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一共有多少克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一共有多少克

发布时间:2022-06-10 19:24:37

㈠ 初一下册历史课本每课都有多少字

初一下册历史课本每课都有多少字

含正文+资料 大概1500-2000字

初一下册历史课本 目录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活动课三 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四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附录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
附录三 好书推荐 历史学习网站推荐
后记

㈡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是2016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的教科书,由教育部组织编写,齐世荣总主编,,包括3个单元、21课、1个活动课和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供初一下学期使用。
作品目录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附录: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下)

㈢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共有几个单元



内容

知识技能

数学素养

数与代数

正比例和反比例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认识圆柱和圆锥。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图形与测量

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了解圆柱和圆锥(包括容积)的含义。

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位置

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㈣ 初一下册历史课文目录(人教)

答案超过100字啊!怎么删都删减不了,先发一点吧
1、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2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3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5 夏商西周的更迭 6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㈤ 七年级下册历史共有几个单元

四个单元

㈥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主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隋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南北重
都城:__________
新统一
南北统一:______年,隋灭______(国家),南北重新统一。
隋的统
隋朝的繁荣:_______(皇帝)时,出现“___________”盛世局面。
一与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
大运河
时间:_________年开始
的开通
皇帝:__________
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全长_______千米。
作用:



时间:_________

唐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唐太宗
治国经验:帝王要________,大臣要________,政府要_______。
与贞观
贞观之治
任用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治
政治: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称帝,改国号

女皇帝
肯定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她的统治为“
”。
武则天
任用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出现了新的农业工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手工业
越州的青瓷“________”,邢州的白瓷“__________”。
(陶瓷业)
唐三彩:以____、____、____(颜色)为主。
唐玄宗
表现
与开元
大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世
商业
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在城市的叫“___”,在乡村的叫
“___”或“____”。
__________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转折点:____________使唐由盛转衰。.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官员选拔主要看_________。

创立
出现: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
唐太宗:使之成为________制度。.
的创立
完善
武则天:开创了________和_________。
唐玄宗:___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

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

开明的
皇帝:______,被尊称为“__________”。
民族政策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明
发生在_________(皇帝)时期
的民族
与吐蕃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策
的关系
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表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的关系“
”了。


_______(皇帝)时,玄奘从______出发,,前往_______寻找佛教真谛,他
玄奘西行
在__________成为着名的佛学大师。________年,回到长安。
开放的
对外关系
遣唐使与
早在________朝代,中日就有交往。
鉴真东渡
________(皇帝)时,鉴真_____次东渡日本.。
中外交往: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多达______个。

时间:____________
辽宋
澶渊之盟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金
影响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灭亡:______年,金军攻破东京,北宋灭亡,史称“___________”。
和战
岳飞抗金:岳飞在
大败金军主力,收复了大片失地。_______和权臣______向金求和,以“_______”杀害了岳飞。
时间:_________
宋金议和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㈦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急!!!!!!!!跪求!!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
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2、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
3、科举制的创立p17 (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
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 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4、(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
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
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大运河的诗作: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大家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运输。如果没有隋炀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绩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
《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奏响了隋朝灭亡的前奏。巡行的锦帆还没落下部将叛变之事就发生了,炀帝更是没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
《汴河怀古》较为正确,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而《汴水》只是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大运河。
5、隋唐对外友好往来:P30
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典籍。
6、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P33
7、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P56
农业: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居粮食生产首位。
手工业: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着名瓷都。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宋朝大都市开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利于商业发展。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P59纸币图识记,北宋称为交子,南宋称为会子)
8、宋朝社会风俗(P61--P64)
宋朝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以吃鱼多。
宋朝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就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里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反映的节日是春节。
9、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占领临安,南宋灭亡。P67
10、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将粘土做成陶活字。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传播。比欧洲早400年。
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P73三幅图要识记,右边竖文字看看)
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的发明。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11、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①戚继光抗倭:(P96)明朝时,日本的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组成“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保卫了东南沿海边疆,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戚继光的话:“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P104)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攻打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郑成功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领土完整,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年,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剩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的内在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边防。
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③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军队两次围攻雅克萨,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P106
12、郑和下西洋:P94
目的: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过程: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先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以丝绸、瓷器换回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㈧ 七年级历史下的内容简介

《中学教材全解:历史(7年级下)(岳麓书社版)》主要内容简介:四百八十万教师的助手,一亿二千万学子的益友——热烈祝贺薛金星总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最新改进版隆重上市,向全国一亿二千万中学生真诚致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路坎坷走来,一路阳光相伴。《中学教材全解》系列丛书最新改进版终于隆重上市了,在此,衷心感谢广大师生多年的呵护与关注,衷心感谢广大师生坚定的选择与信赖!“删繁就简三秋木,领异标新二月花。”风雨历程,春华秋实。《中学教材全解》系列丛书,自2000年上市以来,年年修订,年年出新,年年销量创新高!它开创了教辅图书的新形态,在神州大地独树一帜,为广大师生增添了新的选择,给图书市场增加了新的亮点,创造了教辅图书的新神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出乎其类,方能拔乎其萃。目前同类产品已不下百种,但金星书业的《中学教材全解》在市场上独占鳌头。走进全国各地中学,你会发现:学生购买薛金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已成为一种学习的新时尚。徜徉全国大大小小的书店,你会赞叹:金星书业的《中学教材全解》已成为全国零售化图书的最优品牌之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金星书业能够取得这样骄人的业绩,首先得益于“全心全意,解疑解难”的编写理念,其次得益于“全、细、精、透、新、实、活、巧”的编写原则,再次得益于“想学生所想,急教师所急,忧家长所忧”的服务宗旨,更得益于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学生、对老师、对家长、对教育事业负责是追求高质量的不竭动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适应全国新课改的需要,金星书业又研发了与小学、初中、高中各版本新课标教材配套使用的《小学教材全解》、新课标初、高中《中学教材全解》,以满足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强劲需求!用金星教辅。走成才之路!做教师的助手。为学子的益友!圆师生之梦。献华夏教育! {zzjj}

㈨ 急求初一年级(下)历史书目录!!!!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时,惠州地区成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⑷、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7、《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8、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以及唐玄宗。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3、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4、史称武则天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
5、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筒车是一种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7、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8、以黄、绿、蓝等为基本颜色的彩陶制品叫唐三彩。
9、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我国是茶的故乡)
6、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 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8、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劂势力最为强大。唐朝太军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
2、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6、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与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
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4、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后编成《大唐西域记》
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6、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 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着名的印刷业中心。
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 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着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的先河。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 白居易称颂李白、杜甫“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3、 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4、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5、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2、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上京。
3、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4、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定,史称西夏。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6、北宋时,惠州名称正式出现。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2、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着名抗金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取得大捷。
5、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南宋送给金“岁币”。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 宋代人从越南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
4、 宋代,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5、 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6、 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7、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8、 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9、 宋朝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
10、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 规定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是在宋代。在宋代,商人居于士农工之后。
2、 宋代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 宋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
4、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5、 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㈩ 初一下期中考历史考到第几章

正常情况下是考到第二单元第11课。
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新人教版一共有3个单元,22课。期中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半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而进行的一次考试,有利于学生比较正式地检验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根据这个成绩,学生可以及时的调整学习心态和方法,更有效率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相对于期末考试来说,主要考察学生前半学期的学习成果。故期中考试正常情况下是考到第11科。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一共有多少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