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徐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1、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 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3、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并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在诗词上的成就绝对是瞩目的。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
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后期词反映-之痛,哀婉凄凉;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葬于洛阳北邙山。
4、樊哙
樊哙(kuài)(前242年—前189年),沛县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着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汉高祖刘邦的心腹猛将。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他与刘邦的交往甚密, 曾与刘邦一起隐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与萧何、曹参共同推戴刘邦起兵反秦。待刘邦做了沛公,便让樊哙做了他的随从副官。 跟随刘邦征战,先是攻打胡陵、方与,在丰县一带打败了泗水郡监和郡守的军队,后又平定了沛县。
5、王洪波
王洪波,1927年10月出生于江苏邳县,1943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淮北第七军分区政治部文艺工作队队员、土山镇完小训育主任、华中联合干校五中队学员。
华中军区文印员、干事、副政指、政指、俱乐部主任、副科长,十二军直政处处长,安徽省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安徽省储备物资管理局副局长、顾问(副局级)等职,1989年12月离休,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因病于2015年9月3日在合肥逝世,享年88岁。
㈡ 徐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屈原简介 (约前304-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主要着作:
《天问》,《哀郢》,《离骚》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东君,九歌·国殇,九歌·河伯,九歌·礼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命,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歌·云中君
离 骚
《楚辞》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着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苏轼博学多才,是着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着名诗人,他同宋代着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着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着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着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着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着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㈢ 家乡江苏徐州名人
家乡江苏徐州的名人有:刘邦、孙权、项羽、李蟠、解忧公主等等。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今徐州丰县),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项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解忧公主
㈣ 江苏徐州有什么名人
江苏徐州主要名人如下:彭祖、奚仲、徐偃王、刘邦、项羽、萧何、曹参、樊哙、王陵、周勃、刘安、解忧公主、刘向、刘英、张道陵、张昭、净检法师、刘裕、刘义庆、刘知几、李煜、陈师道、苏轼、陈铎、汤应曾、阎尔梅、万寿祺、李蟠、李卫、张竹坡、张伯英、郭子化、吴亚鲁、郭影秋、萧一山、宋绮云、徐林侠、宋振中、孙凤鸣、李超时、李可染、武衡、马可、王杰。
(4)徐州有什么文化历史名人扩展阅读:
江苏徐州部分名人简介
1、彭祖:姓篯名铿,相传为黄帝后裔。好和滋味,为中华烹饪鼻祖,所创名肴多传于世。献帝尧雉羹,得封大彭国,称彭祖。居官无为爱民,掘土为井、清洁水源。长于养生与房中术,以导引服气功法为民祛病。孔子尊其德,庄子誉其道。有中国第一长寿老人之美誉。
2、刘 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今丰县)。前209年举兵反秦,号沛公。前206年攻入咸阳,约法三章,秦人归附。经楚汉战争,前202年击败项羽,建立汉朝,都长安,史称“汉高祖”。
3、萧何:汉初大臣。沛县人。秦末为沛吏,辅佐刘邦起义。起义军入咸阳,他收集秦政府律令图书,以掌握山川险要和社会情况。楚汉战争中,荐韩信为大将,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草,支援作战。后封酂侯,位次第一。定律令制度,设计帮助吕后杀楚王韩信。
4、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不恤政事,但能诗文、音乐、书画,尤擅填词。前期作品多反映宫廷生活,风格清丽。后期怀念昔日生活,感伤身世,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
5、张伯英:民国时期着名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字勺圃,号云龙山人,铜山县人。曾任段祺瑞北洋政府副秘书长,后潜心研习书画金石。书法秉承彭城书派传统,卓然成家。民国初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齐名。
参考资料来源:徐州市人民政府—徐州历史文化名人专题
㈤ 徐州有哪些着名的历史人物
项羽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王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大封诸侯王,定都彭城。高汉祖刘邦,推翻秦朝统治约法三章,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裕,南朝宋的建立者,宋武帝。李煜,南唐烈祖李升之孙李钰,李煜词风影响深广 悲忧缠绵难以超越。
㈥ 徐州的着名人物
徐州千百年来,无数风流人物,群星荟萃,实在难以尽述: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彭祖(尧舜) 徐偃王(西周) 项羽(秦末) 刘邦(西汉) 解忧公主(西汉) 张道陵(东汉) 刘裕(南朝) 李煜(南唐) 李蟠(清) 李可染(现代) 参考资料 徐州近现代八大家姓名领域张伯英书法(彭城画派人物之一) 徐树铮军事王子云雕塑理论刘开渠雕塑萧一山历史学李可染绘画(彭城画派人物之一)马可音乐高鸿业经济学娱乐影视 徐州娱乐影视界名人姓名备注李保田着名演员王建新演员徐誉滕歌手韩兰成国家一级演员王馥荔江苏省话剧团演员周艳2012年《星光大道》年度季军 李琦《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总冠军 文化传媒 徐州文化传媒界名人张晓风程大利李士延舒兰赵化勇杨波王琴舫朱沛然西川赵培华周梅森李兰胡德风胡玫袁成兰赵本夫钱食芝冯亦吾郎永淳孙晋强袁振西萧龙士许翰英薛刚丁凌涛体育运动 徐州籍世界冠军名单王沛 孟爱国 李红云 许昕 孙会 王立友 刘峰 崔文华 刘静 韩晓鹏 周传彪 刘会峰 杨影 李倩 姜冲锋 杜彪 许家恒 闫森 周影 邰普庆 苏红 陆海松 孙晋 仇志淇 任成远 宋娜 冀方新齐广璞尤浩王嘉男参考资料 ,名人奖项请参见【徐州体育】词条中【冠军名单】的表格
㈦ 徐州有哪些名人
有机会去彭祖园看看,那边有个“名人园”,既能解决你的问题也能观赏风景。
古彭徐州,历史悠久,地杰人灵。龙飞之地,将相之乡。猛士如风,谋士如云;文人骚客,艺术大家。数不胜数;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彪炳史册。历代徐州籍的开国皇帝就有数人之多。 除刘邦外,南朝宋武帝刘裕,南唐烈祖李昪, 沛县歌风台
后梁太祖朱全忠等都是徐州籍。
徐州籍的王侯将相更是层出不穷。刘姓诸侯王遍及汉朝各地,自不必细说。单就随刘邦征战功成丶裂土分封的异姓侯就有 20多人。如“五里三诸侯”的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萧何、曹参、周昌、樊哙、夏侯婴等。东汉末年,被誉为江东第一谋士的彭城人张昭。东晋骁将刘牢之,清初状元李蟠,清雍正宰相李卫,清干隆名相刘墉……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中国楹联第一人的刘孝绰,世称“刘三娘”的南朝才女刘令娴,“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清初文学评论家张竹坡,分别获得191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银质奖的画家王琴舫和李兰,被称为“诗书画”三绝艺术家的清末民初教育家钱食芝,被誉为“民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伯英,国画大师李可染,当代着名山水画家袁振西,还有在解放战争中烈士宋绮云与徐林侠及其儿子小萝头宋振中。其他还有清史专家萧一山、雕塑理论家王子云、国画名家萧龙士、人民音乐家马可、指挥家胡德风,书法家冯亦吾,“四小名旦”之一许翰英,台湾作家张晓风等。
徐州千百年来,无数风流人物,群星荟萃,实在难以尽述。 以下仅介几位: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彭祖(尧舜)、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九朝帝王徐州籍: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汉高祖刘邦丰生沛长、东吴大帝孙权生于徐州下邳、南朝宋武帝刘裕彭城人、南唐烈祖李昪徐州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祖籍徐州兰陵、南朝梁武帝萧衍祖籍徐州兰陵、后梁太祖朱全忠原徐州砀山人、明太祖朱元璋世家徐州沛县等。
五里三诸侯: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
徐州四大才子:刘安、刘向、刘孝绰、刘知几。
徐州诗词双璧:诗豪刘禹锡、词皇李煜。
徐州二遗民:阎尔梅、万寿祺。
徐州近现代八大家:书法家张伯英、军事家徐树铮、雕塑理论家王子云、雕塑家刘开渠、历史学家萧一山、画家李可染、音乐家马可、经济学家高鸿业。
㈧ 徐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彭祖(尧舜)、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1、彭祖
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名籛字铿,又称彭铿,陆终第三子。彭祖生于四川彭山,封于徐州彭城,子孙以国为氏。又彭亦为姓。
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铿本为尧舜时人,由于经常和神农时神巫巫咸、黄帝时神医巫彭、夏彭伯寿、商彭伯考、商贤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遂有“长年八百,绵寿永世”、“非寿终也、非死明矣”等传说。
清人孔广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之句时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汉代史学家韦昭在《国语·郑语》注中说:“彭祖,大彭也。”
可见彭祖寿八百指的是大彭氏这个国家存在了八百余年,《竹书纪年》:“(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
如今眉山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墓园、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仙室,室外内有石雕的寿星彭祖肖像,室外陈列八卦图案,历历在目。此外,徐州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庙、彭祖祠、彭祖楼、彭祖井、彭祖墓等历史遗迹。
2、徐偃王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是西周时徐国国君。徐国统辖今淮、泗一带。建都下邳,(今更名为睢宁县古邳镇)。
周穆王末年,徐君偃好行仁义,前来归顺的东夷国家有四十多个。周穆王巡视各国,听闻徐君威德日远,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
《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
《尸子》谓:“徐偃王有筋而无骨。”《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
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作为徐国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国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
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4、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后的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二嫁又嫁给军须靡的弟弟翁归靡,生有5个子女。
三嫁给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个儿子。
5、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着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张道陵创建天师道的背景: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学名为: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㈨ 徐州有多少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徐州,是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西周徐国国君徐偃王所治之地,乃是徐州;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也与徐州密不可分;解忧公主、南唐后主李煜、宋高祖武皇帝刘裕,让徐州这篇热土声名远扬;道教“张天师”明代才子李蟠、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更给徐州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本书选取徐州从古自今十大名人,全面解析徐州的“名人文化”。
㈩ 徐州的名人有哪些
1、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
彭祖的主要业绩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养身。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