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氏孤儿是哪个年代的
1、赵氏孤儿是春秋时期的事件。
2、故事简介
公元前587年,赵朔死了,他的妻子赵庄姬就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出现私情。在春秋时这种乱伦的事情并不少见,但是赵家人大部分都是比较看不惯这种事的。赵朔的另两个叔叔赵括和赵同看不下去了,便把赵婴齐放逐到了齐国。赵婴齐临走时说:“有我在,栾书虽执政,也不敢对赵氏家族怎样,我一走,只怕就麻烦了。”此事气坏了赵庄姬,她也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账都算在了赵氏的头上,她联合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郤氏,共同对付赵氏。几股势力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晋景公信以为真,杀死了赵同、赵括。杀了人,赵庄姬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杀了赵同和赵括,赵家可就剩下自己的儿子赵武了,而此时栾氏、郤氏力量壮大起来了。这不是自己一顿忙乎给别人做了嫁衣吗?明白过来就好,赵庄姬把赵武带到了晋国的王宫之中,保护了起来,以免受到栾氏、郤氏的杀害。晋景公杀死赵同兄弟后,就想把赵氏的土地赏给祁奚家族。而此时,终于有为赵氏家族说话的人了。晋国执政大夫韩厥说:“赵氏家族的赵衰、赵盾、赵朔都对国家有大功,却没有了后代,也失去了土地,这样让后来的人会怎么想呢?还怎么愿意为国家尽忠?”这一句话,挽救了赵氏,也最终成就了战国时代。赵氏的土地被留下了,后来又封还给了赵武,赵氏家族才得以复兴。
2. 赵氏孤儿是哪个朝代的
春秋时期,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纪君祥
3. 赵氏孤儿是哪个年代发生的事
赵氏孤儿是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
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3)赵氏孤儿是历史哪个朝代时间最长扩展阅读:
同名电影《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上海东方影视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由陈凯歌执导葛优、王学圻、黄晓明、范冰冰、海清、鲍国安、张丰毅、赵文卓、王瀚、赵文浩等人主演的古装电影。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
该片主要讲述民间医生程婴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并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免遭毒手。而程婴因献“赵氏孤儿”被收为屠岸贾的门客,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最终报仇雪恨。该影片于2010年12月4日公映 。
《赵氏孤儿》的核心主旨是塑造了程婴这样一个严重有悖传统中国宗法伦理规范,弃亲生子不顾,将他人孩子抚育成人的平民悲情英雄角色。就该一核心题旨的意图表达来说,观众确实能对程婴的平民英雄形象产生一定的认同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氏孤儿
4. 赵氏孤儿是那个朝代
春秋时期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5. 《赵氏孤儿》发生在什么朝代
故事讲述的是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随着战功赫赫的赵氏家族的权利和威望不断壮大, 《赵氏孤儿》黄晓明饰韩厥
国王晋景公都恐惧不已。而将军屠岸贾(王学圻饰)一直都受到赵氏的排挤,于是借助赵朔胜仗庆功之日,设计以弑君之罪,一日内便杀死了赵氏族长赵盾(鲍国安饰)和长子赵朔(赵文卓饰)等赵氏家族300余人。而赵朔妻子,庄姬此时生下儿子。为了保住赵氏唯一的香火,她自杀以换让韩厥(黄晓明饰)放程婴(葛优饰)带赵武走。 当韩厥受屠岸贾之命冲进庄姬府逮捕怀孕的庄姬(范冰冰饰)时,程婴正在府上,在庄姬得到变故后要求程婴让自己把孩子生下来,当韩厥冲进来时,庄姬把婴儿藏在了程婴的药箱当中,并指挥程婴把婴儿带出去。屠岸贾赶来时,找不到婴儿,一怒之下挥剑砍在了韩厥的脸上,并下令封锁城门全力搜捕婴儿----赵氏孤儿赵武。 程婴把孩子带回家后交给妻子照顾,自己去找赵 范冰冰在剧中造型
[1]氏的老友大夫公孙杵臼(张丰毅饰)求助,商量之下利用其贵族身份把赵武带出城去,当他们赶到程婴家,发现妻子在屠岸贾搜查之时为保自己家孩子把赵武交给了屠岸贾,而生性多疑的屠岸贾不信其手中的婴儿是赵武,正相反,在他眼里程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赵武,把他一把摔死。反倒把真正的赵武放了。而程婴因献“赵氏孤儿”被收为门客。 程婴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把赵武养大,认屠岸贾作干爹习武、读书,并找机会复仇。韩厥刺杀屠岸贾,屠岸贾重伤,赵武以死要挟程婴灵药治疗屠岸贾。赵武、屠岸贾在程婴面前确认了所有真相,屠岸贾杀了程婴,赵武借机一剑刺死了屠岸贾。
6. 赵氏孤儿是哪个朝代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赵氏”,即春秋晋国正卿赵盾的家族。“孤儿”是赵盾的孙子赵武。
1.“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赵世家》:晋景公三年(前597),司寇屠岸贾以清算已故赵盾弑君之罪为借口,“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盾子)、赵同、赵括、赵婴齐(均为赵盾异母兄弟),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这生下的男孩便是赵氏孤儿。屠岸贾听到风声,入宫搜索,必欲斩草除根。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与友人程婴见情势危急,密谋定计,设法搞到一名婴儿穿上华丽衣服藏入山中,然后由程婴故意出首告密,领屠岸贾杀了杵臼、婴孩,以这种李代桃僵的缜密部署,保全了赵氏孤儿——赵武。十五年后晋景公得了重病,大夫韩厥说是赵氏冤魂作祟的缘故,并说出了赵氏孤儿的下落。景公从深山中召回了程婴、赵武,让他们攻灭了屠岸贾一族,重新恢复了赵武的爵位。程婴志向已遂,自杀以谢公孙杵臼,赵武为两人“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赵世家》的记载长逾千言,情节曲折,具有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成为后世搜孤藏孤故事取材的母本。不过《史记》里的这个故事同更早的《春秋左传》、《国语》,甚至同司马迁本人记载晋国正史的《史记·晋世家》对读,便会发现多处疑问和矛盾,集中在赵朔妻庄姬、赵同、赵括、赵婴齐活动时间重复上。
2.从历史背景来看,这应当是继位的君主晋景公对赵氏势力的反扑。而赵氏孤儿赵武劫后余生,重返政治舞台,其实是卿族总体势力强大的一条旁证。终于在一百多年之后,公元前453年,其四世孙赵毋恤会同其他卿族“三家分晋”,建立了赵、韩、魏国,赵武被尊为赵国的先祖。从其间所覆盖的历史涵面来看,可以说“赵氏”加上“孤儿”,才是“赵氏孤儿”的完整版。先前赵盾的德在人心,之后赵国的惨遭秦灭,都是“孤儿”情节萌生垂远的助因。
7. 《赵氏孤儿》是哪个朝代发生的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发生在晋国晋灵公时代的事情。
当时晋国是北方大国,都城在山西故绛。河西十城皆属晋国范围。赵氏则是晋国六大公卿之一(晋国在国君姬重耳即位时,追随他流亡的那些大臣,就组成了一个世袭的六大家族贵族统治集团,范家、中行家、荀家、韩家、赵家、魏家。共同掌握权力),史记·赵世家所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地在陕西韩城市。赵朔的门客程婴是韩城程庄人。因司马迁是韩城人所以该内容十分详尽。
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战国三家分晋后赵国祖先。
赵下宫之难赵氏惨遭屠岸贾杀戮的事件中,为了保全赵氏一脉,赵朔的朋友、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合谋阉了一出双簧戏:一人献身,一人献子。在险象环生的悲壮氛围中,终于瞒过了权奸,保全了赵氏孤儿。
公孙杵臼死后,程婴将其安葬在自家坟地。后赵武长大复仇,重振赵氏。程婴认为自己的朋友之义已尽,遂自杀下报公孙杵臼。司马迁在《赵世家》中写道:“赵武服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史记·赵世家》P1785)后赵武死后,留言后人,一定要将自己埋葬在义父身边,所以至今,韩城程庄原上(堡安原)有三义坟岿然屹立。三个墓碑分别为:
“晋公孙义士杵臼墓”
“晋程义士婴墓”
“晋卿赵文子墓”
8. 请问赵氏孤儿是怎么回事发生在什么朝代
一、
《赵氏孤儿》是元朝着名剧作家纪君祥的作品。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一场残酷的宦海之争。晋国大将屠岸贾为了权力,害死忠臣赵盾,赵家三百多口除赵氏孤儿被程婴设计救出外,全部被杀。为保全赵氏孤儿,程婴自己的亲生骨肉被残害,而赵氏孤儿也被屠岸贾收为养子,和程婴一起生活在贾府。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练就一身武艺,得知自己的凄苦身世后,擒杀屠岸贾,为赵家报仇雪恨,为国家铲除一大祸害。
二、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剧本中说的故事见于《左传》,《史记》但二者所涉及的人物出入较大。《赵氏孤儿》所敷演的剧情,主要取材于《史记》。大致剧情是: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
9. 赵氏孤儿是哪个朝代的事
春秋时期的晋国
《史记》卷四三《赵世家》(以下简称《赵世家》)载,赵氏先祖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曾遭族诛之祸,赵朔遗腹子赵武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佑护下侥幸免祸,后赵武长大,依靠韩厥等人的支持恢复了赵氏宗位。这个历史故事在宋元之际被改编成剧本“赵氏孤儿”,从此广为流传,几乎妇孺皆知。
10. 赵氏孤儿是那个朝代的事情
赵氏为晋国世族,其曾祖赵衰为晋文公时大夫,曾辅佐文公成就霸业。其祖父赵盾,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历事襄公、灵公、成公三朝。其父赵朔在晋景公时,继任大夫之职。
晋景公三年(前591年),担任司寇的晋国大夫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决计首先消灭赵氏势力。于是就借口赵穿(赵盾的族弟)曾刺杀晋灵公,其责任在于赵盾,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于下宫,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要灭了赵氏全族。
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当时怀有身孕,逃进王宫躲避。过了不久,生下一男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当时,屠岸贾曾进宫搜索孤儿,赵朔妻把孤儿藏进裤档里,祝告说:“赵家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
果然在搜索的过程中,孤儿就没有出声。后来,孤儿终于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辗转救出宫来。公孙杵臼为此献出了生命,程婴带孤儿藏匿到山中。(今山西盂县有藏山,相传即为当时程婴藏孤之处;今山西忻州市西郊和垣曲县中条山也各有一处藏山。按:灵公、景公尚都于绛,即今山西翼城县,藏孤之处不宜距国都过远,当在今晋南境内,故似应是垣曲县中条山的藏山)。
赵武16岁时,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
以下是人们对《赵氏孤儿》中的主人公赵武的有关考证:
赵武,又称赵孟,生于晋景公三年(前591年),卒于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春秋时代晋国的执政大夫。
晋景公三年(前591)赵武出生;
成公八年(前583),晋杀赵同、赵括,赵武从姬氏畜于公宫。晋立赵武为赵氏后;成公十五年(前576)赵武16岁,举行冠礼;
前573,晋侯悼公即位于朝,赵武为卿,佐新军;
襄公三年(前570)魏绛佐新军,而赵武则“将新军”;
襄公十三年(前560)赵武将上军;
襄公十九年(前554)范匄为政,赵武佐中军;
襄公二十五年(前548)赵武为政;
襄公二十七年(前546)赵武与楚屈建主持弭兵之会;
襄公三十年(前543)主持澶渊之会;
昭公元年(前541)执政8年的赵武去世,年五十。
昭公二年(前540)韩起为政,赵武之子赵成佐中军。
赵武有子名景叔,景叔的儿子赵鞅人称赵简子,赵简子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使赵氏家族重新强撼崛起。
前458年赵简子死,其子赵无恤嗣立,称为“赵襄子”(赵无恤死,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让伯鲁的儿子继位即赵献候。赵无恤此举维护了赵氏家族的团结。死后他被谥为“赵襄子”。“襄”是仁义的意思——和宋襄公看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他的敬重。)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和韩康子、魏桓子三家联合杀死了晋国的智伯,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此即“三家分晋”。50年后的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分晋”的既成事实,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侯爵,是为赵烈侯、魏文侯、韩景侯。我国现在基本上把这一年视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