊反晋,在两次进攻洛阳无果后,最终由刘渊之子刘聪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破了西晋的都城洛阳,并大肆烧杀抢掠,俘虏了晋怀帝以及一干王公大臣。
这又是一场类似于靖康之耻的悲剧,虽然永嘉之乱并没有直接导致西晋灭亡,但西晋再无能力抵抗外族的势力,没几年就灭亡了。
再次面对匈奴人的进攻,西晋毫无抵抗能力。晋怀帝也在逃亡途中被俘了,太子也被杀了,史称“永嘉之变”。
但西晋与大宋不同,反而与明朝一样,都是采取的分封制,所以全国各地藩王很多,不然当年也不会有八王之乱,也基于此,得知晋怀帝遇害,吴敬王司马晏之子司马邺即皇位于长安,不过当时西晋彻底失去了抵抗力,西晋皇室、世族已从京师洛阳纷纷迁至江南,所以司马邺抵抗了没有多久也向刘聪投降了,西晋灭亡。
㈡ 历史上的永嘉之乱是怎么一回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嘉之乱是指晋朝怀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发生的战乱,这时期国内主要矛盾从汉族统治阶级内部转化为汉族统治阶级与割据的 西晋地图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称:“永嘉之乱”。 从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魏晋之际,在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情况下,胡族内迁形成高潮。在这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 西晋初年,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在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迁的外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但在交融的同时,胡汉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汉人的奴婢,而不少汉人也相继沦为胡人奴婢。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当军作战,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员押往他乡出卖,因而激起了境内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层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实行割据。连续不断的胡族内迁引起胡汉双方的矛盾,严重动摇了西晋政权的统治根基,大规模的暴动有一触即发之势。 当时西晋一些官僚也察觉到形势的严重性,于是便有以郭钦、江统为代表,提出“徙戎”的主张。他们建议用武力将内迁的胡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并以“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办法隔绝胡汉接触,来防止胡人的反抗。但由于各族内迁及胡汉杂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因而徙戎的主张无法实施。 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却祸起萧墙。在统治集团内部,西晋诸王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这之后永嘉之乱的大恶斗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人民又重新陷于苦难的深渊,掀起了大规模的流亡的浪潮。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贵族中的分裂势力参加这场混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晋室内部矛盾重重,地方防务不修,连年天灾人祸,使中原沦陷。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反晋,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刘渊,字符海,新兴县匈奴人,冒顿之后,曹魏时改姓刘,祖父为南匈奴单于,父刘豹为匈奴左部帅。西晋太康末刘渊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受晋封为汉光乡侯。起兵反晋后自称汉王,永嘉二年(308年)正式称帝。 刘渊死后,其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陷西晋京师洛阳,俘虏了晋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永嘉之乱后不久,怀帝被匈奴人所杀,其侄愍帝被拥立于长安。这时皇室、世族已纷纷迁至江南、西北、东北。到了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长安,俘虏了愍帝,西晋至此宣告灭亡。而实际上,永嘉之乱早已决定了西晋覆灭的命运。从武帝建立晋朝,到愍帝出降,西晋国祚仅历五十一年。西晋表面上虽是亡于胡人之手,其实自西晋建立以来,其施政缺失甚多,使政局混乱,内战不休,少数民族贵族中有野心的割据势力乘机利用军事上的优势,建立割据政权。相比晋朝,那些反动的少数民族贵族更加腐朽,不得民心,依靠武力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政权往往频繁更迭,控制区域也仅仅限于中原少量地区,大部分国土依然被晋朝统治。
㈢ 永嘉之乱是哪一年发生的啊 有什么故事吗
永嘉之乱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晋初重行分封,终致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社会不稳,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㈣ 历史上的永嘉之乱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发生
历史上的永嘉之乱决定了西晋政权的覆灭,表面上西晋政权由胡人推翻,但实质上从武帝篡权,再到最后愍帝投降,西晋区区五十一载,西晋君主在施政方面没有建树,朝局混乱,贪污盛行,常年各家内战,民不聊生,西晋政权的短命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㈤ 永嘉之乱是什么一件历史事件
永嘉之乱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晋初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㈥ 连君王都被俘虏,永嘉之乱究竟发生了什么
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期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的一场动乱。动乱是由居住在中原地区的胡人所发动,他们在苦县屠灭西晋中央军队以后,攻陷洛阳并大肆烧杀抢掠,更俘虏晋怀帝等王公大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汉族政权被北方胡人攻破后统治集团几乎被团灭的事件。这次事件过后,西晋也随之灭亡。
宁平古战场遗址
其后不久,汉国的王弥与刘曜先后率军攻打至洛阳,并于六月丁酉日攻破宣阳门,直入南宫,一路打进太极前殿,在皇宫中大肆搜掠。晋怀帝打算从华林园出逃,进而前往长安,但没想到在半路就被汉国的兵士所俘虏,留在洛阳的王公大臣加上平民百姓总计有三万多人被杀,皇宫珍藏被劫掠一空,晋室宗庙被焚毁,皇陵也遭到挖掘破坏。最后刘曜等人一把火烧了洛阳皇宫,俘虏着晋怀帝及其皇后一起回归汉国。
永嘉之乱过后,西晋宗室被屠戮殆尽,西晋在北方的势力也在其后几年相继败亡。当怀帝遇害后,嗣位的晋愍帝在长安再次被汉国俘虏,西晋终于宣告灭亡。此时,领有江东的琅琊王司马睿则在士族王导等群臣的支持下于公元317年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北方的士族百姓为避战乱被迫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地区,史称“衣冠南渡”。大量人口的南迁同时也为东晋的偏安一隅创造了条件,此后,东晋又设立了大量的侨州、侨郡,深深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当然,在客观条件上也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㈦ 永嘉之乱是怎么回事
永嘉之乱,是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更俘掳晋怀帝等王公大臣的一场乱事。[1]及后导致西晋于316年灭亡。[2]
西晋八王之乱,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蛮族趁机发动战争。永兴元年(304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省离石县)起兵,建立汉赵政权。永嘉三年(309年),汉赵两次进攻洛阳,被击退。永嘉五年(311年),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十万余人。[3]
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被杀死,司马邺于长安即皇帝位,改元建兴。[4]后建兴四年(316年),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318年初,晋愍帝被杀死。[4]
“永嘉之乱”致使中国再次走向分裂。中国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南方则建立起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
政治背景
八王之乱
西晋疆域
在永嘉之乱已露端倪时,八王之乱的胜利者司马越着意于晋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晋惠帝中毒身亡后,司马越拥立司马炽、杀司马覃,借以打压羊皇后的势力;[6]不久司马越与晋怀帝司马炽又矛盾激化,于是他在外安插党羽、在内威逼晋帝,结果既因所托非人使洛阳失去屏障,又因心怀不臣加剧晋廷内部矛盾,并且未能及时对刘渊和石勒进行有效打击,对永嘉之乱的扩大起到推动作用。
㈧ 永嘉之乱是怎么回事呢
永嘉之乱,是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更俘虏晋怀帝等王公大臣的一场乱事。及后导致西晋于316年灭亡。这一次乱战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并且对我国政权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一,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期的一次战乱。
因为这次战乱主要是由于匈奴的军队在刘玉聪的率领之下,打败了西晋的京师的守军在这场战役当中呢,我们的古都城洛阳被沦陷了,并且惨遭了大量的杀戮,而且呢,很多的人民群众也都被俘虏了,环境的也在这一场战乱当中和他的王公大臣被俘虏,并且在敌方的势力当中生存了很长的时间,这也直接导致了西晋在这1年之后灭亡了,并且对于这个王朝的更新换代了,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我国古代战争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
㈨ 永嘉之乱为何发生,其过程是怎样的
八王之乱后期,匈奴刘渊据平阳、氐人李雄据成都,晋室已告分石勒 裂。羯人石勒、王弥,更率军队乘虚流窜,蹂躏大河南北。惠帝永兴元年(304),刘渊叛晋,自称汉王,上尊汉高祖与昭烈帝。怀帝永嘉二年(308),匈奴刘渊自立于平阳,建立汉国。两年后,其子刘聪继立,派刘曜率兵四万攻洛阳;时怀帝以荀晞讨东海王越,越病死,王衍率兵还东海国,为石勒所破,晋军力大削。永嘉五年,刘聪再派王弥、刘曜、石勒攻洛阳,城陷,杀王公士民三万馀,并掳怀帝北去,史称“永嘉之乱”。从晋武帝篡曹魏,到晋愍帝出降,西晋国祚仅历五十一年。次年,安定太守贾疋迎立秦王业为太子,却传来怀帝遇害消息。司马业遂登位为愍帝,改元建兴,都长安。建兴四年(316),匈奴刘曜陷长安,愍帝出降,被掳至平阳,西晋亡。劳榦剖析永嘉之乱谓:由于“据守江南的人勤王不力,对京师不作有效的援助。”亦备一说。自永嘉乱后,开启北方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原陷入胡人分裂混战近130年,影响深远。
㈩ 永嘉之乱的背景是怎样的
永嘉之乱,或称永嘉之祸,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场动乱事件。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
西晋中后期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
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个动乱事件,由居于中原的汉化匈奴人发动。
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