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五代十国究竟存在多少年啊
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40到50个藩镇绝大部分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 ,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逐渐独立,而静海军(交趾,后来的越南)自此脱离中央统治。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科技与文明的衰败,但随后的宋代却成为我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这其中五代时期的科技文献保护与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本时期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禅宗也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经》,保存了许多儒学经典。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
⑵ 关于五代十国的历史
总论: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若定义为唐亡至宋兴之间的时期则是907年-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指中国历史上唐末年至宋初的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在73年时间里,共出现了五个自命继承大统,但无力控制全局的朝代。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用了19年时间,于979年结束五代十国。五代所管辖范围都在北方,南方则有十余个地方势力先后据地为王,比较大的势力有十个,故称五代十国。五代中的后汉被后周推翻后,退居至原有统治疆域范围之一北角,虽仍自称继承后汉法统,但历史上将此一时期的后汉算作十国之一北汉。五代十国所涵盖的范围北至漠南,南至今缅甸北部,西至陇右道,当中大量外族进入中原地区,继南北朝后中国再次进行了一次民族大融合。
------------------------------------------------------------------------
五代
五代(907年-960年)是五个朝代的合称。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开始,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更替。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下,消灭后晋。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直到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共53年。中国文学史上也称这个时期为五季,但史学界很少使用这个称呼[1]。
五代的主要位置在中原,后唐、后晋、后汉君主为汉化的沙陀人,后梁和后周君主则是汉人。除后唐定都于洛阳外,其余4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开封(汴京)。
[编辑]后梁
主条目:后梁
后梁开国君主朱温,原为黄巢之乱将领,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当时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召朱全忠救驾。韩全诲遂强迫昭宗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进攻凤翔。天复三年(903年),凤翔粮草耗尽,李茂贞不得已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送昭宗出城,昭宗又回到长安。随后,朱温屠杀宦官五百余人,掌握朝中大权。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同年8月杀昭宗,另立其子李柷为帝。开平元年(907年)朱温逼迫李柷禅让,建都洛阳,之后迁都开封,国号为“梁”。
朱温与晋王李克用是死敌,所以自开国起双方就持续战斗。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继续与朱温对抗。后梁在潞州之战、柏乡之战等战役中均败给晋军。朱温为人残暴,杀人如草芥,致使朝政混乱。公元912年,朱温又欲废郢王朱友圭改立朱友文,结果朱友圭先发制人,杀朱温篡位。朱友圭登基后,荒淫无度,甚至不顾伦理,经常召诸子之妻入宫陪侍。913年,朱友圭之弟朱友贞发动政变讨伐朱友圭,朱友圭死,朱友贞继位。
后梁经此内乱,国势日衰。朱友贞经常与晋军作战,屡战屡败。龙德三年(923年),后唐李存勖对后梁发动总攻。朱友贞在后唐军攻入开封的前夕,为避免落入仇人之手,命部将皇甫麟将他杀死,后梁灭亡。
[编辑]后唐
主条目:后唐
后唐的前身是晋王国,建立者为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驻守太原。朱温篡唐后,李克用拒不承认,起兵讨伐朱温。公元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继承晋王位。李存勖在潞州之战大破后梁军,稳定了局势。911年,李存勖率晋军击梁军于柏乡,梁军大败。913年,李存勖又攻灭称燕帝的刘守光,占据幽州。经过多年的征战,李存勖终于在公元923年四月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同年,唐军攻入汴梁,后梁覆灭。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大将郭崇韬进攻前蜀,前蜀灭亡,后唐国力达到顶峰。
然而,李存勖喜欢戏剧,给自己取了艺名“李天下”,自己登场表演。此外还宠信伶人宦官,朝政日坏。另外,庄宗刘皇后贪婪爱财,将税收一分为二,一半进入内库,一半归后宫。由于李存勖连年征战,军队人数众多,消耗太大,国库空虚。后宫之中财物堆积如山,却不拿出来用。军队缺钱到了要克扣军粮的程度,士卒们由于缺粮吃,竟至卖妻卖子、挖野菜充饥的程度,士兵常在半路饿死。后来,李存勖听信谗言派人调查郭崇韬,刘皇后密令将其处决,结果军心涣散,兵变四起。刘皇后却还不舍得把宫中财物拿出去劳军,使局面更加恶化[2]。
926年,李克用养子李嗣源起兵争夺皇位,李存勖率兵准备讨伐,结果士兵不听指挥,在路上逃亡大半,庄宗无奈回宫[3]。不久之后,后唐宫廷发生内乱,李存勖被流箭射中驾崩。李嗣源兵入洛邑,杀尽叛臣而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明宗即位后,朝政渐为安定,他革除庄宗时的弊政,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杀死宦官,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喘过一口气来,并撤销不少有名无实的机关。933年,明宗逝世,其子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闵帝决定调动各重要节度使,试图削藩,剥夺明宗养子潞王李从珂的兵权,李从珂以凤翔节度使叛变,934年,叛军攻入京师,闵帝逃往河北后被杀,李从珂即位,是为后唐末帝。
末帝与镇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和,936年末帝下诏把石敬瑭调任,石敬瑭随即叛变。末帝发兵攻太原,石敬瑭向契丹借兵,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亲率大军南下,后唐军战败。937年,契丹与石敬瑭的大军攻入洛阳,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编辑]后晋
主条目:后晋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后唐大将,是后唐君主李嗣源的女婿,任河东节度使。但李嗣源死后不久,李从珂灭李从厚夺位,他猜忌石敬瑭,打算将石敬瑭调离河东。石敬瑭不愿坐以待毙,遂起兵反唐。
石敬瑭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与后唐对抗,他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作为条件他同意割让燕云十六州[4]给契丹,并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因此,耶律德光决定帮助石敬瑭。936年11月28日石敬瑭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不久,契丹和石敬瑭军攻入后唐首都洛阳。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国号晋。移都开封,并按约将16州让给契丹。
942年,石敬瑭去世。侄子石重贵继承皇位。石重贵登基后,听从大臣景延广的建议,决定摆脱对契丹的依附。他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引起契丹的不满。[5]契丹分别在944年、945年、947年三次南下,最终契丹主耶律德光在947年攻陷开封,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灭亡。
[编辑]后汉
主条目:后汉
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原为五代后晋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攻陷开封,中原无主。刘知远趁机于太原称帝,建国号汉。契丹北撤后,迁都开封。948年正月,刘知远去世,由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刘知远将朝政托付给重臣杨邠、郭威、史弘肇、王章,刘承祐不愿处处受制,于乾祐三年950年将宰相杨邠、史弘肇、王章等诛杀,又下令铲除郭威。郭威立即起兵讨伐刘承祐,于951年1月攻入开封,刘承祐为乱军所杀,2月13日郭威称帝,后汉灭亡。
[编辑]后周
主条目:后周
五代十国之后周版图
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刘承祐诛杀重臣,郭威当时领兵在外,闻讯后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不久攻陷开封。刘承祐死于非命,郭威于951年2月13日登基,是为后周太祖。郭威登基后起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后周国力蒸蒸日上。954年,郭威去世,由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世宗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使得后周的经济和军事有了很大的提升。北汉刘崇趁世宗刚刚登基,率4万军攻后周。柴荣率军迎战,大破北汉军,稳定政局。958年世宗率兵南下讨伐南唐,南唐战败,被迫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并且称臣。959年,世宗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北伐辽国。周军一连攻陷瀛洲、莫州,又连夺益津关、瓦桥关、高阳关三关。当年五月,世宗希望夺取幽州,却突然生病,被迫班师。六月,柴荣去世,由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
960年,大将赵匡胤谎报北汉、辽国联合入侵。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抵御,禁军到达开封东北部的陈桥驿后,突然发动兵变,拥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赵匡胤回师开封,建立宋朝,废黜柴宗训,后周灭亡。
[编辑]十国
十国(902年-979年)是对五代时期先后建立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
北宋路振撰《九国志》,不含南平。其孙路纶续作《荆南志》,遂称《十国志》,其后刘恕作《十国纪年》,历史上遂将这一时期称为“十国”。实际上,十国并未同时存在过,最多只有八国并存,而且当时周边的政权契丹、大理国、渤海国、东丹等政权虽然也处在这一时期,但是传统上并不包括[1]。
[编辑]前蜀
主条目:前蜀
前蜀是唐“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王建在位12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又因长年没有战争,因此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强国。但918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编辑]后蜀
主条目:后蜀
925年,后唐灭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为节度使。公元934年,孟知祥趁后唐发生内乱时自立,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当了7个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昶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扩展疆土,后蜀一度国势强盛,并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于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后期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朝政变得十分腐败。965年,宋军攻蜀,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大败,宋军趁势进攻成都,孟昶出降,后蜀灭亡。
[编辑]吴
主条目:南吴
南吴的创始者杨行密在892年被唐封为淮南节度使,902年被封为吴王。905年,杨行密逝世,其子杨渥继位,但他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灏、徐温因故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权力,并在908年被杀,由其弟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正式即吴国国王位,改元武义[6]。由于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仍然无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郁郁而终,由其子杨溥继位。杨溥在927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徐知诰,南吴灭亡。
[编辑]南唐
主条目:南唐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吴大将徐温。杨渥继承杨行密之后,任用自己的亲信,排挤旧将。907年,徐温和张灏借此发动兵变,剥夺了杨渥的权力,并在908年将其处死。杨渥死后,张颢企图自立,而徐温想继续立杨氏为后。最终,徐温推杨隆演继位,张颢感到不满,两人遂发生冲突[7]。冲突的结果是徐温杀掉张颢,独揽大权,吴主只是傀儡而已。
徐温一开始让其子徐知训掌握大权,但徐知训经常凌辱杨氏和部将,918年最终被部下朱瑾所杀。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平定叛乱,遂开始执政。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自此成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杨氏和手下部将,逐渐得到民心[8]。937年,徐知诰见时机成熟,便篡吴称帝,国号为齐,史称徐齐。939年,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王室的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李昪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跟邻国和好,南唐国力强盛。
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继承皇位。李璟积极用兵,在945年攻灭闽,又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将其灭亡。不久,南楚旧将刘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了对湖南一带的控制,连年用兵使南唐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李璟一直采取联合契丹来压制后周的政策,最终导致双方兵戎相见。957年,后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败,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虽然是一个出色词人,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赵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绝,赵匡胤遂进攻南唐。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编辑]吴越
主条目:吴越国
吴越的建立者为唐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首都杭州,盛时疆域为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南部、福建东北部。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故该年为吴越建国之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钱镠卒,子钱元瓘继位。后晋天福五年(941年),钱元瓘去世,其子钱弘佐继位。辽国会同十年(947年),钱弘佐去世,其子年纪尚幼,故由其弟钱弘倧继位。但钱弘倧欲限制将领权力,结果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在当年十二月发动政变,改立钱弘倧的弟弟钱弘俶继位。978年,钱弘俶向北宋献出土地投降,吴越灭亡。
[编辑]闽
主条目:闽国
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与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间逐渐控制福州一带,王潮被授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审知继承。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出身贫苦,故能节俭自处,在位时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称臣于中原,使闽国迅速发展。925年王审知去世,长子王延翰继立。王延翰个性骄傲荒淫,残忍凶暴,结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杀掉。王延钧继承闽王位,在933年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所弑,王继鹏夺位。王继鹏个性猜忌,屡杀宗室,结果在939年朱文进、连重遇的兵变中被杀,由其叔王延曦继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进、连重遇两人认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杀王延羲。朱文进自称闽王,但不久就被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击败。945年,南唐抓住闽国内乱机会进攻,南唐军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闽国亡。
[编辑]楚
主条目:南楚
南楚的创立者马殷在896年被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王。马殷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正式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930年马殷去世,由其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承。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此举导致马希萼的不满,楚国内乱爆发。950年 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战败,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自得位后志得意满,纵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南楚大乱。南唐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进攻楚国,攻占长沙,南楚灭亡。
[编辑]南汉
主条目:南汉
南汉的奠基者是唐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唐亡后臣服后梁。刘隐率兵平定了岭南,又从南楚手中夺取了容、邕两管。他重用岭南士人[10],为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由其弟刘岩继位。刘岩在削平岭南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后,于917年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刘岩与邻国和好,又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在国内推广科举制度,使南汉国力蒸蒸日上。
942年,刘岩去世,其子刘玢继位。但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结果境内发生反抗起义,南汉国力开始走下坡路。943年,刘晟杀兄自立,虽然他从南楚手中夺取了不少地盘,但他却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大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每况愈下。958年,刘晟病逝,由其子刘鋹继位。刘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汉在他手中彻底腐坏堕落。结果在971年宋军进攻时,南汉无力抵抗,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编辑]荆南
主条目:荆南
荆南又称南平、北楚。[11]其建立者高季兴为朱温部下,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其首府为江陵。后梁灭亡后,高季兴继续向后唐称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曾表示要帮助后唐进攻,但实际并未兑现承诺。后唐明宗继位后,高季兴却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发兵征讨荆南。所幸因为江南雨季到来,唐军粮草不济,高季兴才摆脱被灭亡的命运。929年高季兴逝世,其子高从诲上台后,重新修复与后唐的关系,于934年被封为南平王。
荆南地小国弱,因贪图赏赐,几乎向所有附近称帝的政权称臣,而且还抢夺其他政权的贡品。各国称高季兴和高从诲为“高赖子”。948年高从诲逝世,其子高保融继位,继续侍奉中央政府。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继冲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继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继冲继承。963年宋军南征时路过江陵,高继冲见宋军兵威深感恐惧,遂投降于宋,荆南灭亡。
[编辑]北汉
主条目:北汉
北汉的开国君主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951年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汉国号,史称北汉。
北汉是十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所以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954年,刘崇试图趁周世宗刚继位的机会进攻后周,结果被后周打得惨败,国力大衰。刘崇于同年逝世,其子刘承钧继位,继续侍奉辽国的政策,称辽主为父皇帝。968年,刘承钧病逝,养子刘继恩继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刘继恩之兄刘继元继位,残忍嗜杀,亦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北汉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但宋军在979年卷土重来,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势不可挡,刘继元向辽军求救,辽国援军亦被击退,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亡。
----
[编辑]特色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延续,早在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这些藩镇仍存在,而且割据更加剧烈,由是者维持了数十年。五代十国的政权基本上都为昙花一现,因为有实力的将领经常发动兵变夺权,如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变上台的。另外,五代十国又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对十国有压倒性的中原王朝,各个割据政权间战斗不休,统治者多重武功而轻文治。
⑶ 五代十国持续了多少年
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持续了七十年。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五代史记》,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后梁太祖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五代十国灭亡原因总结:
1、藩镇势力依然强大,新生政权也无法控制,以致内乱战争不断;
2、不少君主昏庸淫乱、残暴蛮横,军务松弛,贪官暴吏欺压百姓;
3、权臣勾结外族作乱,以及外族反扑中原掳掠杀伐;
4、政权太多,赋敛苛重,战事频繁,社会秩序、经济基础破坏严重。
⑷ 中国历史的五代十国是什么年代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到宋朝之间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大陆处于混乱状态,许多国家先后独立。
其中五代(907年~960年),十国(891年~979年)。
五代是指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这个是在中原地区。后周后来强盛有一统之势,被臣下赵匡胤篡位自立,建立了宋朝,五代灭亡。
十国是指的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这个是在中原地区以外。十国在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匡义相继征讨下也逐渐灭亡。
施主,我看你骨骼清奇,
器宇轩昂,且有慧根,
乃是万中无一的武林奇才.
潜心修习,将来必成大器,
鄙人有个小小的考验请点击在下答案旁的
"选为满意答案"
薯仔——为您服务
⑸ 五代十国时期总共经历了多少年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⑹ 中国五代十国共多少年
五代十国(广义897年-979年,狭义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
⑺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指哪个年代哪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⑻ 五代十国多少年呢
五代十国77年(902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平海军、吴越、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面。
⑼ 五代十国持续了多少年
五代十国持续了73年。907年唐朝灭亡后,在中国北部地区相继建立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同时在中国南部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国,称为十国。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先后削平南唐、吴越等割据势力,至979年灭北汉,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
五代十国的经济影响
五代十国的战争也大多发生在中原地区,唐末的战争让长安城化为灰烬,中国以后的王朝再也没有选择这里建都,千年古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东都洛阳也在战争中被破坏,开封,这个比东都还有靠东的城市,依山傍水,位置优越,逐渐走进了统治者的视野,最终成为了北宋的国都。
相比于北方所谓正统帝国的战乱频繁,十国中那些位于江南、四川的小国则是风调雨顺、物阜民康,甚至出现了向李璟、李煜这样的文学家皇帝,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所谓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江南的鱼米富足自然吸引了来自北方的难民,这些在战乱中举家逃离的人们,带着希望向南出发,跨过山、越过河、穿过森林、躲过兵匪、忍过饥饿,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人口,还有庞大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经济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超过北方,成为中国古代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