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快速牢记历史事件发生年份
把年份按顺序排列,写成一个数轴,并在年份下面写下发生的重要事件,看几遍,读几遍,然后试着默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的同时会产生印象,接着对照原来的,看有没有写错或写漏,有就要着重记住,然后还可以看有没有相类似的年份也要着重记住,建议可以把改过的放在床头,睡前醒后用一点点时间看一两遍。
‘贰’ 怎样才能快速记住又不会忘记的技巧记忆历史时间
先记住一些特殊的时间点。1234年,蒙古灭金。比如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以此为起点,八年后即208年赤壁之战。
两个时间点比较对应记忆。比如西罗马帝国灭亡是476年,这是西欧封建社会开始的标志,而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结束的年份,此后中国也进入封建时代。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后。但是一对比,很明了。虽然这两个封建不一样。
同一年,发生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如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也是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的时间。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
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要记住事件,一般来说有一个中心人物或者事件来加强对时间的记忆是有帮助的。如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王朝。总之,方法其实很多,要多看多思考。
‘叁’ 怎样才能牢牢地记住历史事件的年份
书山有路勤为径!随知道是废话,不过还是给些方法。
1.顺序记忆: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方法,他是指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一次来记忆。
2.规律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的东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一:人民的起义;二;是各地封建主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的控制;三:是统治阶级的内讧;四是外族或外国的入侵。
3.对比记忆: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中国语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等
4.归纳记忆: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也可以吧同一时间的不同时间进行归纳。等
5.顺口溜记忆: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等
6.讲解记忆:这是一种较新的记忆方法,一个同学给其他同学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且信号储存时间长。
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隔年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等等。
‘肆’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时间时间
1\最有效有办法是多记,你把一期的时间集中在一张或者两张纸上,每天看两三遍,一周下来已经非常熟悉了 2\最省力的办法,任何时间不单独记忆,是任何时间!每一个时间都与别的时间建立一种横向或者纵向的关系,比如同一时间里发生了哪些事件或者这一时间加一年加十年加二年减一年减二年减三年减十年是什么事件,每次记同一事件时,都要把它和别的事件联系起来记,这样,你的记忆会省力一些,你的时间还可以和你的生日或者谐音或者你的电话号码或者其他熟悉的数据建立联系,这样就好记多了 举例: 1919:第三国际成立\五四运动 1920:中国成立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上海) 1921:中共一大\俄国新经济政策实施 1922:中共二大\苏联成立\墨索里尼上台(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中共加入共产国际 1923: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列宁逝世\苏联制定第一部宪法 1925:两次东征\五SA惨案引起五SA运动\孙中山逝世\联共布十四大确定工业化方针 ...... 不信试试,决定会很快搞定时间的,我是历史专业毕业的,记时间是强项,我以前就这么记时间
记得采纳啊
‘伍’ 怎样能容易的记住历史事件的年份
书山有路勤为径!随知道是废话,不过还是给些方法。1.顺序记忆: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方法,他是指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一次来记忆。2.规律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的东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一:人民的起义;二;是各地封建主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的控制;三:是统治阶级的内讧;四是外族或外国的入侵。3.对比记忆: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中国语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等4.归纳记忆: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也可以吧同一时间的不同时间进行归纳。等5.顺口溜记忆: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等6.讲解记忆:这是一种较新的记忆方法,一个同学给其他同学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且信号储存时间长。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隔年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等等。
‘陆’ 有哪些好方法可以牢记历史事件的年份
历史上,还有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看起来很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如果把这些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在比较、区别中记忆,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例如: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这两个时间很相似,只是中间的数字不同。又如,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通过《人权宣言》;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这三个时间也很相似,只是第二个数字不同。
‘柒’ 历史怎样记年份·有无口诀或要领
历史年份记法是有口诀的。在辞海历史年谱里,从炎黄子尧舜禹,到唐宋元明清。惋惜本人没记全。不然可以在这里奉上去了。记住,历史中凡记载标为西的为第1朝,如西汉是前朝,而后来的都称东,如东汉等。
‘捌’ 历史年份有什么简单的记忆方法吗
历史时间记忆的六大方法:
1、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
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入手探明历史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
2、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3、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特征
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1919─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历史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历史深层的内容。
4、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
同一历史活动的不同侧面或不同历史事物处于同一时期,这便是历史的同期性特征,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919年的历史事件有“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不足(同期性内容排出先后次序)或教师的疏忽。学生心理上习惯性障碍(在时间经验上人们更多地习惯于顺序性推演),影响时空观念的形成,应引以重视。
5、时间运算
具体来说: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2)比较、体会距今时间远近。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个年代距今较近等。
(3)进行时间转换。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纪年方法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贞观元年是公历627年;一类是具体历史时间与世纪、年代、前期、中期、后期等模糊时间概念间的转换,如618年是七世纪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纪中叶,再如下列选择题,也是考查的这种技能,公元前594年是:①公元前五世纪初,②公元前六世纪初,③公元前五世纪末,④公元前六世纪末。
6、记忆时间
记忆时间也遵循着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规律,但实际教学中要严格地把两者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具体学习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时间特征,组织记忆材料,激发记忆兴趣。一是揭示单个时间数字的特点促进记忆。如揭示时间数字的结构特点的有数位特点(单位数时间如公元8年。双位数时间如公元之年。
‘玖’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年代
一、十八个朝代。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十六, 南北朝隋唐,五代加十国,宋元明清毕。
二、十八个时间节点。
公元前四个:前1046年、前771年、前221年、前207年;
公元800年前七个:25年、220年、280年、317年、420年、581年、618年;
公元800年后七个:907年、960年、1206年、1279年、1368年、1644年、1911年。
三、10个朝代有划分。
4朝分两段: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宋–北宋、南宋。
三国分成魏蜀吴。
十六国:秦(前、后、西)、汉(成)、赵(前、后)、燕(前、后、南、北)、凉(前、后、南、北、西)、夏。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魏(北、西、东)、北齐、北周。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
十国:蜀(前、后)、南(唐、汉、平)、北汉、杨吴、马楚、吴越、闽国
摘自--个人图书馆作者黑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