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中外历史战役有什么区别

中外历史战役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2-06-11 00:53:51

⑴ 战争和战役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概念不同的关系。

1、战役: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带全局性的目的,根据战略赋予的任务,在战争的一个区域或方向,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战役是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的作战行动 。它是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它直接运用战斗,也为战斗的成败所直接影响。

2、战争:当事者之间事情矛盾争端到达白热化之后对对方采取的粗暴的毁灭行动。也可以译成:一种不能通过其它手段解决问题的解决方式。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也可以解释为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维护、崩溃与重建。古今中外的战争,概莫能外。

(1)中外历史战役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1、战争——起源

战争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据考古资料证明,最早的战争出现公元前21世纪初中石器时代的初期。这说明,人类从原始人群到公元前21世纪初,在大约二三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战争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另一说法年数上万)。

原始社会的战争是由氏族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财富,甚至为了抢婚、种族复仇而发生冲突,进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这种战争,同阶级社会的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具有政治目的和阶级压迫、奴役的性质,战争中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吃掉。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畜牧业的发展,父权制取代母权制,农业、手工业、商品生产有了发展,生产物品有了剩余,有了私有财产,出现了主人和奴隶,萌发了私有制、阶级,使“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

已经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掠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

2、战役——来源

在外国,17世纪以前,多把大规模作战称为“会战”。“战役”一词,在中国始见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史料中,当时称甲午海战为“甲午战役”、“日清战役”等。1908年,蔡锷提出战役是一个作战等级,并指出:“军者,战役中能独立专任一方面之战事者也。”

此后,战役作为一个军事术语使用日渐广泛。在前苏联,使用战役这一术语始见于20年代。美国长期不使用战役概念,直至1982年才在其《作战纲要》中使用了“战役”一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役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的,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战役,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单一的陆军战役到诸军兵种合同战役的发展过程。战役通常由战役准备和战役实施两大部分组成。

⑵ 会战、战役、战斗、战争有什么区别

会战、战斗、战役、战争是敌对双方有组织、有计划地投入兵力所进行的武装对立和暴力行动,但四种形式的规模、性质、目的和时间、空间都有本质区别。
战争双方主力或战区主力间的作战。也指战争双方主力的决战。会战一词含义随着战争实践和军事学术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中国古代兵书《孙子·虚实篇》中就有“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的论述。那时会战系指在预期的时间、地点同敌军相会并交战。此后,会战也指会聚己方军队同敌军进行规模较大的作战行动。现在世界各国对会战的解释不尽相同。苏联认为会战是指交战双方重兵集团在极重要的方向或战区为获得战争(战局)的战略性胜利而同时或先后所实施的一系列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美国认为会战是指两军具有相当规模的武装力量之间的一次冲突。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少使用“会战”一词,只在解放战争后期,有时将在主要战略方向或战区进行的重大战役称为会战。
战斗是敌对双方投入大到师团、小到班排兵力所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战斗是达成战役或战争目的的基本手段。目的是歼灭或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夺取或扼守目标。其基本类型分为进攻和防御战斗。其特点是参战兵力有限、作战时间持续不长。战斗的样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的区分。按展开的空间区分,有地面、海上和空中战斗;按作战地区的地形区分,有平原地、山地、居民地战斗等;按作战时间区分,有昼间和夜间战斗;按特殊地形和气候区分,有沙漠地、热带山岳丛林地战斗等;按参战的建制单位区分,有班、排、连、营、团、师的战斗。
战斗从属于战役,受战役指导,同时又给战役以影响。战斗的实践属于战术范围,指导战斗的理论是战术,研究战斗的实践和理论的学科是战术学。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仅八路军、新四军对日进行的战斗就有大大小小十万余次。
战役是为达到战争局部的或全局性战略目的,根据战略赋予的任务,战役兵团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双方参战兵力的多少决定着战役的规模。
大型战役(战区战役)可能包括若干中(方面军)、小(集团军)型战役。如太原会战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等,徐州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等。
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型战役有“八一三”松沪抗战、武汉会战等,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百万;中型战役有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百团大战等;小型战役有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等。
按照战役的基本类型可分为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按照参战的军兵种可区分为诸军兵种合同战役和军种战役,包括海上战役、空中战役、核袭击战役和核反击战役等。
研究战役规律,并指导战役的学科是战役学,战役学处于战略学和战术学的中间地位,从属于战略学,又指导战术学。
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坚持的是敌后游击战争,所以,对日寇军事行动的规模都不太大,基本属于战斗的范畴。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采取的军事行动规模一般较大。抗战中大的战役基本上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而且大都是防御性战役。当然,我八路军在一九四○年八月至十二月发动的百团大战不仅是战役级的军事行动,还是进攻性的战役。抗战期间进行的大小战役大约有二十余次。
有些战斗规模较大,故有时也称作战役,如平型关大捷。该战斗虽然影响较大,但从参战的人数、战场时间来看称其为战役不妥,应称作战斗。人们往往将平型关战斗(大捷)和平型关战役混淆,平型关战斗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而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的第一次战役。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行动。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是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按其性质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按其形式可分为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按其规模可分为全面(世界)战争和局部战争,按使用的武器可分为常规战争和核战争。战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也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
战争一般包含战役,整个战争由一系列战役组成。
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略。目前,“战略”一词的概念出现向横向和纵向扩展的趋势,如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外交战略及各行业的发展战略等。
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学科是战略学。它在军事学术中处于首要地位,统帅战役学和战术学,它服从并服务于政治,揭示战争矛盾运动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的规律性,阐明驾驭战争的理论和方法。
人们常听说“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就是指指导战争、战役和战斗的方法。

⑶ 关于古今中外战争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

线。一个月后,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

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

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

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

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

国军队同奥匈、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作用。这次大战可分

为三个阶段:

1914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马

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军队的抵抗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西线的交战

双方接着就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决定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出现了

三次大型战役: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的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战场,日德兰海

战后英国人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的末期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占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1916年,德国企图突破英国的海上封

锁,出动了北海舰队。5月底,英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海面遭遇,发生激战,双方都受到

严重损失。结果,德国没有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直到大战结束,德国舰队始终不敢再度冒险出

战。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牵扯到战争中,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

质和精神损害。它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

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国

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

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

的新局面。

不列颠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的空中进攻作战。1940年6月德军占领西欧大陆后,于7月制定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计划规定作战行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第二阶段为登陆和占领。

⑷ 中国的古代战争和西方的古代战争有什么不同

1,军队骨干的构成不同。

中国古代上战场的都是征来的泥腿子,很多乱世出名的战将,都是泥腿子或下层小吏出身,以军功卓着博取功名,关羽张飞袁崇焕曾国藩左宗棠都是这样,没听说世家子弟踊跃参军的。

但在欧洲,和国王这个全国最大的领主上阵砍人一样,各个封建领主、骑士往往构成了军队有生力量的核心。

2,两种军政制度不同。

欧洲的军人很专业,骑士阶层是从小训练的职业军人,打仗是他们至高的义务和荣誉;古中国没有军事贵族,泥脚子是主力。从这一点看似乎欧洲军队的职业化程度很高。

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的话,结论可能正好相反。如果套用企业制度的话,古中国军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分离的,在政治统帅与文官制度外,有一批被称为“武将”的职业经理,类似于今天各国的军事制度。

3,战争动员程度不同:
中世纪欧洲无常备军,打仗是临时召集军队,打仗的主要是中上层的贵族骑士,平民一般不参加军队。

中国军队特别多。由于中国人吃粮食、粮食的保存期比较长,不容易腐化,能养很多的军队。军队规模大,打起仗来必然死得人多。加上用人海战术围城,粮食很快消耗完,经常发生大规模人吃人的现象。

打仗时,很多中国人躲到城里,结果还是被相互吃掉了,留在乡里的人被攻城军吃了,躲到深山老林好些,可见“苛政猛于虎”。

⑸ 战斗、战役、战争有什么区别呢

战斗:敌对双方兵团、部队、分队(单机、单舰)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手段。战斗的基本类型是进攻和防御。根据战斗展开的空间、地形、天候条件以及参加战斗的军种、兵种的不同,有地面战斗、海上战斗(见海战)和空中战斗(见空战);有一般地形、气象条件下的战斗和特殊地形、气象条件下的战斗;有昼间战斗和夜间战斗;有单一兵种战斗和诸军种、兵种的合同战斗。战斗的目的是歼灭或击溃敌人,攻占或扼守地区和目标。战斗从属于战役,但战斗又有其独立性,依据情况和需要,可独立进行。战斗的理论和实践属于战术范畴。现代战斗是立体的合同战斗,具有杀伤破坏力大、高度激烈紧张、情况变化快、战斗样式转换迅速、指挥协同复杂和勤务保障艰巨等特点。
战役: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带全局性的目的,根据战略赋予的任务,在战争的一个区域或方向,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战役是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的作战行动 。它是战争的一个局部,直接服务和受制于战争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它直接运用战斗,也为战斗的成败所直接影响。现代战役,通常是诸军种、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役。按作战的目的和性质分,有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按参战的军种分,有陆、海、空等军种的独立战役,有陆海、陆空、海空及陆海空等几个军种的联合战役。按作战行动空间分,有陆上战役、海上战役、空中战役等。按作战规模分,有大型战役(如大的战区或方面军群进行的战役),中型战役(如中等战区或方面军进行的战役),小型战役(如小的战区或集团 军进行的战役)。在一次大型战役中通常包括几个中小型战役。其中陆上战役,按作战形式又分为:阵地战战役、运动战战役和游击战战役以及几种形式相结合的战役等。阵地战战役依阵地坚固程度不同,又分为野战阵地和坚固阵地的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还可按地形和气候条件分为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战役,如江河水网地区、荒漠草原地区、高寒地区、热带山林地区等进攻和防御战役。
战争:当事者之间 事情矛盾争端到达白热化之后对 对方 采取的粗暴的毁灭行动。

也可以译成:一种不能通过其它手段解决问题的解决方式。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
也可以解释为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维护、崩溃与重建。古今中外的战争,概莫能外。

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伴随社会的革命,带来新的格局。 古代各个部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形成,也是民族大迁徙直接原因;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促成民族的独立和新生国家的诞生;国家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促成政权的更迭,如国共内战。

战争与武装冲突相比,对抗形式,战争表现为,一是残酷性,双方以一切可用的暴力手段攻击另外一方;二是毁灭性,对抗的时候以一方消灭另外一方为代价;三是目的性,直至对方屈服、达到目的;四是持久性,常规战争持续时间长达几年或者数十年,现代的高科技战争持续数月到几年。任何战争都经过了策划和准备。
国家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促成政权的更迭,如国共内战。除此之外,在西方,由于宗教信仰而发生宗教战争,也是常见的历史现象。

阅读全文

与中外历史战役有什么区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