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它的历史大概有多少年
中国的历史大概有五千年。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约有5000年。中国历史悠久,自夏(新石器时代二里岗文化),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神话传说中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约公元前2070年,新石器时代二里头文化(夏)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❷ 清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清朝有276年的历史(1636年—1912年)。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军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多民族国家得到统一巩固,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年仅六岁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五族共和,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没有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在女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
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帝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由自己亲自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变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时加强上三旗的实力,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有所削弱。
❸ 长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大约2228年左右。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3)它有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1、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 体系。
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 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 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
2、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
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 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
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 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 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 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❹ 做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大统一王朝清朝,它拥有多少年的历史
你好,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大概就是这样的
❺ 北京有多少年历史
北京是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后,延丰召见了延都人。延都自古以延国都城命名。在战国七杰中,据说燕国因靠近燕山而得名,其所有国家都被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元朝时,这座新城是围绕北海公园重建的,北海公园建于元朝金殿。从元朝始祖到元朝九年(1272),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废元后,为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元朝改称北平。
北京,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始祖朱棣永乐即位,将其封建的北平府改为顺天府。这是北京正式名称的开始。它有600多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京照被废,改为北平。
(5)它有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北京山区面积10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平原地区6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京的平均海拔是43.5米。北京平原海拔20-60米,山区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属于太行山,北部和东北部属于燕山。最高的山峰是北京门头沟区的东陵山,海拔2303米。最底层为通州区东南界。两山在南口广瓯交汇,形成一个向东南延伸的半圆形山腰。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周围的小平原就是北京平原。
❻ 中国5000年历史,作为第二个朝代的商朝,它有多少年的历史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❼ 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
中国有大约五千年的历史。如果从黄帝时期约是公元前2700年开始算的话,中国历史约有4700年,在百位四舍五入的话,就是五千年历史了。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盘古开天到二十一世纪之间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从盘古、女娲、后羿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00年。
就现在而言,中国文明的发端应是二里头文化,其典型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分四期,从二期开始聚落规模就变得很大,整个遗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之前的新石器时期,只有陶寺遗址有相近的规模(280万平方米),从三期开始,还有青铜作坊和其他手工作坊。二里头遗址显现城市、青铜冶炼、王宫等文明的特征,虽然没有文字,但是从文化的传承上来看,二里头---郑州商城---殷墟是一脉相承的,而殷墟恰恰出土了世界闻名的甲骨文,而确认是商朝晚期的遗址(盘庚迁都后的都城),所以二里头文化至少从第三期开始可以认为是商文化(若郑州商城是商汤的都城的话,二里头是先商文化;若不是,则二里头是早商文化),而中国的历史(文明史)应是从这里开始。真么算的话,中国的历史时代可能是从公元前1700年左右开始的(据最新的碳14年代测定的结果,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750~公元前1530左右)。之前的中国处于史前时代(或包含一部分原史时代)。所以,中国的历史至多为3700年,从商文明开始算起。
❽ 中华民族有多少年的历史
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一词出现甚早,源自于中国古代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科技发达并且历史悠久,因此称该地为中华,此区后来被称为中原或中国。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相当于今陕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带。
(8)它有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唐律疏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
中国近代着名学者章炳麟认为:“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这里强调中华一词乃区别文化高下之族的含义。“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这是由于中华与华夏一词有关。华夏文化发达,遂以中华自称。
“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提出,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族的重要概念。“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较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先驱。
梁启超最早使用“中华民族”,但是梁启超也创造了东方民族一词,他于1899年所撰之《东籍月旦》,中有“日本人十年前,大率翻译西籍,袭用其体例名义,天野为之所着万国历史,其自序乃至谓东方民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梁启超、孙中山等先贤的话语中,渐渐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经由最初的强调满汉之辨和排满,到梁启超的主张“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到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再到新中国参照苏联民族理论的识别认定活动,最终使“中华民族”的概念成为中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代称。
这一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才最后完成,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三点原因导致:
1、大规模抗战使大多数中国人有了共同的历史命运与集体记忆。
2、国共联合与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主义深入人心。
3、战争造成的人员迁徙打破了原来的地域隔绝。
❾ 故宫有多少年的历史
故宫1420年建成,到现在(2019年)已经599年了。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9)它有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故宫的主要建筑:
1、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2、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3、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故宫
❿ 中国历史有多少年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大约5000年。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主要是由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升华的果实。
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从产生文字之后算起,之前的时期称之为“史前时代”。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黄帝时期:
黄帝(姬轩辕)是4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渐渐强大。他曾率领部落打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北方的蚩尤部落。
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息、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汉族古称)的主干成分。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这就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的由来。
黄帝是三皇五帝之中的杰出代表,奠定中华魂,是现在中国人70%的祖先。其余30%也大多可以追溯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