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及历史意义
【分析角度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
(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主要依据是:①科技与革命迅猛发展,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科技和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突出,和平与发展也就成为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②冷战后,发展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中心的和平竞争取代武力对抗;③战争与和平的力量对比方面,和平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发生世界大战的因素基本不复存在。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天下仍不太平。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2)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条件。人类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和平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要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就必须消除过大的南北差距,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分析角度二】用哲学原理分析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1)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冷战结束后,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在不断增加,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又有新的表现,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因边界、宗教、领土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但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看问题要看主流,不能看支流;看总体和全局,不能为局部和支流所迷惑。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但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所以,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2)霸权主义是指某些国家对外关系中奉行的践踏别国主权,违反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政策和行为。霸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强权政治。当今世界的强权政治虽然不再赤裸裸地主张弱肉强食,但凭借势力,构成强权,力图按本国利益和意志支配别人、主导世界,仍然是当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基本点,决不可能是什么仁慈霸权和新型帝国。
威胁世界和平、阻碍世界共同发展的主要根源,是西方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所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是反对西方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当前尤其是要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同时,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分析角度三】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变化、新表现“先发制人”
新表现主要是:①在国际政治格局上,由两极争霸变为一极称霸、单极霸权、单边外交,更加霸道,连其欧洲盟国都难以忍受;②在理论上,美国的新霸权主义鼓吹其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以全面推行西方价值观为重要内容,强调其霸权主义所具有的道德基础与合法依据;③在实质上,日益露骨地侵犯别国主权,主要是富国、强国、大国欺负穷国、弱国、小国;④在形式上,美国新霸权主义重视运用外交手段、经济制裁、军事干预等多种形式。军事干预不再以武力征服、占领土地为目标,甚至忌讳“占领”的提法,而是通过军事干预来惩罚以致强制改造那些违反美国霸权秩序和西方人权主张的国家,并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来建立新的国际秩序;⑤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美国自身在政治、经济上最大限度的安全和霸权利益,永远保持美国领导整个世界。
【分析角度四】美国“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
霸权主义新理论:①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发达国家有权超越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部的所谓“人权”问题,包括“人道主义干涉”等,实质是借口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推行西方价值观念;②“先发制人的打击权”。美国如果认为某个国家对其构成威胁,有权力在这种威胁、危险真正发生和实施之前就予以打击、消除,包括使用核打击,实质上是以任意打击别的主权国家来追求美国所谓的绝对安全;③新帝国理论。即美国是新型帝国,仁慈的帝国,是以帝国强权推翻专制统治,给别国人民以自由、民主、人权,从专制政权下面解放别国人民,建立民主自由社会;④霸权稳定论。世界上只有服从一个美国超级霸权,才是稳定的。任何可能发展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国家,都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者”,也是对世界和平稳定与自由世界秩序的挑战。美国有权力、有责任消除这种挑战。联合国之所以软弱,原因在于多极。只有美国的单极霸权,联合国只有服从美国单极霸权的意志,才能成为能够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国际权威组织。
【分析角度五】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四项主张
(1)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不是僵硬地反对某个国家,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既反对大国霸权主义,也反对地区霸权主义;既反对旧霸权主义,也反对新霸权主义。同时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是坚持独立自主不怕压,不怕霸权主义制裁,不允许任何国家、任何人干涉中国内政,也反对任何国家干涉别国内政。
(3)中国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就要努力发展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霸权主义是凭借实力在世界上横行霸道,只有实力强大才能有效地遏止霸权主义。
(4)中国是正在崛起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定力量。中国国防建设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正常需要,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是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发展。
②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的时间
和平与发展的确是当今世界主旋律,但是在地区上出现以民族、宗教…为主要矛盾的地区冲突。如阿以冲突、印巴冲突…
从其形时间上看,主要显示了世界范围的不公平,如阿以冲突,就是西方国家偏袒以色列造成的。还有就是殖民主义的新思路,如印巴冲突,以“分治”实现“分而治之”的目的!
另外就是世界范围的军备升级。各国都加强军备为本国经济保驾护航,从而引发全球的“军备热”这些从本质上说,都与西方舆论的鼓吹炒作有莫大的关系,如:西方散布“中国威胁论”,东盟诸国开始大量军购。
即使如此,不能改变“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③ 进入21世纪以后,和平统一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对吗
是的。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才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首先,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东西对峙、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④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何时提出的
1985年1月19日,邓 小 平会见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团。邓 小 平谈话时说,中国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3月4日,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谈话时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⑤ 中国共产党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会议是什么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有过多次比较深入的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他先是提出,国际形势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同时,我们也要防备别人早打、大打。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他又指出,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出现重要变化,和平因素增长超出战争因素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邓小平把握时代的脉搏,于1984年10月敏锐地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一思想科学揭示了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观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的依据。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⑥ 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其次,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⑦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985年
1985年,邓小平对当今世界形势作出高度概括,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在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的基础上抓住世界的主要矛盾,并精辟地概括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从而明确无误地告诉全党,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⑧ 是谁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邓小平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这不仅需要国内有正确的政策,而且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过冷静观察和客观分析,中国领导人改变了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认为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一科学论断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为深远,从此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8)和平成为历史主题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命题,需要国际社会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展现新担当新作为。面对时代命题,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⑨ 战争与和平是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的主题
亲,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不是“战争与和平”。
和平的观点基于以下原因: 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发展的观点基于以下原因: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谋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⑩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邓小平指出,对于国际局势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经过冷静观察和分析,他说,当前世界局势的发展,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旧格局已经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但一家独霸世界力不从心,欧洲联盟的建立,加快了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成为国际经济、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日本正在积极努力,争取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俄罗斯现有的实力,决定它仍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可低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在内容上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根本上有助于推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世界主题的形成和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