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逐一了解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应该读哪些书
想深入细致了解,可先通读中国上下五千年通史。
然后依照朝代读各个时期的史书。有古人的如《春秋》、《汉书》,也可以读现代人整理的各朝代史书资料,《明史》、《清史》、《中国通史》等。
中国史书浩如烟海,可以先看简史,再读各朝代史书。
其实看中学课本也是比较好的方式,里面简明扼要,应有尽有。
⑵ 想了解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名人名事该看什么书
汉武帝之前历史看《史记》是不错的选择,纪传体的,就是围绕着各个时代的名人或者有影响的人物;
两汉之间看看《汉书》不错;
三国及魏晋南北朝看看《三国志》、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的正史就看看《隋书》、《新旧唐书》,如果想了解额外的《隋唐演义》也不错;
五代十国:《五代史话》、《十国春秋》;
两宋、辽金元、大理等:《宋史》、《细说宋朝》、《辽史》、《金史》、《一本书读懂辽金》、《岳飞传》、《新元史》、《蒙古史》等
明清:《明朝那些事儿》、《明史》、《清史稿》、《正说清朝十二帝》《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干隆皇帝》
⑶ 我想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应该先看哪几本书
1、《国史大纲》:《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2、《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
3、《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着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4、《万历十五年》:本书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5、《中国通史》: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兵制、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⑷ 想要了解魏晋南北朝,该看哪些书呢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很混乱,但史学名家的专着也很多。
如果基础不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不是很清楚,我的建议是先找一本教材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先缕清楚,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简史》,可以直接看魏晋南北朝部分,把年代事件先搞清楚。
之后,可以阅读魏晋南北朝史的专着,最有名的便是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和吕思勉的《两晋南北朝史》,但吕思勉的版本偏文言,不适合入门。
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很多,其代表作均可以选择阅读:
1、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讲述了隋唐制度的渊源,也就是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制度。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也不错,是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的讲课笔记。
2、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东晋政治史的必读书目
还有他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也是史学名着
4、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这是史学家唐长孺的论文集
5、周一良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可以看一下历史大家是如何读史书的
6、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可以称为《东晋门阀政治》的前篇。
其实还有很多,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太多了,不过如果只想看通俗故事的,可以看梅毅的《华丽血时代》 ,如果想看战争的,可以看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
最后,假如你古文水平够好,直接阅读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以及《资治通鉴》中的魏晋南北朝部分等自然更好。
⑸ 我想了解中国历史要看什么书
可以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1、《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着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着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着《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5、《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⑹ 想要了解中国各朝代的历史,有没有啥野史和正史书籍可以推荐的
史记可以看一下,到汉武帝为止,地位很高,还有《二十四史》
⑺ 本人想要了解明清这两个朝代的中国历史,包含政治等各方面,应该读什么书
你可以看网上一些书籍的,比如说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干隆大帝等等吧,都是描写清朝时期的事情人物,你可以看看《明朝那些事》儿,也得写明朝的。
⑻ 我想了解每个朝代的历史 推荐书籍
秦汗时期:西汗故事,东汉故事三国两晋:三国演义、两晋演义隋唐时期:说唐演义全传
宋:水浒传元:《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元史》《元书》《元朝其实很有趣儿》
明: 计六奇《明季南略》或《明季北略》。比较权威的有《国権》,你要想看白话的,《窃明》,《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清: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太平天国演义,曾国藩家书
1《文史中国》丛书,约十本,讲的是从春秋战国到新中国成立。由于这一系列书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字浅显,书中内容包括政,经,文,虽多不精。适合初学者。
2《中华上下五千年》
3《中国通史》它包含经济、政治、民族、军事、文化、中外关系、历史人物等多方面内容,史料详实,读来使人产生厚实、凝重之感。
4:《二十四史》如果你坚持把它看完,那恭喜你大成了。
手打很辛苦,欢迎采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