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城公园的建设沿革
王城公园是洛阳市政府为了纪念历史名城——周王城,在其遗址上修建的。
1955年10月,开始征地291亩修建 ,并建了温室和办公室152.64平方米,原有牡丹22个品种214株。次年,将老城毕宅院内15亩牡丹全部移入, 秋季在新村购置牡丹800株。“五一”正式对外开放,建园初期面积约320亩,绿地面积250亩,位于涧河桥南 。 1957年,在大门口内广场东边堆假山一座,次年,重建游泳池,新建音乐池一个,后改为滑冰场。59年,新建广场,重建花展房一排。到1961年,园有牡丹22种增至33种,芍药原有6种增至25种。建成涧河吊桥和大型牡丹花坛一个。
1968年,在大门口内广场塑汉白玉毛泽东雕像,在牡丹坛中央建标语牌。1977年,拆除吊桥,开辟第二个牡丹坛,在园中央建牡丹阁花坛,其南建环形长廊,完成部分绿化工程。
1982年9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定牡丹为洛阳市的“市花”,并确定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为“牡丹花会” 。次年,嫁接牡丹2484株。拆除文革时期的“标语塔”,在其原址上新建了“牡丹仙子” 石膏塑像,高达7米。4月,首届牡丹花会在“牡丹阁”隆重举行。1985年,引进牡丹37个品种600株。
1986年对西区进行了改造,修建了公园西大门和周文化区及韶乐台,开辟了两个景区:“紫庭春早”与“郏鄢纪胜”;四个文化点:“河图洛书”碑,周王城城墙遗址,周代纪胜柱群,及“王城图案地面”,神元台共七组建筑群。在原人工湖的基础上扩建形状像凤的人工湖十亩;新建古色古香的水上茶社“紫筠斋”。同年成立“韶乐艺术团”。
1987年,园内牡丹品种237个,11000余株,繁殖牡丹2500株,种植竹子13652株。完成西区绿化植物配置,“韶乐台”及其底座雕刻竣工, 画中雕刻的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549年间发生的与洛阳有关的32个故事,因此,这面墙壁也就被人称为“故事墙”。在韶乐台上置有编钟、编馨、古筝等古典民族乐器。次年4月修建了公园正大门,修建了仿古周鼎。1991年,首次成功举办“全国名花展览会”,首届无锡全国菊花大赛上荣获“香型独头菊”三等奖和布置优秀奖;大门内新建:“碧桃园”和“十二生肖园”,在桥北动物区新建:“猴山”和“熊池”;在大门内外广场兴建两组喷泉;在公园东区修建了地下“觅乐宫”,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 。 1992年,扩建竹园3000平方米,利用砖行网种植草坪20000多平方米,补栽草坪4500平方米,种植草花带1500平方米,新建组景花坛20个,新建温室花房5座。改造了鸵鸟圈、鸡笼2000平方米,繁殖动物9个品种140只头。次年新建“樱花园”1887.6平方米,扩建“竹子园”、“腊梅园”;种植草坪10132平方米,改造东区假山,新植各种灌木1200株;引进牡丹589棵,调整牡丹阁三方牡丹,56个品种120株。动物全部迁移到桥北。改建大门内侧为精品牡丹园,新建牡丹仙子和仙子观景台。
1994年,在大门西侧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临街商品房和牡丹诗廊。更换牡丹花坛土500余立方,更换老弱病株牡丹239株,种植新品种70多个,540株调整补种800多株。全年繁殖动物245只,孔雀27只、红腹锦鸡7只、七彩鸡47只、珍珠鸡101只、乌鸡63只。次年,牡丹仙子塑像移到洛阳牡丹园,在原址修建了“武后赏花”群雕,雕像高3.6米,底座高1.2米。开辟了总面积约2350平方米的牡丹精品区,扩大牡丹种植面积900平方米;并重塑了优质汉白玉质地的“牡丹仙子”塑像,高达5.8米;修建了牡丹仙子观花台 。
1997年,与苏州动物园联合繁殖华南虎,七月在苏州成功生产一胎四子。12月1日东北虎又产下三仔,首创建园以来老虎在王城公园繁殖先例。当年共繁殖动物12个品种288只,其中华南虎2只,东北虎3只,黑熊2只,非洲狮3只,梅花鹿3只,蓝孔雀3只,红腹锦鸡70只,褐马鸡1只,牡丹鹦鹉8只,虎皮鹦鹉120只,隼2只,白鹇4只。引进动物10个品种25只,调出动物7种33只。次年,桥北动物区修建占地2300平凡米的动物散养场“孔雀苑”。繁殖东北虎7只,黑熊1只,梅花鹿2只,矮马1只,食蟹猴1只,恒河猴2只,蓝孔雀68只,红腹锦鸡60只,白鹇24只,白孔雀3只,白颈长尾雉2只,其中白颈长尾雉和食蟹猴首次繁殖成功,白鹇的繁殖数量2009年达到了历史上没有的好成绩,尤其是东北虎在一年内繁殖两胎7仔,并且成活率100%,在国内是比较稀少的。动物共繁殖171只,11个品种 。
1999年,在正大门内侧原草坪地,建成自然风格的国际牡丹园,面积4.9亩,引进国外牡丹品种106个,5800余株,新建桥北大花坛1400平方米。4月17日东北虎顺利产下三只虎宝宝,繁殖东北虎3只,华南虎1只,黑熊1只,骆驼1只,鸵鸟1只,猕猴4只,长尾猴1只,梅花鹿3只,雉鸡80只。桥北动物区新建散养狮虎山3000多平方米。次年,拆除了两层办公楼和接待室,改建成甘肃牡丹园,面积约4000平方米,引进甘肃紫斑牡丹600株65个品种;国外牡丹106个品种5000株。繁殖东北虎4只,梅花鹿2只,矮马4只,蓝孔雀58只,白孔雀17只,恒河猴5只,鸵鸟6只,珍珠鸡和鹦鹉100多只 。
2001年,种植草坪9800平方米,调整移栽花木60余株,在园内修建青砖小路,凉亭,设置石桌,石凳,对园内道路加宽5200平方米。拆除东大门,搬迁医务室,重建雕梁画栋的仿古大门,形成长约1公里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群。繁殖东北虎4只,非洲狮2只,梅花鹿4只,恒河猴2只,蓝孔雀98只,白孔雀12只,恒河猴5只,鸵鸟36只,红腹锦鸡22只,白鹇18只、珍珠鸡、虎皮鹦鹉、牡丹鹦鹉200多只 。
2002年,对园内:凤湖北、西南假山改建、牡丹仙子广场、桥北地宫假山堆建、北大门扩建、十二生肖搬迁、动物区等许多景区进行修整治理。鸵鸟散养展览场2000平方米,改造小熊猫馆2000平方米。2003年7月,王城动物园挂牌成立。今秋调整牡丹598棵,新种牡丹2360棵,扩大种植面积1000平方米。引进动物四只,增加新品种2个;全年繁殖动物11个品种210头(只)。2004年,调整精品牡丹598株,在公园北区新植牡丹2360株,扩大牡丹种植面积1000平方米调整精品牡丹598株。2005年,对牡丹诗廊进行了彩绘,对沉香楼进行了内部装修,设置了贵宾接待室。引植牡丹2000余株,植于假山之上,满足了游客赏花需求。对公园东围墙进行了改造,实施了拆墙透绿工程。对紫斑牡丹园、沉香楼花坛等地段,调整补栽牡丹1500余株。新引进马鹿2只,白牦牛2只,白唇鹿2只,猞猁2只,金毛羚羊1只,美洲虎1只,狒狒2只,狼1只。成功繁殖难度较大的小熊猫2只,猕猴9只,梅花鹿3只,黇鹿1只,稚鸡、鸟类80余只 。
2007年,对沉香楼周边、原紫斑牡丹园及桥南三角地等地段实施改造,引进牡丹品种50多个4600多株,投资达100万元,并调整园内牡丹1500余株,在沉香楼南侧种植大株牡丹4棵。2010年,新增牡丹种植面积1500平方米,新植和补栽园内牡丹5200株,并利用丰富的品种优势,新嫁接牡丹10000余株。园内动物园共繁育华南虎4只、松鼠猴4只、黑帽悬猴1只、斑马1只、鹿类8只、猕猴9只,雉鸡类100余只,水禽8只,鸟类50余只。园内的华南虎数量已经移居全国第二位,长江以北第一位 。
截至2015年,园内牡丹观赏区占地15.5公顷,合233亩,分为牡丹仙子观赏区、丹香迎宾牡丹观赏区、紫云天香台牡丹观赏区、王城春早牡丹观赏区、甘棠洲牡丹观赏区、傲梅渲春牡丹观赏区、春晓岸牡丹观赏区等七大牡丹观赏景点。种植牡丹880个品种,十三万余株,涵盖九大色系、十个花型的牡丹,早中晚品种各占15%,65%,20%。
⑵ 王城公园的介绍
王城公园,又名洛阳王城公园,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始建于1955年,坐落在洛阳市文化馆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王城遗址上。占地一千零八十亩,包含古文化区、牡丹花圃、动物馆、游乐场等几个部分,它是全国第一座遗址公园,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1。
⑶ 洛阳王城公园有什么玩的
洛阳市王城公园地处洛阳市中心,始建于1955年,因坐落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园区总占地面积39.77公顷,是一个集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园林景观、动物观赏、休闲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作为全国着名遗址公园,首届牡丹花会发源地、历届牡丹花会赏花主会场, 每年都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王城公园作为洛阳市最早的牡丹观赏园,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建设,现拥有牡丹观赏面积200余亩,分为牡丹仙子观赏区、丹香迎宾牡丹观赏区、紫云天香台牡丹观赏区、王城春早牡丹观赏区、甘棠洲牡丹观赏区、傲梅渲春牡丹观赏区、春晓岸牡丹观赏区等七大牡丹观赏区,种植牡丹八百多个品种十三万余株,包含中原、西北牡丹品种群及日、美、法等国外牡丹品种群,涵盖九大色系、十三个花型,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牡丹文化节后期移植高山牡丹2000余株,让五一期间来洛游客也可以一睹牡丹芳容。花开时节牡丹展露芳容,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结合园中山、石、建筑、小品及其他植物等各种造景元素精心布局,营造出株型大、品种全、花色艳、花期长、整体观赏效果佳的牡丹园林景观,更加折射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迷人的风采。
王城公园作为周文化遗址保护公园,一直致力于发掘优秀历史文化从而为游客赏花之行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在公园西区专门辟有周文化区,“韶乐钟声”、“凤阙映毂”、“三礼广场”、“悟道长廊”、“丹凤桥”等众多仿古建筑群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使得整个历史文化区清静幽雅,绿树掩映,古木参天,环境宜人,秀美风光与厚重底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王城动物园位于公园涧河桥北,占地200余亩,集野生动物保护、观赏、驯养繁殖、科普教育为一体,是我市野生动物救助、保护教育、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在全国地市级动物园中名列前茅。尤其是华南虎的圈养繁殖和人工育幼全国闻名,从2009年至今已陆续成功繁殖华南虎57只,从2014年起王城动物园圈养华南虎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大象馆、长颈鹿馆、犀牛河马馆、灵长馆的陆续建成使用,使动物园的观赏档次有了很大提升,形成了绿树成荫、白墙黛瓦、仿古笼舍憩于其间的独特建筑风格。目前,王城动物园驯养繁殖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白虎、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非洲象、黑猩猩、山魈、环尾狐猴等十余种210余头(只);二级保护动物有非洲狮、河马、犀牛、黑熊、小熊猫、白枕鹤、恒河猴、松鼠猴、赤猴、绿猴等38种470余头(只);三有动物(国家重点保护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蓝孔雀、斑马、长颈鹿、袋鼠、骆驼等20多种共300余只,共有存栏动物75种1000余头(只)。
王城公园游乐园位于公园东区,占地约50000平方米,有“摩天轮”、“过山车”、“4D影院”、“碰碰车”、“大摆锤”、“激流勇进”、“冰雪世界”、 “海底世界”等大、中、小型游乐设施50余项,是豫西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游乐园。
王城公园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牡丹文化成为来洛游客观光旅游、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⑷ 当导游怎样介绍王城公园
找些资料整理一下不就OK了?
例如: 王城公园大门楼为仿古建筑,红墙碧瓦,古朴凝重。迎门石壁前设一王权重器巨鼎,是洛阳市金村出土周鼎复制模型。园内东中部为牡丹亭,牡丹园、人工湖、滑冰场、动物园和儿童游乐场,及大片草坪、假山、树木;园内西部,辟为历史文化游览区,有竹林曲径、“河图洛书碑”、韶乐台、翠环廊、纪成亭、德胜门、纪胜柱碑群、天成阙、风湖、靓思斋茶室等,整个建筑再现了周风、汉风、唐风的余辉。在“河图洛书碑”北侧,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台胞联谊会访洛者竖立的上书“根在河洛”石碑一通;北部有大片牡丹园及熊猫馆、狮虎山、禽类馆等。整个公园,景色秀丽,树木葱茏,亭馆台榭,布局精巧。人们在此可春赏牡丹,夏观荷花,秋览菊展,冬看梅花。三个大型牡丹园,栽种牡丹万余株。
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占地约39.77公顷,集牡丹文化与历史文化、人文园林与自然园林为一体,堪称“城市氧吧”,形成了独特的“牡丹精品、周鼎雄踞、河图洛书、靓思飞瀑、凤阙迎毂”等王城景观。园内辟有牡丹观赏区、牡丹文化区、历史文化区、大型游乐区、动物园五大景区。
牡丹观赏区主要由“洛阳牡丹园、紫斑牡丹园、精品 牡丹园”三大园组成,国色牡丹,万花一晶,园内共有牡丹品种840多个,10万余株。位于圆内中心地段,共分6个观赏点,即牡丹仙子坛、武后赏花坛、牡丹阁、紫斑牡丹园、珍品牡丹、珍品牡丹园及桥北牡丹园,共计占地50000平方米,拥有牡丹5万余株,680个品种.王城公园牡丹观赏区汇集了中外牡丹的名优品种,有黑、粉、红、紫、白、蓝、绿、复色,各色牡丹争奇斗艳。着名品种如姚黄、魏紫、豆绿、烟绒紫、二乔、洛阳红、赵粉、葛巾紫等,是洛阳市历届牡丹花会的主会场和赏花中心。
牡丹文化区共立碑文100多幅 ,将历史上文豪墨客、党和国家领导人等贤人哲士赞颂牡丹的名诗绝句、题词题字,镌刻于壁,陈列于近500米 的长廊,供游人欣赏。。。。。
⑸ 洛阳王城公园建于哪一年!~
首先因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应该建于1955年。
⑹ 洛阳王城公园的历史、颐乐堂、韶乐台的详细介绍
王城公园坐落在洛阳市中州路北侧,是洛阳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由古文化区、牡丹花圃、动物馆、游乐场等几个部分组成,深厚的传统意境和浓郁的现代气息融为一体。
古文化区中,由“纪胜柱”碑林、“神元台”殿阁及“纪成殿”、“怀周亭”、“明德门”等组成的仿古建筑群,回廊环绕,结构东周王城考古:出土“王作”鼎 发现天子墓
墓主可能是东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
河南洛阳市考古工作者在长时间慎重考证后,近日透露了东周王城考古中的又一重大发现:在该市27中学附近,发现2座规格极高的东周墓葬。其中一座墓葬中还发掘出一件有“王作”字样铭文的青铜鼎。考古工作者推测此墓是东周早期一位天子的墓葬,墓主可能是东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
2001年12月至2002年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础建设,对位于该市27中学附近的2座东周大墓进行发掘。其中一座为“亚”字形墓葬,墓室长6.6米、宽5米,有4条墓道;另一座为“中”字形墓葬,墓室长5.8米、宽4.2米,有2条墓道。两者相距20多米,属同一时期。据了解,带4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是迄今我国发现的东周早期级别最高的墓葬。此前,在距“亚”字形大墓几米远的地方,还发现了2座陪葬坑(1座车坑和1座马坑)。车坑中发现了53个车轮的残骸,马坑中发现了56匹马的残骸。
2座大墓中棺椁及墓主尸骨已难觅,随葬器物大多被盗,但经过清理,考古工作者在2座墓中清理出200多件青铜器、玉石器、蚌器等器物。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些器物做工较粗糙,说明当时国力已衰微。
在“亚”字形大墓中出土的1个破损青铜鼎的内部,考古人员发现了5个字的铭文,铭文为“王作□ 彝”(中间一字缺失,考古工作者推测应为“宝”字)。根据出土青铜器的形制、纹饰及“王作”字样的铭文,考古工作者推测,“亚”字形大墓是春秋早期一位天子墓葬,并根据春秋早期天子在位情况,推测该墓的墓主最有可能是东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中”字形大墓应是东周时期的贵族墓葬。
据悉,这2座墓葬位于东周王城遗址的东墙。此前,在这2座大墓的周围,如今市27中学、市公安局、东周王城文化广场附近屡有带墓道大墓及车马坑被发现,文物工作者曾推测这里可能是东周王城的一处“王陵区”,但一直没有确切证据。这次2座大型墓葬的发现,尤其是有确切记载天子墓的发现,为“王陵区”说法提供了有力佐证紧凑,体现了周王都“郏鄏纪胜”的内涵
我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选我++++++++++++++++++++++++++++++++++++++++++++
⑺ 王城公园的由来
是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的,自然被称作“王城”,古文化区中,由“纪胜柱”碑林、“神元台”殿阁等组成,结构东周王城考古:出土“王作”鼎 发现天子墓墓主可能是东周第一代天子周平王
⑻ 洛阳王城公园以前是武则天的后花园吗
不是阿,武则天的后花园在现在的明堂后面,有一个叫起重机厂家属院西院的,之前盖房子,挖地基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牡丹画的老根,考古队都来了。
⑼ 洛阳王城公园建于什么时候
王城公园位于洛阳市中心,坐落在洛阳市中州路北侧,洛阳博物馆西的东周王城遗址上。地跨涧河两岸,中间仿玉拱桥相连,占地一千零八十亩,是全国唯一的遗址公园,也是洛阳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为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是洛阳观光、文化交流、 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王城公园大门楼为仿古建筑,红墙碧瓦,古朴凝重。迎门石壁前设一王权重器巨鼎,是洛阳市金村出土周鼎复制模型。园内东中部为牡丹亭,牡丹园、人工湖、滑冰场、动物园和儿童游乐场,及大片草坪、假山、树木;园内西部,辟为历史文化游览区,有竹林曲径、“河图洛书碑”、韶乐台、翠环廊、纪成亭、德胜门、纪胜柱碑群、天成阙、风湖、靓思斋茶室等,整个建筑再现了周风、汉风、唐风的余辉。在“河图洛书碑”北侧,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台胞联谊会访洛者竖立的上书“根在河洛”石碑一通;北部有大片牡丹园及熊猫馆、狮虎山、禽类馆等。整个公园,景色秀丽,树木葱茏,亭馆台榭,布局精巧。人们在此可春赏牡丹,夏观荷花,秋览菊展,冬看梅花。三个大型牡丹园,栽种牡丹万余株。
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占地约39.77公顷,集牡丹文化与历史文 化、人文园林与自然园林为一体,堪称“城市氧吧”,形成了独特的“牡丹精品、周鼎雄踞、河图洛书、靓思飞瀑、凤阙迎毂”等王城景观。园内辟有牡丹观赏区、牡丹文化区、历史文化区、大型游乐区、动物园五大景区。
牡丹观赏区主要由“洛阳牡丹园、紫斑牡丹园、精品牡丹园”三大园组成,国色牡丹,万花一晶,园内共有牡丹品种568个,3万余株。
牡丹文化区共立碑文100多幅,将历史上文豪墨客、党和国家领导人 等贤人哲士赞颂牡丹的名诗绝句、题词题字,镌刻于壁,陈列于近500米 的长廊,供游人欣赏。
历史文化区主要有河图洛书碑、根在河洛碑、纪胜柱、周鼎、九鼎 壁、朱雀阙、周王城地面模拟图、韶乐台、东周故事墙等。王城遗址,记 录着历代洛邑之兴废,见证着重大的历史事件,彰华夏之文明,无不张扬 着“王”气。
动物园为豫西地区唯一供人们观赏和了解野生动物的知识乐园,园内 圈养、散养野生动物101种,1372头(只),其中有华南虎、东北虎、金钱豹、黑熊、棕熊、丹顶鹤等国家一二类野生动物62种,尤其有被列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华南虎5只,占全国人工饲养总数的五分之一。
大型游乐区内有“高架索道”、“过山车”、“激流勇进”、“太空之旅”、 “摩天轮”、“丛林飞鼠”、“浑天球”、“环岛列车”等上百种大、中型游乐 玩具供人们娱乐。
⑽ 王城公园的名称由来
王城公园坐落在洛阳市中州路北侧,是洛阳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由古文化区、牡丹花圃、动物馆、游乐场等几个部分组成,深厚的传统意境和浓郁的现代气息融为一体。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