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东北三省出过什么英雄人物
东北人(此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渊源于古代之北蛮夷,略带有鲜卑之血统。后起于满族之昌盛,大同于民国之初。
东北历史上名人很多。基本都为皇亲国戚。如努尔哈赤,张作霖,张学良。
东北人天性豪爽,激情而张扬。内质刚毅,外表强悍,实为表里如一也。然而,身体强壮,而大脑却略欠发达。以致历史上,东北人成为“智商者”的“枪杆子”,也从而就有了东北军的威震神州。
东北多伟男,少美女。男人多为身材魁梧,面堂高挺,声音洪亮;但粗野蛮横。女人多为娇柔造做,华而不实。且抽烟喝酒样样精。
东北人性格随意而张狂,欠温柔之涵养气息。东北人的打杀骂人作风是闻名遐尔,尤其粗话,野话,无人能敌,无人能挡。想当年“二王”千里走“麦城”,落得个中原大地“草木皆兵”。
‘贰’ 慈禧增设四个总督,徐世昌找了谁最后成了东北三省总督
晚清时期,朝廷内外交困,焦头烂额。1905年在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和沙俄都加紧了侵略东北的步伐。
朝廷为了使老祖宗的发祥地不至于被外人霸占,1906年9月,清政府派大臣徐世昌和''和硕''庆亲王的儿子载振去东北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好以此确定治理方略。
进士出身的徐世昌本来就有点才气,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编的各项规章、兵书等,都是他起草和润色的。这次到东北,他于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情、物产、交通、边务等都进行了透彻的考察和分析,写成了一篇非常出色的调查报告,深深地打动了慈禧太后。
太后当即决定加强东北建设,朝廷也准备重新规划东北建制,并派重臣去治理。为了统一东北各项事务的管理,准备在东北设立总督,下辖三省事务,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分设巡抚。以往是注重统治,这回是要统治加建设。
这一招好毒。
慈禧老太后哪明白这种高科技玩意,她只相信眼见为实,一下子气得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岑春煊你个两面三刀的混蛋,还想当什么两广总督啊,滚回家去吧!
这样,袁世凯获得了全面胜利,轰动一时的丁未政潮就这样告一段落。
徐世昌顺利出任东北三省总督,段芝贵任黑龙江布政使,相当于巡抚的副手。
徐世昌督东北仅两年,满洲面貌焕然一新,清廷亲贵载涛''自欧考陆军归国,经奉天(今沈阳)见马路、电灯、军警无不备具,街市焕然一新,乃宿公署,俨然欧式,益服世昌新政经画,非它省疆吏所及''。
徐世昌由此积累了政治资本,为日后驰骋政坛,打下了基础。
‘叁’ 吉林市有哪些着名历史人物
牛子厚不仅是清末民初的吉林首富,还是东北巨富,他的故事对于吉林人都比较熟悉了,不仅创造了商业奇迹,还有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出名了的乐善好施。1943年3月,牛子厚病逝于北京,终年77岁,安葬在吉林市沙河子牛家祖坟。
后来随着战乱,牛家大部分产业都倒闭了。那么牛家具体的资产是多少?吉林文士李荫棠说,牛子厚子女说,就连他父亲也说不清楚钱财的具体数目。但我们可以来看看牛家的商业王国的范围,遍布吉林、长春、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300多处,所以说,牛子厚是中国东北大富商。
(xtm)
‘肆’ 东三省总督的历史沿革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东三省改建行省制度奠定了基础。另一个重要的动因,是险恶的国际环境的压力。历经甲午战争、庚子事变尤其是日俄战争,东三省业已成为列强特别是日本与俄国争夺的重地,面临着被瓜分沦亡的严重危机,“名为中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国容足之地。”[26]为了挽救危亡,不使东三省沦为日俄的殖民地,清政府不得不力图加强统治,其重要举措便是将东三省在行政体制上与内地行省统一,使其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新政时期,在官制改革的过程中,东三省改制便成顺理成章之事。[27]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初二日(1906年10月19日),清廷谕令贝子载振、尚书徐世昌前往奉天查办事件。[28]历时近三个月,载振、徐世昌对日俄战争以后的东三省情形进行了详细的考查。十一月二十二日(1907年1月6日),载振、徐世昌将考查情形密奏清廷,痛切地指出东三省在日俄侵略下渐趋沦亡的危急形势及其政治窳败难以挽救的黑暗现实,认为其根本症结就在于东三省旗汉并治的双重行政体制运转不灵的问题。“现在三省办法虽有图新循旧之殊,行政用人亦复互有得失,而其不足以为起衰之剂与救亡之策则一也。何者?国家统治领土之法,莫要于行政机关有指臂相使之效。而我三省官制则以军署为之长官,以州县为之僚佐,夫以治兵之职而辖理民之官,所务不同,利害亦异,隔阂既甚,牵制斯多,其终乃无一利之能兴,无一弊之不出,所以数百年来有最良之殖民地,而曾不能一收殖民之效。”因而主张彻底改革旧的官僚行政体制,以为补救之法。“必须大加改革,于用人行政诸大端,破除成例,以全国之人力财力注重东陲,乃可望补救挽回于万一。”[29]随后,清廷又多次召见载振、徐世昌,征询东三省改制的具体办法。载振、徐世昌再次密奏,提出“化散为整,挈领提纲,得人而理”即将东三省统一治理的策略,认为:“目下三省情形,铁路贯注,商端口同开,举凡内政外交,均有利害相因之势,若各分疆域,各为风气,无论势涣力薄,于控驭之方多所未便,且彼此政策不能一致,尤恐失外交之平衡,卒之散漫支离,同归于尽。故必联合三省属诸一人,乃可收统一之效。”他们主张特设东三省总督一员,“予以全权,举三省全部应办之事悉以委之,除外交事件关系重要者,仍令与外务部咨商办理外,其财政兵政及一切内治之事,均令通筹总揽,无所牵制。”另在总督之下设奉天、吉林、黑龙江巡抚各一员,“专理三省民事吏事,仍受督臣节制,其权限应略视内地各省巡抚为轻,不得与督臣并行,凡有奏件均须由督臣领衔方许入告。所有三省用人行政,悉听总督主持。”并建议在日俄驻军尚未尽撤之前,当先期切实预备,以便“克日施行”。[30]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八日(1907年4月20日),清廷以“东三省吏治因循,民生困苦,亟应认真整顿,以除积弊而专责成”为由,谕令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随时分驻三省行台,增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巡抚,并以徐世昌补授东三省总督,唐绍仪补授奉天巡抚,朱家宝署理吉林巡抚,段芝贵署理黑龙江巡抚。[31]东三省正式改为行省制度。
东三省改为行省制度后,其实与内地各省在体制上并不尽相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总督职权异常专一与庞大。据新定东三省官制规定,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各设行省公署,以总督为长官,巡抚为次官,“凡奏咨批札稿件,厅司皆以次呈督抚核定。总督在他省时,日行公事皆呈抚核,重要事件先呈抚核,电商总督定夺。督抚如京部尚书侍郎,三省公事皆由督抚联衔具奏。至例行之事与迫不及待者,如总督出省,仿内地兼辖省份之例,列总督前衔,由该巡抚一面办奏,一面电商总督,以期迅速而免贻误。贺谢各折仍循例专奏。三省皆仿京部规制,铸行省公署堂印,文曰奉天省印、吉林省印、黑龙江省印。……凡三省公署堂印,应由总督佩带。总督在他省时,则本省印信由巡抚佩带,回省则仍交之总督。”[32]东三省总督是高于三省巡抚之上的总揽行政、军事、财政等各项大权的最高长官。正如后人评价说:“盖除封建时代割据一方之诸侯,殖民地镇压异族之总督外,权任未有若此者。”[33]
值得注意的是,东三省总督原则上应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行省公署办公,但事实上则是常驻奉天,这样便与奉天巡抚同城,发生新的督抚同城问题。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1908年12月9日),翰林院侍读荣光奏请核议奉天官制,以督抚不能同城为由,建议裁撤奉天巡抚,认为:“向来外省官制,督抚不宜同城。今奉天为三省总督驻节,足资控驭,又有左右参赞,筹办一切事宜,已绰有余裕。此巡抚一缺,几同虚设,”理应裁撤。清廷谕令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体察情形,酌议办理。徐世昌上奏表示反对。他认为,东三省总督与奉天巡抚的关系,与内地督抚同城情形不同,因为内地督抚属平行关系,职权交叉重叠,难免矛盾冲突,而东三省督抚则是从属关系,巡抚是总督的属官,督抚各有职权,总督统管三省军政外交,巡抚专管本省内政,总督驻奉天只是暂时的,并非经制,所谓“总督应驻三省之中权,以扼军政外交之枢纽,而专为筹边治蒙之计画,其省内一切政令,皆任之以巡抚,是巡抚不应裁,非仅为总督之入觐阙廷、出巡边塞也。”如果裁撤奉天巡抚,则东三省总督将囿于奉天一隅,仅办奉天巡抚之事,与吉林、黑龙江两省隔膜,不能统管三省全局,“三省开创重要之政,必至延搁不办;又显然以东清南满铁路界限划境而治,此中机括,关系甚大,万难裁撤。”[34]宣统元年三月初四日(1909年4月23日),御史齐忠甲又奏请改定东三省官制,认为:“现今内省督抚同城者,均巡抚裁缺,奉天似宜仿照归并,以专责成。”清廷谕令新任东三省总督锡良体察情形,妥筹办理。锡良上奏表示赞同。他认为,东三省总督驻署奉天,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各有行署,本为统管三省外交内政要务,并有移驻长春以便控驭三省之议,驻扎奉天原非久制;但事实上,东三省总督巡历吉林、黑龙江为时甚少,移驻长春也不太可能,主要还是驻在奉天。因此,他建议:“遵照外省官制通则,总督所驻省份不另置巡抚,即以总督兼管巡抚事宜,将奉天巡抚一缺裁去,以专责成。惟该抚臣程德全现甫奉旨补授,应否裁撤之处,恭候圣裁。”奉朱批:“奉天巡抚事宜另候谕旨。”[35]宣统二年三月十七日(1910年4月26日),清廷调奉天巡抚程德全为江苏巡抚;三月十九日(4月28日),即裁撤奉天巡抚,以东三省总督锡良管奉天巡抚事。[36]
[26]徐世昌:《密陈考查东三省情形折》,《退耕堂政书》卷5,第2页,1914年刻本。
[27]关于清末东三省改制及其新政的一般研究,参见赵中孚:《清末东三省改制的背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期,台北,1976年;张守真:《清季东三省的改制及其建设》,《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16编,台湾商务印书馆,台北,1986年;赵云田:《清末新政期间东北边疆的政治改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
[2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2册,第167页。
[29]徐世昌:《密陈考查东三省情形折》,《退耕堂政书》卷5,第8-9、10页。
[30]徐世昌:《密陈通筹东三省全局折》,《退耕堂政书》卷7,第13-15页。
[3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3册,第31页。
[32]徐世昌:《拟定东三省职司官制及督抚办事要纲折并单》,《退耕堂政书》卷8,第22、25-26、29页。
[33]沈乃正:《清末之督抚集权、中央集权与同署办公》,《社会科学》第2卷第2期,国立清华大学,北平,1937年1月。
[34]《翰林院侍读荣光奏请核议奉天官制折》、《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酌核奉天官制详陈办理情形折》,《政治官报》第504号,宣统元年闰二月初五日。
[35]《御史齐忠甲奏东三省冗员太多用款太巨亟宜改定官制折》、《东三省总督锡良奏遵旨考查东三省情形裁并差缺撙节经费折》,《政治官报》第641号,宣统元年六月二十五日。
[36]金毓黻辑《宣统政纪》卷21,第15、16页,辽海书社,1934年。
‘伍’ 东北三省出了哪些开国元勋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吉林省永吉县人赵南起是东北籍的开国元勋,曾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解放前一直为吉林省我党地下党地区负责人。吕正操(1904.1.4—2009.10.13),字必之,辽宁省海城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国上将,我国铁路交通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新中国第二任铁道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铁道兵政治委员。
‘陆’ 东北的名人有哪些
东北出的名人,列举其中5个,如下所示:
赵文卓,生于中国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武术世家,中国影视演员、武术家,北京体育大学教师;韩庚,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舞者、商人、赛车手,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安又琪,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孙红雷,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申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国首枚冬奥会双人滑金牌得主、世界花样滑冰名人堂成员申雪,与赵宏博多次合作,参与双人滑的花样滑冰赛事,2010年2月18日,申雪,赵宏博二人正式宣布退役。
‘柒’ 清末的时候有九位封疆大吏分别是谁,清朝灭亡之后他们的结果如何
封疆大吏又称封疆大臣或者是封疆大员,是古代的省级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和军区司令的职位。在清朝末期,封疆大吏就是清朝的总督,是清朝的正二品大员。这些总督一般身兼数职,权利比较广泛,军政都有涉略。清朝的九大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大清最后一位闽浙总督名叫松寿,他是唯一一个为国捐躯的总督。湖广总督,最有名气的莫过于晚清四大重之一的张之洞,武昌起义后,逃亡日本。最后卒于上海。两广总督名叫张鸣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墙头草加汉奸,他支持袁世凯复辟,给日本人当汉奸,最后抑郁而终。最后一位陕甘总督名叫升允,他积极支持溥仪复辟,后来复辟无望,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最后一任四川总督名叫赵尔丰,他的哥哥就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武昌起义后,他因反动被处决。最后一位云贵总督叫李经羲。武昌起义后,跟随袁世凯。最后卒于上海。
‘捌’ 东北三省的现在将军有哪些
通常我们所指的东北是指东北三省,包括了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东北人略带鲜卑血统。后起于满族,在民国初期大同于汉族。东北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一切都是皇亲国戚比如努尔哈赤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东北人天性豪爽激情张扬,外表强悍,身体强壮,而大脑却略欠发达,以至于在历史上东北人成为了智商者的枪杆子。但也因此有了东北军的神威。
东北出产壮男,但是缺乏美女。男人身高魁梧面谈,高町声音洪亮,但比较粗野蛮横。东北人的性格随意,张杨欠缺温柔涵养气息。东北着名的将军包括了对日本态度强硬的马战三将军。让日本人闻之色变的杨靖宇将军。杨靖宇将军是当时东北地区中国最出色的游击战指挥官,他出众到了日军也非常惧怕他。可是由于孤军奋战到了后期,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逐渐进入艰难时期,杨靖宇将军身边的部队越打越少,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将军最终被日军杀害。
另外一个东北抗联的灵魂人物,赵尚志将军也是声名赫赫。在全国抗战爆发之后,东北抗日联军。除了杨靖宇将军之外,还有周保中将军和李兆林两位将军这三位都是东北战场上闪亮的民族英雄。
‘玖’ 东北三省最高司令官是谁
宋普选,男,汉族,1954年3月生,山东博兴人,1969年11月入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学历。2015年7月31日晋升上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司令员。北方战区是东三省+内蒙+山东。
‘拾’ 东北是从啥时候开始设立三省,第一任总督是何人
工巡捐局是晚清新政时新设立的官署。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设,隶民政部,掌商民开市、歇业、收捐税、罚款等事务。为京师地区重要的税务机关,总局下辖内、外城工巡捐局。宣统二年裁撤捐税事务,归并内外城巡警总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