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我国历史上学是指什么时候

我国历史上学是指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2-06-13 10:22:15

❶ 在我国历史上,“学士”具体是指什么呢

学士在古代有几种解释,随便不同朝代变更就有不同的解释。

学士的解释有几种含义,第一种就是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学士在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成为有学问的人以及文人学者的泛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学士成为了文艺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在唐朝初期,学士被称为十八学士,即18个读书人,一起讨论政事。在开源十三年的时候,又开始聚集招揽学士,让学士撰写文章,起草诏书,整理经籍,在明朝的时候,又有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他们是专门给皇帝讲解经史的读书人。

第三种解释就是现在的学位证书

在一些国家,学士三最低的学位证,一般在高等学校毕业时由学校授予。在我国,学士是达到规定的学士学术水平者所授予的学位证书。

❷ 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每个时期如何划分

3个阶段,分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1、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2、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3、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2)我国历史上学是指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

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

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❸ 中国历史上的正规学校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1)时间与历史条件:
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由于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使一部分人得以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
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社会需要
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
(二)原始学校的形态

1.舜、虞时期:--萌芽--序;序是我国学校教育最初的形态,标志着我国教育的萌生。
2.夏朝:--雏形--序、校
3.商朝--发展时期,较为完备---库、序、学

2.西周的教育制度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民间无学术,也就无学校教育可言,只有广义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而此类教育通常都是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西周的政治体制是领主贵族制度,诸侯、大夫都有自己的世袭领地,政府的官职也多是世袭的,史称“世卿世禄”。在这种体制下,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的学校教育,其对象必然以贵族子弟为主,即所谓“国子”,他们的教育自然由官方来安排。
学在官府具体表现为官师不分和政教合一。官吏既负行政职责,也有教学的任务。比如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称大司乐,负责祭祀和国家典礼,是国家最高礼乐官,同时兼管国学教育事务。大司乐属下的一些官员,如师氏、保氏、大胥、小胥、乐师等就是国学的教师。此时的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尚未分离,教育与政事合一。国学既是施教的场所,又是国家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如祭祀、乡射、献俘等活动都在国学进行。各级乡学也是地方举行乡饮酒礼、乡射礼、士人议政、养老尊贤活动的场所。政事活动本身也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参与政事的过程中接受各种教育。
在“学在官府”体制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
(2)大学与小学
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天子所设的大学,规模较大,有“五学”之称,即辟雍、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是中心,四面环水。诸侯所设的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半面临水,称“泮宫”。
(3)国学与乡学
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从设置上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国学之外,又有乡学。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由于地方区域的大小不等,设学也有不同名称,如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
(4)家庭教育
父母就是幼儿最初的教师。当时重男轻女的现象非常严重。女子在社会上和家庭里都没有地位,也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六艺”教育
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锑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书”是读书、写字。“数”是计数。“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❹ 中国历史上科学最辉煌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当时有什么发明

宋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10至13世纪的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科学水平是西方所望尘莫及。对于两宋的科学成就,我们可以用两个数字来说:

1个科学巨人,3大改变世界的发明。


所以说,宋代诗中国历史上科学成就最辉煌的时代,不仅如此,宋代科学成就遍及科技领域的各个分支,从

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医药、农学等学科,到机械、造船、航海、印刷、陶瓷、建筑、纺织、冶金

等技术工程,无不有着举世瞩目的成就。宋代在几乎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都留下新的纪录。

宋代,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

❺ 中国历史上当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当代大体界定时间应该是20世纪40-50年代以后的时期。

从全球来看,当代应该是指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在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等领域中,科学和技术各自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往往是难以区分的,表现出科学和技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同时本身又有区别和相对独立性。

(5)我国历史上学是指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当代”和“现代”的区别:

现代从五四时期到建国时期,建国时期到现在为当代,是两个不同的世代。

1、时间划分不同。

现代:1919年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为现代,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中国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当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当代,人民当家做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背景不同。

现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历史学上通常指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称“现代”,也就是说赤色革命,用鲜血换回的年代,应该是鲜血和汗水凝结的时代,为“现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当代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目前所处的时代。出自《后汉书·耿弇传》:“﹝父﹞ 况 疾病…… 弇 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唐·刘知几 《史通·六家》:“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

❻ 近代,现代,近现代各指什么时候

以中国历史阶段划分:

1、近代指的是资本主义出现开始(世界史中的近代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中国的是鸦片战争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间上是指1840年-1949年;

2、现代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世界现代史主要是十月革命后,中国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上是指1949年以后;

3、近现代,指的是与现代社会较近的历史,包含近代和现代,时间上是指1840年至今。

(6)我国历史上学是指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我国年代划分的标志性事件

1、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近代的开端

1840-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社会,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是由非无产阶级领导推翻旧民主旧封建制度,开创了新民主社会。

2、新中国成立是我国现代的开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❼ 历史上学士,硕士,博士这些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最初始于欧洲中世纪,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实行了学位制。我国直到1935年,才由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这是我国实行学位制的开始,但并没有完全施行。1980年2月,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8月修正),按照国际上一般通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制授予学位。据此,许多人便以为学士、硕士、博士的名称是舶来品。其实非也!最早发明与使用这些名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贤达的祖先。 学士、硕士、博士的称呼,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就有学位制度。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官衔,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史记·循吏列传》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秦始皇时代,博士作为朝廷顾问,掌管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作为一种职位,除授予学官外,还授予一些有特殊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诸如魏晋以后的医学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律博士等,要求担任这个职务的人“掌通古今”,有渊博的知识,以便充当皇帝的顾问、从事编纂着作或教授学生、培养人才的工作。不过,它的官阶品位并不高。 硕士这一名称始于五代,《新五代史·宦官列传》中云:“前后左右者益亲,则忠臣硕士益疏。”当时,不过是对德高望重、博学多闻之人的一种尊称,既非官衔,更非学位。 学士称谓,最早出现在周朝,是指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同时,也是对文人学者、饱学之士的一种泛称。《周礼·春官》中就有“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的记载,当时专指读书的文学之士。魏晋南北朝以后,学士逐渐变成了一种官职,且掌管的事情各有不同。其中以文学、技艺而授予学士职位的居多,品位也不高。唐宋分别设置了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其职责是为皇帝侍讲、侍读。唐太宗时设置文学馆,以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并开始参与朝政。其中,翰林学士为学士之首,均为皇帝信任的顾问和秘书官,负责为皇帝草拟诏诰,参与军国机密,故有“内相”之称。还有集贤殿学士,为文学着作之官。由于“伴君”的缘故,自宋朝开始,一经授予翰林学士,即有当宰相之望。明朝初年,以学士充任皇帝顾问,后来还把资望特高的学士冠以大学士。明成祖永乐年间,凡入阁参与机务的,皆由学士升为大学士。明朝中叶以后,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实际执行宰相之职。清朝未设宰相,仍然沿袭明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殿、阁大学士即为宰相,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是文官之首。 日本在明治年间,从西方引进学位制度时,借用汉语中的博士、硕士、学士这些词汇,来翻译英文中DOCTOR、MASTER、BACHELOR这些学位称呼。到清末民初,中国人又从日本把这种译法搬了过来。这样,源自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的称呼,才第一次在它的发源地中国,与现代学位制度挂上了钩。 由此可见,学位制始于西方,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名称则源于中国,只是我国古代的学士、硕士、博士,与现代的学位名称含义不同而已

❽ 中国历史上的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分别指什么时间段

1,古代

在我国历史分期上泛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时代。在中国史学上,中国古代也包括封建社会。现代人把清朝以前的时期都统称为古代。

2,近代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现代

现代,指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后现代)。

4,当代

当代大体界定时间应该是20世纪40-50年代以后的时期。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当代,是对人类发展历史时间段的一个定性界定。从全球来看,当代应该是指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后。

(8)我国历史上学是指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近年来,由于以往习以为常的观点与现在新的认识发生了矛盾,使得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变得复杂起来,以至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有论者主张,维持原先的近现代史的分期不变,仍把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划分近现代史的分界线。

有的论者则提出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现代史的界标,把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现代史与当代史的分界线。从国史学界的认识看,则有将现代史、当代史、国史三者等同使用的趋势。

例如,历史学者田居俭在1997年就提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或者“中国当代史”均可。这种对中国现代史的新定义,与当代史的定义完全重合,指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因此,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叫作“现代史”或者“当代史”都可以。目前,这种观点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并得到了主流学术界的认可。

❾ 中国历史几年级开始学

小学四年级。
学习历史十分重要:
1、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学习历史能使我们更好了解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马克思说过,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学。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创造历史中积累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认识当今中国,要从了解她的历史开始。
2、学习历史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包含着许多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国是从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遇到的许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影子。只有认真学习总结中国历史,才能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积累的伟大智慧来化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3、学习历史能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人有骨气、有底气。作为世界上唯一历史记载不曾间断的文明古国,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国人骨气和底气的精神源泉。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内生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通过学习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传承祖先的成就与光荣,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使我们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❿ 中国历史上的正规学校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布,建立于公元前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汉代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学校教育的目的随着时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读写和军事技巧的场所。

阅读全文

与我国历史上学是指什么时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