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关于清朝历史的书值得推荐
1、《细说清朝》
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干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康有为、慈禧等历史人物。
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还阐释了顺治出家、雍正暴亡、干隆身世等历史之谜。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着作。
2、《正说清朝十二帝》
该书讲述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清朝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
叙述了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无论是英明的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正说清朝十二帝,就是正说一个王朝的兴衰没落,正说一个时代的岁月变迁。
3、《正说清朝三百年》
本书14个专题,旨在反映清王朝的主要方面及其发展。“帝王”部分不仅仅反映各帝性格、功过,更企图通过叙述各朝大事,勾勒清王朝的兴起与衰亡的轨迹。
“后宫”、“皇宫和皇家园林”、“王室”、“政治”、“官吏”、“法制”、“外交”、“军事”、“经济”、“教育”、“科举”、“文化” 这些专题既横向展示清朝主要方面又纵向性地逐阶段地反映这些方面的发展。“灭亡”专题则专门叙述其灭亡过程。
4、《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5、《太监谈往录》
《太监谈往录》系多名晚清太监回忆录的合集,包括《宫廷琐记》(信修明着)、《清官太监回忆录》(马德清等述、周春晖记)和《太监往谈录》(耿进喜述、朱家浯记)3个部分。
内容多为身之亲历、目之亲睹和耳之亲闻,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记录了作者的太监生活及相关的宫廷见闻。
虽然他们在清官的服役时间、服务对象不尽相同,文化程度、思维定式各有局限,所述内容或多或少与事实存在误差,但由于都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却可以弥补史料之阙。将一个个零碎的细节连缀起来,呈现给读者的便是一段鲜活细腻、有血有肉的历史。
❷ 我想了解一下清朝历史,请学历史的推荐几本书能让我比较全面的了解清朝历史.
正史可以看《清史稿》,不喜欢看纪传体史书的可以看《清史编年》,喜欢看按事件专题编写的可以看《清史纪事本末》。
能耐得下心的还可以看《实录》《起居注》《圣训》《朱批奏折》等。
喜欢看轻松一点的可以看《清稗类钞》《清朝通俗演义》《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清宫述闻》,好吧《正说》系列(12帝、12妃、12名臣什么的)虽然不是很正,作为了解也是可以一看的。还有《清朝那些事儿》之类轻松系的。
挑几个着名的比较喜欢的皇帝或大臣的专着或者比较尊重历史的小说看看也可以。p.s.二月河系列不适合以“想了解清史”为目的的人看,有一定基础后或许能看出些有感触的东西来,但对不了解清史的人来说只有误导和灾难。
❸ 最近想研究清朝的历史,请问应该看什么书
1、《清实录》
《清实录》是中国现存历代实录中最完整的一部。它是官修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纪。《清实录》告成后,精写五部,其中四部为满、蒙、汉三体文本,另外一部为满、汉两体文本,藏于盛京宫殿。
2、《清朝兴亡史》
《清朝兴亡史》是一部多卷本历史学着作,对清代很多重要问题阐发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见解,并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现有学术观点进行了商榷。
着作以严谨的态度、详实的考据、客观的笔触,全面记录了清朝自开国、兴盛至衰落的历史。着作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清朝的历史进行了总结,既包括清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详细论述,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进行纪要、评说。
同时对当今史学界的一些错误观点予以反驳、纠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为规范现代清史教学及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严谨的资料。
3、《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
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清史稿》编修工作历时十余年,至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将各卷刊印出版,以示其为未定本。
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
4、《满文老档 》
《满文老档 》是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记载天命纪元前九年至天命十一年(1607~1626)、天聪元年至六年(1627~1632)和崇德元年(1636)共27年史事。
后金汗皇太极于天聪三年(1629)四月设文馆,命儒臣分为两直,翻译典籍,记注政事。巴克希库尔缠等奉命用老满文纂修史书,遂以为制。
天聪六年改用有圈点满文(新满文)修撰,岁岁相继,至崇德年间蔚为巨帙。原本37册,用明代旧公文纸或高丽笺书写,各册长短不齐,厚薄各异。
干隆六年(1741)内阁大学士鄂尔泰、徐元梦奉命将无圈点字档册中难以辨识的无圈点老满文捡出,附注新满文,按十二字头序列编成《无圈点字书》一部,存于内阁。
5、《星源集庆》
《星源集庆》为《爱新觉罗宗谱》嘉庆二十二年(1817)以后记载皇室本支世系的汉文本谱牒。
清制,每年例修十六房皇室宗支满文男女横格谱牒一份,送大内收存。
嘉庆二十二年奉旨着玉牒馆按照每年宗人府所进十六房满文男女横格谱牒式样,增修清仁宗本支及十六房皇帝宗支汉文男女横格谱牒各一份。
玉牒馆当即遵旨修毕呈进大内,并奏明今后每年于封印时从内领出旧本,将应加添改之处,于另缮之新本内添改毕,再于明年开印后,仍行送入大内收存。而以前每年例修之满文横格谱牒,则不再另行缮写。
嘉庆二十二年封印时,玉牒馆从大内领出了新修汉字横格谱牒,准备添改另缮,发现在其卷帙签上有仁宗御笔“星源吉庆” 四字,以后遂以此四字作为新修文宗以后历朝皇帝本支及十六房汉字男女玉牒的名称。
❹ 有哪些关于清朝正史的书能让人更直接的了解大清朝。
1、《清史十六讲》。《清史十六讲》是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锺翰。本书主要是从王锺翰先生论着中选出十六篇代表性作品。
2、《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四千四百八十四卷,《清实录》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
3,《清史稿》,《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
4,《清朝的皇帝》,《清朝的皇帝》是2008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阳。
5,《正说清朝十二帝》,是200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阎崇年。
1、《清史十六讲》,王锺翰先生是着名的清史和满族史研究专家,很多文章发前人所未发,对清史满族史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清史十六讲》从王锺翰先生论着中选出十六篇代表性作品,大致包含了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历史人物研究方面,如《论袁崇焕与皇太极》《柳如是与钱谦益降清问题》;满族史研究方面,如《释玛法》《释阿其那与塞斯黑》等;清代官制方面,如《清代官制简述》《谈军机处》等。
2,《清实录》是清代历朝官修史料的汇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是研究清代历史必须凭借的重要文献。
由于历史的原因《清实录》存有多个版本,而且各版本在不同程度上有过明显被篡改的痕迹,对照各版本对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述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了解清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后世当权者对待某些具体历史事件的真实态度。
3,《清史稿》编写的体例大致取法《明史》,但又有所创新。如本纪部分不仅逐年记载了皇帝的军国大事,而且在前代逊君还健在、无谥可称时,创了“宣统纪”的新格局;各志、表中除记录天文、选举、艺文、食货及皇子、封臣等各方面活动外,新修的交通志、邦交志及表中的军机大臣、理藩院,都是前史所未有的。
4,《清朝的皇帝》是高阳的作品,勾辑了爱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历代天子的相关史实。
5,《正说清朝十二帝》该书讲述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清朝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
叙述了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无论是英明的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正说清朝十二帝,就是正说一个王朝的兴衰没落,正说一个时代的岁月变迁。
❺ 荐书:读懂清朝历史,你要看的书有哪些
首先我们看历史,一定要看权威一些的书籍,毕竟我们最近市面上的历史书许多都是戏说历史,不是很严谨,当然我们写自媒体历史的朋友追求趣味是很好的,不过如果看书的话,还是建议大家看一些比较权威人士写的历史书目。我推荐的这两本书籍主要是清末历史居多,故宫出版社的两本书,都很好看。
第一本书,稍微有些重口,叫《太监谈往录》。这本书是清末太监言信修明所写的,人称神仙张。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他不是从小入宫当太监的,而是在太监圈里算是很有文化的太监。如果严格说,信修明算是文人出身,读过十年书,到了23岁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以为了养家当了太监,后来此人写了本书很有名,名叫《老太监的回忆》,记录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宫里的秘闻,而我推荐的书是故宫出版社的编者整理出来的,丰富了许多内容,这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文章里有十分详细的关于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还有比如说太监是如何进宫的,什么流程,太监的业余生活是怎样的,包括宫廷礼仪都有。
另外一本书也非常好看,是我国着名的史学研究者秦国经先生所写,同样是故宫出版社出的。这本书叫做《逊清皇室秘闻》,很经典的一本书。秦老是我国着名的清史专家,他所写的书都很考究。这本书讲述的是小朝廷时期的清皇室的一些秘闻。我觉得看点的话,对于末代皇帝溥仪的一些记载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我从这本书看到溥仪不为人知的一些爱好,溥仪很时髦,喜欢名车,喜欢养外国狗,喜欢骑自行车。还有本书讲述了溥仪和一些名人,比如张作霖还有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联系,这都是很有研究的点。我们研究清史的朋友可以把这本书当作很好的素材,史料确实珍贵。
总之,清史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历史,一方面离我们并不遥远,而另一方面确实很有看点,很多人物至今是史学界谈论的焦点,希望我推荐的这两本书能给大家带来很有意思的看点,最近我也会继续推荐一些我认为还不错的历史书目,加上自己的一些分析,给写历史和热爱历史的朋友带来一些启发吧~
❻ 有哪些关于清朝历史的书值得推荐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历史还是非常有趣的。而想要熟悉那个阶段的历史,就可以去研读一些在那个方面的历史书去增加对于清朝的认知。比如说《清史稿》这本正史讲的就很全面,毕竟对于历史还是要循序渐进的去学习的。如果觉得正是太过枯燥无味,那么也可以去看比较有趣的小说《康熙王朝》,若是对清朝在经济领域想要有更多的认知,还可以去读《干隆皇帝的荷包》。
三、《干隆皇帝的荷包》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的有意思,也是一本很有象征性的书。讨论的还是干隆皇帝通过运用自己的行政权力如何去统筹全国各地的经济,并且在间接地建立自己的小金库。通过这类的措施,再去控制底下的百姓。也从经济层面指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以及皇帝的御下之术。
❼ 倘若想要充分的了解清朝的历史,可以阅读那些清朝历史书籍
1.细说各朝系列之---《细说清朝》黎东方 2.《正说清朝十二帝》----阎崇年 3.《正说清朝三百年》---林涛 4.《清宫秘档》 备注:1解释一下‘正说”二字 “正”是指举史实来讲,客观公正 “说”是指用灵活,新颖的方式使们对历史欣然生 趣 “ 正说’可谓集合了“戏说”的灵活性和教科书的真实性为一体 2本人推荐《细说清朝》写的确实不错 3可以看一下余秋雨的书
❽ 想要了解中国清朝的历史,有哪些书籍推荐
推荐看一下清石稿,因为《清史稿》比起《史记》《汉书》来,好懂多了,它是不可替代的,至于你想省事,退而求其次,那就是看看民国时期,肖一山的《清史》,和近人戴逸的《简明清史》,都无不可,二十四史清史演义萧一山的清史。
❾ 我想具体的了解一下清朝的历史,应该看些什么
1、《清史大纲》
《清史大纲》作者是萧一山。本书以广义的“民族革命”之演进为线索叙述考察有清一代的历史大势、人物沉浮,于政治、经济、文化无不措意而多独到精深的见解,最后以反帝爱国为依归,反映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精神。
2、《清朝前纪》
作者是孟森。本书是孟森先生南京中央大学讲授满洲历史时的讲义,全书分纲领、女真纪第一、建州纪第二、建州左卫前纪第三、肇祖纪第四、褚宴充善纪第五、妥罗纪第六、兴祖纪第七、景祖纪第八、显祖纪第九、附王杲纪等十一篇。
3、《清朝全史》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所着的《清朝全史》是第一部全面叙论清朝历史的学术着作,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
这部学术名着,曾一九一四年出版,对学术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贡献,从它问世至今,一直受到学界重视,被学者专家作为权威性的引征之据,在学界长期享有它应得的学术地位,梁启超将其列为了解清史的必读书,梁漱溟、萧公权等也都称引及之。
(9)清史历史看什么书扩展阅读:
清朝历史(1616年—1912年)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历史。本词条介绍的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
清代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共有12位君主,如果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则有11位君主。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个皇帝。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后金天命汗);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元为清后年号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干隆);永琰,后改颙琰(嘉庆); 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❿ 看哪些史书可以大概了解清朝历史
《清史稿》、《清史编年》、《清朝文献通考》、《清朝通志》
清朝历史(1616年—1912年)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历史。本词条介绍的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军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1662年,康熙帝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干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发展时期。干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各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干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此后清朝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探索国家独立富强的社会变革,但都失败。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自此灭亡。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共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