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徐州的历史
1.徐州历史: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着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2.与徐州有关的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评选揭晓 (附名单)
徐州日前评选出了十位历史名人。他们(以时代先后为序)是:彭祖(尧舜
)、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
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全程冠名
,铜山县张集镇政府、徐州迅达车辆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电信天翼3G杯“徐州十
大历史名人”评选活动,自8月3日启动以来,经过媒体宣传、读者推选、专家学
者的反复论证,适当考虑到入选名人朝代和角色的分布、历史成就与贡献等因素
,最终确定了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相关链接
1【彭祖】
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事
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
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彭祖的主要业绩
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
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
”养身。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
徐偃王,名诞。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东夷传》称
:“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
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
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博物
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
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
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
庭抗礼。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
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 (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祖籍下相(今江苏宿
迁)。楚将项燕之后。少时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
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
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
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
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最后从垓
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人称项羽是
一位“失败”的英雄。
4【刘邦】
汉高祖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字季,沛县(
今属江苏)人。曾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他起兵称沛公,初属项梁
。乘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率军入关。前206年,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
,约法三章,废除严刑苛法,得到秦人拥护。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他
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战争。前202
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
央集权制度。先后灭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
;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制定《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
央集权的巩固。
5【解忧】
解忧(前120—前49),即刘解忧,西汉楚王戊之孙女。建元三年(前138年),
为对付匈奴,武帝决定联络西域大月氏和乌孙。乌孙位于匈奴右侧,有骑兵18万
。太初中(前104-前101)汉“复以楚王戊孙解忧为公主”嫁乌孙王。王死,从乌
孙俗,嫁肥王,后又嫁狂王。匈奴发兵讨乌孙。解忧请汉支援。汉发兵15万,五
道并出,与乌孙兵两面夹击,大获全胜。乌孙有倒向匈奴迹象,解忧一面要汉出
兵1.5万至敦煌,呈准备出击之势;另一方面派侍者冯嫽持汉节作其使,行赏赐于
西域各地,说动新乌孙王愿意降汉。后,解忧所生之子继乌孙王位,“众心皆附
”。解忧70岁时,携乌孙3人返回京师,后二年死。
6【张道陵】
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因其创立的“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
”,故又被人称为“张天师”。汉代沛国丰邑(今徐州丰县)人,传为汉初功臣
张良后裔。张道陵少年熟读《老子》及河图洛书,后入太学,研读儒家五经,举
为“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出任巴郡江州令。因悟沉浮仕途无益年命之
理,便辞官隐居洛阳北邙山,修长生之道。朝廷数次征召,皆不从。顺帝时(125
—144)携弟子入蜀,居鹤鸣山修道。精研炼丹术,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三
天法师正一真人”,创立“五斗米教”,此即道教正源。张道陵“白日飞升”后
,其子孙世代相传,道教教主皆以“天师”相称。丰县阿房村为张道陵故里,有
古碑记其事。
7【刘裕】
刘裕(363—422),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公元420—422年在位。字德舆
,小字寄奴,彭城人,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幼年贫穷,后为东晋北府兵将
领。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大权。官至相国,封宋王。元
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手握东晋军事大权后,刘裕先后进行了两
次北伐,以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积功,刘裕被封晋相国、宋王。420年,禅晋建
宋,为宋武帝。
8【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人。为南唐烈祖李升之孙、中主李璟之子。李
氏一族出唐宪宗李纯第六子建王李恪一脉。李煜高祖李志为徐州判官,故定居徐
州。李煜作为皇子,自幼长于深宫,不知创业之艰、守成之难,唯喜书画诗文。
961年继位为国君时,南唐已处在宋太祖赵匡胤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975年宋灭
南唐,李煜与其小周皇后被俘解于汴京,开始了囚徒生活。三年后的“七夕”之
夜,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以“牵机药”毒杀。就在这段囚徒生活中,李煜经历了
从“人上人”到“阶下囚”的巨变。发而为诗,这便成全了李煜词俯视唐宋的巅
峰性成就。李煜词风,影响深广,悲忧缠绵,难以超越。
9【李蟠】
李蟠(1656—1728),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是科举考试取士历史上徐州仅
有的一名状元。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天赋过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人
,三十六年(1679年)中进士。殿试卷《廷对制策》,文笔雄劲,气势磅礴。内容
涉及军政、吏治、河防、靖务等治国要略,见解独到。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
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撰修《大清一统志》,有“天朝第一人物”
之美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受乡试中舞弊案影
响流放沈阳,3年后蒙赐故里,吟诗作赋。此后终生未仕。李蟠的文章和墨迹非常
出名,在当时备受推崇,留有《偶然集》和《根庭文集》。
10【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顺。室名师牛堂,徐州市人。美术教育家,中
国山水画一代宗师。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画,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
立艺术院学习,参加“一八艺社”。抗战时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师从齐白石
、黄宾虹,曾在徐州艺专、徐州民众教育馆、重庆国立艺专、国立北平艺专任教
。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
职。有《李可染画集》等。擅山水、重写生,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创山水画黑
、满、重、亮的新画风,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2. 徐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彭祖(尧舜)、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1、彭祖
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名籛字铿,又称彭铿,陆终第三子。彭祖生于四川彭山,封于徐州彭城,子孙以国为氏。又彭亦为姓。
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铿本为尧舜时人,由于经常和神农时神巫巫咸、黄帝时神医巫彭、夏彭伯寿、商彭伯考、商贤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遂有“长年八百,绵寿永世”、“非寿终也、非死明矣”等传说。
清人孔广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之句时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汉代史学家韦昭在《国语·郑语》注中说:“彭祖,大彭也。”
可见彭祖寿八百指的是大彭氏这个国家存在了八百余年,《竹书纪年》:“(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
如今眉山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墓园、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仙室,室外内有石雕的寿星彭祖肖像,室外陈列八卦图案,历历在目。此外,徐州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庙、彭祖祠、彭祖楼、彭祖井、彭祖墓等历史遗迹。
2、徐偃王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是西周时徐国国君。徐国统辖今淮、泗一带。建都下邳,(今更名为睢宁县古邳镇)。
周穆王末年,徐君偃好行仁义,前来归顺的东夷国家有四十多个。周穆王巡视各国,听闻徐君威德日远,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
《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
《尸子》谓:“徐偃王有筋而无骨。”《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
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作为徐国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国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
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4、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后的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二嫁又嫁给军须靡的弟弟翁归靡,生有5个子女。
三嫁给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个儿子。
5、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着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张道陵创建天师道的背景: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学名为: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3. 江苏徐州丰县名人的故事
刘邦就不要说啦,大家都知道,生于丰县,长于沛县。
萧何(?一公元前193年),汉初三杰之一,着名丞相。沛县丰邑(今属江苏丰县)人人们所称颂。
张道陵,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字辅汉,沛国丰人(江苏丰县人),是一个充满传奇经历和神奇色彩的道教领袖。他一生致力于创设中国道教,并得道成仙,123岁仙化而去。 被后人尊为“祖天师”和道教教主。是汉留候张良的九世玄孙。
[刘安](前179-前122) 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帝之孙。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着《鸿烈》一书,后亦称《淮南鸿烈》或《淮南子》,常以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说理,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古代神话传说。
穆恩之 (1917.9.30~1987.4.8) 地层古生物学家。江苏丰县人。1943年昆虫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毕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穆西南,男,汉族,1940年10月生,江苏丰县人,九三学社,研究生学历,研究员、教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1998.01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
于幼军,男,1953年1月生,江苏丰县人,汉族,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在职研究生(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
赵本夫 着名作家 ,一九九○年被任命为江苏作协专职副主席。先后发表作品二百多万字,以小说为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刀客和女人》、《混沌世界》、《黑蚂蚁蓝眼睛》、《天地月亮地》,小说集《寨堡》、《空穴》、《走出蓝水河》等。作品被翻译成英、俄、日、挪威、泰等多种文字,收入国内外四十多种选集。现为江苏省作协专职副主席,《钟山》杂志主编,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李红云世界女子举重冠军 ,女,江苏丰县人,第八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64公斤级的比赛中,获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并五破世界纪录.在第九、十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均获冠军,夺得4枚金牌2枚银牌,她成为世界女子举重史上得金牌最多的,唯一世界最佳 运动员.
王贵海 世界着名非圆机械传动青年专家
4. 沛县的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沛地属宋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286年齐灭宋,沛暂属齐,两年后的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楚国取得齐淮北故地,沛属楚。
秦灭六国后,设沛县,属泗水郡。
西汉建立后,沛县属楚国,汉高帝十一年立刘濞为沛侯,属中央直辖。高帝十二年,改立刘濞为吴王,沛归楚国管辖。吕后元年封吕种为沛侯,由中央直辖,吕后七年改刘种为不其侯,吕后八年吕后亡,平诸吕乱后,沛又归属楚国。
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景帝从楚国辖县析置一个新郡---沛郡,郡名取自汉高祖故里沛县,又升丰邑为县。
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是沛国西部的谯县人氏,他将原沛国包括郡治相县在内的绝大部分被划归新建的谯郡,沛国范围大大缩小,郡治也迁移到了北部的沛县(今江苏沛县)。
北齐天宝元年(550)撤销沛郡,沛县隶属彭城郡。
隋、唐时隶属徐州。
宋金议合后,沛县入金。金天兴二年(1233),沛地升格称源州。
元代沛县先后属济宁府、济宁州。
明、清雍正十一年前隶属徐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后属于徐州府。
民国初年隶属徐海道。
1938年徐州沦陷后属于短暂属于徐州维持会
1939年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成立后属于苏北行政专员公署,后隶属于改过名字的苏淮行政专员公署。
1944年伪淮海省成立属于伪淮海省。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属于江苏省政府。
1948年11月沛县解放,正式组建沛县民主政府,隶属于冀豫行署湖西专员公署。
1953年1月,隶属于徐州地区专员公署(属山东省),不久复归江苏省管辖。
1983年1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沛县隶属徐州市。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
5. 沛县简介 历史
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沛县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龙飞地”之称。春秋战国时,沛地属宋国,齐、楚、魏灭宋,楚得沛地,设县。秦统一中国后,建沛县,属泗水郡。
西汉改为沛郡,辖沛县。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是沛国西部的谯县人氏,他将原沛国包括郡治相县在内的绝大部分被划归新建的谯郡,沛国范围大大缩小,郡治也迁移到了北部的沛县(今江苏沛县)。北齐天宝元年(550)撤销沛郡,沛县隶属彭城郡。
隋、唐时隶属徐州。宋金议合后,沛县入金。金天兴二年(1233),沛地升格称源州。元代沛县先后属济宁府、济州。明、清时隶属徐州、徐州府。
民国初年隶属徐海道,民国37年(1948)11月全境解放,正式组建沛县民主政府,隶属于冀豫行署湖西专员公署。1953年1月,隶属于徐州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1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沛县隶属徐州市。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
(5)徐州丰沛县有什么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沛县——古代名人
1、刘邦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为小名),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
出身平民阶级。成为皇帝之前又称沛公、汉中王。
2、樊哙
樊哙(前242—前189年),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着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
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豯、韩信等,为大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一心腹,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是一位大汉名将。封舞阳侯,谥武侯。另有,四川宣汉县樊哙镇。
3、周勃
周勃(?~前169),中国秦末汉初名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少时家贫。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跟随刘邦起兵,三年后,被赐威武侯,继升将军。
6. 徐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1、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 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3、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并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在诗词上的成就绝对是瞩目的。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
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后期词反映-之痛,哀婉凄凉;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葬于洛阳北邙山。
4、樊哙
樊哙(kuài)(前242年—前189年),沛县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着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汉高祖刘邦的心腹猛将。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他与刘邦的交往甚密, 曾与刘邦一起隐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与萧何、曹参共同推戴刘邦起兵反秦。待刘邦做了沛公,便让樊哙做了他的随从副官。 跟随刘邦征战,先是攻打胡陵、方与,在丰县一带打败了泗水郡监和郡守的军队,后又平定了沛县。
5、王洪波
王洪波,1927年10月出生于江苏邳县,1943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淮北第七军分区政治部文艺工作队队员、土山镇完小训育主任、华中联合干校五中队学员。
华中军区文印员、干事、副政指、政指、俱乐部主任、副科长,十二军直政处处长,安徽省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安徽省储备物资管理局副局长、顾问(副局级)等职,1989年12月离休,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因病于2015年9月3日在合肥逝世,享年88岁。
7. 有谁知道:沛县的由来
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沛县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龙飞地”之称。
沛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沛地属宋国,齐、楚、魏灭宋,楚得沛地,设县。
秦统一中国后,建沛县,属泗水郡。西汉改为沛郡,辖沛县。
北齐天宝元年(550)撤销沛郡,沛县隶属彭城郡。
隋、唐时隶属徐州。
宋金议合后,沛县入金。金天兴二年(1233),沛地升格称源州。
元代沛县先后属济宁府、济州。明、清时隶属徐州、徐州府。
民国初年隶属徐海道,民国37年(1948)11月全境解放,正式组建沛县民主政府,隶属于冀豫行署湖西专员公署。
1953年1月,隶属于徐州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1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沛县隶属徐州市。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
8. 汉高祖刘邦的传奇故事,具体是怎样的
刘邦(前256年 /前247年 -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 项羽带着二十八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
汉五年(前202年)二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 ,彭越为梁王 。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再三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同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帝。 刘邦即皇帝位后,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刘邦最初定都洛阳,后根据戍卒娄敬的建议,定都醎阳以东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史称西汉。
9. 徐州有哪些三国历史遗迹
徐州在三国时代也是一个群雄逐鹿之地。无论前四史的 《三国志》和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无不对徐州费一定笔墨。不过首先要声明的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人们口中所说“徐州”应为东汉的徐州刺史部,而非今天的徐州概念。本文所讨论的三国演义是在今天的徐州市和下辖县区范围内的三国遗迹。
一、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辕门射戟
曹操为父曹嵩报仇,迁怒于徐州刺史陶谦,攻打徐州。东汉初平四年曹操征伐陶谦,攻十余城,到彭城大战。陶谦被打大败,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这次对彭城的屠城应该是徐州有记载的第一次屠城。也是东汉末年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同志一生抹不去的污点!
10. 沛县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樊哙(公元前242-公元前189),沛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着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早年以屠宰狗为业,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
刘邦在汉中站稳脚跟后,用名将韩信指挥了还定三秦之战,从而拉开了的楚汉战争序幕。在战争中,樊哙或者单独,或者跟随汉王与西县县丞、雍王章邯、章邯的弟弟章平,以及赵贲等人的军队作战,英勇异常,常率先登城陷阵,斩杀、俘虏敌军,因功被升为郎中骑将、封为将军,赐杜陵的樊乡为他的食邑。
随后又参加对楚作战,屠煮枣,在外黄击破王武及程处军,攻取邹、鲁、瑕丘、薛等地。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后,樊哙屯守荥阳的广武,增加二千户为他的食邑。一年后,又随高祖追击项羽,取阳夏,虏获楚将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把项羽包围在陈县,大胜而归。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因樊哙坚守作战有功再增加食邑八百户。汉初,异姓诸侯王反叛不断,樊哙成为征讨叛军的主将。先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 楚王韩信反,樊哙随高帝到陈,活捉楚王韩信,平定楚地。
更赐爵为列侯。以舞阳为食邑,号舞阳侯;又以将军名义跟随高帝讨伐了韩王信,斩韩王信, 与绛侯周勃等共同平定了代地,因功再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 因击退陈稀、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先登,收取赵地清河﹑常山等共二十七县,被提升为左丞相。
所部败陈稀的胡人骑兵于横谷,斩将军赵既,虏获代丞相冯梁、郡守孙奋、大将王黄等十人。与诸将共同平定代地乡邑七十三个。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又以相国职率兵击燕王卢绾,平定燕地十八县,五十一个乡邑。高帝把他的封邑增至五千四百户。
总计樊哙战功:跟随高祖作战,斩首一百七十六个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单独领兵作战,打败七支军队,攻下五个城邑,平定六个郡,五十二县。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樊哙成为汉朝从创立到稳定的重要将领。
2、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后为赵王刘如意相,刘如意为吕后所杀,周昌自觉辜负刘邦,郁闷不乐,三年后去世,谥号悼。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刘邦正和戚夫人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刘邦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刘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刘邦暂时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刘邦极力争辩,刘邦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
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3、刘向(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丰邑(今属江苏徐州),世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官吏,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着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刘向初以父荫任辇郎,后擢任谏大夫。宣帝时选为儒俊材,曾应诏献赋颂数十篇,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任散骑宗正给事中,因屡次上书言事,弹劾宦官弘恭、石显及外戚许、史,曾两度下狱,被免为庶人,闲居十余年。
成帝即位后被启用,拜中郎,使领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刘向多次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权力,甚为成帝嘉许,但终不能用。其为人平易朴实,不重威仪,廉洁乐道,潜心学术,昼诵《书》《传》,夜观星象,常常通宵达旦。
刘向喜言五行灾异之说,并据以论证现实政治。其学问渊博,曾奉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近20年,对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贡献。撰成《别录》,为中国最早的目录学着作。又集合上古以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衍行事,以类相从,撰成《洪范五行传》11篇,为中国最早的灾异史。
文学上以辞赋和散文见长,《汉书·艺文志》载有其赋33篇,今多散佚,唯存《九叹》系拟屈原《九章》之作,在追念屈原之辞中寄托身世之感。其散文今存部分奏疏和点校古籍的叙录,着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其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
又采集前代史料轶事,撰成《说苑》《新序》《列女传》,其中有一些很有意义和文学特点的故事,是魏晋小说的先声。明人集有《刘子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4、曹参(音cān,?—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沛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公元前205(汉高祖二年),任命曹参代理左丞相,领兵进驻关中。 过了一个多月,魏王豹反叛,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率军向东在东张攻打魏将军孙遫的军队,大败孙遫的军队。
乘势进攻安邑,捕获魏将王襄。在曲阳进击魏王,追到武垣,活捉了魏王豹。夺取了平阳,捕得魏王的母亲、妻子、儿女,全部平定魏地,共得五十二座城邑。刘邦把平阳赐给曹参作食邑。
曹参后来又跟随韩信在邬县东面进击赵国相国夏说的军队,大败夏说的军队,斩杀了夏说。 韩信与原常山王张耳率兵至井陉,攻打成安君陈馀,同时命令曹参回军把赵国的别将戚将军围困在邬县城中。戚将军突围逃跑,曹参追击并斩杀了他。于是曹参率兵到敖仓汉王的营地。这时韩信已经打垮了赵国,做了相国。
韩信向东攻打齐国,曹参以左丞相的身份隶属韩信,击溃了齐国历下的军队,于是夺取了临菑。 回军平定济北郡,攻打着县、漯阴、平原、鬲县、卢县。不久跟随韩信在上假密进击龙且的军队,大败敌军,斩了龙且,俘虏了他的部将周兰。平定了齐国,总共得到七十余县。捕获了原齐王田广的丞相田光、代替丞相留守的许章和原齐国的胶东将军田既。
韩信做了齐王,领兵到了陈县,与汉王会合,共同打败了项羽,而曹参留下来平定齐国尚未降服的地方。
5、张贞观
张贞观,明诗文家。字惟诚,号惺宇,沛县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十一年进士。历任益都知县、兵部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礼部都给事中。因直言忤旨除名。青衣步出都门。天启中追赠太常寺卿。《明史》有其传。着有《掖垣谏草》、《野心堂集》等。
张贞观(生卒日期不详),沛县人,明朝进士。他一身正气,敢斗贪官。后被当朝皇帝免官除名,但他去世后,家乡人为他建祠塑像,四时祭奠。后来的皇帝追赠他太常少卿名号,算是为他恢复了名誉。
张贞观任山东省益都县知县时,减轻百姓负担,振兴经济,抑制豪富,平反冤狱,当地百姓称颂为“神明”之人。
张贞观任兵科给事时,曾出巡山西边务,发现五台山奸人张守清,招亡命之徒3000人,不经政府批准就非法开挖银矿。有了钱,就用行贿手段勾结两个“王”,一个是潞城王,一个叫新宁王,而且彼此结成姻亲,作为他的保护伞。张贞观将这一切如实上报朝廷。
皇帝向大臣们征求处理意见。最后依巡按御史所奏,令张守清关闭银矿,解散党徒,与二“王”断绝姻亲。这个处理意见还是挺严肃的,但张守清提出,他过去交了官税,不能关闭银矿,要求继续开矿。张贞观向皇帝力谏,认为此事不可准许,张守清的银矿才被迫停开。
然而张贞观并未到此为止。他了解到,山西前任巡抚沈子本、李采非都是大贪官,而且善于钻营,所以调离山西后,又都异地坐官,其中沈子本已升至兵部侍郎,官位比张贞观还高。怎么办?
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装聋作哑,自己不得罪人,可平安无事,一是向皇帝举报,严惩他们,这有风险,万一扳不倒他们,会弄得自己屁股一片骚。但张贞观最后还是决定:如实举报!为此他准备了充分的人证物证。
幸运的是,皇帝准奏,沈子本被罢官,李采非被撤职。张贞观回京后,还受到重用,当了工部右给事中。但后来张贞观几次上书,尽管都是为朝廷着想,却得罪了皇帝,结果被免官除名。张贞观也不后悔,他脱掉官服,换上百姓便服,昂首走出都门。后回到沛县老家,养老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