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袁崇焕争议这么大
原因一、袁崇焕争议大是因为资料足够多,多到足够找到某一种观点的间接佐证;同时又恰到好处的缺失了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袁崇焕案的卷宗。
原因二、因为袁崇焕是被朱由检残忍杀害,导致很多人出于对朱由检这个历史罪人挽尊的心理,对袁崇焕进行恶毒的诋毁,甚至不惜洗地通敌叛国被诛的毛文龙向其泼脏水,并伪造各种故事进行中伤,明末政治的黑暗和肮脏,在袁崇焕一案可见一斑。
原因三、袁崇焕一手制造了耗尽大明国力的宁锦防线(不如“马奇诺防线”坚固,但一样讽刺。),一手缔造了号称友军黑洞的军阀武装关宁军(对后金作战城都不敢出,剃头之后却战力倍增。)。
原因四、袁崇焕一手谋杀了唯一可能阻止后金入关屠戮的一品大将“毛文龙”(后金绕路蒙古,逃不开毛文龙的眼睛,只要大明能先坚壁清野,后金军就会被自己后勤问题压死。)。
原因五、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可能性在袁崇焕实践中看不出来,从当时形势来说,只有联合蒙古或者和满清和谈方有可能,对于毛文龙,不仅仅是敌后牵制,更是联合朝鲜的攻击点,毛文龙的被杀导致自毁进攻武器,类似于岳飞之死,而毛文龙的部将更是为满清进关立下大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袁崇焕
② 饱受争议的袁崇焕,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千古罪人
在明朝末年,虽然名将不少,但是最有名的还是莫过于袁崇焕,当然,这不是说袁崇焕是明末第一名将,而是因为袁崇焕此人的争议性;甚至可以说,袁崇焕此人的争议性,在历史上都是排的上前列的;支持袁崇焕的人,说他是明朝最后的守护神;但是反对袁崇焕的人,说他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并意图一并杀死钱龙锡。在公元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公正的来说,袁崇焕对明朝是有利的,有袁崇焕在,后金根本无法越过防线,而其实在袁崇焕死后,他设置的防线依然有效,明朝最终是亡于李自成之手;但袁崇焕为了这条防线,耗费了明朝太多的钱粮,间接的导致了明朝灭亡;但是崇祯皇帝就因为袁崇焕无法完成五年之约就将袁崇焕凌迟,也太过了点。
③ 袁崇焕是民族英雄还是明朝的罪人为何对袁崇焕的争议那么大
呵呵。。呵呵。。。至于给魏忠贤立生祠之类的私人问题不说,必竟是官场出生,溜须拍马很正常。这些小节就不算。算下他为什么该死:
1. 袁崇焕在崇祯正式会晤他时,提出“五年平辽”的战略,明确告诉皇帝,只要后勤给他供应上,保证五年平定后金。私下里,有的大臣对他的战略很怀疑,这时又对别人说,是看皇帝年少火气重,才用这个谎言安他的心。这是什么行为??典型的欺君之罪,该夷三族。这是其一。
2. 袁在辽东时,崇祯勒紧裤腰带,他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军火给军火。宁愿让甘肃、陕西、河南、四川、湖北五省糜烂,也从不断辽饷。结果袁崇焕在辽东不光不敢出击,反而让皇太极压在宁锦防线一带,全战线处于守势,而且摇摇欲坠。此为第二罪:无作为!该罢官。
3. 袁崇焕在辽东,五年过后,不光后金未平,反而让皇太极三次入关,横扫河北、山东、山西。最后一次直接打到北京城下。而皇太极、多尔衮已率满清所有主力入关,辽东精兵反而不敢出宁锦防线一步主动进攻。此为第三罪:畏敌如虎。该斩!
4. 在第三次入关,后金军攻至北京城下时,袁崇焕应该说已逼到绝路。此时竟然不敢直接与清兵决战。反而要求崇祯放他入城躲避。(谁知道你是不是和后金勾结想要诈城或者是谋反??)崇祯肯定拒绝这种无理请求。被逼之下才与后金军在北京城下决战。虽然暂时性打退后金对北京城的进攻。但是竟然在战斗胜利的情况下不敢追击敌军,眼睁睁看着清兵带着抢来的财宝、人口从容退出关外。此为第四罪:谋反!该夷九族。(居然想带兵进首都,在任何朝代、包括现代社会都是绝不允许的,百分百谋反罪。)
5.为了节约粮草(其实是为了贪得更多一点),私自克扣前线军队饷银(东江镇皮岛军团)。此为第五罪:贪污。以明代法律,此条该斩。
6.擅杀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正三品)。虽然袁崇焕有尚方宝剑,有权斩正三品以下(不含正三品)的任何官员。但是杀毛文龙显然超出了他的权限。所以,只能算谋杀@@@!!!此为第六罪:谋杀(以议饷为谋,骗毛至辽东将其杀害。)犯此罪,该斩@@@!!毛文龙确实该死,但是绝对不是应该由袁崇焕动手。杀毛文龙后,造成后金无后顾之忧。反而为明王朝留下了严重隐患(衣食无着落的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大将等人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被迫投靠登莱巡抚孙元化,为吴桥兵变留下隐患)
如此欺君、无作为、畏敌如虎、谋反、贪污、谋杀五大罪于一身。此人不死,天理何在????
为什么争议大??基本是因为金大大的《碧血剑》一书,将袁崇焕说成是大大的忠臣。
虽然袁崇焕绝对该死,但是说他通敌卖国却是有些过份了。
④ 为什么说袁崇焕是汉奸
为什么说袁崇焕是汉奸
明朝着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即使是清朝干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那么,袁崇焕真的是汉奸吗?我们应该这样给予袁崇焕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呢?
袁崇焕雕像
袁崇焕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养,都算是很好的。在袁崇焕刚刚进入官场时,为官清廉,为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也得到了皇帝以及很多的朝廷重臣的重视,官阶不断的上升。在这些外力的帮助之下,袁崇焕的官场之路也是顺风顺水。在崇祯皇帝上位之前,就已经由一个七品官员成为了正二品的兵部右侍郎,最终更是成为了兵部尚书。
崇祯皇帝上位之后,十分赏识袁崇焕的军事以及政治才能,令袁崇焕担任督师一职,负责管理宁远边境以及收复被清军占领的辽境。袁崇焕为了感激崇祯皇帝的赏识,也许下了承诺,要五年之内收复辽境。
这一个承诺在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因为袁崇焕充分了解了努尔哈赤带兵打仗的方法,克敌制胜,取得了很多场胜利。但是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上位,最终使用反间计调拨了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之间的关系,还给袁崇焕扣上了一个叛国的罪名,使得崇祯皇帝十分的愤怒,明朝百姓也相信袁崇焕叛国,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在袁崇焕下令处死袁崇焕时,明朝百姓为了泄愤,皆分食袁崇焕的肉,悲惨之至。
袁崇焕祠墓在什么地方
袁崇焕是我国历史上十分着名的一位将领,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抵御了清军的进犯,保卫了宁远等边境的安宁。但是最终却受敌人挑拨离间,失去崇祯皇帝的信任,以叛国罪,被处以死刑,并且还被百姓分食,极为悲惨。
袁崇焕墓碑照
在清朝干隆四十七年,干隆皇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冤情。为了纪念袁崇焕这一位蒙受冤屈而惨死的着名将领,为袁崇焕修建了袁崇焕墓以及袁崇焕祠堂,以供后世的敬仰和膜拜。
袁崇焕在被判叛国罪的时候,举国上下皆相信袁崇焕叛国,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在实行死刑的时候,刽子手将袁崇焕的肉一片一片的割下来,然后卖给百姓,百姓就这样生食泄愤。当袁崇焕身上的肉已经被割完了,刽子手又将袁崇焕的五脏六腑按寸割下,卖给百姓,百姓和上白酒生食,场面极为血腥。
当死刑执行完毕,袁崇焕的尸身根本就不完整,只留下一个头颅以及骨架。关于袁崇焕尸身的安葬,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侠义志士将袁崇焕的头颅偷出,藏于广东义园。另一说法是袁崇焕的家奴佘氏将袁崇焕的尸身领回,葬于北京广渠区。
在1952年,北京要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计划将北京市内的所有坟墓进行整改。众多的仁人志士集体上书给毛泽东,呼吁保护袁崇焕祠墓,不要因为城市规划而破坏了这一重要历史遗迹。自此,袁崇焕祠墓得到很好地保护,并且已经对外开放,让世人了解袁崇焕的冤情。
袁崇焕平反是怎么回事
一代忠臣良将袁崇焕,戎马一生,功勋无数,却因为官场争斗以及敌军的反间计,蒙受了不白之冤,受到了骇人的酷刑。多年之后,袁崇焕所蒙受的冤屈在干隆四十七年,由干隆皇帝亲自下令彻查,才将袁崇焕所受到的冤屈洗净,从而受到了后世的称颂。
袁崇焕画照
袁崇焕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以及政治素养,在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身为七品知县,一心为人们百姓着想,为百姓谋福利,办实事,深受百姓的爱戴。升迁之后,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跟随明朝着名将领熊廷弼学习军事,为以后带兵打仗奠定了个人基础。
袁崇焕的官场之路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在崇祯皇帝上位之前就已经成为了二品的兵部尚书。而崇祯皇帝也十分欣赏袁崇焕的个人才能,刚刚上位就对袁崇焕委以重任,让袁崇焕担任蓟辽督师一职,守卫边疆的安宁。
在袁崇焕担任蓟辽督师一职之后,宁远地区四年之间没有发生过战事。此外,袁崇焕还在抵抗由努尔哈赤率领的清军的进攻,接连取得胜利,一时风光,无人能及。待到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上位,将战争打法进行改变,袁崇焕无法更好的进行对抗,于是提出议和。
当袁崇焕提出议和之后,朝中一片哗然,而崇祯皇帝早就受到了清军内奸的蛊惑,不在信任袁崇焕。而民间百姓对于袁崇焕议和的提议十分的愤怒。最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判处死刑,使袁崇焕蒙受千古奇冤。直至干隆皇帝为之洗刷冤屈,袁崇焕才得以平反。
⑤ 袁崇焕是不是汉奸为什么最后他会被千刀万剐
袁崇焕在历史上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戴着忠臣面具的汉奸,他之所以会落得千刀万剐的下场,是因为他诱杀了百姓们拥戴的毛文龙。随后又险些让京城陷入清军的侵占计划,袁崇焕因此被崇祯帝处死。
清军入侵消极迎战同年十一月份皇太极侵关,袁崇焕不仅没有积极迎战,反而以一种消极的姿态,要求进城之后休息好了再迎战。崇祯帝不同意先开门后应战的做法,因此也就没有让袁崇焕得逞里应外合的计划。袁崇焕只能乖乖出城门迎战,等到解围之后,崇祯帝就下令斩杀了袁崇焕。袁崇焕死后,他的肉体也被割了几千刀,围观百姓是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这个大奸臣大卸八块。由此看来,袁崇焕也是罪有应得。
⑥ 为什么说袁崇焕是千古奇冤如果他没死,明朝还会那么快灭亡吗
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到底是对还是错?话说,在崇祯二年六月,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双岛斩杀了东江总兵毛文龙。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年之后,袁崇焕也被崇祯以九条罪状磔死,也就是凌迟。四百多年来,学者们围绕着袁崇焕和毛文龙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力挺毛文龙,认为:袁崇焕妒贤嫉能,与后金联手杀了毛文龙;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毛文龙是罪有应得,活该被砍死。那么问题来了,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到底是对还是错?
不管怎么说,毛文龙只有死路一条,因为朝廷不会容忍这个吸血虫的存在。
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可以说是对,也可以说是不对。纵观整个崇祯时期,以文官杀武将都很少,何况是杀大明的一个总兵。而像毛文龙这样的蛀虫,朝廷本早该出面解决了,而不是将这个问题交给袁崇焕,袁崇焕本就是一个封疆大吏,加上他脾气暴躁,犟得很。为了平定辽东叛乱,一口气杀了十八将领。所以从法理上来说不该是他杀毛文龙,但是他敢为了大明社稷而牺牲自己得政治前途。
⑦ 真实的袁崇焕是不是千古罪人死于凌迟冤不冤
在明朝末年,虽然名将不少,但是最有名的还是莫过于袁崇焕,当然,这不是说袁崇焕是明末第一名将,而是因为袁崇焕此人的争议性;甚至可以说,袁崇焕此人的争议性,在历史上都是排的上前列的;支持袁崇焕的人,说他是明朝最后的守护神;但是反对袁崇焕的人,说他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并意图一并杀死钱龙锡。在公元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公正的来说,袁崇焕对明朝是有利的,有袁崇焕在,后金根本无法越过防线,而其实在袁崇焕死后,他设置的防线依然有效,明朝最终是亡于李自成之手;但袁崇焕为了这条防线,耗费了明朝太多的钱粮,间接的导致了明朝灭亡;但是崇祯皇帝就因为袁崇焕无法完成五年之约就将袁崇焕凌迟,也太过了点。
⑧ 袁崇焕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很多人抨价袁崇焕是个将才,不是帅才。
从他杀了毛文龙得出,他是个带有主观义的色彩的人。毛文龙守关几年,虽然不能把满清打垮,满清可夸何不了他,毛文龙的策略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袁崇焕做出这样举动是因为高估了自己,他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三年内灭了清兵,事实证明,三年过去了,不但没有灭掉满清,还被满清扰道从蒙古进关,打到北京城,这是他的弱点,他带兵回来勤王,满清退后被凌除处死,人民争相吃他的肉。
他的功劳是守土守关,体恤军民。满清得了天下后才在满清党案中查出,满清利用反间计害死袁崇焕,才知道袁崇焕是一个赤胆猛将,多次与满清交战,身上留有一百多道伤口。
人民之所以争议大,他是有功有过,最只要他算是一个将才,而皇帝却让他当帅才,才会出现争议,错不在他,而在皇帝用人不当,察人之术差点。
⑨ 袁崇焕之所以被称为大明的“千古罪人”,是因为他杀了谁
这问题本身就不对,他被称为千古罪人,不是因为他杀了谁。而是他做了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战绩:一战宁远:拒绝迁粮进大城,祸水东流导致华觉岛军民被屠两万余,粮食八百多万石,战舰500余艘,从战略战术战损来说,此战胜在何处?
二战宁锦损失八万余顷屯田,十余万东江迁过来的民夫(此战以后毛文龙拒绝移镇,朝廷也不收难民),请问此战胜在何处?事后被天启以暮鼓难支下岗,由此可见天启根本不是昏君。
三战大小菱河,损失二十万工匠民夫,大炮等战略装备和粮草不计其数。此战胜在何处?
四战北京城下,损失京郊大片居民,导致北京城防从此空虚,被俘十五万百姓,被掠夺超过五百万两的财物,坑死赵帅教和满桂,请问此战又胜在何处?他就是运输大队长, 敌人越打越强,自己越打越弱。
当然打仗不行只是能力问题,我们再看他为人,一:为了争权夺利,逼毛文龙就范断东江镇粮道三月,导致东江镇饿殍遍野白骨如山需粮甚急《孙承宗书》,饿死百姓士兵十多万,双手沾满了同胞鲜血啊。
二:《国榷》中称:“高台堡之粟转市塞外,为建虏玩弄于股掌。误国如此,督师之肉,其足食乎?”,对袁崇焕卖粮资敌牟取暴利的行为深恶痛绝一语成谶真的被片了分食
当然,如果这次不能说明什么的话,看看他死后后人吧,崇祯大度不牵连他家人(仅流放),带不走的不动产就5000两,合现在5000万,明中期一个熟练技工仅20两收入,普通家庭一年开支仅 3-5两。也就是一套房子够一个白领不吃不喝干250年,够普通家庭500年花销。仅仅一套房子啊。
他家人第一时间逃到后金,并被特许入了旗,后人屡立战功当上了将军,看看岳王爷的后人,差距啊。。。。足够说明了吧?他杀了至少50万的大明民换来了自己官运亨通,家财万贯。足以对得起千古罪人这几个字了
⑩ 袁崇焕为什么被冤枉
当时朝廷加在袁崇焕头上的罪名有两条,一是“叛逆”,二是“擅主和议”。所谓叛逆,惟一的证据是擅杀毛文龙,去敌所忌。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手续上固有错误,可是毛死之后,崇祯明令公布毛文龙的罪状,又公开嘉奖袁崇焕杀得对,就算当真杀错,责任也是在皇帝了,已不能作为袁崇焕的罪名。
袁崇焕蒙冤下狱,朝中群臣大都知他冤枉。
当时朝臣之中,大约七成同情袁崇焕,其余三成则附和皇帝的意思,其中主张杀袁崇焕最力的是首辅温体仁和兵部尚书梁廷栋。温体仁是浙江乌程(吴兴)人,在《明史》中列于《奸臣传》。他和毛文龙是大同乡,一心要为毛报仇。梁廷栋和袁崇焕是同年,同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又曾在辽东共事。当时袁崇焕是他上司,得罪过他。他心中记恨,既想报仇,又要讨好皇帝。崇祯身边掌权的太监,大都在北京城郊有庄园店铺私产,清兵攻到,焚烧劫掠,众太监损失很大,大家都说袁崇焕引敌兵进来。毛文龙在皮岛当东江镇总兵之时,每年饷金数十万,其中一大部分根本不运出北京,便在京城中分给了皇帝身边的用事太监。毛文龙一死,众太监这些大收入都断绝了。此外还有几名御史高捷、袁弘勋、史等人,也主张杀袁崇焕,他们却另有私心。当袁崇焕下狱之时,首辅是钱龙锡,他虽曾批评袁崇焕相貌不佳,但一向对袁很支持。高捷等人在天启朝附和魏忠贤。惩办魏忠贤一伙奸党的案子叫做“逆案”,高捷、史�等案中有名,只不过罪名不重,还是有官做。钱龙锡是办理“逆案”的主要人物之一。高捷一伙想把袁崇焕这案子搞成一个“新逆案”,把钱龙锡攀进在内。因为袁崇焕曾与钱龙锡商量过杀毛文龙的事,钱并不反对,只劝他慎重处理。“新逆案”一成,把许多大官诬攀在内,老逆案的臭气就可冲淡了。结果新逆案没有搞成,但钱龙锡也丢官下狱,定了死罪,后来减为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