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中国人创造了什么

历史中国人创造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2 03:00:39

A. 中国历史发明家都发明了什么

中国古代发明家
姓名 领域 年代 发明作品 简介
鲁班 建筑 春秋战国 木工用的 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 鲁班--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姓 公输,名般,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建筑师。鲁班他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木工用的 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铲子、铺首、钻、凿等。攻城用的可活动的云梯。相传,锁也是鲁班发明的。

喻皓 建筑 北宋初年 《木经》 喻皓--亦称预浩,是中国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筑师。出生于杭州,他设计的最杰出的建筑是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安远门内开宝寺中的灵感塔。他还写了一部木工手艺的书--《木经》,共 3 卷。他有造塔鲁班之称。

祖冲之 数学 南朝 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 祖冲之--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微的割图术提出了 л的更精确的上下界。 即3.1415926〈л〈3.1415927。

刘微 数学 225 ~ 295年 割图术 刘微--魏晋时期的刘微,发明了割图术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刘微应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

朱世杰 数学 元代 《四元玉鉴》 朱世杰--中国元代数学家。1299 年编撰成中国第一本算学启蒙,从四则运算到天元术,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1303年,他又写成了 《四元玉鉴》,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这是一种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个未知数)。欧洲到 1775 年才提出同样的解法 ——消元法。美国科学史家萨顿评价他所着的《四元玉鉴》是整个世界中最杰出的数学着作之一。

张衡 天文学 东汉时期 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对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天像个鸡蛋壳,地像鸡蛋黄,天大地小,他认为天壳之外还有无限的宇宙。张衡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他测量出了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统计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约有2500颗。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张衡对天文学的突出贡献,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郭守敬 天文学 元代 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 16 种仪表 郭守敬--是中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创制了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 16 种仪表,仪器专门测量天体使用。还制作了简仪,现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测定了黄赤交角。法国科学家 Laplace 提出黄赤交角变小理论,引用的根据就是郭守敬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做的同类测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姓名 领域 年代 发明作品 简介
石申 天文学 战国时期 第一部天文巨着“天文” 石申--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着“天文”。西汉后,人们尊称“天文”一书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 121 颗恒星的位置,书中还记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并称之“少阳”已认识到能自身发光。

刘焯 天文学 隋代 《皇极历》 刘焯--隋代天文学家。创制了《皇极历》,他首先考虑到了日、月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同时他把差岁改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学 唐代 《大衍历》 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他编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大衍历》,它包括十篇历议,是古代非常先进的历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纪,中国人以太阳和月亮运动为依据,创立了一种阴阳历法。

杨忠辅 文学家 南宋时期 《统天历》 杨忠辅--中国南宋时期天文学家。他创制了《统天历》,他确定回归年长度为 365.2425 日。并发现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现象。

洛下闳 天文学 汉代 赤道式仪器 洛下闳--中国汉代天文学家。改创了赤道式仪器,定下了赤道式浑仪的基本结构。

苏颂 天文学 宋代 天象仪 苏颂--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和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有 8 人高,每层有门,一到时间门开,木人出来报时。(后面有漏壶和机械系统)。

莘七娘 10 世纪 孔明灯,走马灯 莘七娘——在10世纪时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同时发明了走马灯,这是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 裴秀——在中国最早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

马钧 机械设计 三国时代 龙骨水车(又叫翻车) 马钧——魏国人,杰出机械设计和创造家。三国时代创制了龙骨水车(又叫翻车),他能连续提水,灌溉用的水机具——桔槔。结构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称。

姓名 领域 年代 发明作品 简介
李春 桥梁设计 605~617 赵州桥 李春—— 605~617 年,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有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的。

丁缓 发明家 汉代 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 丁缓——汉代,在 180 年生于长安。发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有长安巧工之称。

沈括 科学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学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伦 62~121 纸 蔡伦—— 62~121 年,蔡伦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成功。 105 年将此发明报皇帝。于 114 年被皇帝封为龙亭侯。当时人称纸为蔡侯纸。 12 世纪,造纸术间接传到欧洲。 13 世纪,蒙古人用蔡侯纸在波斯发行第一批纸币。 14 世纪,朝鲜、越南、日本也开始使用纸币。纸牌然后经由阿拉伯国家再传到欧洲。

毕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术 毕升—— 1041~1048 年,中国北宋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杜诗 91~不祥 水力鼓风机 杜诗—— 91 年,河南人。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国时期 淬火技术 浦元—— 300 年,三国时期。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孙子 三国时期 孙子算经 孙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题为“物不知数”,写了“孙子算经”一书系统论述了筹算记数制。

秦九韶 数学 1202~1247 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国数学家。写有《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 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李治 数学 测园海镜 李治——中国数学家,着有“测园海镜”是中国第一本系统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沈括 宋朝 沈括发现用细线系在磁针的中央(指南针),并将其悬挂起来。经过观察、发现,写进了他的着作《梦溪笔谈》中。以后人们把用磁铁制作的针成为指南针,还有指南桌。 13世纪到东方玩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见到了指南针,并把它传到了欧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书论述了杠杆平衡,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论点。

B.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创造

汉字,文学,医学,建筑....
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着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着——《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磁石的魔力——指南针的发明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C. 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1、走马灯

莘七娘——在10世纪时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同时发明了走马灯,这是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中国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于除夕、元宵、中秋等节日。又叫跑马灯、串马灯。由毛竹编织成马头,马尾。

系在身上糊上颜色鲜艳的纸,如今已由丝绸取代。在过去,走马灯一般在春节等喜庆的日子里才表演,由二十来位11—14岁小孩组成,边跳边唱,根据节奏快慢形成不同阵势,有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的寓意。

2、指南针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

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

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3、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4、火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火药的发明是副产品。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

5、印刷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刻版印刷术”(亦称“雕版印刷术”)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后来出现的拓印碑石等。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之后,逐渐发明了刻版印刷技术。

根据历史学家邓广铭考证,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D. 中国有哪些古代的创造发明

中国的古代有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和印刷术,除此之外还在农业和工业以及机械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造发明,它们都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E. 中国的十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远不止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共有5000多项,出名的100项:1、鼓: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1980年在山西省襄汾陶寺村的6座墓中出土了七具用鳄鱼皮蒙制之“灵鼍之鼓”,用挖空了的树干作鼓腔的夏代木鼓遗痕,其中建鼓1面,悬鼓2面,扁鼓4面。其年代约在4200年前的古人类墓葬。

2、二进位制:中国古老的易经就使用二进制来进行演算。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 。

3、绳索: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

4、指南针: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

5、养鱼法: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

6、赤道式天文仪: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中国人 《周易》确定了十进制,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十进制系统。

8、印刷术: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1040年代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

9、漆:漆是用漆树皮里的黏汁制成的用以装饰和保护物器的涂料。原始社会,我国人民就已发现漆树并懂得使用由漆树的汁液制成的天然漆来做涂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

10、铜镜:我国铜镜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

11、伞:公元前1100年的早在春秋末年,鲁班的妻子云氏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很像“亭子”,而且收张自如。东汉时出现纸伞,宋时制出了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对伞均有改进,如油伞、蝙式伞等。1747年,我国的伞传入英国,成为英国第一把伞。

12、风筝:相传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传说第一个造酒的人是上古时期的杜康,杜康造酒就是造的米酒,度数不高还很浑浊。

14、弓箭: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村距今两万八千年的旧石器时代后期遗址发现了一件燧石镞头,是用很薄的长石片制成的,尖端周正,肩部两侧变窄似呈铤状。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箭头之一。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

15、古代机器人:西周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铁犁牛耕均在春秋出现,战国铁犁牛耕扩大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18、大定音钟: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东汉着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徐岳,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盘”记录者。21、地毯:地毯是中国着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着名的手工地毯,有实物可考的有2000多年。

22、双动式活塞风箱: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钵: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涌钵。在水涌钵中加入一定的水,摩擦钵的两边耳朵,水会涌起来,这利用的是物理上驻波的原理。

24、空位表零法:中国人在公元四世纪以前就开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国的算盘就是这样表示的。

25、化学武器: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早期。

26、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

27、石油照明法: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8、铸铁术: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运用鼓风炉来铸铁。

29、马肩套挽具: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

30、硝石鉴别方法:中国人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发现了硝。发现硝石为后来发明火药奠定了基础。

31、世界上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西方于公元13世纪才建了等高运河,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体地图: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明了立体地图。

33、吊桥: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

34、记谱法: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人已发明了记谱法。

35、造纸术: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制出了蔡侯纸。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36、降落伞: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降落伞。西方人利诺曼德于1783年,多次从树顶或房顶上跳下去,结果很成功,他把这叫降落伞;这比中国人发明降落伞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37、焰火: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焰火。

38、微型热气球: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微型热气球。

39、墨水: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墨水。

40、曲柄摇手: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曲柄摇手;西方于公元9世纪才使用曲柄摇手,比中国晚了七百年左右。

41、耧: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耧,而西方到1566年才制成条播机,比中国晚了一千八百年左右。

42、旋转式扬谷扇车: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到18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比中国晚了二千年左右。

43、平衡环:公元前140年,中国人房风发明了平衡环,中国人发明的平衡环比西方领先700年左右。(简仪)

44、白兰地与威士忌:公元前126年,中国人发明了白兰地和威士忌,直到1570年这种制酒法才传到欧洲,并引起欧洲人的轰动。制白兰地酒欧洲人比中国人晚了一千四百年左右。

45、豆腐:公元前125年,中国人刘安发明了豆腐。同年,中国人还发明了激素结晶体提取法,这比欧洲人领先了二千二百年。

46、走马灯:公元前121年中国人发明了走马灯。西方人约翰·巴特于1634年描述了走马灯,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

47、百炼法-用生铁炼钢法: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发明了用生铁炼钢法,也称“百炼法”。而西方到1856年才开始用生铁炼钢,比中国晚了二千年左右。

48、指南车: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 ,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

49、曲柄:战国时期,大约公元前100年中国人发明了曲柄。曲柄摇杆是工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

50、独轮车:独轮车是一个以人力推动的小型运载工具,或称为“鹿车”、“辘轳车”。西汉晚年中国人发明了独轮手推车;而西方到公元11世纪才使用独轮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51、密封实验室: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52、传动带: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动测绘仪: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多年。

54、水力风箱: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中国人利用水利的创举是现代社会以前能源供给中最有意义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工业革命迈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龙骨水车: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

58、地动仪: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这比张衡发明的古代地震仪――地动仪要晚1571年。

59、催泪弹: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催泪弹。

60、船中水密舱:中国人于公元二世纪发明了船中水密舱。

61、平衡四角帆: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平衡四角帆。

62、定量制图法:中国古代着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这比张衡发明定量制图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纺车: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纯硫提炼法:中国人于公元2世纪发明了纯硫提炼法。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杆船:公元260年中国人发明了七根桅杆船。

66、车前横木: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车前横木。

67、马蹬:马蹬是现代骑马必备的一种工具,使用时拴于马上,骑马者的脚部悬挂处,唐朝以后被广泛应用。据漠北出土壁画等文物,公元3世纪中国匈奴人可能为最早使用马蹬的民族。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68、自动控制机:中国人于公元前3世纪发明自动控制机。

69、人造金: 中国人葛洪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人造金。

70、初级砷提炼法:公元3世纪,中国着名炼丹家葛洪发明了初级砷提炼法。砷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国得到提炼法砷晚了几百年。

71、卷线钓鱼器:中国人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卷线钓鱼器,当时它叫做“钓车。而西方到1651年,才开始在鱼杆上使用卷线轮,比中国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72、直升飞机水平旋翼和螺旋桨:公元4世纪中国人葛洪已谈到关于直升飞机旋翼。那时中国有一种儿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飞机的旋翼。它有一根轴,上面绕着一条线,轴上装着几个叶片,定好角度,一拉线,旋翼就向空中飞升上去。这种玩具对欧洲航空先驱者影响甚大。

73、桨轮船:中国人于公元418年发明了桨轮船。

74、“西门子式”炼钢法:大约在公元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西门子式”炼钢法,当时叫“共熔”炼钢法。这就是1863年马丁一西门子平炉炼钢法。中国比西方早一千四百年左右。

75、油印技术:公元500年中国人发明了油印技术。

76、水力磨面机: 公元530年,中国人发明并制造出了水力磨面机。公元13世纪,欧洲人才使用这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七百年左右。

77、海滩航行:公元500年中国人发明了海滩航行。

78、指针式标度盘装置:中国人赵达于公元570年发明了指针式标度盘装置。

79、火柴: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国人于公元577年发明的。中国人使用火柴几乎比欧洲人早1000年!

80、国际象棋:中国人于公元6世纪发明了国际象棋。而西方到公元7世纪才下国际象棋,比中国晚了一百年左右。

81、弓形拱桥:公元610年,中国建筑工程学派奠基人李春,发明并建造了弓形拱桥――通桥,又名赵州桥或大石桥,比西方于1345年建造的维奇奥拱桥,早了七百年。

82、浮板:中国人于公元759年以前发明了浮板。

83、熨斗:公元800年代,中国人发明了熨斗,并开始使用了它。

84、纸币:中国人于公元8世纪发明了纸币,不过发行机构是政府。166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首先推出了钞票,比中国晚了七百多年。

85、火药:中国人于公元850年发明了火药。十世纪时中国人已用来发信号和制造烟火。西方人到12世纪后期才开始关注火药,比中国晚了三百多年。

86、扑克牌:公元9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扑克牌,西方到公元1377年,德国和西班牙也出现了扑克牌,比中国晚了五百年左右。

87、火焰喷射器:中国人于904年发明了火焰喷射器,并且用之于打仗了。

88、枪炮:大约公元905年,中国人发明了枪炮。这枪就是火枪(或称长矛)。欧洲人到1396年才开始用火枪,比中国晚了四百多年。

89、麦卡托投影:公元940年,中国人发明了麦卡托投影;公元1568年英国才有人用麦卡托投影,比中国晚了六百年左右。

90、链式传动装置:中国人于976年发明了链式传动装置――链式传动带;欧洲人到1770年才开始使用链式传动带,比中国晚了八百年左右。

91、凸轮:中国人于公元983年发明凸轮,并应用于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链。同一时间,在西方意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浆洗作坊中应用了凸轮。

92、运河船闸:公元984年中国人乔维岳发明了运河船闸,从而提高了河运能力。到1375年欧洲也建成了第一个船闸,这比中国已晚389年。

93、种痘免疫法: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发明了种痘免疫法。到1700年,作为预防天花的措施,轻型天花接种开始广泛在欧洲采用,由中国传去的这种接种方法,后来发展成为接种牛痘的免疫学。

94、机械钟:公元1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机械钟。西方到13世纪才制出机械钟,比中国晚了二百年左右。

95、水雷:中国人于公元1374年发明了水雷。

96、大炮:中国于1280年发明了大炮。这时中国人制成了首批信而有征的铜铁大炮(徵是验证的意思)。

97、火箭:中国人于公元1150年发明了火箭,并使用了火药为燃料的火箭打仗。

98、眼镜:中国人于公元1300年发明了眼镜,这时意大利也开始使用眼镜了。

99、古代直升飞机:中国人徐正明于公元17世纪发明了直升飞机。公元17世纪中国苏州巧匠徐正明,整天琢磨小孩玩的竹蜻蜓,想制造一个类似蜻蜓的直升飞机,并且想把人也带上天空。经过十多年的钻研,他造出了一架直升飞机。它有像竹蜻蜓一样的螺旋桨,架驶座像一把圈椅,依靠脚踏板通过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试飞时候,它居然飞离地面一尺多高,还飞过一条小河沟,然后落下来。

100、回音壁:公元1530年,中国人发明了回音壁;同时,还发明了三音石和圆丘。它们皆建在天坛

F. 七世纪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什么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

18、大定音钟: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5、化学武器:

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早期。

26、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

27、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8、铸铁术:

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

29、马肩套挽具:

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

21、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22、双动式活塞风箱:

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钵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涌钵。

24、空位表零法:

中国人在公元四世纪以前就开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国的算盘就是这样表示的。

G.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汉字,文学,医学,建筑....
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着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着——《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磁石的魔力——指南针的发明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H. 中国人发明了什么

1、纸张–蔡伦,东汉太监。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汉和帝封为龙亭侯,时称蔡侯纸。

2、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湖北英山布衣。沈括《梦溪笔谈》载,其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可施墨铺纸印刷,经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3、织布机–黄道婆,南宋末上海人,童养媳出身。从海南崖县黎民学到纺织技术,回故里改革棉纺工具,包括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4、水力鼓风机–杜诗,东汉南阳太守。水排以水为动力,通过滚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称为“杜诗水排”,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

5、麻将–难考。一说明朝太监郑和,丰富出洋水手生活;二说明初万秉迢,引喻梁山好汉;三说起源江苏太仓,以筹牌记数酬劳。最早有关麻将的计载是宋朝杨大年“麻将经”,清人陈实门丰富发展。

6、火柴–北齐宫女。陶谷《清异录》载,577年北齐两面受敌,缺火种来烧饭和取暖,绝望中一群贫苦宫女竟神奇地发明了火柴,用硫磺制作而成。

7、算盘–难考,初为算筹。一说东汉天文学家刘洪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着《数术记遗》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二说刘洪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传授珠算之法;三说算盘的名称最早见于元学者刘因《静修先生文集》。

8、小孔成像–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墨子》论述了杠杆平衡,并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9、指南针–沈括,宋朝科学家。战国时发明了司南,沈括《梦溪笔谈》进一步说明了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

10、测园海镜–李治,宋元数学家,《测园海镜》是第一本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11、淬火技术–浦元,三国蜀工匠,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12、大衍求一术–秦九韶,南宋数学家。《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13、孙子问题–孙子,三国数学家。《孙子算经》上卷介绍筹算法则(春秋就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下卷则有着名的“物不知数”题(乘余定理的起源),亦称“孙子问题”。

14、造塔术–喻皓,北宋建筑师。设计灵感塔,着《木经》,有造塔鲁班之称。

15、л精确值–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利用刘微割图术提出л更精确的上下界,即3.1415926〈л〈3.1415927。制成《大明历》,造出指南车,千里船。

16、割图术–刘微,魏晋数学家。发明了割图术,取л值3.14。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

17、四元术–朱世杰,元代数学家。编撰中国第一本算学启蒙,又着《四元玉鉴》,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这是一种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个未知数)。

18、卧褥香炉(平衡环)–丁缓,汉长安巧工。《西京杂记》记载,其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初为房风发明),其法后绝,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中,故以为名。其原理与现代陀螺仪中的万向支架相同。又作七轮扇,七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19、敞肩式拱桥–李春,隋代建桥巨匠,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赵州桥。

20、龙骨水车–马钧,三国魏人,时称“天下之名巧”。水车桔槔(翻车)能连续提水,结构精妙。又先后改进了织绫机、制造了已经失传的指南车、为魏明帝曹睿制做了“水转百戏”、设计制造出了轮转式发石车。

21、制图六体–裴秀,晋魏地图学家,曾与机械专家马钧辩难。在中国最早创立了绘制平面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

22、走马灯–莘七娘,五代闽国随军夫人。发明了松脂灯(孔明灯)作为打仗时的信号灯,这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热气球。又发明了走马灯,乃航空燃气涡轮的始祖。

23、天象仪–苏颂,宋代天文学家。与韩公廉合作制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第一架天象仪。

24、赤道式仪器–洛下闳,汉天文家。改创赤道式仪器,定下了赤道式浑仪的基本结构。

25、统天历–杨忠辅,南宋天文学家。创制了《统天历》,确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并发现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现象。

26、大衍历–僧一行,唐代高僧、天文家。编制新的历法《大衍历》,包括十篇历议,是古代非常先进的历法。世界第一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

27、皇极历–刘焯,隋代天文学家。制定《皇极历》,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以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又把差岁改为75年差一度。

28、石氏星经–石申–战国魏国天文学家。着第一部天文巨着“天文”,后世尊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121颗恒星的位置,还记有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石申编制了最早的星表。

29、天文仪表–郭守敬,元代杰出天文学家。创制了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16种仪表,专供测量天体使用。还制作了简仪,测定了黄赤交角。

30、浑天仪–张衡,东汉天文学家。浑天说代表人物,设计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并对日月星辰做了许多观测和分析,画出我国首张星图。

31、运河船闸–乔维岳,后周寿州刺史,984年发明了运河船闸,提高了河运能力。

32、机械钟–僧一行,唐朝高僧、数学家,发明了机械钟,实际上是一架附有报时装置的天文仪器,而不是一架简单的钟表。

33、七巧板–难考。一般认为源于宋明燕(宴)几图,黄伯思撰《燕几图》,明代严澄着《燕几谱》将方形改为三角形,用13张三角形的案几合为蝶翅形,称为燕翅几,也可拼出各种图形。清初始有七巧板,养拙居士《七巧图》刊行,使之流传。

34、耧犁–赵过,西汉搜粟都尉。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

35、火腿–宗泽,宋朝名将。发明了火腿的制作方法。

36、糕点–闻仲,奉商纣之命讨伐武王,为减少埋锅造饭时间,设计了一种用饴糖和谷粉粘在一起的糖饼,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点心。

37、毛笔–蒙恬,秦朝大将。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苍毫名秦笔。

38、豆腐–刘安,淮南王,刘邦之孙。熬丹药时无意间用黄豆、盐卤做成了豆腐脑。又说乐毅(战国燕国大将)父母年老嚼不动黄豆,就磨成豆浆,再撒盐卤成了豆腐。

39、理发工具–罗隐,唐明皇时人,亦称罗祖、罗真人,发明理发手艺和工具。

40、皮鞋–孙膑,战国军事家。苦不能行走,发明原始皮鞋,为“制鞋始祖”。

41、玻璃–陆毒,西汉绿林好汉,用石头架锅做饭时发出强光,原来是石头被烧得透明,此为中国原始玻璃。

42、中医四诊–扁鹊,战国名医秦越人,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医术。

43、抛石机–马钧,三国魏人,把诸葛亮的连发弩改成抛石机(发石车)。

44、新式织绫机–马钧,三国魏国人。当时的织机经线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蹑,马钧将其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

45、眼镜–孙云球,清初科学家,中国眼镜业创始人,着《镜史》。

46、体操–华佗,三国神医。他发明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是专门编了用作健身用的。

47、性激素–张仲景,东汉名医。他发明了五石散,原用来治疗疟疾。药性偏热,服用全身酷热难当,必须以阴寒食物来抑其燥火,故又名寒食散。又说,服食后激动不已且不能着衣,疑有催情作用。魏人何晏广为宣传,遂在文士间蔚然成风。

48、二十四节气–邓平,汉朝科学家。《尚书》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淮南子》有完整的24节气记载。前104年邓平制定《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

49、法医–宋慈,宋代名医,福建建阳人。《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检验专着,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50、麻醉术–华陀,三国神医。他发明“麻沸散”,主药是莨菪子和曼佗罗。开创全身麻醉的先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术做腹腔手术的人。

51、人造金–葛洪,晋代道士炼丹家。其《抱朴子》中的“黄自”卷侧重讲了许多人造黄金和自银,炼丹术已经得到了一些人造的化学药品。

52、隶书–程邈,秦始皇囚徒,故称隶书。在狱中改进文字,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53、楷书–钟繇,三国魏书家。魏初任相,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54、行书–刘德升,后汉书家。《太平广记》载,“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变,务从简易,相闻流行,故谓之行书”。

55、草书–张芝,汉代书家。草书始于汉初章草(急就章),汉未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的“狂草”。

56、小篆–李斯,秦国丞相。秦采取“书同文”政策,废除六国文字中和秦文字不同的形体,将秦国的大篆进行简省删改规范,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

57、几何–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墨经》中提出了点、线、方、圆等几何概念。

58、勾股定理–商高,西周人。一般称为毕氏定理,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格拉斯首先发现。但《周髀算经》记载商高与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远早于毕氏,有人主张应称商高定理。

59、吊桥–李冰,战国秦水利家,兴建都江堰。还在四川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的竹缆链桥。总长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

60、标度盘–赵达,晋朝科学家。570年发明了指针式标度盘装置,结构精细复杂令人惊奇,由多达40个同心圆组成。

61、火枪–唐福,宋朝科学家。995年使用火药造出火简、火枪。后来火枪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出现最原始的步枪。唐福还发明了火球和火蒺藜两种火药武器。后来,宋人陈规又发明了长竹管制火枪,引燃药捻点爆。

62、火炮–郑瑶,唐末科学家。将火药包装在抛石机上,用火点着向敌人抛过去的,《九国志》将这种打法称为“发机飞火”。904年郑瑶攻南昌便运用火炮陷龙沙门。

63、火箭–冯继升,宋朝科学家。907年向政府献上制作火箭的方法,政府还赐了他一些奖励。1000年唐福又向宋朝政府献火箭。

64、直升飞机–徐正明,清初发明家,江苏吴县人。前500年中国人制成了直升竹蜻蜓,这是直升飞机的起源。17世纪徐正明制成原始的飞行器枣飞车,离地尺余,飞渡港汊。堪称直升机型式飞行器最原始试验。

65、水雷–唐荆川,明朝抗倭英雄。其《武论》中阐述水雷制作方法,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操纵机械击发的水雷。

66、烟花–李畋,唐代花炮祖师,湖南浏阳大瑶人。传说钻研《荆楚岁时记》中燃竹驱祟避邪之记,始有火硝爆竹之首创。又传,得药王孙思邈指点,将“伏火硫磺”首创为“火硝纸爆”,开“烟花礼炮”之先河。

67、宣纸–孔丹,东汉蔡伦的徒弟。传说他想造一种精良的白纸,但屡试屡败,便周游四方,终于在安徽泾县造出宣纸。

68、炒肝–刘喜贵,清会仙居掌柜。用料为猪肠和猪肝,着名北京小吃。

69、臭豆腐–王致和,清康熙年间人。从安徽进京赶考落选,遂留在京城豆腐。无意间发明了臭豆腐,传说慈禧赐名“青方”。

70、面筋–张士诚,元末农民军首领。《事物绀珠》说,梁武帝当年作断酒肉文,创造了麸(面筋)替代鸡豚。但江浙民间说,乃张士诚手下厨师所创。

71、五香酱羊肉–马永祥,清干隆年间月盛斋掌柜。月盛斋马家老铺由回族人马庆瑞1775年创办,以制作五香酱羊肉和烧羊肉着称,从第二代马永祥开始出名。

72、皮影戏–李少翁,东汉方士。为汉武帝做皮影戏,得见已逝的宠妃李夫人。佛教徒多用皮影艺术宣传佛教。

73、木偶戏–偃师,周穆王的工匠。又称傀儡戏,最早代替活人殉葬,全盛时期为宋代。

74、兽医–马师皇,黄帝时代兽医。善医马及各种野兽,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

75、冰糖–邹和尚,唐代僧人,爱科学,尤重制糖技术,首创冰糖,列为朝廷贡品。制糖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76、馒头–诸葛亮,三国蜀谋士。发明肉馅馒头替代人头,用以祭祀。

77、杆秤–范蠡,春秋谋士。他在经商中发现,买卖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便发明了老秤。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

I. 中国人发明了哪些东西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应该感到自豪,不要总是去看到事物的表面, 你只看到飞机大炮,但他们是用什么组成的你有深入探究吗,就拿大炮来说,没有中国的火药术,能发展到现在的子弹,烈性武器吗?再说航母,没有当年的中国指南针,能发展到现在的声纳探测吗?所有东西都是在循序渐进的。 多的不说啦,给你列举点中国发明吧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采用铅锡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约在1453年开始印刷拉丁文圣经。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的螺旋压榨机改装的。把一页为一个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铺上纸张,用装在螺旋下的压印板加压。一天才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印16张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奥佛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双色书――拉丁圣诗。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印出第一本有插图的书――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张插图。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威尼斯设计出第一批罗马活字。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用凹版印刷术印出,共26幅铜版印制。不易仿制,纸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点较多,易辨真伪,所以仍用于印刷钞票、邮票和有价证券等。1501年意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体字;1561年他把这些字缩小印出袖珍本书籍。(西方的斜体字主要用于强调字句。)1620年,荷兰的伯靳奥发明了收字方便印刷术,每小时可印150份。1642年德国的赛根发明了镂刻凹版印刷法,最适于印画,首幅画是德国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印出第一部书是《油画色彩之调和》。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浇铸铅版法。1775年法国人迪多制订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单位。1798年德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法,最适于印插图。1875年英国首先使用胶印法,把图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到弹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国的斯坦贺制成第一台铁架印刷机代替了木制印刷机。每小时可印250张。1810年德国 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页。1812年德国人哥尼格和鲍尔设计出滚筒式滚压印刷机。《泰晤士报》卖了这台机器,每小时可印1100张。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1861年美国荷奥采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采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97年正式投入生产。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采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着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 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大约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类早期开始耕地的农具,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公元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了铁犁,犁前有二个轮了和一个犁刃(即犁铧)。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生塑算盘代替木竹算盘。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有代替算盘的趋向,但因为算盘价格低廉,所以,用电子计算机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盘,至少还需要十年。

51、密封实验室: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52、传动带:

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动测绘仪:

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多年。同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十进位小数。随着十进位制在中国的确立,十进位小数也出现在中国。公元5年刘歆在一标准量器所作的铭文中,提到了一个长度准确到9.5个单位。公元3世纪刘徽对《九章算术》注释中,记述了一个1.355尺的直径。在运用十进位小数中扬辉和秦九韶两位卓越的数学家有很大贡献。后来,十进位小数概念由我国逐渐传给了西方。在这方面欧洲要晚于中国1600年。

54、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后汉书》记载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以水为动力、用于铸造铁制农具的水力风箱(鼓风水排)的事情。并精辟评价说:它“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后来发明家杜预对这种风箱作了大量改进,鼓风水排代代流传,越来越广泛地传遍了全中国。而欧洲直到公元13世纪,才开始使用鼓风水排,这比中国晚1200年。在大规模工业加工过程中,中国人利用水利的创举是现代社会以前能源供给中最有意义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工业革命迈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

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

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西晋时期的人,用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烧制成洁白细密的饮食器皿。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58、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张衡是一位东汉时期的皇家天文学家,他写过很多书,其中一本是《浑仪》。他曾设想地球是与九个大陆一起是在无限空间的球。在中国他第一个介绍了地理上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网络。这时,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浑天仪显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对位,地动仪则可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甚为精巧。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这比张衡发明的古代地震仪――地动仪要晚1571年。

59、催泪弹: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催泪弹。

60、船中水密舱:

中国人于公元二世纪发明了船中水密舱。至少从公元2世纪以来,无论传统的中国航船的船壳被碰破一个多么大的洞,船也是不会沉没的。这是何种绝技产生这样良好效果?这是因为中国人运用舱壁原理建造船壳的结果。舱壁又称隔壁,它是一种把船的底层舱分隔成若干个水密的立式隔板。一般典型的中型船有16个水密舱,一旦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其中一个舱进了水,那么其他舱是不会进水的,因为水密舱彼此是隔开的并密封着,因此这船是不会沉没的。

中国人这种造船绝技由客缪尔·本瑟姆爵士从中国传到了欧洲。马可·波罗在1295年也写文章介绍过中国人的上述造船技术。但欧洲的造船者和水手非常保守,以致水密舱原理传到西方500年之后才被普遍采用。中国人是从观察竹杆的结构获得启示而首创舱壁理论的。舱壁的建造明显地为船壳提供了许多坚固的横木,这些横木能够承受的桅杆的重量,这也就是当时在航船上采用的多样的桅杆的关键所在。在中世纪,这不仅使西方人感到惊奇,而且促使了欧洲人船体上多种多样桅杆的出现。

61、平衡四角帆: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平衡四角帆。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用四角帆的纵向帆装。公元2世纪万震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已经清楚地记载了使用这帆装的船。例如有些船承载700人和200吨货物,这真令人惊讶!这时中国已有四根桅杆的船。

62、定量制图法:

中国古代着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张衡最先把矩形网格座标的方法应用于地图,这样可以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和研究方法、距离和路程。他写的《算网论》一书中明显地含有精确使用地图座标的基本原理。张衡的矩形网络座标成功地应用于缩小地图的尺寸,在手法上类似于照相微缩技术。纵观整个历史,有无精确的地图,是能否在政治和军事上取胜之关键因素;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定量制图法的意义是何等之大啊!然而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这比张衡发明定量制图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纺车:

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纯硫提炼法:

中国人于公元2世纪发明了纯硫提炼法。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了此事。在公元11世纪之前得到纯硫的方法是通过焙烧硫铁矿,用升华法收集硫晶体。因为硫和硝石都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所以1067年皇帝发布圣旨禁止把硫和硝石卖给外国人,而且也禁止这种矿产品的私人交易。这个时期,中国名医张仲景于公元200年还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张仲景在其着作《金匮要略》中对营养缺乏症作了生动的记述,并提出了饮食疗法,他推荐的具有丰富维生素食物,吃完之后对治疗营养缺乏症确实有效。后来营养学家勿思瑟在其《饮膳正要》中,详细地用开处方的方法,来说明治疗因缺少维生素B,而患脚气病的方法。他提出治“湿脚气”的方法之一是“以马齿苋洗净取汁和粳米煮汤,空腹服之。”他并且还开了治“干脚气”处方。而西方医务人员直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脚气等缺乏症的方法。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杆船:

公元260年中国人发明了七根桅杆船,泰康写的书中记述这一事实。我们确信,早在公元2世纪,在广州附近的南方地区,我们中国人已经知道避免船因无风而停止不动的最好办法是在桅杆后面再竖立一根桅杆。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沿着船心的纵长竖立一排桅杆,而是横向交错地在两边竖立桅杆。这一杰出的做法西方从来未采用过。

66、车前横木: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车前横木,最初用于两头牛拉的车上,后来应用于马车。这时中国人还发明了用于骑士骑马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马灯(它不是玩具走马灯)。

67、马蹬: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蹬。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68、自动控制机:

中国人于公元前3世纪发明自动控制机。

69、人造金:

中国人葛洪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人造金。

70、初级砷提炼法:

公元3世纪,中国着名炼丹家葛洪发明了初级砷提炼法。砷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国得到提炼法砷晚了几百年。

71、卷线钓鱼器:

中国人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卷线钓鱼器,当时它叫做“钓车”,它在《列仙传》书中所记载。而西方到1651年,才开始在鱼杆上使用卷线轮,比中国晚

J. 中国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什么伟大的发明

中国的伟大发明
连载:龙象之争 作者:[英]戴维·史密斯 译 丁德良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很多人对近代以前中国的了解大都是它杰出的发明。中国发明历史久远,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所以不利于技术的传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技术领先了西方(欧洲)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中国人民过去发明了铁犁、弓箭、油漆、风筝(有的能载人飞行)、指南针、纸、铁等,他们还把油气用作燃料,把马匹作为交通工具,用手推车来运送货物,还挖掘了第一条用于运输和航行的运河。中国层出不穷的发明和革新的推动力主要有两个:一是需求,特别是农业方面需要提高效率,以便提供更多的粮食;二是好奇,这反映在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兴趣上。历史学家彼得·戈拉斯写道:
中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划分是不清楚的。西方人理解的“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在传统的中国思想里并不存在。因而不难理解,中国并不“科学的”观念却引发了各种技术发明。比如,人们通过天文和占卜来探寻宇宙奥秘的强烈愿望,促进了公元后第一个千年里中国许多发明的产生。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推动了11世纪苏颂的水运仪象台的诞生,这代表了古代中国机械方面的最高成就。水运仪象台的运行原理是:滴漏设备通过水力冲击固定在水轮外围的连续叶片,带动水轮转动,从而推动与水轮相连的浑仪、浑象和报时系统的匀速缓慢运转。
同样,中国人对磁力的兴趣推动了指南针的发明。古代中国人在炼丹过程中对各种原料的组成物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又促进了火药的发明,二者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食物供给方面,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农业耕作方法的创新更是层出不穷。在汉朝灭亡后,中国农业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主要粮食作物由粟麦变成了稻米。“在公元5世纪和6世纪期间,中国有大量居民迁移到长江地区,”拉尔写道,“那里的土地原来因火灾或洪灾的破坏处于荒芜状态,由于移民的到来,这些土地变成了水稻耕作区。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新的农具、推广新的轮作方法并种植新的作物,南方水稻种植的技术与北方的旱地耕作是完全不同的。”⑩随着这一时期中国人口的激增,农业生产力也得到很大提高。农业经济学家埃斯特尔·博色拉普在她的大作《农业增长的条件》(1965)中指出,中国的农业发展遵循一种独特的模式(被人们称为“博色拉普式增长”),在比较中国和印度时这种模式会比较明显,中国农民比印度农民更勤劳,生产能力也更强。和马尔萨斯主义者认为的人口增长会使粮食生产达到极限的观点不同,“博色拉普式增长”的观点认为即使有人口增长,农业产出也可以满足需求。拉尔解释道:“由于采用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每亩的粮食增产可以满足每亩土地上所增加的人口对食物的需求。”
古代中国在航海技术方面也领先于西方,这成就了它11~15世纪海上强国的地位。中国早就有专业海军部队。中国不仅发明了指南针,而且还制造了人力操纵的备有涡轮的航船以及安置在船尾的船舵,可以根据水的深浅利用船舵来调节船的高低。有些中国航船还配备了防水箱,不仅坚固无比,而且在部分受损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航行。在中国航海的鼎盛时期(15世纪初),它的海船探险扩展到很远的地方,中国的船队跨过印度洋到达了红海和非洲东海岸。体现中国航海水平的“大宝船”的体积是欧洲航船的5倍。15世纪中国的永乐皇帝组织了多次远洋航行,其中有一次还从非洲带回了长颈鹿和斑马等动物,不过这些航行多是向其他国家表达善意,并非为了贸易。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中国人创造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